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90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杜甫1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哈啦][RAM] 「一樣都是 DDR5,為什麼要挑 CU-DIMM?」Micron Crucial DDR5 CU-DIMM 6400MT



【前言】


最近美光隆重推出 Crucial DDR5 CU-DIMM 記憶體,一樣是 DDR5,但是 JEDEC 規範的基本速度就已經高達 6,400 MT/s,此款新規格直接在模組上配備時脈驅動器,也就是 Clock Driver,簡稱 CKD,我們平常一般用得叫做 U-DIMM,而這樣子加入了 CKD 的記憶體我們就叫他 CU-DIMM

為什麼好端端的 U-DIMM 要加入 CKD 呢?原因就在於超不上去了,為了能夠讓記憶體的頻率天花板能夠再拉得更高,並且降低主機板電路對超頻的干擾,所以時脈驅動器很好用,簡單來說就是將 CPU 傳送過來的訊號,透過 CKD 整體好之後再送到每一顆 DRAM 顆粒,藉此來提升訊號傳輸的完整度與穩定性,因此就能夠進一步提升記憶體頻率~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比較能超的都是非二進制的類型,像是 24GB x2 這種,目前加入了 CKD,頻率並沒有往上突破特別多,不過這是一種趨勢,藉由美光的這次開箱來跟大家普及一下觀念!


▲還是先來看一下包裝,之前都是塑膠殼黏紙板的簡約設計,現在總算有盒子了~


▲美光現在一樣是跟捷元代理合作,售後找他們,記憶體終身保固~


▲這次開箱的是最最入門的版本,裸條的原生顆粒就嶄露在眼前,現在的容量 16GB x2 只能說是基基本本!


▲採用單面顆粒布局,有一面完全沒東西


▲正面的貼紙上標示著型號「CT16G64C52CU5.M8D1」單條 16G、頻率 6400 MT/s、時序 CL52、屬於 CU-DIMM DDR5,來自馬來西亞組裝


▲由於是裸條,所以其實從外觀上很好判別,在中間 PMIC 下方靠近金手指的地方,多出來的元器件就是所謂的 CKD 時脈驅動器~


▲近距離看了一下,也沒看懂 CKD 上面寫的是什麼,但可以確定是美光的東西


▲接下來就直接上機跑看看測試!

依照國際慣例,簡單列出本次測試平台與設定參數:
測試環境:室溫 28 度,濕度 50% 左右
開箱主角:Micron Crucial DDR5-6400 16GBx2 CUDIMM
散熱器:VK DL125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7 265K
主機板: Z890 AORUS ELITE WIFI7 ICE
散熱膏:Arctic MX-4
顯示卡:Msi RTX 4070 Ti GAMING X TRIO WHITE 12G
電源供應器:MONTECH 君主 TITAN PLA 1200W


▲顆粒朝向散熱器的方向,不過是跑 JEDEC 的預設 1.1V,它都敢裸條了,在溫度部分相信是可以放心的


▲首先到 BIOS 看一下相關的 SPD 資訊,真的只有預設的 JEDEC 資料,沒有其他 XMP 檔可以套用


▲為了讓測試數據好看一點,也別浪費主機板的實用功能,先把 High Bandwidth 跟 Low Latency 的功能給打開~


▲相關的 CPU-Z 資訊給大家參考


▲透過 AIDA 64 來進行 Cache & Memory Benchmark,實際測試出來的讀取速度能達 10 GB/s,寫入跟複製速度也有 9.2 GB/s,延遲是 86.4 ns,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不堪對嗎~


▲為了對比起目前一般主流的 U-DIMM,我選了目前 DDR5 最主流的頻率和時序 6000 CL 30 來做對比


▲只是單純開啟 XMP 的 6000 C30,在延遲部分為 82.3 ns,只比剛剛的略贏 4.1 ns 而已,但在讀取、寫入、複製的速度上都要略輸一些


▲但別忘了,那只是僅僅開啟 XMP 而已,如果再加入主機板上的 High Bandwidth 跟 Low Latency 功能之後,讀寫性能可以再拉近一步距離,並且延遲表現也能夠更好!以彌補 6400 與 6000 頻率的差距


▲我就在想,既然加入了 CKD 就這麼能超?那我把頻率時序電壓通通調整到跟 Predator Vesta2 一樣的 6000 C30 不就跟它開 XMP 一樣了嗎?可惜呀!沒辦法點亮~


▲一定是剛剛套用海力士的過不了,那麼這次就用板載上的 DDR5 XMP Booster 的來套用,在經過了一段時間嘗試之後,上面的都沒辦法點亮 … 就算能夠點亮進去,能用的這些頻率時序所跑出來的測試成績,都接近甚至不如 JEDEC 預設的 6400 MT/s,沒有比較明顯的提升,抄了個寂寞


▲或許是他目前還只是裸條的關係吧,用的顆粒還沒有精挑細選過,外型部分肯定打不贏,穩定性能持平,價格部分多了一個時脈驅動器也不會更便宜,使用上還有諸多限制 … 或許就是因為這些種種原因,CU-DIMM 已經推出一段時間了還沒普及!



「總結」

早在 2024 年的 ComputeX 上就已經展示了許多 CU-DIMM 以及 CAMM2 的相關記憶體,但是過了一年仍然還沒普及,甚至很多人也不知道什麼是 CU-DIMM,希望透過這次的開箱能夠簡單的讓大家知道 CKD 時脈驅動器是在幹嘛的~

其實記憶體超頻的上限要從 CPU 的天花板跟記憶體的天花板來決定,主機板跟記憶體本身的 PCB 走線與 CKD 都只是絆腳石而已,本身足夠能跑就還是能繞過石頭,如果本來腿就斷了,就算道路清空還是一樣只能用爬的!CKD 的加入只是輔助,真的能超到多高還得看其他造化,不能全靠它~

其實 CU-DIMM 在使用上也是有所限制的喔!目前只有 Intel Core Ultra + LGA 1851 平台,也就是所謂的 Z890 與 B860 主機板搭配 200s 系列處理器才能完整使用,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普及速度才這麼慢 …

除此之外像是 AM5、AM4 或是 Z790 甚至更舊的平台是不支援的,那不支援是怎麼個不支援情況?目前只有在新的 AM5 平台並且更新到最新 BIOS 後,CPU 是 8000/9000 系「可以開機」,其他多數舊平台是連開機都沒辦法!簡單來說就是目前牙膏廠專屬的記憶體~

​回到標題:「一樣都是 DDR5,為什麼要挑 CU-DIMM?」以目前的情況來說,AM5 頂多只能開機而已,通常沒有辦法達到記憶體的標稱高頻率,所以不建議選購,而對於 Intel Core Ultra 新平台而言,市佔率的競爭力拉不上來,能超得多高也改變不了太多事情,只能看兩個平台下一代是不是還能夠掰掰手腕,目前的情況是看看就好,能選 U-DIMM 就別買 CU-DIMM,以現階段來說,可能只有 Intel 的筆電適合

以上就是我對
【「一樣都是 DDR5,為什麼要挑 CU-DIMM?」
Micron 美光 Crucial DDR5 CU-DIMM 6400MT/s】的開箱心得
有問題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




報告完畢,感謝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們下次見,掰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5-08-29 07:3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53072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