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6694 個閱讀者
觀星資訊》 觀星氣象 | 全天星圖及月相 | 即時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鐘 | 親子觀星會
 
<<   1   2  下頁 >>(共 2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老七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7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文明古蹟] 內蒙農民挖出疑似 太歲
內蒙農民挖出疑似“太歲” 專家正鑒定身份
資料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有人說內蒙農民張永平家的這個“怪物
”就是“太歲”(《北方新報》供圖)

中國有句俗語,“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史記﹒秦始皇本紀》

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想要永遠統治天下,便找到方士徐福,命

其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其中就有“太歲”。“太歲”學名叫“肉

靈芝”,在中國神話《山海經》以及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都

有關于“太歲”的記載。

“太歲”究竟為何物?最近,有媒體報道稱內蒙一農民家有塊類似

肉團的不明軟物,它沒有鼻子沒有眼睛,但手感和肉一樣﹔它夏天

不會因氣溫高而腐爛,冬天也不會因溫度低而僵硬﹔它身上的“傷

口”能夠自動愈合﹔它無異味且在不斷地長大……有人說這就是傳

說中的“太歲”。

現在,這個疑似“太歲”的不明軟物的切片正躺在中山大學生命科

學學院的實驗室里接受身份鑒定。它到底是不是“太歲”?這個謎

,或許不久將在廣州被解開。


策划/竇丰昌 文/本報記者 苗晨波

推土機推出一塊“怪石頭”

經過多番努力,日前,本報記者終于撥通了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

區烏蘭圖克鎮紅旗村農民張永平家的電話,張永平就是發現這個“

太歲”的人。

張永平介紹說,自己是在2004年4月份發現這個“怪物”的(由于紅

旗村村民都不知道這個不明軟物是何物,故稱之為“怪物”)。當

時,他在村子一個崖邊用推土機推土時突然發現,土堆中冒出來一

個硬邦邦的東西。他起初以為是一塊石頭,但用手搬動時才感覺它

更像一塊骨頭膠。張永平當時也沒有多想,就用車把這個不明物體

搬回家。照張永平的說法,他當時想把它帶回家用作壓缸石。這個

不明物體來到張永平家后,并沒有受到主人的重視,張永平把它稱

了一下重量,就丟在院子的一個角落里了。


清洗后“怪物”能分泌黏液

等到張永平家准備腌菜的時候,他才再次想起這個不明物體。于是

,張永平用清水對這個不明物體進行了清洗。這時,令人意想不到

的事情發生了。這個“怪物”經過清洗后變得柔軟起來,用手摸,

感覺黏滑而有彈性。

張永平仔細打量,這才看清楚這個“怪物”的真實面目:它呈灰褐

色,像是一塊凝玉。放在土地上,它能夠分泌出一種黏液,“用手

摸起來,感覺就像抓住了一條魚,黏糊糊、滑溜溜的”。


被母雞啄出傷口能自己“愈合”

“今年4月份,我把這個東西稱了一下,足足有25.75公斤,比去年

撿回來時重了2.25公斤。”張永平在接受采訪時說。另外,張永平

還對這個“怪物”的體積進行了測量,它長約52厘米、寬約40厘米

、厚約20厘米。

張永平說,去年下半年的某一天,這個“怪物”遭到了他們家母雞

的“侵襲”。母雞用嘴啄了這個“怪物”几口,“怪物”的表面被

母雞啄出了几個小洞。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在几天后發生了

:在被放到水里后,它身上的洞竟然慢慢地消失了。后來,張永平

還給水盆底部鋪了一層干土,然后又把“怪物”放進水盆,并給水

盆加滿了水。讓張永平一家人感到神奇的事情又出現了,當他在十

几天后把水盆里的水倒出來時,發現墊在水盆底部的那層土依舊是

干的。另外,當這個“怪物”被放在水盆中時,水面就不時冒出一

個個水泡。用手摸水盆中的水,也略有黏糊糊的感覺。

但更讓張永平一家人感到神奇的事情還在后頭。

“怪物”泡過的水能夠治病?

據張永平說,去年年底,張永平的弟弟開始喝泡過這個“怪物”的

水,最多的一天曾經喝過5公斤,而且接連喝了兩個多月。結果,

張永平的弟弟說自己十几年前落下的頭暈的毛病好了。“我舅舅此

前常年身上疼痛,但自喝了‘怪物’泡過的水以后,他覺得病痛也

大大減輕了。”張永平說。

“難道你們不怕有毒嗎?”記者質疑道。張永平回答說:“我們一

開始當然都不敢喝。但我給我家的牛和豬飲用過,在發現這些家畜

沒有什么異常反應后,我們這才敢喝。”


有人說“怪物”就是“太歲”

紅旗村也因為張永平家有這樣一個“怪物”而沸騰了。村里的人很

快知道了張永平家有這樣一個“寶貝”,接著就有人上門來求購浸

泡過這個“怪物”的水,更有人聲稱要出高價買走這個“怪物”。

消息越傳越遠,外地的人也接二連三地來“打擾”張永平。就在張

永平忙得不亦樂乎的時候,有人宣稱這個不明“怪物”就是傳說中

的“太歲”。

對此,張永平在電話中告訴記者:“我們已經把一份樣品送到了中

山大學一位教授那里。”據張永平說,為弄清“怪物”身份,內蒙

古《北方新報》的記者上個月小心翼翼地用刀子割下了兩小片樣品

,并將樣品郵寄到了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然而過了兩天之后,

“怪物”身上刀割的痕跡慢慢消失了。


專家說法

中大實驗室:正在鑒定“怪物”身份

當內蒙農民張永平的“太歲”樣品被郵寄到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后,該院施蘇華教授和她的研究生鄧書林立即著手對其進行身份鑒

定。盡管施蘇華教授在鑒定結果沒有出來之前不愿就此過多發表自

己的觀點,但其研究生鄧書林還是謹慎地向記者透露了目前研究的

進展情況。

鄧書林稱,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實驗室對這個疑似“太歲”身份的鑒

定工作,只是眾多紛繁的“太歲”之謎研究工作中一個小小的環節

。他們只對這個樣品的分子系統、分類定位等方面進行實驗研究,

意在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些基本的數據。

鄧書林介紹說,內蒙農民張永平之所以把樣品送到廣州,是因為這

個研究項目是由美國華盛頓大學藥物化學家邱聲祥博士組織的,而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是邱聲祥博士進行“太歲”研究的合作伙伴

。據悉,邱聲祥博士有著15年的中醫藥、天然藥物、中國少數民族

傳統藥物的研究經歷,2年前開始從事“太歲”研究。

除了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外,邱聲祥博士還和北京時珍中草藥技朮

研究所周成明教授有著密切聯系,他們都希望能夠利用先進的遺傳

系統分類學技朮,對“太歲”的身世進行多學科全面系統的研究。


董兆麟教授:“怪物”極可能是“太歲”

董兆麟是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微生物學、微生物遺傳學和微生物

工程學研究方面的專家,多年來一直在對“太歲”進行跟蹤研究。

董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就他看到的照片以及媒體此前的

報道,張永平家的這個不明“怪物”極有可能就是人們所說的“太

歲”。

董教授說,“太歲”的學名叫“肉靈芝”。但是,過去有關“太歲

”或者“肉靈芝”的文字表述都比較籠統、模糊,也沒有一個嚴謹

的科學上的定義。“太歲”究竟是由什么成分構成的目前還沒有一

個定論。董教授說:“我可以初步肯定的是,‘太歲’的主要成分

是大型粘菌復合體。”

董教授稱,他曾見過多個“太歲”樣品。其中最大的一個目前存放

于西北大學生物系實驗室。它重達270公斤,是1992年8月份,陝西

省周至縣一位農民在無意中發現的,但當時只有20多公斤重。

董兆麟教授認為,從他們目前掌握的研究結果看,“太歲”在三個

方面有重大開發價值:由于其體內含有高度抗腐化性物質,在食品

添加劑、無公害食品開發、食品防腐劑領域有重大開發價值﹔“太

歲”體內含有提高免疫力的物質,因此在保健品方面也有開發價值

﹔“太歲”通過吸收有機質和腐殖質可以自身復制,在醫藥方面尤

其是消化系統方面有重大科研價值。


楊興中教授:“太歲”是最古老的生物

陝西周至縣發現的那個“太歲”,當年在國內外曾經引起極大的轟

動。陝西省組織了西北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生化、生理、動物

、細胞、微生物、真菌、醫藥方面13位專家進行了分析研究,專家

將其命名為“特大型罕見粘菌復合體”,認為它既有原生質生物的

特點,也有真菌的特點,是活的生物體,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古

生物活體標本,是“人類和一切動物的祖先”。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是這個“太歲”研究小組的成員之一。

楊教授認為,在自然界中,植物、動物和真菌都有著共同的祖先。

它們是由几十億年前一種原始的鞭毛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的。這種

生物叫做原生質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狀態。原生質生物生活在水中

能夠游動,它既可以像動物一樣通過吞噬其他的生物生活,也可以

像植物一樣通過光合作用生活。

“太歲”和原生質生物的細胞結構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它的細胞不

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進化譜系圖》分析,它的位置應在菌

、(藻)類植物和原生質生物之間。也就是說處于生命演化的一個岔

道口上,左拐就會發展到植物界,右拐就會向動物界發展,原樣不

動就變成了像蘑菇靈芝一樣的真菌類,對研究生命演化過程十分有

意義。


古籍記載

“太歲”確有其物?

傳說中“太歲”是一種凶神

據古代文獻記載,在中國北方民間,“太歲”是一種傳說中的凶神

。有一種說法認為這個凶神是木星(即歲星),也有說法認為它是主

四時寒暑之神,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它是十二時辰之神。自西漢開始

,北方人普遍認為,凡建筑、遷徙、嫁娶等吉凶皆與“太歲”的方

位有關。若犯之而動土,便會挖到一團肉塊,即凶神的化身,并將

招致災禍。

所以,北方農村的舊俗約定,每有建筑動土之事,必先探明“太歲

”的方位以避之。俗語“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即源于此。于是

,北方民間一般把從土里頭挖出的肉乎乎的一團東西都稱作是“太

歲”。


《本草綱目》稱其為“肉芫”

但作為一種具體的生物,“太歲”到底是否真實存在?據中國古籍

《山海經》、《本草綱目》等記載,“太歲”作為一種具體的生物

的確是存在的。在中醫藥上被稱為“肉芫”、“視肉”、“土肉”

、“聚肉”、“封”、“肉靈芝”等等。

在中國神話史書《山海經》中,就有對“肉芫”的記載:“聚肉有

眼而無胃,與彼馬勒頗相仿佛,奇在不盡,食人薄味。”晉代著名

學者郭璞在注釋《山海經》時,對“視肉”做的解釋是:“聚肉形

,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明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

類,稱其為“本經上品”,并將“芫”分為五類,其中對“肉芫”

是這樣描述的:“肉芫狀如肉,附于大石,頭尾俱有,乃生物也。

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黃者如紫金。”同時,《

本草綱目》“芫”類條目中還列舉了几個以“芫”為主的藥方,說

明“芫”類對一些疑難病症有特殊療效。


秦始皇曾派徐福找“太歲”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想要永遠統治天

下,便找到方士名醫徐福,命為其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據說秦始

皇讓徐福尋找的仙藥當中就有“太歲”。

有生物科學研究專家認為,“肉靈芝”生物體是大自然遺留的古生

物活化石,產生的年代可上溯到白堊紀,是地球上迄今發現的最古

老的古生物活體標本。而美國有生物科學家在研究后認為,它是人

類和一切動植物的祖先,稱其為“生物和氏璧”。




來源網址:http://www.ufo.org.tw/ne...0405-5.htm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7-05 16:48 |
天狼星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 鮮花 x30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沒想到有這種東西
世界上真是無奇不有
感謝大大 令我增廣見聞!!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7-05 17:04 |
chimin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中國地大物博
真的是無奇不有
太神奇了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07-07 11:25 |
graceman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太不可思議了 , 怎麼沒有全力研究以造福人類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7-07 14:45 |
罪惡人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這ㄍ東ㄒ我倒是第一次聽過~~感謝大大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
財富:0 (by 夏日香氣) | 理由: 您好.版內禁用注音文.請您修改.下次多留意勿再犯.感謝您的配合^_^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7-08 23:30 |
nomo736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第一次看到此文   感謝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
財富:-5 (by cfzonehk) | 理由: 字數不足+灌水回覆 請留意版規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台灣教育部 | Posted:2005-07-10 17:52 |
老七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7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資料來源:金羊網


權威專家釋疑:組成“太歲”的不止一種物質

文/本報記者 區健妍

眼下,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專家正對一個來自內蒙古的不明“

怪物”進行身份鑒定———

2004年,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農民張永平在推土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塊

貌似石頭狀的“怪物”,它既沒鼻子也沒眼睛,摸上去感覺像團肉

;它不會因高溫而腐爛,也不會因低溫而僵硬;它一天天不斷長大

,身上的“傷口”也可自動愈合。更奇怪的是,有人喝了浸泡過它

的水后,困擾了多年的頭痛病竟然消失了。人們開始對這個“怪物

”進行各種揣測,有人說它就是傳說中的“太歲”;有人說它是《

本草綱目》中記載的“肉靈芝”……

一年后的今天,內蒙古方面將這個疑似“太歲”的切片樣本郵寄到

了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該院的施蘇華教授等專家將通過先進的遺

傳系統分類技術給其驗明正身。

這個“怪物”究竟是不是“太歲”?“太歲”究竟為何物?記者特

地走訪了中山大學、中科院廣州微生物研究所的權威專家。

本報早在2000年就已經開始關注“太歲”,當時一些專家的看法到

現在仍是“太歲”研究的主流聲音。



《山海經》、《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對太歲均有詳盡記載,稱其為

“肉芫”,“視肉”等。晉代著名學者郭璞注釋《山海經》時,對

“視肉”作的解釋是:“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明代李時珍

在《本草綱目》中稱其為“本經上品”,具有“久食,輕身不老,

延年神仙”的特點。

另據史料記載,太歲是古人假定的一個天體,它和歲星(木星)運

動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歲到了哪個區域,相應的就在哪個方

位地下有一塊肉狀的東西,它就是太歲的化身,在這個方位動土就

會驚動太歲。這就是“太歲頭上動土會有災禍”的由來。


正在為“太歲”驗DNA

極有科研價值,可能對人類生命科學研究有幫助

幾經周折,記者昨日下午在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實驗室里拜訪了

負責這次樣本分析研究的施蘇華教授。盡管施教授稱在鑒定結果沒

有出來之前不願就此過多發表自己的觀點,但她還是透露了一些關

于研究的最新進展情況。

施教授說,目前可以初步肯定這個“怪物”就是“太歲”。而中大

生命科學學院實驗室對“太歲”身份的鑒定工作,只是眾多紛繁的

“太歲”研究工作中一個小小的環節。她和她的研究生目前正利用

一些先進的手段對這個樣品的分子系統、分類定位等方面進行實驗

研究。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一些基本的參數去找出該物質的DNA序

列,然后根據基因分析的結果,看看它屬哪類物質,或者與哪類物

質比較接近。

記者在現場看到,“太歲”樣本的切片已成了實驗室里最重要的研

究對象,此刻它在先進的實驗儀器中接受著各種數據分析。“太歲

”切片樣本從內蒙送至廣州研究已有幾個月了,但讓施教授出乎意

料的是,“這個東西遠比她想象的要復雜”。她說:“從目前的研

究看,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組成‘太歲’的物質不止一種。”而具

體是何物質組成,施教授則未予透露。她說,“謎底”必須在所有

實驗完成后才能出報告。

不過施教授也表示,關于“太歲”的研究從科學上來講,的確是非

常有意思、有意義的。因為據說“太歲”能自己生長,而且繁殖能

力和修復能力很強,因此關于其生物能量來源等問題就很有科研價

值。如果這些難題能一一破譯,說不定將來會對人類生命科學研究

有極大的幫助。


基本肯定是黏菌群復合體,有專家大膽推測

可能是一切動物的祖先

本報記者隨后又聯系到中科院廣州微生物研究所的李泰輝研究員。

對于這次內蒙古又發現疑似“太歲”的物體,李泰輝研究員的第一

反應是“并不奇怪”。他說,從古到今有關發現“太歲”的消息就

不斷傳出。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內蒙古、吉林、山東等地就

先后有報道。李泰輝說,無論是民間還是科學界,都一直對“太歲

”大感興趣,上世紀90年代初,他和北京、吉林、陝西等地的科學

家已紛紛展開對“太歲”的研究。

說法一:黏菌群復合體

專家通過高倍顯微鏡觀察發現,組成“太歲”的是非常多的菌體,

而且品種各异。結合“太歲”的個體帶有一定彈性,還不時分泌出

有絲性的黏物等現象,當時專家的結論是,所謂的“太歲”應該就

是一種“特大型罕見黏菌復合體”。既有原生質生物的特點,也有

真菌的特點,是活的生物體。專家估計該黏菌是以細菌、酵母菌、

霉菌孢子等其它微生物為食,以纖維素、兒丁質、甲殼質等為營養

,含有蛋白質約50%,以及核酸、酵母菌和霉菌等。但當時受科研

儀器的限制,沒有對這些菌體作更深入的分子分析。

說法二:粘細菌

吉林大學微生物專家解釋,“太歲”是介于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粘

細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極強。

說法三:高等真菌

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白玉華教授將“太歲”切片后放在顯微鏡下

觀察,發現其體內具有菌絲,初步確定為高等真菌。

說法四:并非黏菌群復合體

中科院微生物所形態學專家茆曉嵐多年前曾研究發現,該物體含大

量的水;做蛋白質實驗,沒有蛋白質反應,也沒有核酸反應。而放

于火上燒,能聞到嗆鼻的味道,他估計有醛基、醇基或羥基成分。

因為黏菌必須具備蛋白質和核酸成分,因此他判斷“怪肉”不是黏

菌群復合體。

有專家還認為,“太歲”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體標本,

是“人類和一切動物的祖先”。但李泰輝研究員和施蘇華教授都表

示,雖然“太歲”為黏菌群復合體的說法基本可以認定,但關于“

黏菌群復合體”這一概念是非常模糊的,還不能清楚解釋“太歲”

為何種物種,惟有通過分子系統分析等研究,才能將“太歲”身上

的秘密一一揭開。


熱捧多年只因至今仍是謎

科學界對全球菌種研究只有5%

其實科學界對“太歲”的研究早已陸續開展,但為什么這么多年來

,無論是民間,還是科學界對“太歲”的熱捧依然有增無減呢?專

家認為當中有兩大原因。

首先是因為民間對“太歲”的傳說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而且一些相

關的記載很懸乎,比如說,秦始皇曾認定“太歲”為長生不老的靈

藥,命令徐福率部下千方百計找尋。而據古代文獻記載,在中國北

方民間,“太歲”是一種傳說中的凶神。俗語中就有“竟敢在太歲

頭上動土”、“犯太歲”等說法。因此,每當各地發現有疑似“太

歲”的生物后,人們就會异常關注,媒體爭相報道炒作。

其次,科學界目前的研究結果還未能清楚解釋組成“太歲”的菌群

復合體究竟為何物。李泰輝說,全球的科學家對于菌類的研究還非

常有限,目前存在于自然界的包括黏菌在內的真菌大約在150萬-200

萬種,科學界大約只對其中5%的菌類品種有研究,仍有過百萬以

上的菌類尚未能驗明正身。因此,專家毫不諱言說,即使這次中山

大學對該物質的分子系統有新的研究進展,科學界依然還難以給這

個復雜的生物正式冠名。




內蒙古太歲

發現時間:2004年發現地點: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烏蘭圖克鎮

紅旗村

特點:手感和肉一樣;它夏天不會因氣溫高而腐爛,冬天也不會因

溫度低而僵硬;它身上的“傷口”能夠自動愈合;它無异味且在不

斷地長大。長約52厘米、寬約40厘米、厚約20厘米。



沈陽太歲


發現時間:2005年發現地點:沈陽新城子區清水臺特點:黑乎乎、

軟綿綿的就像海綿,還有根




吉林樺甸太歲

發現時間:2002年5月發現地點:吉林樺甸夾皮溝雲峰村雙合屯

特點:重49公斤、長約140厘米,厚15-17厘米,徑寬約47厘米。

從外觀上看,呈“八”字形。




內蒙古太歲

發現時間:1999年發現地點: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特點:重4.85公斤,頂部直徑0.25米,分布著放射狀褶皺,高0.12米

,攔腰周長0.67米。側面觀察,能夠分辨出一圈一圈的紋理,像是

生長年輪。底部直徑近0.19米,灰黑色。除最底部約0.02米厚的地

方為紅褐色外,其它地方均為淺黃色,整體韌性很大,掰不動也撕

不開,像塊牛皮筋。


‧“太歲”疑團


疑問1:“太歲”真能治病?

專家建議:不要輕易服用

早前發現“太歲”的內蒙古農民透露,他的親人喝了浸泡過“太歲

”的水后,治愈了多年的頭痛病。“太歲”真的能治病嗎?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這樣記載的:“肉芫狀如肉,附于大

石,頭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

,黃者如紫金。”這個被稱作“本經上品”肉芫,就是民間所說的

“太歲”,書中還介紹了它對一些疑難病症的特殊療效。

但現在的專家認為,太歲屬于原生動物及真菌類,品種十分復雜,

加之其來源于土壤,自身可能會附著各種有害生物或者有毒物質。

專門從事食用菌研究的李泰輝研究員認為,雖然目前還沒有證據證

明食用“太歲”會產生不良反應,但建議在沒有弄清楚“太歲”的

物質組成前,人們還是不要輕易服用。

疑問2:“太歲”到處都有?

專家結論:南方較易發現

早前還有消息說,除了在內蒙古、吉林的土地上發現“太歲”外,

在連雲港等海濱城市的海灘上也有類似“太歲”的物體出現。對此

,李泰輝的意見是,九成可判斷“此太歲”并非“彼太歲”。判斷

的原理是,咸水菌群不一定能活在淡水中,同理,淡水菌群也難以

活在咸水中。他還指出,類似“太歲”這樣的黏菌群復合體并不罕

見,在南方一些潮濕地方也很容易發現。

疑問3:“太歲”個頭龐大?

專家結論:說不準

為什么在內蒙古等地發現的“太歲”會如此龐大呢?和它生活的地

域有關系嗎?和它的“年齡”有關系嗎?李說,在最終的研究結論

出來前,這些問題都“說不準”。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這

個“太歲”對不良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因為一般來說,黏菌可

通過“吃”細菌來維持生命,而潮濕的地方比較容易滋生細菌,因

此成了“太歲”的樂土。人們在潮濕的下水道和宅基地下,會有一

些小團的像“肉”一樣的物體,只是它們的個體都偏小,人們并沒

有引起注意。它們可能都是“太歲”。

疑問4:為何送廣州研究?

一位博士力促此事

美國華盛頓大學藥物化學家邱聲祥博士組織了這一研究項目。邱博

士兩年前就開始從事“太歲”研究,而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是邱

聲祥博士進行“太歲”研究的合作伙伴,他們都希望能夠利用先進

的遺傳系統分類學技術,對“太歲”的身世進行多學科全面系統的

研究。

邱聲祥博士稱,“太歲”更為確切的稱謂應該是古代典籍中所記載

的“肉芝”,為“芝”類中藥之一。從中藥的角度上劃分,“芝”

類中藥的品種十分復雜;從顏色上分,有赤芝、黑芝、白芝、黃芝

和紫芝;從生長環境及形態來分,有石芝、木芝、草芝、菌芝和肉

芝。僅從外觀上觀察或者簡單地用顯微鏡檢測,很難斷定是否為“

太歲”。

(Robby∕編制)


來源網址:http://www.ufo.org.tw/ne...0905-1.htm


獻花 x0 回到頂端 [6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7-15 20:11 |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這個不明物體真的是太歲嗎


獻花 x0 回到頂端 [7 樓] From:美國 | Posted:2005-07-16 09:05 |
NT98tRK9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看起來不起眼的東西 原來那麼稀有喔 真是太神了


獻花 x0 回到頂端 [8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0-10 10:38 |
orz008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在想這個怪怪的東西有沒有比恐龍早....


獻花 x0 回到頂端 [9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2-18 17:09 |

<<   1   2  下頁 >>(共 2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687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