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5106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養生保健] [醫學]體質養生
體質養生

體質是什么

  體質,即机體素質,是指人體秉承先天(指父母)遺傳、受后天多种因素影響,所形成的与自然、社會環境相适應的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的固有特性。它反映机體內陰陽運動形式的特殊性,這种特殊性由臟腑胜衰所決定,并以气血為基礎。前人對體質有許多論述,在國外,到目前為止已有三十多种體質類型學說。古希腊波克拉底的气質學說,曾被公認為世界最早的體質學說,其气質學說認為人體有四种不同的體液,其比例決定了人的气質,并依此把人分為多血質型、膽汁質型、粘液質型、憂郁質型。前蘇聯著名科學家巴甫洛夫,依据神經過程的強度、平衡性、靈活性,把人分為興奮型、靈活型、安定型、抑制型。但是至今國外醫學對體質的各种分類學說都無法直接指導臨床實踐与養生康复,惟有中醫體質學說与醫療實踐、養生長壽密切結合。

  祖國醫學一貫重視對體質的研究,早在兩千多年前成書的《黃帝內經》里,就對體質學說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可以說,《黃帝內經》是中醫體質學說理論的淵藪。《內經》不僅注意到個體的差异性,而且從不同的角度對人的體質作了若干分類。如《內經‧靈樞》的《陰陽二十五人篇》和《通天篇》,就提出了兩种體質分類方法。前一篇運用陰陽五行學說,結合人的膚色、體形、稟性、態度以及對自然界變化的适應能力等方面的特征,歸納出木、土、火、金、水五种不同的體質類型,再根据五音太少,陰陽屬性以及手足三陰經的左右上下,气血多少的差异,將上述每一類再分為五類,即五五二十五种體質類型。后一篇則根据人體體質的陰陽胜衰,把人分為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五种類型。《內經》除上述兩篇專門論述體質外,其他篇章散在論述也不少,如《靈樞‧論勇篇》則對勇与怯兩种體質類型的精神面貌,各部特征和內在臟腑功能的關系等進行了論述。又如《靈樞‧壽夭剛柔篇》里說:“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從而指出人體的形气有陰陽剛柔的區別。在《素問‧异法方宜論》里還指出東南西北中五方由于地域環境气候不同,居民生活習慣不同,所以形成不同的體質,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如用毒藥、貶石、導引、按(足喬)、灸 、微針等也要隨之而异。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繼承《內經》有關體質學說的理論,并以人體正气胜衰、臟腑屬性為前提,結合實踐,創造了辯証論治的理論,寓體質學說于辯証論治中。王叔和的脈學專著《脈經》也十分強調診脈要注意體質特征,曰:“凡診脈當視其人大小長短及性气緩急。”著名藥王唐代孫思邈還指出:“凡人秉形气有中适,有躁靜,各各不同,气脈潮動,亦各隨其性韻”。這說明分析脈形要參考體質特征,不能惟以脈辨病,另一方面,脈診也是辨別體質類型的重要方面。清代名醫葉天士臨証非常注意患者的體質類型,并認為根据體質類型确立治療大法是提高臨床療效的重要途徑,他在《外感溫熱篇》中說:“濕邪害人最廣,如面色白者,須要顧其陽气……面色蒼者,須要顧其津液……在陽旺之軀,胃濕恒多,在陰盛之體,脾濕亦不少,然其化熱則一。”從而強調了治法須顧及體質。不僅如此,人們的養生保健亦与體質有密切關系,如同樣的致病條件,有的人感而生病,有的人卻安然無恙,而既病之后,病的症候又很不相同。這正像吳德漢在《醫理輯要‧錦囊覺后篇》中說的:“要知易風為病者,表气素虛;易寒為病者,陽气素弱;易熱為病者,陰气素衰;易傷食者,脾胃必虧;易勞傷者,中气必損。”從而說明體質決定著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這就為因人攝生提供了重要理論根据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5 21:25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體質差异形成的原因


  體質形成的机理是极其复雜的,它是机體內外環境多种复雜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1.地理環境因素

徐徊溪《醫學源流論》說:“人稟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體隨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東南之人,气浮而薄。”這說明生活在不同地理環境條件下,由于受著不同水土性質、气候類型、生活條件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不同地區人的體質。現代環境地質學研究也表明:在地質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地殼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這种不均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控制著世界各地區人類的發育,形成了人類明顯的地區性差异。

2.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即“稟賦”,先天稟賦就是指父母先天的遺傳及嬰儿在母體里的發育營養狀況。按現代生物學的解釋,遺傳是由染色體傳給后代的,父母的強弱肥瘦以及性格的類型可以通過染色體而遺傳給后代,使后代亦可出現相應的強、弱、大、小、肥、瘦等不同的體型与性格。如小儿的五軟、五遲、雞胸等大多由于先天不足而影響發育,以致體質异于常人。人類遺傳學的研究還發現人的各种體質如體型、眼型、發型、膚色、眉毛式樣、血型、免疫性、對藥物的反應、代謝類型乃至智力、壽命等都由遺傳決定或与遺傳有關。總之,形體始于父母,體質是從先天稟賦而來,所以父母的體質特征往往能對后代產生一定影響。

3.性別因素

《靈樞‧五音五味篇》提出“婦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論點,對婦女的體質特點作了概括說明。中醫認為男予以气為重,女子以血為先,女子由于有經、帶、胎、產的特點,所以體質与男子不同。

4.年齡因素

體質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因為人體的結构、机能和代謝是隨著年齡而發生改變的。俗話說“一歲年紀,一歲人”便是這個道理。《靈樞‧逆順肥瘦篇》又具體指出:“嬰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清代吳鞠通提出小儿為“稚陰稚陽”之體,言“小儿稚陽未充,稚陰未長者也”。這些都總的概括了小儿臟腑嬌嫩、形气未充、筋骨未堅的生理特點,同時也說明了其發育階段中的體質特點。而青壯年則不同,如《靈樞‧營衛生會篇》說:“壯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營衛之行不失其常”,老年人又不一樣,《靈樞‧營衛生會篇》亦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澀”。老年人之所以容易發病,這是由于體質因素決定的。

5.精神因素

《素問‧疏五過論》指出:“暴樂暴苦,始樂后苦,皆傷精气,精气竭絕形體毀沮。”這說明強烈的精神刺激可直接損傷人的机體結构,使健康體質的基礎發生動搖。《紅樓夢》中描寫的林黛玉由于長期處于悲悲戚戚的抑郁傷感情緒中,從而形成了“多愁多病的身”,國外精神病專家維蘭特曾指出:“人精神遭受痛苦,就意味著身體健康遭到至少長達五年的損害”。這說明抑郁的精神狀態不但對健康有害,還會促使某些疾病較早發生,衰老提前到來。此外,《淮南子‧精神訓》也說:“人大怒破陰,大喜墜陽,大憂內崩,大怖生狂”,同樣說明了精神創傷可引起机體陰陽气血失調,改變體質。現代醫學証實了精神心理因素能影響机體的免疫狀態,臨床上常見一些病人自知患癌症后,其精神萎靡而加速了死亡。

6.飲食營養因素

《素間‧平人气象論》說:“人以水谷為本”,這說明體質不僅与先天享賦有關,而且依賴于后天水谷的滋養,水谷是人體不斷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但營養不當,也會引起人體發病。《素問‧至真要大論》里就指出:“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雖然五味本身不能致病,但一旦它們因為數量的積蓄,改變了机體的适應能力而激發反應力的時候,便可誘發疾病或改變机體生理效能,繼之發生體質的變應,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體質形成的差异,還与社會因素、體育鍛煉因素、疾病因素有關。如人們由于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因此情志、勞逸各不相同,物質生活也有优劣之分,從而導致了不同的體質特征。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5 21:26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體質的分類


  由于先天稟賦有強弱,飲食气味有厚薄,方位地勢有差异,貧富貴賤苦樂各不相同,從而導致了個體差异。因此,祖國醫學非常重視對不同人體特征進行分析,從多方面對體質進行分類。

1.陰陽五行分類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根据人的體形、性格特征、對季節的适應能力等將體質分為木、火、土、金、水五大類型。每類型再比類于古代樂譜,分角、徽、宮、商、羽五小型,共二十五型。本法強調對季節的适應能力為體質分類的依据之一。這种分類揭示了人體的不同生理特征,從而可以提高防治措施的針對性。如原文曰:“火型之人……急心,不壽暴死”,說明體質對壽命的長短有一定的影響,這對進一步探討體質与壽命的關系,研究衰老的原因,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2.陰陽太少分類

  這种體質分類,是根据人體的陰陽多少,并結合體態、性格特征進行分類的。《靈樞‧通天》認為,人體陰陽有盛陰、多陰少陽、多陽少陰、盛陽、陰陽和平之分,從而將人體分為太陰之人,為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五類。這种分類与巴甫洛夫根据高級神經類型的分類頗有相似之處。如太陽之人,相似巴氏的強而不均衡型;太陰之人,相似巴氏的弱型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相似巴氏的強而均衡型。本法分類較簡,是其优點。

3.體型肥瘦分類

  這是以體型特征為主,結合气血狀態進行體質分類的。《靈樞‧逆順肥瘦》,將人體分為肥人、瘦人、肥瘦适中人三型。《靈樞‧衛气失常》則將肥胖之人又分為膏型、脂型、肉型。由于人到老年形肥體胖者較多,所以本法可以說是最早的關于老年人體質的分型方法。

4.形志苦樂分類

  形,指形體;志,是指精神。如果形體与精神相互依存,統一協調,人體的生命活動就能正常進行。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云:“故能形与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若勞逸失調,喜樂失宜,形體和神志遭受苦樂等致病因素的損傷,破坏了二者的協調,就會產生疾病。据此,《素問‧血气形志篇》提出了形樂志苦,形樂志樂,形苦志樂,形苦志苦,形數惊恐“五形志”問題。原文曰:“形樂志苦,病生于脈,治之以灸刺;形樂志樂,病生于肉,治之以針灸;形苦志樂,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藥;形數惊恐,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是謂五形志也”。這里清楚地論述了由于形志苦樂的不同,因此發病也不同,并且提出了五种不同的治療原則。

5.稟性勇怯分類

  人體臟气有強弱之分,稟性有勇怯之异。《靈樞‧論勇》根据人之不同稟性,再結合體態、生理特征,將人體分為二類:心膽肝功能旺盛,形體健壯者,多為勇敢之體;心肝膽功能衰減,體質孱弱者,多系怯弱之人。這樣分類有利于分析病机,診斷疾病。

6.現代臨床體質分類

  近年來,不少醫家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從臨床角度提出體質分型,這种分型以身型脈証為主要指標,對臨床辨証、遺方、攝生防病有重要的參考价值。現簡單歸納如下:

  陽盛質:凡強壯的,聲高气粗的,好動的人,屬于陽盛體質。此類人平素喜涼怕熱,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飲,尿黃便結,病則易發高熱,脈洪數有力,舌紅苔薄黃。本體質之人不易患病,一經患病,多為急性病、暴發病。故飲食方面多用滋陰、清淡之品;運動量也要大一些,讓體內積蓄的陽气盡快散發出去,條件許可,每天進行涼泉、溫泉水浴,須常清其過盛之熱,适當補其耗傷之陰。

  陰虛質:這類人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紅或有顴紅,常有灼熱感,手足心熱,口咽干燥,多喜飲冷,唇紅微干,冬寒易過,夏熱難受,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或數。本體質秦伯未老中醫主張長期服用首烏延壽丹,認為本方有不滋膩、不寒涼、不刺激、不蠻補四大优點,且服后有食欲增進,精神輕松愉快的效果。 瘀血質:平素面色晦滯,口唇色暗,肌膚甲錯,常有出血傾向,皮膚局部有瘀斑,或身體某部刺痛,固定不移,或有包塊,推之不動,舌質有瘀斑或瘀點,脈細澀,或結代。此類體質,重在气血暢通,為此,要常常加強體育鍛煉,飲食上多吃二些活血養血的食品;治療上應活血法瘀,并配以補气行气。

  痰濕質:平素身體肥胖,或嗜食肥甘,嗜睡惡動,口中粘膩。食量較大,多汗,既畏熱,又怕冷,适應能力差。病則胸脘痞悶,咳喘痰多;或惡心嘔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腫,接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渾濁;或身頭重困,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不仁;或婦女白帶過多,苔多膩,常見灰黑,或舌面罩一層粘液,脈濡或滑。此類人宜多參加體育運動,讓疏松的皮肉變致密結實一些。藥物方面,當用溫藥調補,飲食上,且勿過飽,忌肥甘厚味。

  气郁質:此類人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黃或蒼暗,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動,或憂郁寡歡,胸悶不舒,時欲太息。病則胸脅脹痛或竄痛;或乳房小腹脹痛,月經不調,痛經;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气上沖逆,頭痛眩暈;或腹痛腸鳴,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紅苔白,脈弦。這類人相當于現代所稱的抑郁型或抑郁質。藥物治療,以舒肝理气為主;平時應常去旅游,以使心胸愉快,從而排除多愁善感的抑郁狀態;多听一些輕松、開朗、激動的音樂,以提高情緒;飲食上,适當喝一點酒。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5 21:26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國醫學認為,根据臨床上的症候表現、脈象、舌苔,主要有以下八种體質:陰虛體質、陽虛體質、气虛體質、血虛體質、陽盛本質、血瘀體質、痰濕體質、气郁體質,其具體養生方法如下:

-1.陰虛體質養生法
-2.陽虛體質養生法
-3.气虛體質養生法
-4.血虛體質養生法
-5.陽盛體質養生法
-6.血瘀體質養生法
-7.痰濕體質養生法
-8.气郁體質養生法

  1.陰虛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形體消瘦、面色潮紅、口燥咽干、心中時煩、手足心熱、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脈細數、舌紅少苔。若患病則上述諸症更加明顯,或伴有干咳少痰、潮熱盜汗(肺陰虛);或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心陰虛);或腰酸背痛、眩暈耳鳴、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腎陰虛);或脅痛、視物昏花(肝陰虛)。

  (2)養生原則。

  補陰清熱,滋養肝腎,陰虛體質者關鍵在補陰;五臟之中,肝藏血,腎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養肝腎二臟為要。

  (3)養生方法。

  精神調養:此體質之人性情較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應遵循《黃帝內經》中“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之養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對非原則性問題,少与人爭,以減少激怒,要少參加爭胜負的文娛活動。

  環境調攝:此种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熱,口咽干燥,畏熱喜涼,冬寒易過,夏熱難受,故在炎熱的夏季應注意避暑。

  飲食調養:應保陰潛陽,宜清淡,遠肥膩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魚類等清淡食物,對于蔥、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則應少吃。

  節制性欲:因為精屬陰,陰虛者犬當護陰,而性生活太過可傷精,放應節制性生活。

  藥物治療:肺陰虛者,宜服百合固金湯;心陰虛者,宜服天王補心丸;腎陰虛者宜服六味地黃丸;肝陰虛者,宜服一貫煎;其他滋陰生津中藥女貞子、山茱萸、旱蓮子亦可選用。

  2.陽虛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無華、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長、大便時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脈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則易從寒化、可見畏寒蜷臥、四肢厥冷、或腹中綿綿作痛、喜溫喜按;或身面浮腫、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陽痿滑精、宮寒不孕;或胸背徹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頻多、小便失禁。

  (2)養生原則。

   祛陽法寒,溫補脾腎,因為陽虛者關鍵在補陽。五臟之中,腎為一身的陽气之根,脾為陽气生化之源,故當著重補之。

  (3)養生方法。

   精神調養:《黃帝內經》中說:“肝气虛則恐”,意思是肝臟功能差的人,容易恐懼,又指出:“心气虛則悲”,這是說心臟功能低下者精神上易出現悲哀的情緒。中醫認為,陽虛是气虛的進一步發展,故而陽气不足者常表現出情緒不佳,易于悲哀,故必須加強精神調養,要善于調節自己的情感,去憂悲、防惊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

  環境調攝:此种體質多形寒肢冷,喜暖怕涼,耐春夏不耐秋冬,故陽虛體質者尤應重環境調攝,提高人體抵抗力。有人指出,若在夏季進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15~20分鐘所得的紫外線將能使用一年。對于年老及體弱之人,夏季不要在外露宿,不要讓電扇直吹,亦不要在樹陰下停留過久。

  加強體育鍛煉:因為“動則生陽”,春夏秋冬,每天進行1~2次,具體項目因體力而定。

  飲食調養:多食有壯陽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雞肉,根据“春夏養陽”的法則,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湯一次,配合天地陽旺之時,以壯人體之陽。

  藥物治療:偏心陽虛者,宜用桂枝加附子湯;偏脾陽虛者,選理中湯;偏腎陽虛者,宜服金匾腎气丸。

  3.气虛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形體消瘦或偏胖,體倦乏力,面色蒼白,語聲低怯,常自汗出,且動則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脈虛弱,是其基本特征。若患病則諸症加重,或伴有气短懶言、咳喘無力;或食少腹脹、大便溏泄;或脫肛、子宮脫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憊;或腰膝酸軟、小便頻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帶清稀。

  (2)養生原則。

  補气養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腎藏元气,脾胃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腎皆當溫補。

  (3)養生方法。

  气功鍛煉:腎為元气之根,故气虛宜作養腎功;其功法如下:

  屈時上舉:端坐,兩腿自然分開,雙手屈肘側舉,手指伸直向上,与兩耳平。然后,雙手上舉,以兩脅部感覺有所牽動為度,隨即复原,可連做十次。本動作對气短、吸气困難者,有緩解作用。

  拋空: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于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拋物動作3~5次,然后,右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拋空動作,与右手動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蕩腿:端坐,兩腳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轉動身體3次,然后,兩腳懸空,前后擺動十余次。本動作可以活動腰、膝,具有益腎強腰的功效。

  摩腰:端坐,寬衣,將腰帶松開,雙手相搓,以略覺發熱為度;再將雙手置于腰間,上下搓摩腰部,直到腰部感覺發熱為止。搓摩腰部,實際上是對腰部命門穴、腎俞、气海俞、大腸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這些穴位大多与腎臟有關。待搓至發熱之時,可起到疏通經絡、行气活血、溫腎壯腰之作用。

  “吹”字功:直立,雙腳并攏,兩手交叉上舉過頭,然后,彎腰,雙手触地,繼而下蹲,雙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可連續做十余次,屬于“六字訣”中的“吹”字功,常練可固腎气。

  飲食調養: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黃米、大麥、山藥、 米、 麥、馬鈴薯、大棗、胡蘿卜、香菇、豆腐、雞肉、鵝肉、兔肉、鵪鶉、牛肉、狗肉、青魚、鰱魚。若气虛甚,當選用“人參蓮肉湯”補養。

  藥物養生:平素气虛之人宜常服金匱薯蕷丸。脾气虛,宜選四君子湯,或參苓白術散;肺气虛,宜選補肺湯;腎气虛,多服腎气丸。

  4.血虛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

  (2)養生方法。

  起居調攝:要謹防“久視傷血”,不可勞心過度。

  飲食調養:可常食桑堪、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蘿卜、豬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魚、海參、平魚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均有補血養血的作用。

  藥物養生:可常服當歸補血湯、四物湯、或歸脾湯。若气血兩虛,則須气血雙補,選八珍湯。十全大補湯或人參養榮湯,亦可改湯為丸長久服用。

  精神修養:血虛的人,時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應振奮精神。當煩悶不安、情緒不佳時,可以听一听音樂,欣賞一下戲劇,觀賞一場幽默的相聲或啞劇,能使精神振奮。

  5.陽盛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形體壯實,面赤時煩,聲高气粗,喜涼怕熱,口渴喜冷飲,小便熱赤,大便熏臭為其特點。若病則易從陽化熱,而見高熱,脈洪大,大渴,飲冷等症。

  (2)養生方法。

  精神修養:陽盛之人好動易發怒,故平日要加強道德修養和意志鍛煉,培養良好的性格,用意識控制自己,遇到可怒之事,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沖動。

  體育鍛煉:積极參加體育活動,讓多余陽气散發出去。游泳鍛煉是首選項目,此外,跑步、武術、球類等,也可根据愛好選擇進行。

  飲食調理: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蔥等,對于牛肉、狗肉、雞肉、鹿肉等溫陽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像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蓮藕,可常食之。酒性辛熱上行,陽盛之人切戒酗酒。

  藥物調養:可以常用菊花、苦丁茶沸水泡服。大便干燥者,用麻子仁丸,或潤腸丸;口干舌燥者,用麥門冬湯;心煩易怒者,宜服丹梔逍遙散。

  6.血瘀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面色晦滯,口唇色暗,眼睚暗黑,肌膚甲錯,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或結代。若病則上述特征加重,可有頭、胸、脅、少腹或四肢等處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內有症瘕積塊,婦女痛經、經閉、崩漏等。

  (2)養生方法。

  運動鍛煉:多做有益于心臟血脈的活動,如各种舞蹈。太极拳、八段錦、動樁功、長壽功、內養操、保健按摩術,均可實施,總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動,以助气血運行為原則。

  飲食調理:可常食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飲,醋可多吃。山植粥、花生粥亦頗相宜。

  藥物養生:可選用活血養血之品,如地黃、丹參、川芎、當歸、五加皮、地榆、續斷、茺蔚子等。

  精神調養:血瘀體質在精神調養上,要培養樂觀的情緒。精神愉快則气血和暢,營衛流通,有利血瘀體質的改善。反之,苦悶、憂郁則可加重血瘀傾向。

  7.痰濕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形體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懶動、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膩或便溏、脈濡而滑、舌體胖、苔滑膩。若病則胸脘痞悶,咳喘痰多;或食少,惡心嘔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腫,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渾濁;或頭身重困,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不仁;或婦女白帶過多。

  (2)養生方法。

  環境調攝:不宜居住在潮濕的環境里;在陰雨季節,要注意濕邪的侵襲。

  飲食調理:少食肥甘厚味,酒類也不宜多飲,且勿過飽。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濕、化痰祛痰的食物,更應多食之,如白蘿卜、荸薺、紫菜、海蜇、洋蔥、批杷、白果、大棗、扁豆、薏苡仁、紅小豆、蚕豆、包菜等。

  運動鍛煉:痰濕之體質,多形體肥胖,身重易倦,故應長期堅持體育鍛煉,散步、慢跑、球類、游泳、武術、八錦、五禽戲,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選擇。活動量應逐漸增強,讓疏松的皮肉逐漸轉變成結實、致密之肌肉。气功方面,以動樁功、保健功、長壽功為宜,加強運气功法。

  藥物養生:痰濕之生,与肺脾腎三臟關系最為密切,故重點在于調補肺脾腎三臟。若因肺失宣降,津失輸布,液聚生痰者,當宣肺化痰,方選二陳湯;若因脾不健運,濕聚成痰者,當健脾化痰,方選六居子湯,或香砂六君子湯;若腎虛不能制水,水泛為痰者,當溫陽化痰,方選金匱腎气丸。

  8.气郁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蒼暗或萎黃,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動,或憂郁寡歡,胸悶不舒,時欲太息,舌淡紅,苔白,脈弦。若病則胸脅脹痛或竄痛;或乳房小腹脹痛,月經不調,痛經;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頸項癭瘤;或胃脘脹痛,泛吐酸水,呃逆哎气;或腹痛腸鳴,大便泄利不爽;或气上沖逆,頭痛眩暈,昏仆吐衄。

  (2)養生方法。

  調攝情志:此种人性格內向,神情常處于抑郁狀態,根据《內經》“喜胜憂”的原則,應主動尋求快樂,多參加社會活動、集體文娛活動,常看喜劇、滑稽劇、听相聲,以及富有鼓勵、激勵意義的電影、電視,勿看悲劇、苦劇。多听輕快、開朗、激動的音樂,以提高情志。多讀積极的、鼓勵的、富有樂趣的、展現美好生活前景的書籍,以培養開朗、豁達的意識,在名利上不計較得失,知足常樂。

  多參加體育鍛煉及旅游活動:因體育和旅游活動均能運動身體,流通气血,既欣賞了自然美景,調劑了精神,呼吸了新鮮空气,又能沐浴陽光,增強體質。气功方面,以強壯功、保健功、動樁功為宜,著重鍛煉呼吐納功法,以開導郁滯。

  飲食周養:可少量飲酒,以活動血脈,提高情緒。多食一些能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蕎麥、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高粱皮、刀豆、香櫞等。

  藥物養生:常用以香附、烏藥、川棟子、小茴香、青皮、郁金等疏肝理气解郁的藥為主組成的方劑,如越鞠丸等。若气郁引起血瘀,當配伍活血化瘀藥。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5 21:2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382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