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796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北北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發文大師獎 創作大師獎 貼圖大師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5 鮮花 x90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經絡的名相
經絡之意義

「經」者有「徑」之意思,如路徑可通達各處,且是直行之幹線;「絡」者有「網」之意思,縱橫連結之網路,是橫出的旁枝;此絡網可將人體的上下、左右、前後、內外等連結,進而或深或淺地將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頭面、軀幹、四肢等都連繫起來,用真氣來促進全身細胞生理的作用,顯現生命的現象。所言經絡者在修行者言,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五絡,以及很多絡脈和孫絡脈等總稱之名。

吾人色身經絡的正經十二脈,是構成整體循環的主體,奇經八脈是調節十二經脈之作用。也可說前者為一般人皆具足之經脈,後者為修行者所開發出來之特有經脈。行者先開發出調節作用的八脈,進而導入正經十二脈,透過經別及經筋,連結一切脈絡,使氣行於全身,若證入色界三禪之境界,則內氣佈滿全身,每一細胞如一世界,得世間離苦妙樂禪定,死後生三禪天。

十二經別、經筋之意義

所謂經別者是十二經脈分出後別行(另行走)的一部分,意即別行於正經脈,故簡稱經別,共有十二條經別。它的循行路線和分佈的部位,比一般的絡脈來得深來得長,所以和脈絡有所不同。其名稱係十二正經後加一個「別」字即得,如手太陽經別。十二經別走在互為表裡配對的陰經脈與陽經脈之間,起一種往來聯絡道路之作用;其循行部位多在肘、膝以上,臟腑、軀幹及頸項等處。經別循行至頸項以後,三陰經別與三陽經別相結合後,都走入陽經脈之原路,且上行至頭面部位。

所謂經筋者是十二經脈與十二經別以外的筋肉表端之部分,由此可知十二經筋者,都偏重於行走筋肉部位,所以稱為經筋。十二經筋都起於四肢,終於頭身,且都走在較體表的層次,而不連結屬接至內臟;故有些經筋氣所到之處,並非經脈、經別所能到達的。如行者皮膚表面經筋走到之處,癢癢難耐,此是經筋行走到之功能。

手、足三陰陽經筋相結合處:手三陰經筋(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由裡側循行至胸部相互結合;手三陽經筋(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由表側循行至頭角部相互結合;足三陰經筋(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由內側循行至少腹部相互結合;足三陽經筋(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由外側循行至面部相互結合。

十五絡之意義  

絡者又稱絡脈,是由經脈分出來的呈網狀的大小分支,共有十五條。絡脈的主要作用是配合經脈,網絡全身組織,運行營衛氣血。十五絡者係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中的任、督兩脈所分出的絡脈外,再加上「脾之大絡」,則共合成十五絡也。全身十五絡均由一穴道與經脈相連,因此絡之命名即以此本身起點之穴道名稱來命名,其名稱如下:

列缺絡─絡連手太陰肺經       通裡絡─絡連手少陰心經
內關絡─絡連手厥陰心包經     偏歷絡─絡連手陽明大腸經
支正絡─絡連手太陽小腸經     外關絡─絡連手少陽三焦經
公孫絡─絡連足太陰脾經       大鍾絡─絡連足少陰腎經
蠡溝絡─絡連足厥陰肝經       豐隆絡─絡連足陽明胃經
飛揚絡─絡連足太陽膀胱經     光明絡─絡連足少陽膽經
尾翳絡─絡連任脈             長強絡─絡連督脈
大包絡─脾之大絡

十五絡脈運行之方向,除任脈的尾翳絡、督脈的長強絡、脾經的大包絡,在軀幹部分循行外,其他十二絡都在手腕和足裸部順著本經之經脈方向循行,把相互表裡的陰經脈與陽經脈溝通起來,加強身體之聯繫。



不要問:「自己得到些什麼?」應該問:「自己付出過甚麼?」
不要問:「自己有甚麼信仰?」應該問:「自己有甚麼善行?」

如去如來‧來去自如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5-11-06 20:0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047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