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2499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huckhuck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原創]孔子的教學方法-學思並重、身教
學思並重

  學習與思考是十分重要的。所謂的學習,就是學一些自己尚未學過的知識道理;而所謂的思考,就是把自己曾學過的道理進一步的理解和消化,變成自己的東西,就是複習。

   子曰:「學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所以,孔子在提倡學習的同時,也同時重視思考。學習古賢先聖,向歷史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學習教訓。思考、分析、探索、研究所學的,去偽存真,去蕪存菁,總結上升為理性認識。
  
後世對於孔子學思的注解十分多,如:

  夫學問之法,既得其文,又宜精思其義,若唯學舊文而不思義,則臨用行之時,罔罔然無所知也。…又若不廣學舊文,而唯專意而獨思,則精神疲殆,而於所業而無功也。(皇侃疏)

  不求諸心,故昏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朱熹注)

皇侃疏所解釋的意思,雖然解釋得通,但不免是後人治學的經驗加諸於孔子。朱熹的解釋最合孔子的本意,但是仍然沒有全部說出,讓一般的讀者不免「昏而無得」。 孔子要如何教導弟子呢?論語上有一則例子:

   子夏問曰:「『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也可與言《詩》已矣。」《論語.八佾》

所以,從上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子夏是一個做到學、思結合的人。他自己先學《詩》,邊讀邊思考,讀到不懂的地方,去問孔子。孔子一句話,就使子夏瞭解。但是他不就此罷手,而進一步思考,舉一反三,無怪乎孔子稱讚子夏說,你真正讀得詩了。

其實一般人在學習時,除了剛開始學習五、六歲的童生之外,一般人學習不會只有學習而不思考,或思考而不學習的。那麼孔子為什麼要這樣說呢?那是因為孔子不是只一般學習或治學的經驗,而是教人在學習中成德的方法。我們知道孔子是非常重視道德教育的,就上述子夏讀《詩》,進而瞭解到「禮」好比是女人的粉黛衣飾,忠信好比女人的巧笑美目。巧笑美目是天然素質,當然在先,粉黛衣飾是人工文飾,當然在後,結合了做人基本的「禮」。學即「博學於文」,就是在廣泛的學習過程中,如果不思考學習的過程是「為己」而非「為人」,那麼人將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而變得迷罔困惑。孔子的為己之學,就是成德之學,成就自己的道理,達到仁的境界。孔子自己也曾經自述自己為學的經驗: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上述的「思」,不可能是冥想,思考,屬於知識層面的。就成德而言,只思考而不學習,是沒有什麼用處的。所以,「思而不學」的「學」字,不再是「博學於文」的「學」,而是「約之以禮」的「學」字。正如孔子所言: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

從上述可知道,此處的「學」,已經從「博學於文」的學,提昇到志道、問道與行道,這樣的學,才有助於成德的事。所謂:「下學而上達」也。一個志道之士,如只停頓於下學,而不能上達,那麼內心怎麼不會「危而不安」呢?

  所以,孔子主張「學思並重」,其目的,除了讓學生能廣博的學習之外,進而思考成德之學,達到孔子教育中十分重視的道德教育。



身教

  孔子的教學,最重視身教。例如: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

雖然這些話,都是指政治上,在上位的人,如果能正其身,在下位的人,就不敢造次。但是教育也是如此。例如: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論語.述而》

孔子對弟子們沒有任何隱瞞的事,沒有一件不是和弟子在一起的。「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就是身教的明證,也因為孔子跟弟子朝夕相處,所以孔子重身教,日常生活的一切,都有一定的規範。 如: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論語.述而》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論語.鄉黨》
   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論語.鄉黨》
  席不正,不坐。《論語.鄉黨》
   升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論語.鄉黨》

在待人接物上,孔子也給學生作了示範的作用 ,例如: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論語.衛靈公》

  孔子以身教來教育學生,告訴學生這就是扶導樂師的方式。而且我們發現孔子所用的辭,是多麼簡單,容易懂,容易行;目的達到了,就是最好的方式,以「身教」告訴學生。孔子身教應用十分廣泛,配合他的啟發式教學,再利用言教,來達到他的教育目的,讓學生走向成功之路。

引用:
韋政通《孔子》,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五年十月初版,頁231。
王甦著《孔學抉微》,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七年五月一日初版,頁83。
王開府《四書的智慧》,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初版,頁117-118


[huckhuck] 仰天狂笑:普天之下,竟然沒有我的對手...
動作
表情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5-12-22 19:0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242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