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二屆台灣區梅西爾馬拉松競賽 日期: 2007年三月二十四日晚間至二十五日凌晨
地點: 墾丁貓鼻頭停車場
網路報名 : 2/22~3/16 主辦: 台北市天文協會
協辦: 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證書: 比賽結束後,將由主辦單位頒發證書與證章。
相關文件: 報名表 、 Messier 馬拉松須知 、 秘訣 、 報表格式 、 觀星禮儀 、 榮譽榜 聯絡處: 台北市天文協會 100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126號3-1樓,梅西爾馬拉松競賽小組
e-mail: idpt441@seed.net.tw 說明:為了更好地推動台灣地區天文教育的普及和能力的提升,將業餘天文的層次由裸眼的觀賞星座,提升至星雲、星團與星系等深空天體的觀賞,進而與世界其他國家喜愛天文的同好交流與合作。
背景說明 梅西爾是18世紀的法國天文學家,曾發現20顆彗星,其中13顆是新彗星。而終其一生,共觀測過44顆彗星,而當時總共僅有50顆彗星曾被觀測過。梅西爾天體則是他觀測彗星時的副產品。
梅西爾在從事彗星的搜尋中,經常會發現一些疑似彗星的天體,造成觀測時間的浪費,因此梅西爾將這些疑似彗星的天體位置一一記錄下來,以免再浪費時間。當年,梅西爾使用的只是口徑5公分的小望遠鏡,解析力不佳;天文學家對天體的認識也不如今天,所以梅西爾的這份星表內包含了現今所知的星雲、星團和星系,還有一對雙星。
梅西爾馬拉松是由一批北美洲的業餘天文學家在70年代發展出來的(或許還有西班牙的業餘愛好者與一些團體)。在1976年,美國賓州匹茲堡的Tom Hoffelder 和 Tom Reiland 兩人注意到梅西爾天體可以在一夜之間瀏覽完畢,因為在赤經21h40m ~ 23h20m間沒有梅西爾天體,附近只有M52在23h24.2m,+61⁰35’,M30在21h40.4m ,-23⁰11’,最北的梅西爾天體是M82,位置在09h55.8m ,+69⁰41’,最南的梅西爾天體是M 7,位置在17h53.9m,-34⁰49’。所以每年的3月下旬,梅西爾天體由天黑至黎明,會全部依續出現,從M77開始,以M30結束。1977年兩人首度嘗試,但均未成功。
1985年3月24-25日,Gerry Rattley 首度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Dugas使用10" f/5.7牛頓反射鏡完成;Rick Hully在加利福尼亞州的Anza使用10" f/20蓋賽格林反射鏡也完成了,但因為地理位置偏西所以時間晚了一小時。
在20世紀,梅西爾馬拉松競賽在少數人的努力下,成效不彰:1985年2人、1988年3人、1993年1人、1996年1人、1998年4人、1999年1人,總共只有12個人完成。
1993年,亞利桑那州的Saguaro天文俱樂部就開始推動這項觀測,舉辦全州的梅西爾馬拉松競賽,其他各地也有同好開始嘗試,於是21世紀成功的人數暴增。2001年有28人完成,其中25人參加亞利桑那州的梅西爾馬拉松;2002年因月相不佳,在4月13-14日舉辦,只能看見107個梅西爾天體。2003年18人成功,14 人參加亞利桑那州的梅西爾馬拉松;2004年只有1人,但亞利桑納因天候不佳,沒有人能夠完成。2005年也因月相影響,提早於3月12-13日辦理,只能看見109個梅西爾天體而未竟全功。2006年4月1/2日,台灣地區首度嘗試梅西爾馬拉松的活動,但因天候不佳而沒有人能達到獎勵的標準。
今年,2007年的新月出現在3月19日,所以3月24/25日是唯一適合舉辦競賽的時間,而3月24日的日落後雖然會受到月光影響,但25日凌晨完全不受月光影響,有利於搜尋到最難觀測的M30。
相關參考資料 梅西爾馬拉松競賽的相關網為
http://www.seds.org/messier/xt...arathon.html 本文轉載自
http://www.tam.gov.tw/activity/sec1/messier/messie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