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風水文化習慣_之一
風水文化在客家地區廣為流傳歷史悠久,它是客家傳統文化之一。
本文從歷史學文化學的角度略述 “人與自然共存”的理論。闡述了客家人的傳統建築“圍龍屋”的特徵,風水文化在圍龍屋、風水塔中的應用。客家人的“二次葬”風俗,墳墓的特徵,陽宅風水理論對人們精神世界的影響。
風水術 、客家人 、圍龍屋、 風水塔、 二次葬。
風水術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因為風水術這種古老的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它的承傳性。唐宋以來,風水術更是日益興盛,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都很重視選擇陽宅和陰宅。
客家先民遷入粵閩贛三角區之前,這裏的原住居民是古越族的後人——佘瑤族少數民族,他們崇信的是“巫文化”。在他們與北來的中原漢民發生融合時,也勢必把“巫文化”的因數摻入客家文化中。這種“巫文化”跟風水術中的迷信成分完全合拍,兩者相得益彰,共同發展。所以明清時期的風水術,受著宋明理學和客家地區“巫文化”、宗教文化的影響,並披上了濃厚的迷信色彩。客家地區的風水術既有科學的成分,也有濃厚的迷信色彩,它積澱著客家人的傳統素質,成為客家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因為它具有承傳性和頑固性,這就是風水在客家地區興盛的主要原因
客家社會風水活動有的與爭奪生存資源、爭奪經濟利益相關。有些地方則把風水術當作宗族群體爭鬥的一個策略。有人利用人們崇拜祖先,以建造祖先陵墓作輿論,挑撥宗族與宗族之間的衝突、爭鬥,為害社會。客家社會的一個特徵是宗族組織很發達,並且有長久的傳統。所有的“宗族”,就是以同姓和擁有共同祖先的血緣為基礎的親族組織,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產物,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它是處於社會末端的非正式權力組織。
客家地區是以家業生產為主,水田和山林等對農民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生活資源。這些基本生活資源與住宅地 、墓地一起,成為宗族間爭奪的對象。從這些現象說明,客家人的“風水”信仰,也是“風水”信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