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352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甲乙丙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行][討論] 展現人人具有的菩提悲愿
禪宗有云:「菩薩心如清涼月。」意指:菩薩心就好像涼的秋月,那麼「清淨」、「圓滿」,顯出無比柔光照徹大地。
想想世間人每天辛苦努力工作,為的是什麼?是什麼力量在推動,使他們這麼用功?─①是名②是利。短暫人生的得意,終究難逃生死輪迴。
而佛菩薩既不愛名也不愛利,祂們在三界中普化眾生「比我們還要辛苦、還要努力」,是什麼力量在推動呢?─「那是出自於內心的不捨與愛護,這個愛就叫慈悲心」。如果沒有佛菩薩那份「慈悲堅持」,那來眾生離苦得樂呢?
現今社會學佛的人很多,也很會講經,道理也很懂,為什麼不能真正成為佛子?究其原因不過是在「白紙黑字
」上游走,沒有真正契入佛法大意,「看得到別人,卻看不到自己」,怎麼展現內在的菩提悲愿?
◎一個人若「心無菩提,心無悲愿」,即是無覺,就算背熟了三藏十二部經,能說能讀,亦只是一個凡夫俗子一樣,距佛的境界非常遙遠,外表看起來雖很努力、很用心,其實心境上存有「我執、私心與貪著」,如此修為與眾生無異,因為缺乏了一種心─菩提心。
◎真正菩提心,內心深處是清清明明,常懷歡喜心,面對塵境一塵不染,行事公心、光明正大,將道氣展現在慈容,讓眾生感受到那股親切與柔和。

古人云:「修道要感情凝固。」唯有凝固後天自私自利的感情,才能發揮先天「至情」「至性」的菩提心,也才能渡化無量無邊的廣大群眾。因此修行過程要時時調整「心靈的焦距」去看世界─
佛心─心存佛心(人人均是佛了)。
人心─心存複雜(外面世界多煩惱)。
血心─心存恨意、不平、計較(理由一大堆、人人均對不起我)。
◎當我們心清淨無罣礙時,走路、睡覺也覺得滿心歡喜,當下你的家即是道場,你的事業即是佛法。如果「滿心煩惱」、「我執恨意」一大堆,就是掃地、吃飯,所接觸的一切無不是煩惱。
◎身處變化萬千的環境中,要慎思!一念被迷住,不知何時才能走出迷惑?所謂「一念遍三千」,即使是一個妄念可以延伸許多的「煩惱種子」,讓自己不清靜。修行要注意的是:「一起心動念,業報隨時會到。」當業報來臨時,山崩地裂,過去所修的一切化為烏有。
◎故展現「菩提悲愿」,就是人人要覺醒,唯有透過自我覺醒的功夫,才能從許多攀緣和苦惱中解放出來,故覺醒本身就是一種「能淨的智慧」,經由覺醒才能「化掉一切黑暗」、化去一切障礙、一切阻力、一切痛苦。
※菩提悲愿─即是菩薩深切的大悲心─「志在菩提,心存眾生」,真正做到:「廣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眾生,而不著我相,徹徹底底的付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HINET | Posted:2008-07-24 21:56 |
newnew08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當我們心清淨無罣礙時,走路、睡覺也覺得滿心歡喜"

很同意啊!!~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香港網上行 | Posted:2008-08-28 21:1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44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