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146 個閱讀者
 
<< 上頁  1   2  >>(共 2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martyb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5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就算有職業我想也很難提起台灣的足球熱吧 台灣這麼小 足球場地有限 很難發展足球的說 誰叫台灣運動都是走美國路線呢..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0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23 20:23 |
lowlydog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日本足球騰飛八大原因 聯合會杯值得中國足球深思

http://www.red...om.cn 2003-6-26 9:55:21 紅網 
  正在法國舉行的國際足聯聯合會杯的比賽,彙聚了世界五大洲的冠軍球隊以及世界冠軍巴西隊、季軍土耳其隊等世界足壇各風格、流派的代表,亞洲冠軍日本隊雖然只取得了1勝2負的成績失去了進軍四強的資格,但其清新、秀麗的技、戰術打法,有條不紊的中場組織能力以及以中田英壽、中村俊輔等隊員爲代表的優秀選手的表現,無疑給本屆杯賽增添了看點和亮色。世界各大媒體和參賽國教練、運動員都對日本隊大加讚賞,並且爲其代表的亞洲足球水平的提高表示了肯定和讚揚。   日本的職業足球聯賽舉辦12年以來,我們的這個東亞近鄰的足球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近幾年經過法國人特魯西埃的調教,日本足球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世界青年足球錦標賽亞軍、悉尼奧運會八強、2000年亞洲杯冠軍、2001年聯合會杯亞軍、2002世界盃十六強,以國奧隊小將出戰獲得釜山亞運會亞軍,可以說僅僅經過了短短兩代運動員,日本足球隊就從一支亞洲的二流球隊一躍成爲亞洲盟主,甚至在同世界一流球隊或准一流球隊過招時毫不遜色。究竟是什麽樣的原因使日本足球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如此大的飛躍呢?   拿來主義的文化底蘊和“脫亞入歐”的戰略思想   先扯一個較遠的話題,大家都知道,日本是個國土面積只有中國二十五分之一的島國,除了在北海道居住著少數紮伊努人以外,基本是由大和這一單一民族構成的。單一民族具有較強的排外性,但日本在文化的引進和學習上卻很好的貫徹著拿來主義的精神。   日本列島在一萬年以前就有了繩文文化,只是在那以後漫長的一段時間裏,生産力沒有得到很大的發展,更沒有建立起一個像樣的國家。日本人於是向發達的鄰國中國學習,帶走了我們的漢字、宗教、中醫等很多東西,那時我們是日本人的老師。到了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具有長遠目光的明治天皇看到了亞洲的落後,實行維新變法,首次給日本人灌輸了“脫亞入歐”的思想,即學習西方先進的治國經驗,使日本逐漸走上了成爲亞洲強國的道路。二戰以後,由於被佔領的原因,日本政府更是加快了像西方看齊的腳步,從政治體制、經濟等各方面靠攏歐美,將拿來主義貫徹到底。經濟的迅猛發展使日本加入了世界經濟強國的行列,這更讓日本人有了一種超越亞洲的感覺,是亞洲和日本,而不是亞洲中的日本,繼而這一點也很快擴展到了文化、體育等領域。從這些地方來看,單一民族的排外性和和對外來文化的融合性方面並不矛盾,日本民族在融合先進文化和思想方面的速度確實是很快,要學就要學得徹底,這應該也是他們的足球水平能夠迅速提高的深層原因,來源於民族性和拿來主義的文化底蘊。   堅持走南美技術化道路和獨特的日巴淵源   既然確立了要向足球水平發達的國家學習,就要將一種風格堅持到底。亞洲人種的矮小使日本足協因地制宜,下定決心走南美拉丁派的道路,並將這一戰略思想嚴格貫徹,從不改變,終於完成了日本足球水平質的轉變,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日本足球風格,這一點特別值得中國學習。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荷蘭人奧夫特、到崇尚技術足球的國產教練加茂周、岡田武史,再到法國人特魯西埃、巴西人濟科,不管是不是來自南美,卻都是始終堅持和信仰藝術足球的代表人物。   實際上,日本足球選擇拉丁派風格也確實有它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日本在南美洲,特別是巴西有大量的日本僑民,日本人崇尚巴西人超卓的足球藝術,巴西人向往日本發達的經濟和較高的物質生活水平,這種特殊的淵源對日本足球受益匪淺。大家一定還記得第一位加入日本國籍的巴西運動員拉莫斯鎦偉。今年46歲,1977年來日,現已經作了足球評論員的他對日本足球的發展貢獻巨大,是他第一次讓日本球迷近距離領略了華麗的南美足球,也給九十年代初的中國球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是98年法國世界盃時的呂比須(洛佩斯),他在預選賽前被日本政府特批入籍,以便爲日本隊取得好成績。目前的國腳中巴西裔日本人有25歲的三都主(阿列克桑德羅.桑托斯),他少年時來日,現效力于清水脈衝隊,有較強的組織進攻和防守能力,是一名優秀的中場球員(現被濟科用作左後衛)。   目前爲止,在J1聯賽(相當於甲A)效力的巴西籍球員共有35人,除京都紫桑加隊外,分佈于15支球隊,占了全部外籍球員的73%,其中在仙台貝加爾塔隊就有5名之多。他們之中有9人是八十年代以後出生,最年輕的一位叫羅伯托.達.席爾瓦,只有18歲,是柏萊索爾隊的中場球員。這些有能力踢巴西聯賽球員的加盟無疑是使日本J聯賽更加精彩和巴西化的催化劑,而年輕球員都在等待著像他們的前輩那樣加入日本籍,爲日本隊效力。這也是日本足球技術提高快的原因之一,獨特的優勢將肯定是我國國情難以做到的,對亞洲其他球隊來說也是可怕的威脅。   J聯賽初期的明星效應使足球在日本迅速升溫   1988年日本足球協會開始醞釀職業聯賽,經過三、四年曲折、艱苦的努力、運作,終於在1991年確立了組織機構、加盟隊數、比賽機制等,並從1992年正式運營。可以說在這之前,日本的足球水平並不高,在亞洲也只是二流球隊,大家可能都記得88年漢城奧運會亞洲區預選賽中國隊在東京2比0擊敗日本隊的比賽,那時候日本隊根本不是中、韓等隊的對手。這裏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日本,足球並不是第一運動,最吸引觀衆和有人氣的是職業棒球聯賽。因此在J聯賽運營前一年,日本足球界的有識之士,最早在德國註冊的職業運動員奧寺康彥和木村和司、川淵三郎等人提出了利用國家雄厚的經濟實力邀請世界足球明星加盟聯賽的主張,一方面用他們出色的技術和大賽經驗帶動本地的運動員提高技藝,另一方面就是借明星們的號召力提高足球運動在日本青少年中的地位和吸引力。   對於從國家隊一線退役後又想發揮餘熱還想再掙筆退休金的世界明星們來說,日本無疑是他們最理想的歸宿和舞臺。九十年代初期以後,相繼有濟科、萊因克爾、利特巴爾斯基、斯托伊科維奇、萊昂納多等多名世界級名將加盟,給初期的J聯賽增添了無窮的亮色。98年世界盃前後,鄧加、貝貝托、斯托伊奇科夫等人也來到了日本淘金。其中前南斯拉夫的斯托伊科維奇在聯賽中一踢就是十年,最後從名古屋鯨八隊退役的時候,日本的球迷給了他們心目中的這位英雄最高的榮譽—讓他所穿球衣的號碼退役。事實證明日本足球前輩們的確有先見之明,這些世界級明星的到來讓日本人知道了什麽是現代足球藝術,在日本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足球熱潮。如果說中老年日本人還在全身心迷戀棒球的話,青少年當中則有一半轉變成了足球愛好者和忠實觀衆。可以認爲,現在日本國家隊的這一輩就是看著世界明星們的表演長大,繼而開始了他們的足球生涯的。   現在的J聯賽已不是過氣明星的養老溫床   應該說早期加盟J聯賽的世界明星們留給觀衆的絕不僅僅是在足球技術上愉悅的享受,更主要的是他們身上那種兢兢業業的職業精神。但近幾年來,情況有了變化。98年後來到日本的運動員,比如貝貝托、鄧加等人不僅沒有給球隊帶來進步,反而以自己的名氣強迫球隊改變打法,甚至對教練員和其他運動員動輒發號施令;保加利亞的斯托伊奇科夫雖然攻進過幾個任意球,但卻是出了名的壞脾氣,這一切讓球迷和俱樂部對他們産生了巨大的反感。因此幾年來日本足球界沒有“大手筆”的引進盡在情理之中。目前J1聯賽中共有外援48人,其中30歲以上的僅有14人,還不到30%,基本上都是有能力在本國一流俱樂部中立腳的有實力的運動員。   上述理由也只是日本這幾年沒有引進大牌球星的原因之一。98年法國世界盃以後,日本的足球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隨著中田英壽和更新一代的小野伸二、中村俊輔、稻本潤一等優秀選手的崛起和日本足球更多的與世界接軌,日本球迷和球隊的眼界開始高起來了。他們不再把眼光僅僅放在退役或已經不在最佳狀態的球員身上,而是向許多頂尖高手發出了邀請,但現役最高水準的歐、美球員爲了自身球技的發展顯然更願意留在歐洲的知名俱樂部中踢球,這絕不僅是金錢上的問題。在走出這個誤區以後,日本俱樂部的眼光描住了有一定實力而又正值當打之年的選手,現在在日本效力的較有知名度的崔龍洙、安貞煥、喀麥隆的姆博瑪等都是在運動生涯的高峰期投身J聯賽的。日本球迷認爲二流年富力強的選手要遠遠勝於不在狀態、徒有盛名的所謂一流運動員,這是日本俱樂部近來務實的一個具體表現。   近日西亞的卡塔爾又成過氣明星的最佳終老場所,一時間,巴蒂斯圖塔、埃芬博格、勒伯夫等蜂擁而至,再加上前一段的羅馬裏奧,熱鬧非凡。殊不知日本人已經用過了這一招,西亞人又晚了一步,東洋人才是鼻祖,當然是處處領先。   雄厚的經濟實力做後盾   這個問題和前文說的幾點有很大關聯。無論是請明星、聘外援,還是成立職業球隊,只要日本人認准了,花錢決不成問題。日本號稱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有無數世界知名的大企業,足球運動本身就是體育産業的一種,需要花錢,也有錢賺。因此在這一方面,只要日本的大老闆們認清了形勢,這項運動想不發展都不成。這恐怕又是很多國家無法比擬的吧。   就像日本棒球界的老大巨人隊有讀賣新聞社撐腰,西武隊由曾經排名世界首富的堤義明做後盾一樣,J聯賽的球隊也各有經濟實力雄厚的財團當後臺。比如磐田朱比洛隊的東家是雅馬哈電器集團,橫濱水手隊是由全日空和日産汽車公司創建的,大阪鋼巴隊的老闆就是松下電器公司的總裁等等。哪個不是世界一流的企業,所以J聯賽運營12年以來,更名換東家的球隊鳳毛麟角,有效的保持了俱樂部經營和發展的連續性。看看甲A的俱樂部吧,我們得承認這是客觀存在的發展不如人家快的因素之一。   此外,經常聘請高水準球隊同國家隊比賽、熱身,不斷增加戰術素養和對戰經驗,這裏面離不開大型的商業運作,正所謂有錢好辦事。日本隊近年的熱身頻率和對手檔次遠遠高於我們,沒有物質上的保證和支援是難以想象的。   海外運動員的的增多大大提升了日本隊實力   隨著日本優秀運動員陸續留洋海外,反過來又促進更多的國內運動員努力學習他們,帶動了整體實力的迅速提高,實現了良性迴圈。   近年日本球員加盟歐洲的足球俱樂部始於今年已經35歲的三浦知良,在94到95賽季,他由當時所在球隊川崎貝爾迪的後臺老闆出資到意甲的熱那亞隊效力一年,在合同條款中明確表明贊助費用和三浦的出場時間成正比,有點像我們的科健模式。連中田英壽剛到佩魯賈時,義大利人也是看在日本電視臺購買轉播權的份兒上才讓他先發出場。可中田在意甲處女戰上就攻入尤文圖斯2球,讓義大利人刮目相看,從此憑實力真正在意甲站穩了腳跟。正是由於中田的出色發揮,使歐洲球會開始不斷到日本挖掘人才,日本的球員輸出也從出錢倒貼變成了有討價還價能力的新局面。海外運動員中最優秀的除了中田外,還有中村俊輔和小野伸二,另外明波浩和鈴木隆行、城彰二、西澤明訓已返回,稻本潤一、高原直泰、戶田和幸、川口能活、廣山望需要加油,新加盟的有柳澤敦,有望今年赴歐的有三都主和小笠原滿男。這些球員幾乎遍佈歐洲各大頂級聯賽,他們在代表國家隊的比賽中能夠把從歐洲學到的先進足球理念和技、戰術很好的應用到賽場上,當然就不難理解爲什麽日本國家隊的水平明顯有了迅速提高的原因。   加強青少年足球的培養因而後備力量充足   近年日本足球水平快速上升還源於他們注重對青少年球員的培養,年輕選手和老運動員的銜接工作做得到位。俱樂部和國家隊的梯隊建設可能與我們相似,但效果明顯不同。1996年亞青賽中日交鋒時,日本隊雖然以1比2失利,但隊中的中村俊輔、柳澤敦、戶田和幸、宮本恒靖和明神智和都是現役國腳,前者成爲了亞洲頂尖的球星,後四人是去年世界盃時的場上主力。而當時的中青隊隊員中,除了朱楷、高堯、王鵬還在打甲A外,其他人不知去向。無論是成才率還是成長速度,中國隊都落於下風。中國隊贏了那場比賽,卻輸了未來。   目前日本隊的年輕運動員中更是不乏佼佼者,優秀球員不斷湧現,像大久保嘉人、山田暢久、遠藤保仁,松井大輔等,不客氣的講,中國的國字型大小球員中,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球員找不到這樣優秀的。   日本每年有上萬名青少年運動員到南美的足球俱樂部中踢球或是接受正規的足球訓練,可能韓國還能與之媲美,但中國的足球少年絕對做不到。這就是中國的整體足球理念和水平被日本遠遠落下的原因,足球要從娃娃抓起,我們的娃娃敗在了起點。當年的日本球星三浦知良從85年到90年在巴西的青年足球俱樂部中踢球,其中還包括大名鼎鼎的桑托斯隊,正是從他那一代起,日本的足球水平起了質的變化,繼92年奪得亞洲杯後,一步步在亞洲取得了領先。   高素質的球迷做後盾   日本J聯賽的球市非常火爆,雖然比不上英超那樣上座,但平均80%的入場率讓我們的甲A望洋興歎。日本球迷狂而不亂,壁壘分明卻又秩序井然,整體素質高,心態平和。   最有說服力的要數球迷在巴黎世界盃期間的表現了,上萬名球迷由於買不到日本隊比賽的門票只能聚集在體育場外的大螢幕前觀看,比賽結束後無論場內場外,日本球迷所在的地方一塵不染,令人歎服。日本隊輸掉了全部比賽,但他們的表現贏得了東道主和其他國家球迷的一致好評。   98年戴拿斯杯在東京舉行,日本隊獲得了冠軍但敗在了霍頓領軍的中國隊腳下。筆者有幸親歷了比賽,當中國隊上臺領亞軍獎時,日本球迷的歡呼竟然超過了給自己國家隊的掌聲。坐在藍色的海洋當中接受日本球迷的祝福,作爲中國人非常自豪。一位叫黑澤的球迷說,“中國隊很好的把握了機會,我們心服口服,要不是你們的隊長(范志毅)罰失了點球,可能要3比0了”。其實日本隊占盡上風,當中田英壽輕鬆的連過我們四人的時候,筆者哭的心都有,日本球迷對此只字不提。   正是有了球迷的這種平和心態和對比賽的正確認識,才有了日本足球賴以生存和提高的良好環境。也許我們有些球迷和隊員輸了十遍也還是不服,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在體育比賽中又摻雜了別的東西,這無益于提高水平和自身的修養。   總結了日本足球這麽多,目的是爲了有助於認識到我們自己的不足,能謙虛的借鑒別人的長處從而提高我們自己的足球水平。有人會說中國隊20年逢韓不勝,但對付日本隊沒有心理恐慌,不見得會輸。的確,當中日相逢時,我們未必會敗,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場面會很難看,2000年亞洲杯上的交鋒就是明證,那場比賽中田還沒有出場。日本隊並不是沒有缺陷,前鋒的不犀利和後衛隊員普遍不高的身材是我們的突破口,他們的拚搶也不如韓國隊兇猛,但我們並不是單單要把戰勝日本隊作爲我們的目標。必須要承認,我們從整體上已經遠遠落後於人家,即使偶然戰勝,也無法像日本那樣,具有了同世界頂級強隊對話的全部條件。   通過日法一戰,作爲觀衆的我們再次陷入了韓日世界盃時的那種尷尬悖論中,即既爲以日韓爲代表的亞洲足球在世界足壇的崛起而欣慰,又爲中國足球距亞洲一流水準漸行漸遠而沮喪和焦急。中國足球與其依然在“一切爲了世界盃”的舊模式下做表面文章,沈醉于逼平世界冠軍巴西隊的虛假繁榮,熱衷於諸如與皇馬等豪門進行商業比賽,還不如放下臉皮,承認差距,制定增加系統接受足球訓練的青少年人數和培訓優秀教練員的計劃,建設標準足球場地,完善職業聯賽體制。至於國家隊,要有每年參加國際A級賽事數量的具體指標。   事實上,日本足球的進步和其經濟在現代化進程中的飛躍極其相似,指導原則是在操作戰略上基於現實主義,不熱衷於空談口號,該變通的決不默守;在基礎建設上又避免功利性的短視,該堅持的絕對要保證實行。將靈活和執著有分寸的結合在一起,創造了日本的國力騰飛,也推動了足球運動在棒球文化霸權下的躍進。反觀中國隊,靈活時可以隨意修改聯賽,拘泥時可以認定只有通過12分鐘跑或折返跑的標準才是隊員可以上崗的前提條件。   儘管中日國情不同,不能全部照搬,但很多地方值得學習。中村俊輔的成長經歷是日本“黃金一代”的代表,除了中田英壽更爲早熟,小野、稻本、高原、柳澤、三都主等都是七十年代末期出生,年齡相仿的一代人,他們的成功歸功於日本足球的青少年培養體制,和歷任教練員,特別是法國人特魯西埃對年輕球員的提拔教導,這是日本足球水平短時間迅速提高的根本原因,也是最值得中國足球界深思的地方。(稿源:新浪體育)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25 17:30 |
yuba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其實小弟本人也是死忠的足球迷.無奈在台灣根本無法把足球發展的很好.看到大家的發言也知道喜愛這項運動的人的熱情.希望愛好這項運動的人也一起來回應吧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2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26 16:08 |

<< 上頁  1   2  >>(共 2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500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