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5158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無住生心

圖 1.

圖 2.

圖 3.



無住是相對住著而言。世間的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執著。
他們總是處在不斷執著狀態中,如執著身體、執著服裝、
執著家庭、執著名譽、執著飲食、執著用具、執著財富、
執著地位、執著友誼等等。由於對六塵境界的執著,
使六根在緣六塵境界時,六識蒙塵勞的染汙,
以至我們原本清淨的自心,失去清淨。

【無住生心】

濟群法師:
禪宗的六祖惠能,從聽聞《金剛經》的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
無住生心,是般若法門修行的精要。

無住是相對住著而言。世間的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執著。
他們總是處在不斷執著狀態中,如執著身體、執著服裝、
執著家庭、執著名譽、執著飲食、執著用具、執著財富、
執著地位、執著友誼等等。由於對六塵境界的執著,
使六根在緣六塵境界時,六識蒙塵勞的染汙,
以至我們原本清淨的自心,失去清淨。

執使我們內心失去獨立。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人們,
為了生存的快樂,就要不停地去接獨外境。
這裏我們不妨對一個世俗人,關於他的一天生活來個透視:
他從早上起床開始鍛煉,吃飯,上班,下班,吃飯,
教育孩子,看電視,聊天,玩電子遊戲,搓麻將,
睡眠等等。可以這麼說吧,一般的世間人,
只要他還有感覺,身體或者精神總是很難平息下來。
由於長期以來對外境的攀緣,使得漸漸對外境產生依賴,
而內心不知不覺中也就失去了獨立。
惟有在外境的刺激下,內心才會平衡,才能充實。

執著於外境使我們迷失了自已。
世間上的人,一天到晚關心的是什麼?
關心的都是生命以外的東西,那就是怎麼樣追名逐利,
改善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眼睛不停地追逐色相,
耳根不停地追逐音樂,鼻子不停地追逐香味,
舌頭不停地追逐美味,身體不停地追逐好觸。
他們很少能夠去考察生命的內在,
只知道隨著欲望而奔忙。由於一味執著外境,結果迷失了自己。
因此現代人儘管生活在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中,
依然感到空虛、失落、無聊、孤獨。
這都是因為迷失了自己的緣故。

執著使我們產生內心的不安。經常聽到許多人說:
活得很累。又說這種累不是身體上的累,
而是精神的負擔。是啊!
平常人只知道身體不能負擔太重的勞動,
卻不知道無形的精神,也不能負擔太重。
那精神的負擔是來自於什麼呢?是執著。我看鏡子,
它之所以能夠清晰地照一切影像,而不留痕跡,
為什麼?因為它不執著。我們的內心具有鏡子的功用,
但又不像鏡子。當我們的心在緣境界時,
總喜歡對順境進行執著,因為執著的關係,
在思維上就留下負擔,執著越強,負擔就越重。
這就使得我們產生很累的感覺;又因為執著的關係,
外境的變化,隨時都會引起我們內心的不安。
所以,你別看許多人表面很神氣,
但內心裏總有許多東西在困擾著他,始終活得不安寧。

《金剛經》的修行,就是叫我們不執著。
當然要做到不住,先要有般若正觀的基礎,
認識到世間的緣起、無自性、空、幻化有。
因為我們對諸法有了如實的觀察,
自然就不容易被世間的假相所迷惑。
因而本經告訴我們:在度生時,不住我相、人相、
眾生相、壽者相,就能廣度無量眾生;布施時,
要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才能成就無限布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住色身相,才能成就勝義發心;見如來時,
不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住色身相,才能見如來真身;
修福德時,明瞭福德者,即非福德,不住福德相,
方能成就無量福德;菩薩壯嚴國土,不住壯嚴國土相等。
經曰:「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又曰:「若心有住,即為非住。」

不住相的修行,能夠消除我們心靈上的負擔,
能夠使我們擁有一顆獨立的心,
能夠使我們減少無謂的妄念,能夠使我們解脫煩惱,
能夠使我們通達宇宙人生的真實。

【《金剛經》的受持功德】

《金剛經》稱:「當知是經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義。」
可見受持本經功德之殊勝。下面分別說明。

一、增長福德:人生的幸福是基於福德。
由有福德才能處處須遂,心想事成。
受持《金剛經》能增長我們的福德。
經中前後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校量,
恒河沙等七寶布施校量,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校量,
每日三時以恒河沙等身布施校量,
又以佛陀曾經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
悉皆供養承事的功德校量,
都不及受持《金剛經》四句偈功德之大。
因為財富的布施,身命的奉獻,
那都只能給人以短暫的幫助。
而受持或為他人講說本經,卻能令正法久住,
啟發人們的正知正見,健全人的品德,
引導他人向上增進以至解脫、成佛,
由此而得徹底的安樂,所以非財施所能及。

二、消除業障:我們這個世界是業的世界,
由於過去生中所造善惡業的不同,
構成了世界的千差萬別。因為我們無始貪嗔癡,
造下過許多不善業,
所以現實的生命總有許多缺陷及困擾,諸如天災人禍,
身體病弱,諸事不順等等。
受持《金剛經》卻能消除業障。
經曰:「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
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隨惡道;
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有些人沒有受持《金剛經》本來平安無事,
可受持本經之後,反而遭到他人的輕視,
沒有關係,這正是在消業障。
受持本經三途惡業都能消除,其他小業障就不必論了。

三、開發智慧,通達實相:
《金剛經》稱曰般若波羅蜜,首要在於開智慧,
《般若經》曰:「菩薩不住法,住般若波羅蜜。」
本經處處教我們無住,無住就是為了成就般若。
經曰:「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
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
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又曰:「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
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成就第一希有之法,是乃成就智慧,通達實相。

四、消除煩惱:《金剛經》中雖然不曾出現「煩惱」二字,
般若法門處處都在解脫煩惱。
經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四相乃煩惱生起的根本,消除四相,自然解脫煩惱。
本經旨在成就智慧,智慧就是斷除煩惱。
住相能引起煩惱,本經要我們不住一切相,煩惱自然不生。

五、成無上道:學佛是為了成佛,佛陀漢譯曰覺者、
智者,是智慧的成就。
《心經》曰:「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本經曰:
「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多此經出。」
成就般若,方能成就無上佛道。

不住相的修行,能夠消除我們心靈上的負擔,
能夠使我們擁有一顆獨立的心,
能夠使我們減少無謂的妄念,能夠使我們解脫煩惱,
能夠使我們通達宇宙人生的真實。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6-06-10 16:29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5-31 07:46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圖 2. 無盡超越~   
無盡超越~



虛雲法師:
(一)無住生心
如《金剛經》須菩提請佛說: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答他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一句是《金剛經》的總骨,
假使把這句領會了,
一卷經文也就明白了。
釋尊告訴我們,行菩薩道的時候,
「不住色佈施,
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
意思就是沒有能施人、所施物、受施者,
這叫三輪體空,「其福德不可思量」。
修行持戒、安忍、精進、
靜慮、般若,亦複如是,
這就叫做「應無所住」
「降伏其心」的道理。
此“心”即指金剛般若的妙心,所謂二邊不著,
中道不安,乃是實相般若之體,
如是方名菩薩大行。
又這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是曹溪惠能六祖大師
當初賣柴時間聽到的悟處,
從此至五祖請法,更為大悟云: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
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
並有《六祖法寶壇經》流世,
其中有明心見性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從此為東土第六代祖師,
故《壇經》中叫人從
《金剛經》即可成佛的。
選自虛雲和尚《怎樣來學菩薩道》
(二)自渡渡生
云嘗恭讀《壇經》,
至五祖以袈裟遮圍,
為六祖說《金剛經》。
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於言下大悟,即啟五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一路說來,如天花亂墜。
前四句“何期”,是攝用歸體。
後一句“何期”,是全體大用。
前四句是自渡,
後一句是渡生。“能生萬法”者,
一切種智也。
我佛以一大事因緣,
出現於世,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廣佛法於無邊,渡眾生於無盡。
故釋迦不終老於雪山,
六祖不永潛於獵隊,為傳佛種智耳。
選自《虛雲和尚年譜·重興曹溪南華寺記》
(三)降伏其心
《金剛經》上須菩提問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所謂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
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
所說發菩提心,這個心是人人本具,
個個不無的,一大藏教只說此心。
世尊夜睹明星,豁然大悟,
成等正覺時,歎曰:
“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可見人人本來是佛,
都有德相。而我們現在還是眾生者,
只是有妄想執著罷了?
所以《金剛經》
叫我們要如是降伏其心。
佛所說法,只要人識得此心。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11-30 07:04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無住亭 觀日昇日落~ 江西廬山諾那塔院

妙行=時間與空間不斷地互換。
無住=沒有拒絕現象的生起,
也不執住現象的消失。
妙行無住=無所行無所不行,
http://book.bfnn.org...734.htm
金剛經講錄 (妙行無住分第四)
道源法師講述 基隆市海會寺能仁佛學院
雖行而不執著於行。

住即有不住即無
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慧律法師講述
執著的, 是這一顆心;
能思索的,也還是這一顆心;
超越,是用這一顆心;
能夠萬緣放下,
依舊是這一顆心。
心外無法,
出國遊玩,
走遍了全世界,
究竟在玩什麼?
都是在玩你那一顆心。
其實並沒有實在的外境,
境界都是因緣生的東西。
記得!
出國遍遊全世界,
統統在玩你那一顆心,
一下高,一下低;
一下有,一下沒有,
都是上下起伏。
聖人不會如此,
因為他知道萬法唯心所造,
出國或不出國都是一樣的!
玩來玩去、買來買去,
其實都在玩弄你自己的心。
當你悲傷難過,
是你在跟自己的內心作對;
當你歡喜雀躍,也同樣是那一顆心。
所以,執著,是這一顆心;
能思惟的,還是那一顆心;
能超越的,還是用這一顆心;
萬緣放下的,仍是這一顆心;
面對一切境界的,依然是這一顆心。
諸位!心外無法。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因此,
所有的法都跟心相應的,
你要起無明心,就不能成佛;
你要起真如心,就會成佛。
所以,心生則種種法生,
心滅則種種法滅──當然這是指妄想。
妄想心生了,種種法就生;
妄想心滅了,種種法就滅。
萬法本不存在,自性本來就空。

大珠慧海頓悟入道要門論
問:從何而修?
答:從根本修。云何從根本修?
答:心為根本。云何知心為根本 ?
答:《楞伽經》
云:“心生即種種法生,心滅即種種法滅。
”《維摩經》云: “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遺教經》云:“但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經云:“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智人調心不調身,愚人調身不調心。
”《佛名經》云:“罪從心生,還從心滅,
故知善惡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為根本也。
若求解脫者,先須識根本。
若不達此理,虛費功勞;
於外相求,無有是處。
”《禪門經》云:
“於外相求,雖經劫數,終不能成;
於內覺觀,如一念頃,即證菩提。”
http://homepage.ntu.edu.tw/.......6zen/te57.htm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11-30 07:0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097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