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905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oabearoa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7 鮮花 x8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小品] [轉貼]看見天堂的小孩
看見天堂的小孩

來源:網路流傳



罕見天使楊玉欣小姐將她的大作《看見天堂——十個罕見寶寶的故事》寄給我,並囑我作序,連夜一睹為快,掩卷不禁心有戚戚焉,借此一隅抒發一二感想,並對這些人間罕見的天使們獻上虔誠的祝福與讚歎!

佛教有一位睿智的長者維摩詰,他曾對我們的身體有種種精彩的譬喻:我們的身體好比大海中的泡沫,一觸即破,不能撮取,他不就是泡泡龍寶寶嗎?又說我們的身體就像芭蕉樹,危脆而不堅實,他簡直就是玻璃娃娃的寫照。我們的身體彷彿電光石火,瞬息消逝,不能長久,他描繪的不就是早老兒童的情形!原來生命的本質是如此的脆弱,不堪一擊,而能擁有完整的軀體、健康的生命是多麼值得感恩珍惜的事。佛教描述人間幾件稀有殊勝的境遇說:「人身難得」、「六根難具」,都和我們的身體有關係。《阿含經》的盲龜浮木譬喻,最能說明擁有人身是何其難遭難遇。

有一隻瞎了眼睛的烏龜,在茫茫的生死大海中載浮載沈,每一百年盲龜才能伸出海面一次,呼吸清新的空氣,而在一片黑暗、冰冷、遼闊的大海裡,隨波逐浪飄盪著一塊長長的木頭,木頭的中間有一個和烏龜尖尖的頭顱一般大小的洞孔。當每一百年方能浮出水面,無法辨別東西南北方向的烏龜,尖小的頭頂恰巧嵌住浮木的洞孔時,盲龜便得以脫離龜殼,雙目復明,轉生為人。我們能夠獲得人身的或然率是如此的微乎其微,能夠生而為人是多麼欣喜的美事,所謂「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塵」,人身實在難得啊!

人身既然如此難得,彌足珍貴,但是如果保有的身體是一棟千瘡百孔、到處漏水的房子,居住其間的人不僅沒有快樂可言,反而生不如死,苦不堪言。因此老子說我們人生之所以有大憂患,正因為擁有身體。佛教則說「身為苦本」。人生八苦當中的生、老、病、死四苦,就是源於身體所帶來的痛苦。我們的身體就像一棟房子,結構再堅固的房屋住久了,難免會有漏隙龜裂的現象;我們的身體就像一件衣服,質料再好的衣服穿久了,必然會破損蔽壞。同樣的,身體的功能使用日久,也會摧枯拉朽,疾病叢生。但是,縱然身體如何的羸弱多病,借假方能修真,樹有根才能枝葉茂密,身體是我們的命根,擁有生命才能去實踐理想,甚至才能超越身體所伴隨的自身痛苦。甘甜的鳳梨是從酸澀的鳳梨演變而來,生死即涅槃,火中化紅蓮,疾病苦難可以是增長智慧菩提的助緣。維摩詰居士就曾經借由生病的因緣,驚動許多的大菩薩、大修行人群集來向他探問病情,而展開一場豁達、通脫的生命對話,留下不二法門、天女散花的美談。

生老病死既然是人生不能避免的疾苦,如何面對它、轉化它,就是我們重要的功課。如何做到身苦心不苦,需要智慧與毅力。印度有一位優波先那比丘尼,有一天在洞窟裏打坐瞑思,不慎被毒蛇咬嚙,剎那間毒性大發,蔓延到全身。她悠悠地對身旁的弟子說:「剛才我在打坐的時候,被蛇咬了,現在遽烈的毒性已經遍滿我的身體了,我將要捨離人間。」弟子狐疑地看著她說:「師父!您說就要離開世間,但是我看您氣色柔和,容貌安詳,一點也沒有即將死亡的恐懼,怎麼可能呢?」優波先那從容自在地說:「我正在觀照空無不執著的智慧,毒蛇只能咬住我有形的軀體,沒有辦法咬傷我自由自在的心靈。」綜觀《看見天堂》裡的罕見寶寶們,他們面對病魔的勇敢無懼、積極進取,他們正是優波先那比丘尼的化身,他們是真正了解生命真諦的可愛天使!

佛陀說:「人命在呼吸之間。」又說「知足第一富,健康第一貴。」身心健康是一切事業的基礎。常聽一些人說「我要賭一口氣」,人生苦短,賭一口氣不如爭一口氣,脈搏尚在跳動,一息尚存就有希望,把握稍縱即逝的時間去完成該做的事情,充分揮灑生命的內容。生命的意義不僅僅是幾十寒暑的長度,更重要的是密度、深度、廣度。時下有些父母養兒育女總希望子女聰明美麗、出類拔萃,樣樣比人強。其實六根具足、身心健全的孩子就是上蒼最大的施與恩賜。蘇東坡有一首〈洗兒詩〉說:「人皆養兒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吾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無災無難看似平凡的小小幸福,卻是要盡形壽去維護的瑰寶。祝福天下的父母都能擁有他們可愛的子女,祝福天下的寶寶都能成為健康快樂、無災無難的堅強小菩薩!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12 17:1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598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