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610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老煙槍大鐵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2 鮮花 x25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Hi Fi & Hi End] [轉貼]斗室也有發燒樂
轉載自:http://audioart.au...com.tw/
劉漢盛

您只有一間很小的房間、但卻又想用大喇叭嗎?以下是一則您會關心的故事

  三月底,我應上海「新民晚報」與「現代音響技術」雜誌(與台灣的「現代音響」無關)之邀,參加他們所舉辦的上海國產音響精品展。這種國產音響精品展在上海還是頭一遭舉行,展覽會場衡山賓館擠滿了想進場的觀眾。由於人數太多,還得勞動公安人員控制人數,間歇暫停入場。會場外有長龍等待進場,會場內更是擠得水泄不通,大出主辦單位意料之外。在與參展廠商聊天中,可以發現大部份廠商都很滿意這次展覽的效果。他們認為這次主辦單位為廠商設想,盡力做好了宣傳,所以得到了良好的參展效果。與一些以賺錢為目的的展覽相比,他們希望這個展覽繼續辦下去。以目前大陸每年幾十個音響展來看,未來,只為主辦單位賺錢的音響展必將為音響廠商所唾棄。主辦單位必須與參展廠商共存共榮,找出雙贏之道,才能像這次上海國產音響精品展一般,得到大家的肯定

你會以為是日本音響迷

  除了見識到上海音響迷對國產音響的熱情之外,此行我還得到另一個收穫,就是認識了一位上海資深音響迷。經由「現代音響技術」的引薦,我認識了仝先生(仝與「同」同音)。如果我不先說他是上海音響迷,您只看以下的敘述,將會以為這是日本的音響迷:

  他所使用的前級是Mark Levinson No.26S,後級是Mark Levinson No.20.6,CD轉盤是Mark Levinson No.31, 數類轉換器是Mark Levinson No.30。至於喇叭,用的是JBL 4344。像這樣的組合,您猜他是那裡的音響迷?對了,提醒您,他的聆聽空間很小。聆聽空間小,卻又用了JBL 4344這種大傢伙?您說,這不是日本的音響迷的標準模式嗎。因為日本音響迷對於Mark Levinson配JBL的用法一直很傾心,事實證明這樣的搭配也很正確。

  沒想到,這樣的搭配組合並不是日本音響迷的專利,上海的資深音響迷仝先生也正如此使用。上海的音響迷捨得用上述的音響搭配?那一整套下來的價錢,即使在台灣也不得了啊!我知道您實在不想相信,連台灣都只有少數音響迷才用得起的器材,上海的音響迷竟然這麼發燒也一頭栽下去。難道上海的音響店很容易可以買到那些音響器材嗎?難道上海音響迷大家都腰纏萬貫嗎?

  不!上海的音響店雖然有JBL的喇叭,不過大部份都是便宜貨,像4344這種高檔貨我並未見到。當然,更不可能見到Mark Levinson了。此外,我不知道上海的音響迷是否腰纏萬貫,不過我可以肯定,他們對於音響熱切認知求知的態度遠勝世界各地。當地買不到這些器材並無法阻止極度發燒的上海音響迷去擁有它們。像仝先生就是千里迢迢從香港買到手。而且,說來您可能不相信,Mark Levinson的總裁Mark Glazier還到過仝先生家呢!

什麼都不缺,就缺「空氣」

  如果您以為仝先生不懂音響,只是因為有錢,所以就買了那套器材,那您就錯了。他收集港台二地的音響雜誌,除了自己熟讀之外,還將之介紹給上海的同好。他會自己做二次餘數擴散器,您說他懂不懂音響?還有,他目前正在研究喇叭的製作,準備生產喇叭,您說他懂不懂音響?事實上,他是一位攢研音響多年的資深音響迷。如果要認真挑剔他做為音響迷還缺了什麼?套用他自己的話說,就僅缺「空氣」而已。

  缺空氣?人缺空氣就見上帝去了,聲音缺空氣傳遞也就沒有聲音。仝先生缺空氣還聽什麼音響?別緊張,仝先生不是完全缺空氣,而是「缺很多的空氣」。看到這裡,再回頭想想標題,您一定開始明白了。原來,仝先生缺的是空間,只有在大空間中才有更多的空氣,只有在大空間中才有更多的堂音、更寬廣的音響表現。這些,就是仝先生所缺的空氣。

二坪多的空間,真正的斗室

  到底仝先生的斗室有多小呢?這間斗室高度只有195公分,寬度為250公分,長度是360公分。以長寬算起來,才只有二坪多而已。如果算容積,那將更小。老實說,雖然這間斗室只為了聽音響(實在也很難再擺下其他東西),不過,我真的從來沒有這種聆聽經驗:二個那麼大的喇叭箱幾乎佔了整個橫寬面,二喇叭之間的間隔我看還不到一公尺,而我距離喇叭也只有一公尺多。當音樂想起時,我突然開始體會日本音響迷聽音響的情境。

  對於台灣的音響迷而言,這麼小的聆聽空間可能存在,不過在這麼小的聆聽空間中擺那麼大的喇叭、那麼貴的器材恐怕就很難看到了。為什麼?托天之福,台灣的居住環境、空間大小雖然無法與西方國家相比,不過與日本、香港及大陸相比,條件還算是很好的。所以,有這筆預算買那些器材的人大概不會只有那麼小的空間,像仝先生這樣的例子台灣應該不會存在。不過,經過仝先生那裡的音樂洗禮之後,我的腦中突然浮出一種想法:是不是可以藉著仝先生斗室的聆樂經驗,也為台灣小空間的音響迷提供一些調整音響的另類經驗。

斗室無法講究大空間形成的音場

  在很小的空間中,您想要得到龐大的音場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樣的音場有賴於足夠的反射音與喇叭擺位去形成。小空間缺乏喇叭擺位的靈活性,也缺乏足夠長的空間殘響,耳朵所聽到的以直接音為大宗。所以,在這麼小的空間中,您可能必須收起對音場的苛求之心,轉而求其他「音響二十要」的美感。在仝先生的斗室中,我所聽到的當然不是經由大空間反射形成的龐大音場,而是大部份由直接音所形成的具體而微精緻音場。

音質與音色可以列為斗室首要追求

  那麼小的空間卻用那麼昂貴的器材,仝先生所追求的是什麼?當然也是「音響二十要」的一些表現,不過我認為列在「音響二十要」第一與第二項的「音質」與「音色」表現應該是他所追求的第一要務。毫無疑問,全套的Mark Levinson以及JBL高級鑑聽喇叭所呈現的美好音質以及正確的音色的確高人一等。在適當音量下,它們所展現的聲音完全沒有刺耳難聽的問題。與大空間內調整得不好的聲音相比,斗室內醇美的音質與音色反而令人沈醉。

  此外,JBL喇叭高效率的特性,使得我即使在很小聲的重播下都能感受到到很多的細節。換句話說,JBL的單體很靈敏,即使輸入很低的功率,它都可以工作得很好。再者,JBL喇叭的精確性也在此表露無遺。在此,我要強調,它的精確性不只是表現在定位感上,更重要的是音色的正確以及整體音樂的精緻細膩感!我想,日本人在小空間中聽大套喇叭時,所享受的應該也是如此。尤其是精緻與細膩,那幾乎是日本人生活美學的一部份。

斗室內最好多點吸音與擴散,少些反射。

  在那麼小的空間中,如果反射音很多,將會造成頻率響應曲線的扭曲,過強的高頻反射以及中低頻駐波絕對會讓您無法安寧。因此,適當的運用擴散聲波的佈置、以及地板、側牆的吸音裝置就顯得非常重要。在仝先生的斗室中,它在喇叭後牆安置了二次餘數擴散板,二側牆則裝上後窗簾布,地板鋪了一塊厚天津地毯,聆聽位置後牆有一個櫃子。這些佈置適量的吸收了反射音,而且也擴散了聲波。因此,以該房間的聲音特質而言,我認為它是好的。

  請注意,如果您的空間很小,千萬不要在二側牆安置二次餘數擴散器,那樣將會增加從側牆來的反射音。在小空間中,二側牆一定要用吸音裝置而非擴散裝置。再者,小空間中如果聲音太衝、具有侵略性,喇叭後牆也必須做吸音或擴散處理。至於該吸音或該擴散?則完全依實際聆聽效果而定。我的意思是:如果裝擴散板之後仍然覺得侵略性太強,則應該改用吸音佈置;假若用了擴散板之後覺得聲音既不會太衝,活生感也不錯,那就可採用擴散板。

斗室內必須經營軟調空間

  在小空間中,如果房間是鋼筋水泥的硬調子,即使使用的喇叭不大,也會產生強烈的中低頻駐波。此外,我也說過,中頻、高頻也會因為反射音過強而干擾了定位感。最嚴重的當然是讓您無法舒服的聽音樂。所以,雖然我們知道軟調子空間會吸收許多中頻與低頻,但在這麼小的空間中這種特性反而正面多於負面。我說過最簡單的軟調空間作法就是在水泥牆上再釘一層石膏板夾層,夾層裡不要忘了塞滿玻璃纖維棉。這樣一來,整個房間除了改為軟調子之外,還兼有更進一步的隔音效果。

  仝先生的這個房間其實就是木板釘成,再加上有天花板以及木質地板,整個斗室可說是標準的軟調空間。因此,雖然他使用了那麼大的JBL 4344,不過我並沒有感受到什麼駐波的威脅與壓力。整套器材所表現出來的聲音是清楚而乾淨的。

正三角形擺位為斗室首選

  雖說在那麼小的空間中幾乎無法講究喇叭擺位,不過,如果您使用的喇叭不像JBL 4344那麼大的話,還是有機會做喇叭擺位。在此,我建議您,在小空間中,最好的喇叭擺位就是「正三角形擺位法」。假若短邊太窄,您還可以加用「擺位八法」中的「長邊擺法」,讓二喇叭之間的間隔拉大。仝先生那裡由於房間的長邊二邊都有門,所以無法以長邊擺法行之。因此,我就坐在正三角形的位置上聽。在這樣的位置上,我可以聽到最多的細節以及最正確的樂器定位感。當然,層次感與深度感因為喇叭離後牆不到一公尺而受到限制。

斗室能有低頻延伸嗎?

  這個問題的另一面其實是:在極小的空間內值得用大喇叭嗎?我們都知道,要再生真正的低頻,絕對於空間的長度有關(耳機以密閉空氣傳遞聲波,它是另一種情況)。如果我們以簡單的「聲音速度/波長」關係來計算,就會知道即使要完整的再生100Hz頻率,我們都需要有3.4公尺的長度(以音速每秒340公尺計)。就算聽到半波長好了,在3.4公尺長的空間中我們也僅可以聽到約50Hz的低頻。不過,不要以為50Hz不低,其實已經很低了。為什麼?因為正常的音樂中(古典與流行、爵士皆然),超過50Hz的機會已經不太多。所以,即使在那麼小的斗室中,您依然可以享受到正常音樂裡的幾乎所有低頻表現。

  既然大約只能表現到50Hz,值得使用大體積、大口徑的喇叭嗎?在此我要澄清一個觀念:大體積、大口徑單體的喇叭主要並不是用來發出「更大的音量」,它更重要的任務是發出「更高品質的聲音」,無論是高頻、中頻或低頻皆然。因此,即使在仝先生那麼小的空間中;即使低頻被限制在50Hz左右,但是因為用了高素質的前級與後級、以及大口徑大體積的喇叭,低頻所表現出來的「質」就顯得更好。請注意,在斗室中,我們並不需要低頻的「量」。反而,追求低頻的「質」才是重點。

  在仝先生家裡,我所聽到的低頻是乾淨的、清楚的、反應迅速的、輕鬆的。雖然受限空間,無法享受到很低沈的低頻延伸,但是整體的質卻非常好。或許,在您追求20Hz極低頻延伸不可得之餘,不妨回頭想想低頻延伸之外的美。

  看到這裡,我想您應該更能體會出日本人在小空間中使用大型號角喇叭、或JBL喇叭所追求的是什麼?如果您只有一個像仝先生一樣的斗室,大可不必氣餒,大空間有大空間的壯闊,斗室也同樣能享受其發燒樂。問題的重點是:您如何認清現實,並利用現有的條件去創造出欣賞美好音樂的環境。


[ 此文章被老煙槍大鐵在2005-03-02 00:43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01 14:21 |
taco8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身同感受 有製衣同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01 20:14 |
cola2000cc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頭銜:音響苦工及攝影長工音響苦工及攝影長工
版主
級別: 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數位生活, 攝影分享
推文 x5 鮮花 x18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閣下發表的多篇文章和下列網頁雷同喔!!
http://audioart.audionet.com...allroom.htm
一字不露的照複製於"音響論壇"
是否應該註明以免"普洛的劉老董"發脾氣喔!!
請應該多尊重原著的著作權好嗎?
ps.至少應該要修改一些啦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5-03-02 00:04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755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