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嬰兒] 奶粉含棕櫚油 寶寶易缺鈣?
國內外的相關研究顯示,含棕櫚油嬰兒配方奶粉,會降低寶寶鈣質吸收、甚至影響骨骼發展。不過,對這些研究結果,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表示,須進一步經專家學者討論,衛署不會針對單一研究結果處理,並強調,母乳是嬰兒最佳食物來源,衛生署核准的嬰兒奶粉安全無虞,家長不必恐慌。
棕櫚油配方奶粉對寶寶鈣質和骨骼影響的相關研究中,以今年 5月美國底特律醫學中心新生兒科醫師 Dr.koo 發表於國際小兒科醫學期刊的研究最受重視。國泰醫院小兒部主任林隆煌引述該研究指出,128 名寶寶分成 2 組,1 組配方含棕櫚油、1 組不含,寶寶在 3 及 6 個月大以精密儀器測量寶寶骨質密度及骨礦物質含量,都發現有棕櫚油組有顯落後不含棕櫚油組的寶寶,證實添加棕櫚油的配方奶粉會影響寶寶骨骼發育。
而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系副教授陳俊榮昨也發表類似研究成果。他針對 19 名滿月前至 3 個月大的嬰兒進行研究,食用含棕櫚油者 11 名、不含者 8 名,持續 2 周以上,測定其糞便中的鈣質濃度後發現,吃入棕櫚油占配方奶粉中脂肪來源達 45 %的奶粉的寶寶,在相同奶量下,比餵哺含棕櫚油奶粉組寶寶的鈣質吸收率平均降低 43 %。
對這些研究結果,小兒科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吳子聰表示,北醫的研究並未進一步做骨密度測定;美國的研究雖有做,但未述及骨密度落後是否造成骨骼疾病或病變,因此,這兩項研究,或許在實驗室檢驗有明顯差異,但目前臨床上並未看出有何意義,因為配方奶粉食用這麼多年,並沒有看到有幼兒因此而骨折或 O型腿等骨骼發育不良的情形。他認為,與其爭論那一種奶粉好或不好,引起社會緊張,不如推廣哺育母乳。
吳子聰表示,各嬰兒奶粉廠商所用的油脂不同,許多嬰兒奶粉中混合棕櫚油、椰子油,主要是因棕櫚油酸為人體必須脂肪酸;而母乳中含有的棕櫚油酸人體吸收利用率高,但來自植物的棕櫚油酸人體難以吸收,因此在體內與鈣結合後,由糞便中排出。
衛署食品衛生處處長陳陸宏指出,大多數嬰兒配方奶粉都添加棕櫚油,主要是為了使嬰兒奶粉成分更接近母乳;目前市售經衛生署查驗登記核可的嬰兒配方奶粉,都經專家評估過營養成分,家長可安心使用。
不過,這項研究公佈後,衛生署食品衛生處昨即著手展開調查,是否涉及業者不當廣告。衛署說,某品牌的嬰兒奶粉特別在網站上標榜「不含棕櫚油」,並強調不含棕櫚油的好處。陳陸宏指出,若業者以此宣稱進行產品販賣,衛生署將依「嬰兒奶粉不准廣告」的規定,要求業者改善,甚至登報道歉,以免誤導民眾,影響嬰兒喝母乳的「人權」。
專家:添加棕櫚油 不宜過量
市售嬰兒配方奶粉有7、8成或多或少都含有棕櫚油,為營養成分中脂肪的一部分。業者普遍添加棕櫚油是為了模仿母奶中的棕櫚酸;不過,兩者化學結構並不完全相同,添加的植物油的棕櫚酸較易與鈣質結合產生皂化反應,排出體外,因而降低鈣質吸收。
國泰醫院小兒部主任林隆煌指出,動物性脂肪因不利1歲以下嬰兒消化吸收,因此,嬰兒配方奶粉多去除動物性脂肪,添加植物性脂肪。添加種類很多,包括黃豆油、玉米油、橄欖油、椰子油、棕櫚油、紅花子油、葵花子油等;其中,棕櫚油因含有棕櫚酸而普遍被添加,約 7 至 8 成嬰兒配方奶粉都有,只是比例高低不同,高者占脂肪含量的一半,低者可能只有 5 或 10 %。
不過,專家指出,棕櫚油中的棕櫚酸與母乳中的棕櫚酸是不同的。中華民國小兒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吳子聰表示,棕櫚酸是一種人體必須的脂肪酸,來自母乳或植物油之棕櫚酸的三酸甘油脂立體結構不同,嬰兒容易吸收來自母乳的棕櫚酸,而棕櫚油的棕櫚酸則較易與鈣結合而形成皂化物從糞便中排出;也因為配方奶粉中的鈣質吸收利用率較不好,所以市售奶粉通常會添加鈣補償。
坊間奶粉林林總總,林隆煌認為,家長在選購配方奶粉時,應特別注意罐身上的成分標示,辨別是否含有棕櫚油成分,若油脂中含棕櫚油最多,宜三思;若棕櫚油含量占中或低比例,比較不必擔心。他提供選購的參考方法:由於衛生署規定,成分標示必須依含量多寡由多至少依序排列,棕櫚油排名愈前面代表含量愈高,可考慮選擇排名在成分中間或後面的產品。至於籠統標示的產品,則應進一步詢問內含物的多寡和比例。
但林口長庚兒童醫院腸胃科醫師江文山則表示,市售核可的嬰兒奶粉通常不會只添加某一種植物油,而是混合,因此,只要是衛生署核淮通過的嬰兒配方奶粉,都可以選用,不必太拘泥於某種單一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