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塔尼漫谈
﹒由 夕﹒
随便找一张世界地图,从欧亚大陆一直向西看,会看到六边形的法国版图左上
角有一块突出的半岛,这就是法国的布列塔尼大区。在这半岛的最西边,是费尼斯
泰尔省,法语意为“土地的尽头”。这里人烟密集,以农为主,居民大多为称作“
布列东”的当地人。
布列塔尼归入法国版图不过才四百多年的时间,其居民仍保留着他们的布列东
语言、民族舞和其它传统习惯。历史上法国政府曾几次禁止当地人讲布列东语,强
行以法语交流,他们至今对此耿耿于怀。一般五十来岁的人都记得自己上小学时,
因讲布列东语被老师打手心的经历。也因此现今大多数家庭已不再讲本地语。近十
年来,当地政府为弘扬传统文化,大力扶持布列东语的教学,特意开设了十几所双
语学校,从幼儿园起便以布列东语教孩子,更有每周各地举行的当地民族舞舞会,
人们穿上民族服装,尽兴地跳舞后,再吃当地传统饮食:黑面炖肉或煎薄饼。
布列东民族在法国是有名的倔脾气,无论到什么地方,他们总会自我介绍说:
我是布列东人,意思是:我的脾气很倔,别惹我。同布列东人交朋友不太容易,而
一旦成为他们的朋友,便会得到忠诚的报答。世界各地都有布列东人的足迹,原因
之一是,布列塔尼靠海,历史上有很多布列东人出海当海员,跑过世界上很多地方
,有的甚至到过中国。布列东人每到一地,都会自我组成一个小团体,类似于“同
乡会”,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他们也会自称为布列东人,听说连北京都能找到他们
的身影,有二、三十人之众。概因他们太爱自己的文化,舍不得丢弃那一份民族自
尊心。因而他们不会混迹于其他民族,他们永远是布列东人。
在南部布列塔尼,有一个叫做比谷旦的地方,很多人都有亚洲人的血统,很可
能是出海到过亚洲的海员同当地人结亲而留下的后代。法国人常说亚洲人的眼睛是
有褶的,比谷旦人也不无自豪地说:我的眼睛也有褶。据说有个年轻的比谷旦人去
看病,医生打量了他一下,问其姓名,他自报家门后,那医生吃惊地说:这不是我
们本地的姓吗?原来他一开始就认定了这年轻人是亚裔。在法国最靠西的韦桑岛上
,有个小小的民俗博物馆,墙上就挂有当地人的祖先从中国带回来的不起眼的一幅
小画。
布列塔尼(Bretagne)实际上是大不列颠(Grande–Bret
agne,法译“大布列塔尼”)的前身,布列东人属于克尔特民族的一支。历史
上这个民族因受到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驱赶,从英国的威尔士(当时称为布列塔尼
)迁移到法国的西北半岛,也将此地命名为布列塔尼,为了区分两者,后人将原地
称为大不列颠。不仅布列东人挚爱自己的一方热土,千方百计地回到本地工作,就
连从法国其它地区迁移来的人都乐此不彼地声称自己早已接受“洗礼”成为布列东
人。
布列塔尼究竟为何如此吸引人?原因是这里民风淳朴,风景带有纯厚的当地色
彩,又凭靠着大西洋及英吉利海峡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沿海风光更是别有洞天。它
没有南方蓝色海岸的艳丽,也不带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它是自然与历史的结合。
在沿海地区,漫山遍野地生长着一种叫做荆豆的带刺植物,开黄色的小花,它顽强
地抵抗布列塔尼特有的恶劣天气而不屈服,使人想起生于斯长于斯的布列东人。布
列塔尼还是法国仅次于普罗旺斯的第二大旅游胜地。
身为世界尽头的居民,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它的气候:春天的气候变化无常,夏
季永无酷暑的忧患,秋天阴雨交加及冬季不停的狂风暴雨,这一切构成了布列塔尼
奇特的风土人情。人们不禁要问,生活在这一严酷气候中的人们如何年复一年地栖
息在这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是不是因为布列东人有了这么艰苦的生活条件才变得如
此倔强,如此地不能忘怀自己的故土?这里的海洋性气候在法国是有名的潮湿而多
雨,当地人称为“布列塔尼的蒙蒙细雨”,甚至一天之中能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如果有一天突然阳光灿烂,人们就认为那是不可多得的上帝给予的恩赐,他们会
放下正在做的所有事情倾巢出动去享受这一难得的好时光。
想象一下把家安在这号称世界尽头的最西北角,附近有几座规模不大的农场,
养着几十头奶牛,种些小麦、大麦、玉米之类的谷物和蔬菜。每天从窗户望出去的
是田野里三三两两的奶牛在吃草﹔大清早被一种大型机器的轰鸣声吵醒,起身才知
又是收割的季节了﹔或者有一天打开门窗时嗅到那股自然的大粪臭,就知农家又起
圈了﹔冬天来临时,周末的清晨会响起阵阵的枪声和狗吠,那是打猎的季节。的确
,世界的尽头没有可渲染的壮丽景色,只有那多少年屹立在大西洋海边的黑色的岩
石,让人们不由得想着许多年以来它们就是这样默默地看着世上的人事沧桑。
世界尽头的人们依旧生活得不慌不忙,他们对于“世界的尽头”还作了另一番
解释,他们说,如果你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这里完全可以是世界的开端呢!
你不得不佩服他们这种豁达的生活观以及那永不泯灭的民族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