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林进修/美国剑桥报导】
这是一个凡事讲求效率的时代,攸关生死的疾病治疗,更是一刻也慢不得,逼得临床医师及国际制药大厂的药物研发人员,不得不跟时间赛跑。
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仅一街之隔的诺华药厂全球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其所研发的众多药物中,近5年来已有13项被美国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核准上市,领先其他药厂,他们所凭藉的就是快速而精准的药物研发能力。
领导该研究中心的马克‧费雪曼博士(Dr.Mark Fishman),曾是哈佛医学院医学系教授、麻州总医院心脏科主任,也是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学术地位崇高。他一再强调,完全改变传统制药方法,是诺华药厂在全球制药界站稳脚步的主要原因,而从人类基因组所提供的讯息中,快速取得和疾病的相关性,再从中寻求制药灵感,最具关键。
该研究中心全球策略联盟总监蔡克文补充指出,尽早找出疾病的标靶(Targets),尽速扩展化合物的种类及数量并研发出药物,则是不可或缺的过程。截至目前为止,该中心拥有超过100万个化合物,科学家可随时从中找出「候选药物」,再筛选出深具潜力者,全力研发。
要从上百万个合成物中找寻候选药物,无异是大海捞针,难道不会旷日费时?蔡克文笑得相当坚定,「不会!」因为人类疾病均由组织中的蛋白质异常而起,只要能在蛋白质讯号的传导路径上找到异常点,并将之视为某种疾病的特定标靶,就能以此为对象,找出合适的化合物。
一经选定,研究人员即从室温的化合物「旅馆」中,以机器手臂迅速找出合适的化合物,进行分子量、纯度及活性的检测,据以选出「先导化合物」。在整个过程中,透过电脑呈现的三度空间化学结构,可清楚标示出小分子化学结构和蛋白质的相关位置,只要剔除学理上较不具疗效的结构,就可加快药物研发速度。
诺华全球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电脑辅助药物设计组研究员戎锁宝表示,药物研发是「一把钥匙,开一扇门」,如果说蛋白质异常是导致疾病的成因,那么足以修复该蛋白质的小分子,无疑就是开门的那把钥匙。透过电脑呈现的立体化学结构,再从中找到最适合的小分子,通常可让药物研发少走不少叉路。
事实上,研发出一个深具潜力的药物,只是个开端而己,接下来的动物实验及人体试验,才是重头戏,所幸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为研究人员省下不少时间。哈佛大学所属汀娜法珀癌症研究中心(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儿童肿瘤科医师安德鲁‧关(Andrew L.Kung)举老鼠罹癌的动物实验模式为例指出,传统透过电脑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扫描或正子摄影来追踪癌细胞的方法,既贵又费时,改用新法后,情况完全改观。
他的秘密武器是乡间常见的萤火虫,取出萤光基因后,转殖到癌细胞里面,再皮下注射到小鼠的脑部、乳房、摄护腺及肺脏等部位,不管癌细胞长到那里,都可透过特殊相机加以捕捉。他表示,利用传统医学显影技术追踪癌细胞走向,通常得花上6~8周,如今改以转殖的萤光基因,可节省一半以上时间,对与时间赛跑的药物研发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多。
【2005/11/14 民生报】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5/11/14/N...30059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