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994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lili168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3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上班族動一動 繞頸 拉筋 增肌力 拚經濟也要顧健康
郭翠玫(彰化基督教醫院物理治療組長)

現代人因工作壓力導致飲食不正常、長期缺乏運動與姿勢不良、每天重複相同動作,過度使用,以致常有各種痠痛、肌肉拉傷、肌腱發炎……等職業傷害。


促進健康體適能的運動包括有氧運動、肌力、耐力、柔軟度…等運動。其中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爬山、游泳等,可增加心肺耐力、促進全身性血液循環、熱量消耗與新陳代謝。

肌耐力運動不足則容易產生肌肉疲勞、痠痛,甚至造成肌肉拉傷及肌腱發炎,工作中常見的閃到腰、媽媽手、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腰背或肩頸痠痛等。

長期使用或不用或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就會造成肌肉的柔軟度變差,容易影響循環,造成姿勢不良或關節攣縮,進而造成彎腰駝背、腰痠背痛、運動傷害等。柔軟度運動則可封助維持肌肉正常的彈性及柔軟度。

以下就介紹可預防肩頸痠痛,適合辦辦公室做的運動:

前頸肌耐力運動

【方法】坐著,雙手手指交叉置於前額,將頭用力頂雙手,但頭頸部保持不動,此時會感覺頸部前面用力,重複十次。

後頸肌耐力運動

【方法】將雙手手指交叉置於頭後,將頭用力頂雙手,但頸部保持不動,此時會感覺頸部後面用力,重複十次。

側頸肌耐力運動

【方法】將左手手掌置於左邊的頭,將頭用力頂雙手,但頭頸部保持不動,此時會感覺左頸部用力,重複十次,再換另一邊。

拉筋

【方法】

1.坐著,將左手手肘彎曲置於胸前,右手抓住左手手肘將它慢慢往右肩方向移動,直到感覺左邊肩膀有點緊緊酸酸的,停留十秒鐘,再換另一邊的手做,重複十次。

2.坐著,將左手手肘彎曲,肩關節往上抬高,右手抓住左手手肘將它慢慢往後移動,直到感覺左邊肩膀有點緊緊酸酸的,停留十秒鐘,再換另一邊的手做,重複十次。

3.弓箭步站著,將左手手肘及肩關節水平彎曲90度,右膝慢慢往前彎曲至左邊肩膀有點緊緊痠痠的,停留十秒鐘,重複十次,再換另一邊的手做。

身體延長

【方法】站立,雙手手指交叉置於頭上,縮小腹,將手慢慢將身體往上拉(由頭到腳慢慢往上延長,感覺有一根繩子將身體往上拉直),直到腳尖慢慢墊起來,停留六至十秒鐘,重複十次。

抬頭挺胸

【方法】站立,雙手手指交叉置於後,縮小腹,身體往上延伸,將肩膀慢慢往後拉,此時會感覺肩膀前面用力,停留十秒鐘,重複十次




【心得感想】:

促進健康的體適能,除可提升工作效率、保持活力與健康、維持好身材外,也可以預防職業傷害與慢性疾病的發生。


[ 此文章被lili168在2005-12-22 16:45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1-18 07:36 |
田心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4 鮮花 x134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其實辦公室也有好的運動方式啦
不然常常坐一整天
對體能不好的


牽布丁的手   共創未來
http://bbs.mychat.to/user.php?u=84155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4-01 08:50 |
yann00628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34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上述文章內容很實在~長期坐在辦公桌.還真是需要活動活動~~~~~~~~~~ 表情


~是不是來朵 支持鼓勵~謝謝^^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5-08 11:0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624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