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摘自霹雳网 (文/钟千琪)
从「云州大儒侠」到「霹雳布袋戏」所反映的社会意涵
史艳文(「云州大儒侠」主角)和素还真(「霹雳布袋戏」主角)是二个布袋戏极盛时期的主要角色,反映着当时社会风气、文化,极具代表性,富含浓厚的民间思潮,更别提其本身为布袋戏所具备的民间技艺流传的意义了。
(一)「云州大儒侠」所反映的社会意涵
1、同辈演师间的关系─洲阁之争
在布袋戏演师群中,除黄俊雄是以「东北」/「西南」来区分外,与之对立的「阁派」布袋戏,则以「东南」/「西北」来分好人、坏人。为什么「东南」/「西北」会成为「好人」/「坏人」的对抗标帜呢?如果把黄俊雄的善恶对抗的分类法,与「阁派」作一比对,将发现两者对善恶认同最大的区则在「南」/「北」的认识上。而在布袋戏演变的流派上,黄俊雄所属的「洲派」是属于「北」的,习的是「北管」,拜的戏神是「西秦王爷」;而「阁派」是属于 「南」的,学的「潮调」,拜的戏神是「田都元帅」。而这两支布袋戏流派,分则以「虎尾」与「西螺」为中心由于两地相距不远,且戏迷的分布有重叠的现象,因此久远以来双方时常有「拼戏」的清况,观众甚至下赌注来比赛那一派的观众人数多,这就是所谓的「洲阁之争」。
2、反映的社会现象
黄俊雄所创出的人物,几乎就是一整个社会的缩影,几乎各行各业都可以成为他布袋戏中的角色,包括:
(1)小贩─「勇伯米粉」、「鱼丸姑娘」、「良心汤」等。
(2)乞丐─「拾字郎」、「捡垃圾的乞丐」、「十一乞魔」等。
(3)医生─「女医生」、「女华陀」、「怪药生」等。
(4)江湖术士─走唱的「卖唱生」、「老和尚」、算命的「一诚子」、「天生散人」等。
(5)流浪者─「三缺浪人」、「六流星」、「孤单老人」等。
(6)风尘女─「胭脂虎」、「歌姬文卿」等。
乃至「卖花郎」、「茶翁」、「孝女」、「樵夫」、「牛郎」等,都是黄俊雄布袋戏中人物的职业或绰号;甚至就代替原来的名字而为观众所熟悉,进而产生亲切感。
3、反映的文化意涵
(1)忍的哲学
这里史艳文的行为,像佛陀本生经故事「舍身饲虎」之类的忍辱,或可视为舍离「人相」、「我相」的菩萨行为,故称之「禅师」还差不多。有些特殊的是在此选择「五月五日端午节」为决斗日,因屈原是为国尽忠而死谏,而史艳文却没有特别交代「死谏」之事,虽在「云州大儒侠」与「大儒侠」中,史艳文为国立下汗马功劳,但「朝内奸臣恐其权旁落,说史有叛国通贼之行为,由于路远难以查证,便软禁萱姑为人质,派两名钦差前去调查」或「明皇宠妃商妃对史心存妒意,故向明皇进言恶语,遂使史再度陷入万劫重围之中」或「当今明朝皇上建文帝,听信了兵部尚书齐泰的谗言,说你在边疆,非但没有平定干戈,反而煽惑乌斯藏的臣民和苗族人联台起来图谋不轨,圣上已下旨,要捉拿你的夫人和公子史献忠……」这类奸臣在皇帝身旁谗言并陷之于不义罪名的情节,屡见不鲜,因此,在此巧合「端午节」的日子,或许是以屈原为类比的隐喻。
(2)男女关系
「云州大儒侠」主角史艳文是源自于「野叟曝言」中的「文素臣」,而在「野叟曝言」中的「文素臣」拥有不少红粉知己成为他的妻妾,而且这些女子都甘心为妾,彼此不嫉妒,就像是旧日所有「大男人主义」者的梦想。
但到了黄俊雄的「云州 ..
访客只能看到部份内容,免费 加入会员 或由脸书 Google 可以看到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