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451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霞客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社区建设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2 鲜花 x102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武术] 论书法之势与太极拳之势
势是一个常用名词,如风势、水势、山势、势力、权势等等,这许多不同的势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基于某些因素而形成一种发展趋向,这种发展趋向称为势。势一经形成,它的发展便难以阻挡,所以说势来不可挡,但当环境转变,势由盛而衰,势去不可追,既然势来不可挡、势去不可追,所以最好是顺应形势,因势利导,利用形势。要乘势一定要明白势,了解其发展原则。

势的发展,是根据势的组成因素而来,组成势的基础,说简单十分简单,但这简单倒是十分复杂的,犹如电脑。电脑的运算逻辑祇是0与1,即开与关的多层次不同组合,0与1很简单,但简单的多层次组合便变得十分复杂,势与电脑一样,是简单的,但也是十分复杂的。

组成势的基础要素,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来表达,是"阴阳",阴阳是中国式的代数符号,如数学上的正负,但比正负的内涵丰富得多,阴阳代表一分化为矛盾的二,但这矛盾的二又一统而合而为一,这分化统一连续不断就成为势的发展过程。《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生"二"是一个整体分化为相对矛盾的两部分,但这两部分虽分而不离,二者慢慢互相渗透,互相溶合,生出一个合体,合体为"三",例如历史的发展,秦朝一统天下,经数十年而酝酿出楚汉两股反对力量,楚汉相争,结果汉吞并楚而建立汉朝,秦是一,楚、汉是二,汉朝是三。一、二、三;一、二、三的过程不断重覆重迭,演化为万事万物。这种一、二、三的生生重迭多层次相加,每一个层次的和是"1、3、5、8、13、21、34、55、89",这个数列在数学上称为自然级数或费本纳奇级数,这个级数每个数前数与后数的比值,除了开始几个数外,比率都接近0.618,数值愈大,愈接近0.618,这个比率称为黄金分割率,是美学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比率,近似这个比率的外观令人感觉美,音乐和弦用近似这个比率的音频比例,会令人听得舒服。黄金分割比率,暗示生生不息予人美的感受,人在孩提及青少年时代脸孔五官以至身形处处比例都接近黄金分割率,给人的感觉是饱满的,生气勃勃的,美的,同一个人在年老的时候,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与黄金分割率愈离愈远,给人的感觉是缺乏生气,美感丧失。

事物的发展,当环境合适时会依自然级数膨脤,数量膨脤到一是限度时,资源被吸干,或环境变化而变得不合适,转向负的方向发展(收缩),数量迅速减少,减少到一定程度,环境资源又变得合适,转向正的方向膨脤,一涨一落,势以连续"S"波形发展。这个连续多个"S"波形发展,是势的一个特点,其内在原因是阴阳相摩(相合)、相荡(相分),其发展形态不呈直线,而呈不定形的涨落,但其形态总是大大小小的"S"形立体曲线,古太极图(阴阳鱼太极图)阴阳相交处之"S"形曲线,与势的发展形态暗合。

系统思维是科学的尖端发展,是研究非线性发展的学问,所谓非线性,是相对于近代科学的线性机械论,是指事物的相关发展不呈直线关系而呈曲线,曲线的发展规律比直线复杂得多,但虽复杂而仍有规律可寻,近年甚受注目的"浑沌理论",发现在短期完全不可预期的浑沌运行状态,在长时间却依循一定的曲线模式运行。"分形理论"也发现在外表很不相同的形状,其基础是不变的曲线形结构。这些尖端科学理论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与势的曲线发展模式相关。

势是一条连续的"S"曲线,成波形,但也可以看成许多小段贯串而成,例如水波纹是连续的,但用微观分析,是相邻的水份子依一定的韵律升降造成。球场观众喜玩人浪,人浪是由一个观众站立高举双手又放低坐下,顺序由下一个观众做同样动作,不断的顺序下去,对面看台望过来,便见到一条或一片连绵不断的浪线,祇要顺序连续不断,浪势可以围绕运动场环形看台连续不断发展,但若中间一断开,连接不起来,势便中断,浪也不继,这说明势的发展,是节节贯串的,每一节既要做本节应做之事,也要把这应做之事传递下去。

人生的意义若用势去解释,倒也简单明白,自己是人类延续之势的一小节,要做好我的本份,就是保持自己的生命,但同时也为自己造一个副本成为下一小节,并让这小节有机会保持生命延续下去。这是《易经》生生不息的意蕴:我要自生,更要生一个生。当环境资源有限时,我的生生与其他的生生相竞争,我便要创新:或寻求新资源;或创造新环境,并由我本身推己及人,于是"利用"与"厚生"便成为每日的工作,生命就在这辛勤工作中完成使命,人类延续之势也因而有所继承。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发展,都依循这节节贯串之势,依"S"波形涨落。

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量子有波与粒子二重特性,粒子是有清楚空间界限的,而波则是连续充满、空间界限不清楚的,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性质,在量子中分别测量了出来,当量子是波,它有波的性质,当量子是粒子,它又有粒子的性质,但无论量子是波抑或是粒,它都是一种势,是一种连绵不断而又节节贯串之势。

势其实是各组成小节的韵律性活动,每一个小节如果能保持中心不变,小节可以自由的上下左右前后作均匀周期活动 ,这样的周期活动,动了有如未动,例如圆球作三百六十度均匀转动一周,上下前后左右都动过了,但四周与圆心的关系没有变过,虽动犹静。又例如汽球的涨缩,四周围绕虚的中心扩张之后收缩,一涨一缩成为一个开合周期,中心不动 ,如果这个开合周期由多个相邻小节顺序开合,就成为一个节节贯串的浪,这浪的每一小节开合,都是上借下势、前借后势、左借右势作周期活动 ,中心虽动犹静,各小节藉中心不变的韵律顺序的动而合为一体,成为一个整体开合之势,每一小节须依从韵律顺序,不抢先,不落后,则势自然连贯发展,生生不息,传递能量,这里面包含了"中"的概念。

一个整体有一个中心,中心是相对四周关系而言,它是上下之折中、左右之折中、前后之折中,要中心保持不变,不在于稳定中心,而在于一动全体无有不动,同步均匀,中心自稳。例如踩单车,必须不断偏左偏右,交替连绵,中心自然稳定。用太极思维的语言来说,阴极而阳、阳极而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祇要阴阳相分而不相离,互相补足,则中自稳。即阴阳相济,中在其间。用五行概念来说明,连涨落都很清楚,前、后、左、右、中用金、木、水、火、土为代号,祇要木火金水顺序运行转动 ,土自在其中。五行相生,代表运行时顺序膨脤,五行相克,代表运行时顺序收缩,这是一个围绕中心螺旋转动 开合之势。现代天文学的"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正在螺旋扩大,并认为扩大到某一个限度,会螺旋收缩,收缩到某一限度,又会螺旋扩大,与五行相生相克之势暗合。

"中"在太极思维与"和"并称,中其实由四周阴阳和谐相济而来,和则自然中,中则自然和,至中而太和,太和则至中,四周和谐平衡,中在其间。求和自然中,求中不求和,反而失中。

《易经》六十四卦圆图排列,是用六个层次的阴阳变化,说明这螺旋开合的变化,六十四卦最后两卦,是"既济"卦及"未济"卦首尾相接,由"未济"经过六十二卦而到"既济",代表一个涨落周期,而由"既济"到"卦终未济",代表完成一轮涨落之后,下一轮涨落又开始,生生不息。阴阳五行是上古未有文字之前,中华先祖观察天地万物变化,用图形记录下来的总结,这些简单的图形,具有很丰富生生不息之势的内涵,大者与天地运行相符,小者与社会人事发展相配合,势的发展,是"道"的本质,明白势,就能体会"道法自然"的含义,利用势的思维去认知物理人情,事物表里精粗,井然有序,在浑沌之中看出条理,顺着条理发展,应行则行,应止则止,进则乘势大展鸿图,止则悠然自得,逍遥游于天地之间。

中国书法是势的艺术表现,是贯彻阴阳思维的美的实践。书法用特定的书写工具:毛笔,依循一定的法度,用墨写出来的文字,这些文字除字义外兼具抽象的线条美,令人愈看愈赞叹,爱不释手。书法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是一种势的表现,这势表现得好,使人感受到生生不息,与天地相感的自然之美。东汉蔡邕《九势》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书法一定要用毛笔,因为毛笔柔软,才能将手腕作立体"S"波形转动的生生不息之势,表现在平面的纸上,如用钢笔等现代书写工具,就祇能表现平面的字形,缺乏毛笔那立体提按、控制阴阳、表现出自然之美的能力。书法之法,乃是自然中阴阳相济之法则。

书法讲究"横平、竖直,笔笔中锋"。笔势的中,是由笔锋作四周周期均匀转动而达致,即所谓"八面开锋",每作一点一划都要作一个或多个"S"波形转动 ,笔锋的前后左右都用过,加上提按,由中心落笔,由中心收笔,腕底两点交替挪动 ,左沉右升,右沉左升,与自然阴阳相济一致,一分为二,二生三,生生不息,点画虽分而有连续之势,这个势由手腕连贯作立体"S"转动 ,每转一周笔锋由中往外扩张,又由外围回中,完成一个涨落之势。横的笔势,要有轻微的上下转动 ,竖的笔势,要有轻微的左右转动,所以蔡邕提出"横鳞、竖勒之规",横中有竖才能平,竖中有横才能直,体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由点、而划、而字、而行、而段,而篇,体势连续,一气呵成,自然流露出饱满遒丽,体态灵动的美。学书法要临写前人佳迹,重点在学明家大师如何正确用腕,如何利用"S"形提按转动 ,顺势运笔,使点画体势连结,字字顺势成形而通篇自然流畅,不作态而自成一派,并不是祇学字形布白,否则有形无质,学书不学法,艺术成就有限。宋朝黄庭坚赞赏五代杨凝式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说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学者众多,但都祇学字形面目,学不到王羲之的笔法内涵(势),杨凝式书法外形与王书大不相同,但笔势法则如出一贯,这才是真正的大师。

要学好书法,要懂得欣赏书法,必须从势的角度去观察,不太受外形影响,外形因时代爱好变迁,势的涨落原则不变,所以元代赵孟俯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学懂笔势之后便毋须注意字形,顺势而书,愁时自然敛中细结,乐时开拓饱满,人格性情现于笔势,字形是否方正,排列是否整齐已不重要,难怪宋朝的米芾,一方面对颜多所批评,但又不得不学颜真卿的笔法气势。

学书的笔法要诀,如"锥划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都是讲势的运动原则,书法的艺术性,就要看看如何通过笔墨,表现出生生不息之势,愈能与自然之势的发展原则相通,就愈经得起时代考验,艺术成就也愈高。书法的笔法由汉魏钟繇、张芝,晋代王羲之、献之父子以降,代代相传,到唐代法度完备,自宋朝以后,阁帖流行,翻刻太多,真迹难见,笔法已乱,到元、明笔法式微,明代董其昌说:「予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耳,过此关,即右军父子亦无奈何也」。书法依势而运笔,熟习之后,能自起自倒,自收自束。清朝三百年,笔法基本上失传。近代书法家沈尹默因缘际会,将表现势的笔法复原,延续汉晋二王以来的笔法传统,沈尹默的书法不一定人人喜爱,但他重现笔法,将书法由重字形布白改向书势发展,为书法继绝学,功莫大焉!

如果势的表现分文武,书法属文,则太极拳属武。太极拳以用意不用力,无力打有力名扬四海,其内涵是势,所以太极拳又称"八门五步十三势",八门五步是八卦五行在武术上的应用,八卦代表四方八面,五行代表螺旋扩大及螺旋收缩,八门五步是十三总势,代表势的立体扩大与缩小。太极拳利用势,能顺势,无力也能胜有力。其实不用力是顺势的一个重要条件,用意想立体螺旋扩大,将身体一节接一节的张开(太极拳称之为"松"),开尽之后又用意想以立体螺旋收缩,将身体一节接一节的合陇,用意一开一合,把自身的重量下沉到脚底,由地面反弹续节上行,顺势由脚、而腿、而腰、而肩、而肘、而腕、而指,节节贯串,将身体重量由脚根顺引至指梢,合势则引敌进使其落空,开势则使其失重跌出,全身放松开张,一动无有不动,整体和谐一致,太和至中,一合一开自能得机得势,能得机得势,就可以舍己从人,不抢先,不落后,将敌人的重量也顺势借过来,转一个"S"还给对方,势来不可挡,将对手制服。这在太极拳称为懂劲,懂劲以得势为基础,得势依赖阴阳相济,阴阳相济必须用意不用力,所用的意,就是八门五步十三总势之意。无力打有力,看似神奇,其实祇是顺势。

清初王宗岳的数篇太极拳理论,是很详细的太极拳心得报告,如果用势的角度去理解,细心研究,用身体练习引证,不难明白内里含义。其他的太极拳理论大都是王宗岳理论的演译与发挥,其中有正确合理的(如武禹襄、李亦畲的大部分理论),也有离题万丈的。研究太极拳须以王宗岳理论为基础,悉心分析,细心体会,祇要方向正确,得遇明师入门引路,勤力练习,懂劲便不是遥不可及。

太极拳的架子是顺势的练习,通过练习架子,慢慢领悟十三总势,将身体训练成势的载体,传导能量。熟习太极拳,拳架子是手段,不是目的,得意可以忘象。一般学太极拳不明白势,祇重招式外形,没有把全身肌肤骨节,以八门五步之势处处开张,自身重量沉不下,全身关节不能既分开又贯串,不是僵硬一块,便是松软凹陷,空有全身重量不能成势利用。学拳不学势,祇重拳架的高低大小快慢,研究各家门派的源流与外形要求,或把拳架子复杂化简化等等,都很难学懂太极拳。

太极拳学得好,如水浪、如旋风,加在别人身上的不是力,是以我的体重,加上你打来的力量为能量,藉全身节节贯串,顺势以立体螺旋收缩及螺旋扩大传导能量,把能量敷在你表面浮起你、卷动你,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使你如入惊涛骇浪,把持不定,丧失抵抗能力。太极拳打人如海浪,因为太极拳本质上与海浪一样,都是势。

要乘势先要明白势的本质,了解势是由整体分化为两股对立能量,再溶合二者为一的阴阳发展过程,能顺从一分为二,二又合为一的阴阳相济规律,就能顺势,能乘势,小可学好书法、太极拳,大可认识人生,了解历史、社会发展,明白世界潮流大势,立身处世,安家立业,都能进退有据,不怨天,不尤人,生生不息。

自十五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科学思维一直主导世界的发展,自然科学由经典力学,而相对论,而系统思维,不断的推动工业文明,使人们生活,愈来愈多姿多彩。但得到的愈多,失去的同样多,哲人学者己发现,得着是有代价的,见其利不见其害,不是没有害,祇是害隐而不显,所以有「大自然报复」的担忧。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对融和平衡的研究十分深刻,阳有多少,阴一定有多少,这是阴阳规律,今日科学先甜后苦的效果出现,正是时候整理古人阴阳相济、生生不息的道理,以应付科学发展带来种种危机的时候。其实今日科学,发展到系统思维,己与太极思维十分接近,其合流是必然之势。


转帖于太极之神...五金先生 (个人觉得他非常..非常神...) 小弟也有打太极 造诣差他很多 ~"~ 他对太极拳论述非常之专精 不论在历史考证或实务上都很厉害 看得懂的大大能吸收是福气喔


[ 此文章被霞客在2005-12-13 19:50重新编辑 ]



尘与土. 云和月.

献花 x1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数位联合 | Posted:2005-12-13 19:41 |
nda930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 鲜花 x1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表情 表情 好难明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香港网上行 | Posted:2009-12-22 15:21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046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