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芽是一种可应用在电脑、行动电话、及其他家电用品上的无线传输技术。蓝芽(一种晶片)的运作原理是在2‧45 GHz的频带上传输,除了数位资料外,也可以传送声音。每个蓝芽技术连接装置都具有根据IEEE 802标准所制定的48-bit地址;可以一对一或一对多来连接,传输范围最远在10公尺。蓝芽技术不但传输量大,每秒钟可达1MB,同时可以设定加密保护,每分钟变换频率一千六百次,因而很难截收,也不受电磁波干扰。
1994年间瑞典Ericsson有个专案Project,主要是发展一种低必v的无线电介面,以取代原有行动电话(Mobile Phone)与其周边附件(handset、PC cards、desktop devices)间繁杂的连接线。1998 年2月由Ericsson(易利信)、Nokia(诺基亚)、IBM、Intel(英特尔)及Toshiba(东芝)等含诱F通信、 电子、电脑三大领域的五大厂商,共同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小组 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共同发展此种低必v、短距离的无线电通信技术,而将这种新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命名为「蓝芽」(Bluetooth)技术。至1999年6月止 SIG 共有751个会员‧其中包括了Compaq、Dell、Motorola、3Com、HP、Lucent、TI及Sumung等世界性厂商,成员们并同意制定一套免权利金的标准以降低Bluetooth技术成本并使之快速普及‧台湾也于88/4/13成立无线通讯联盟积极参与Bluetooth相关产品开发计划已有多家厂商加入包括宏碁、神通、英业达、广达、仁宝、华硕、明碁、罗技、致伸、华邦、工研院电通所及资策会等‧
关于蓝芽(Bluetooth)这个名字,倒是有个有趣的起源:西元十世纪时,挪威有个维京国王Harald (哈拉德蓝芽;Blatand为丹麦文字,相当英文的bluetooth) II (940-981),统一了丹麦(Denmark and Norway),成为维京人的英雄‧Ericsson将其新的无线电介面的Project命名为「蓝牙」(Bluetooth),大概是希望藉由 Bluetooth 统一介面规格,成为一个世界标准,而「蓝牙」译名变「蓝芽」或闭O为了看起来比较文雅吧!蓝芽组织也希望能在一个标准之下整合所有的无线电子短程通讯产品。
为什么要蓝芽
蓝芽技术是一种小范围的无线电频率技术,装置间透过晶片可互相沟通,不必再透过缆线传输。目前,低必v的无线传输仍以红外线为主,应用的层面仍局限在行动电话、PDA、电脑及其相关产品上。红外线的传输的距离短、且受方向限制,用过笔记型电脑的红外线埠和印表机连线的人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努力地调整笔记型电脑和印表机的角度(几乎是面对面)和位置(一公尺内)后,发现其慢无比,最后还是乖乖的找条线接上电脑,是不是资料的传递一定得要经过铜线呢?
「蓝芽」就是着眼于此,而开发出的传输技术,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操作频段:2‧4GHz工业、科学、医疗(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ISM)频段。
可及范围十公分到一百公尺。
使用跳频展频技术(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FHSS)。
最高可支援八个连结埠。
毋需如红外线传输埠做「视线(Line-of-sight) 」的传输。
支援同步和非同步传输模式,易与TCP/IP整合成网路。
如上所述,只要支援蓝芽的设备, 彼 此间就可以互相交换资料,不管是包包里的行动电话、桌上的电脑、办公室那一头的印表机、甚至是伪装成胸针的麦克风(就像Star Trek一样),都可以互相沟通。「蓝芽」计画在十到一百公尺范围内建构起专属个人的无线区域网路,最少可以容纳八个小网路,对称式传输时,上下传速度均为432Kbps,但采非对称式时,上传为56Kbps、下传则提高为721Kbps,未来则可扩充为2或5Mbps,可更为提高电脑及行动电话的通讯能力。另外,蓝芽以更高的频率(2‧45GHz)取代红外线,传输速率更高、应用更广,可以符合未来宽频网路时代的要求。目前的红外线传输只能传送几公尺,而且还不一定保密。
此外,跳频展频在同步且同 ..
访客只能看到部份内容,免费 加入会员 或由脸书 Google 可以看到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