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and-999
|
分享:
▼
x0
|
[励志] 小儿麻痹的穷孩子 变身大银行家
小儿麻痹的穷孩子 变身大银行家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140年来首位华人主席郑海泉
郑海泉因身为残障者,在求学和工作历程中,都比别人更努力,从折纸盒、做塑胶花等家庭手工到银行主席,也没有少吃一点苦,他说:「这个世界并没有人欠你,你不争取的话,将来面对的问题更多。」
文●廖怡景、林正峰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是香港最大的银行,也是全球第二大金融机构汇丰集团的创始公司。见证三个世纪的汇丰银行在二○○五年,做出创立一百四十年来前所未见的重大决策,拔擢首位华人主席,他的名字是郑海泉。
稍早,郑海泉在接任主席后,首度来台视察业务,并接受《商业周刊》独家专访,他左手拄着拐杖一步踏实一步的走进会议室,步伐不快,但十分从容。这位香港第一大银行的主席,罹患小儿麻痹,以致得终生持杖,穿加厚的特制鞋。先天残障加上出身清寒的他,如何在人才济济的香港金融业胜出?
出身平民且集不利因素于一身的郑海泉,对于生命有着更深刻的反省。一如路边任意生长的花草,比温室花朵看过更多行人样貌,也更懂得在险恶的环境里,自寻避险的出路!
转捩点:考上香港中文大学,靠读书脱贫
郑海泉从小就得帮忙家计,折纸盒、做塑胶花等家庭手工都做过。
每晚在水果摊昏暗灯光下做功课的经验,更是郑海泉幼时深刻的记忆。
他的父母对罹患小儿麻痹儿子未来的期望,低到只要他能自己求得温饱就满足了。因此青春时期的郑海泉,对自己的人生,不敢有太多妄想。中学毕业后,他就去找份月薪港币三百元的文书工作糊口,直到一天,他和同事一起上班,见到与他年龄相仿的同事之子,却不需要上班,他好奇的询问,只见同事得意的回答:「喔,他是『大学生』,所以不用上班!」
「大学生!」三个字敲醒了郑海泉的好胜心,他这才发觉到,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人生愿景并不只想窝在一个文书员的角色里。
人生的惊醒,成了郑海泉的转捩点,促使他报考大学,并顺利考上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经济系。
「没有办法,只有透过读书这一条路,才能摆脱贫穷!」郑海泉回想自己比别人更努力,某部分重要的原因,是来自残障者心底深处的自卑:「我是有小儿麻痹症的人,腿部有缺憾,看到体育课别人在打球,心里会不舒服,再加上家里经济不好,就会很想拚……」
郑海泉的平凡生命,到了香港中文大学后,转为积极开拓人生,「当你不能改变,就只能接受。」彻悟了这层道理,郑海泉上紧发条,发愤用功读书,以相当于第二名的成绩毕业。
大学毕业后,郑海泉在盲人社福机构做了两年工作。他很想出国深造,却没有钱。
刚巧,寄宿他家里一位纽西兰盲人朋友,建议他到学费便宜的纽西兰留学,他把心一横,买了机票后,口袋只剩六十美元,就大胆飞往纽西兰。
成功三大关键:抗压力强、包容大肚、严谨自律
风景似人间天堂的纽西兰,同学们下了课就是成群结伴出游。郑海泉没有这份享福的命,阮囊羞涩的他,一抵达纽西兰,就赶紧找餐馆打工,「一下课就赶去餐厅站着洗盘子,一洗就是六个小时,」
回忆当年,郑海泉眉头皱了起来,仿佛当年的苦还历历在目。这样的苛重工作,四体健全的人都嫌吃力,更何况残疾在身。
问他如何熬过,他回答得很有智慧:「做人要懂得cut loss(停损),痛苦的东西,我到最后都要斩掉它!」
一九七八年,郑海泉取得纽西兰奥克兰大学经济硕士,回到香港,第一个工作就在汇丰银行,从初级主任做起,历经策略研究、首席经济研究员等,一直到当上银行主席。
这段路,郑海泉花了二十七年,能脱颖而出,有三项关键因素:第一是比一般人更努力,且抗压力更强。第二是包容大肚,多交友而少树敌。第三点,也是最重要一点,以严格的操守自律。
对从小饱受命运磨难的郑海泉来说,人生的一切,不只是靠努力,而是要拚,他说,「没有背景的年轻人不要斤斤计较,别人给一万元的薪水,你要去争取做十万元的责任!」
他更强调,「这个世界并没有人欠你,你不争取的话,将来面对的问题更多。」
而在他的职场经历中,又以一九九八年接任汇丰集团旗下子公司恒生银行的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这一役最为艰苦。
郑海泉接任当时,香港陷入亚洲金融风暴泥淖,金融业极度低迷,当时的恒生银行又是极度保守,近八成业务靠传统放贷来赚取利差。
郑海泉接手后,带领恒生展开大转型,将恒生银行从一家被动、高度依赖贷款的「传统」银行,转为以财富管理、贸易融资、企业贷款为核心的现代银行,并且让恒生走出香港,把战场扩大至亚洲。
带领恒生银行面对金融风暴与转型之苦,一如他不断遭逢横逆的人生,但他挑战逆境的能力特别强,因为残疾,「从小被嘲笑,交女朋友也有困难,可能因为这样,所以更懂得如何去面对压力,」郑海泉说。
转型过程中,他紧盯每个细节,彻底发挥出身经济研究员追根究柢的精神。
譬如在新产品的设计上,几乎每一位和郑海泉共事的员工,都难逃他的反覆「拷问」:产品的结构是什么?有没有违反法规?对客户的保障如何?成本多少?如何行销?结果可能会怎样?还有什么方法?
深掘一口井:在汇丰二十七年,不受挖角利诱
一环扣一环,接二连三的问题,员工往往不得不投降。
恒生大中华业务副总裁梁永乐就形容郑海泉,简直是「精力过人」,即便腿疾影响行动,郑海泉仍然亲自深入中国大陆各地,亲自考察业务。尤其努力与中共官方建立关系,甚至因此跻身北京市政协委员。
不爱吹嘘功绩的他,也承认自己是拚命工作,「我的时间都分给工作和家人,我没有自己的时间。」
郑海泉的力拚,并未白费。恒生银行股价,在一九九九年到二○○三年间,总报酬率达一○六%,是同一期间恒生指数成分股的二.三倍。
以严谨的操守自律,更是郑海泉胜出的关键。
郑海泉对员工廉洁的要求,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曾有高阶主管将自费买的鲍鱼,放在公司冰箱里,以备宴客之用,郑海泉为了不让员工「公器私用」,用公司的冰箱放置私人的物品,一声令下,大家全都得拿走。
有员工非议,郑海泉的做法矫枉过正,但这却很能符合汇丰银行高层的文化要求。
讲究低调朴实的汇丰银行,当时的主席浦伟士(William Purves),个性亦是如此,他不但节俭,而且坚持公私分明,连寄信都会分成公司信件和私人信件,还不忘叮咛秘书,私人信件的费用要自己支付。
在人才济济的汇丰,郑海泉未必是能力最杰出的华人,但难得的是:杰出与操守兼具。
一些前景看好的高阶主管,却因未能谨守严格的操守而落马,譬如前恒生银行总经理寿明,就因为操守问题,最终没能拿下主席的宝座,甚至还因为贪渎而身陷囹圄。
反观郑海泉在汇丰二十七年,他的工作努力,加上曾借调政府两年,与政界关系良好,而年轻时热中研究社会主义,让他特别熟稔共产党的发迹史。因此当八○年代开始,香港制造业开始转型,大举迁入「内地」,他的身价也因此跟着水涨船高,频频有猎人头公司前来挖角,但他不为所动。
他近四十年的老友,曾任香港《明报》执行董事的香树辉,过去也是银行家出身,就相当佩服郑海泉在职场上的「从一而终」。香树辉略带嘲讽的挖苦自己在香港银行界成名更早,也被选入亚太区银行名人录,但屡次跳槽换工作,今日的成就反而远逊于郑海泉。
对郑海泉而言,残疾即便一开始是老天爷的无情磨难,而今却因此历练出生命的韧性,让人生的阻力变助力。不过,他对这样的助力所带来的成功,低了头摇手说:「残疾不是福气,不要过这种日子,很辛苦的。」
郑海泉小档案 出生:1948年 学历:纽西兰奥克兰大学经济硕士 经历: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行政局议员 汇丰银行总经理及执行董事 恒生常务董事 立法局议员 现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主席
【心得感想】
这让我想到””汪洋中的一条船””!真的是非常令人感到自己应更加倍努力力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