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886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Yeh23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鮮花 x11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針灸治眩暈 輔助醫療減少藥量
【記者林進修/報導】

眩暈常搞得人分不清東西南北,且又茶不思、飯不想,患者如果不想天天生活在天旋地轉的日子裡,不妨試試中醫針灸療法。

眩暈和頭暈不一樣,中醫常以五臟六腑來探討成因,且每個臟腑都可能引起眩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外科醫師吳建隆指出,暈和水、氣、血有關,若是水虛頭暈,可服用半夏向木天麻湯;若是氣虛頭暈,可依心氣虛、肺氣虛、脾氣虛及腎氣虛來用藥,心氣虛及肺氣虛可服苓桂朮甘湯,脾氣虛可服補中益氣湯,腎氣虛則服寄生腎氣丸;至於和姿勢性眩暈有關的血氣虛,可服用補血的四物湯來改善。

不過他強調,上述治療仍需視辨證論治的結果而定,另依舌象、脈象來決定用藥種類,不可輕率為之。

另在針灸治療方面,一般視那個臟腑較弱而定,吳建隆認為,應以百會、神門、風池、足三里、內關及耳神門、心點、額點等穴為主,用針可分體針及耳針兩種。

選用體針時,患者必須平躺,以主穴及次穴的組合來針灸,每次約20分鐘,每周2次,6次為一個療程。耳針則以耳神門、心點及額點穴為目標;留針後,每天至少按壓3次,每次按壓30下。由於耳針須留在耳朵上,吳建隆提醒患者儘量不要讓施針部位碰水,若洗澡、洗臉時沾到水,也要立即擦乾。

臨床觀察發現,針灸治療後,患者頭部昏沈及頭暈欲跌倒的感覺都可獲得改善,進而減少中藥、甚至西藥的劑量。

萬一突然眩暈而來不及就醫,該怎麼辦?吳建隆建議不妨先平躺下來,做好保暖措施,並用手指反覆按壓內關穴1分鐘,左右手交叉進行。內關穴位於手腕至手肘的五分之一處。

【2006/05/02 民生報】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6/5/2/NE...3288787.shtml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6-05-06 21:0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39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