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5153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雨的印记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74 鲜花 x70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武术][分享] 咏春技术(山本武学整理)
小 念 头 的 隐 藏 力 量 (徐尚田的文章)

叶问宗师在饭店工会传授咏春拳术,而我是饭店工会秘书,因此终日与叶宗师相聚一起,很多时间都在聆听宗师滔滔不绝的向众弟子讲解咏春拳理,偏偏我有喜欢研究用力方法个性,便经常将宗师所讲解咏春拳术的结构与用力的技巧作深入的钻研,发觉咏春拳术的结构与用力技巧己达无檞可击的境界,便决定拜叶问宗师门下而执弟子之礼。

最初学的当然是「小念头」,当时「小念头」的招式在我长时间的观看下已有很深刻的印像,稍作模仿经已熟习,为招式以外的探讨,便向宗师请教因何故这套拳术的命名不似拳术的名称,是否另有含意。宗师答:这是「立念」的关系,相信很多师兄弟也听过「立念」这名词,还说只要不断地练习「小念头」,便能领略「立念」的奥妙。

「立念」还隐藏奥妙使我反覆地推考,但始终得不到要领,于是决定不求甚解,日以继夜的努力练习「小念头」。再经过一段长久的日子,「立念」的含义开始融于「小念头」的招式中,感受到练拳的另一种乐趣,令我爱不惜手,欲罢不能地继续钻,渐渐地又有另一种感觉,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力量充实了「小念头」的每一招式,使每一招式产生了不可击破的力量,而从表面看来仍然是十分柔软的手法。这时对「立念」的含意起了很大的启发作用,也明白了何以称为「小念头」的理由。

因此,我将这股无形的力量称为「念力」,并对「小念头」作出我个人见解的结论:「小念头」有两个主要的重点,一是「念力」,二是「结构」。并作出如下的分析。

1)「念力」,将咏春拳的招式稳定成为一个富有弹性的架构组合,令该架构的承力大大增强及产生反弹力的作用。「念力」,「气功」,「内功」,「特异功能」,被认为是一种不平常的力量,其他的不作分析,只采「念力」的成因作简略的述,其实「念力」是集中精神的力量,能使全身各部份贯注内气,相信任何人士都有这种能力,只是未经训练,很难集中精神。「小念头」是集中精神力量的诱导者,如经适当地练习,可以在任何时间驱驶这种力量贯注身体各部,招式的急速改变也不会导致精神分散,这便是练了「小念头」而存在的「念力」。

简单的举个例子:一个体格健康的人从六、七尺高处在毫无准备中坠下,虽然是双足先地,恐难免扭伤或跌倒,但预先有了准备才跃下,双足地时能自动卸力和产生反弹力,而且必定是肌肉在松弛的状态下才会有反弹的效果,也是放松肌肉的特性,这便是「念力」配合肌肉特性的结合所得的结果。

注:根据近代科学对肌肉研究分析结果,实验证明肌肉在放松或放松而以衡速活动的状态下,能产生比收紧肌肉(俗称用力)产生更大承受力,因此更证明一点,五枚大师在数百年前所创「小念头」以放松肌肉和缓慢而衡速的练习方法已经了解肌肉的特性。

2) 是「结构」,二字拑羊马是将个人的力量集中朝向目标,「提肛」是令身体与双足合为一体,使双足处于备战状态,产生「念力」,等多方面特性,是必须紧记的。而「小念头」的摊、膀、伏手法,更是用力理论上的精妙结构。这几招手法,均为弓形与曲尺形之间,将这形状按比例延长,先形成有卸力作用的拱桥形状,再延长便构成圆形,摊膀,伏手法在运用中均形成半个球体,须知任何物体如构成圆形,便可增强承受撞击力和最活跃的运作动力,而且加速的效果比任何形状更快更省力。「小念头」的结构意念便是从圆形这个坚强的结构得到灵感创造而作,每一招式都是在推动圆形的结构而产生,再配合「念力」,便成为坚固难破的招式,如能适当地运用,更能发挥强大的攻防力量,因此从上述的分析及近代科学的实验证明,我们应该坚信「小念头」的所有招式是不应用力的,也不易疲劳,若再配合意念推动,必可隋心所欲,挥洒自如了。

还有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的学习者都是将咏春的招式手法以固定形态为招式,因此便有评论何人的膀手过高,某人又不够高度而不合标准,又或有这样是传统派,那样是更新派的多方面论调。其实「小念头」的招式不是以固定形态而作为招式名称。例如由摊手旋上而变膀手,这个由摊手变膀手的整个过程才算是膀手招式,才能发挥圆形旋转的作用,其他的招式也是一样,力求发挥旋转的动力。

最近我被一初学弟子问及,闻说膀手是消极的手法,在无可奈何情况下才以膀手将攻势卸开,这就是以定式膀手作为接招推论的解释,不了解膀手作用的结果。我可以肯定,膀手能发挥很大的攻击能力,是具有霸道的攻击拳法,最具侵略性的招式,产生令人难以阻挡的力量。

最后,我建议凡学习「小念头」,最好将每一招式结构逐一分析、研究其作用配合圆形的运作,集中精神以缓慢及均衡速度,用意念来推动每一招式,如能心领神会,对练习「小念头」会产生无穷乐趣,达到满足和享受的境界。

徐 尚 田
#2

咏 春 拳 法 - 肘 底 力

徐尚田(9/2001)

在我跟随叶问宗师习拳期间,叶宗师经常强调 [肘底力] 的重要性。因此我相信凡是经过叶问宗师亲授拳法的同门,都应该亲耳听过宗师讲解或示范 [肘底力] 的作用。一般未尽了解 [肘底力] 的咏春同门,只将 [肘底力] 应用于摊手与伏手手法,而忽略了 [肘底力] 能应用于任何一式的咏春招式上。

我多年来到各地讲座,也经常即场示范 [肘底力] 的运用技巧,最明显发挥 [肘底力] 力量的一次,是在一九八六年在澳洲 - 阿德雷德表演 「独立脚」,当时以单足企立,接受三位外藉人仕用同一方向合力以掌对掌向我推,我仍能维持单足屹立不动。又于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五日,咏春体育会举办之世界咏春同人大会表演同一项目,接受两位重磅外藉人仕合力向我推,今次我单足站在量磅上,而将二人推前的力量转移至量磅上,令我体重增加将达壹佰磅。(如相中所示)

另一次,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二日在荷兰讲座,将「寻桥」招式运用 [肘底力] ,力压一位荷兰黑人青年(该青年体形堪称健硕巨无霸,有黑大山之称),引起全场哄动。

可惜这种咏春 [肘底力] 的奇妙技巧,被对咏春拳法认识不深的同门,反指是串通欺世盗名的技俩,可笑。

[肘底力] 可形客为「知难行易」,也可形容为「知易行难」。我自从举办「咏春下午茶座」迄今,凡有询问关于 [肘底力] 的同门,都能令他自己使出 [肘底力] 的力量和感觉,只要有能力将自已肌肉放松,均能领略 [肘底力] 奥妙之处,惊喜 [肘底力] 之神奇技巧。但必需经过通晓 [肘底力] 者指导,最重要的是自已有恒心地不断练习,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肘底力] 只是咏春拳法精妙部份其中之一,每套拳法均稳藏着精妙的技巧。因此,希望学习者不要只着重拳法招式的应用方法,应深入研究咏春拳法稳藏奥妙技巧,共同发挥咏春拳法的深度,使咏春拳法精华显露于全世界。
#3

寻 桥
徐尚田


寻桥,从字面解释,是寻求与对方桥手接触的方法,亦即是说,寻桥是应用于搏击技巧的拳套。

寻桥,是利用本身体重作为动力的来源,再配合小念头的招式合并运用,创出多方面技巧,使出令人难以化解之多样化招式,能轻易破坏对方重心,增加自己取胜的机会。细心分析寻桥的理论技巧,会发现这拳套经已到达完美境界。

寻桥的拳理中心构想,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点:

- 应用双向力原理
- 以身体中心为动力起点
- 以意念驱使身体活动
- 攻守合一的招式结构


1. 应用双向力原理:

寻桥的招式,大部份是运用两种不同用力方向的手法与对方桥手接触,虽然称为双向力,但若对每一招式作更精细分析,将发现包含更多方向的用力技巧。

寻桥的身体转马,是平面旋转,配合小念头的「摊」、「膀」、「伏」等招式同时运用,使寻桥每一招式均发挥出两种不同方向的力,成为对手难以对付的招式。

双向力难以化解的理由十分简单,假如你能推起五十公斤,可以控制自如;但若在你举起三十公斤时,从侧面以二十公斤重量向你所举之物件推动,你必定难以应付,失去平衡而跌倒。

本人于九四年应邀到荷兰讲座时,曾示范利用寻桥之双向力与被称为黑大山 (能推举二百五十公斤) 的黑人青年角力,当年本人衹有六十公斤体重,与该青年相比体形极之悬殊,能以寻桥之技巧运用而取胜,场面欢趣,引起全场笑声。


2. 以身体中心为动力起点:

练习寻桥,必须以身体中心为活动起点,目的能使整体力量连贯运作,使身体每一部份都拥有整体力量,使对手与自己身体任何一点接触,都受到整体力量的反击。


3. 以意念驱使身体活动:

以意念驱使身体活动,目的在于不必耗力的情况下发挥整体动力,在使用每一招式时有整体的凝聚力。


4. 攻守合一的招式结构:

寻桥拳法,是为了与对手接触及进行攻防搏击。因此,寻桥每一简单的招式,均含有同时进攻兼防守的结构,除了具备咏春拳术不必花费气力的特点外,还包含最科学化的搏击结构,在对敌时发挥精妙的技巧。

以我个人意见,寻桥的接战技巧,很难以笔墨来描述,最好以示范方式演绎,透过示范和接触,使听讲者领略和感受寻桥的高深技巧。若单以文字描写,可能被误会为一堆高深莫测的形容词,反会使人如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

#4

标 指
徐尚田


标指,是咏春拳之攻击拳套,杀伤力特强,利用自然力量技巧最高,发挥人类潜能高峰,是意念与力学的结晶组合。

但是,并不是说,学了标指招式,便等于晓得其运用技巧、或拥有它的能量及高度技术性的凝聚力结构,若没有小念头和寻桥意念结合为基础,标指的凝聚出击力量是无法发挥的,甚至反而令自己受到伤害。



标指的构想原意

1. 快速,是练习要门。熟习标指所有招式后,就以最快速度来练习。快速的破坏力强大,是人所共知的定律。

2. 旋转,是发挥力量的方法。不论坚如钢铁、或柔弱如水,一经旋转,即产生无穷威力。钢铁旋转,固然令人不敢逼近;空气旋转,造成的旋风也威力无比;水旋转,产生的漩涡则更加恐怖。

练习标指时,应该将精神意识融入招式中,才能感受标指的编拳原意、及快速造成的效果,从中得到极大的乐趣。

标指招式的运用技巧,高深莫测,只能靠示范演绎,才能详细分析及表达,笔墨绝难形容。希望示范能令听讲者有机会接触这种高深技巧,加深对咏春拳了解,获得更大的乐趣。

木   人   桩
徐尚田


木人桩法,被视为咏春派拳术秘技,因此大部份咏春派弟子均认为学习了桩法,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咏春派高手,更有沾沾自喜向后学炫耀的。

木人桩法,固然是搏击应用之巧妙招式组合,但是桩法内所有招式均从小念头、寻桥、标指的招式中结合而成,可以说是活用了小念头、寻桥、标指的基本手法,而不是木人桩的独有手法。

其实木人桩的作用,只是咏春拳法的辅助练习工具,目的在于尽量练习拳法内各招式的构思及运用技巧,感受能否达到自己所想像之目标。例如寻求发挥凝聚力的方法、和引力归心的技巧。 (注:引力归心是标指拳法的运用结构之一,其原理为掌握旋转轴心和形成漩涡,成了标指的主要结构。)

但是,如果以木人桩作为假想敌,则将自己的凝聚力和引力归心等技巧作为攻击木人桩的招式使用,以求到达手随意到的阶段。

如将木人桩法一招一式的运用法以文字描写,很难令武术爱好者明白练习桩法的实际效果,反而容易导至误解,偏离练习桩法之主要目标。因此决定亲自演绎,希望所有听讲者能亲身体验咏春拳法及桩法之真正技巧,亲身感受奥妙精深之咏春拳术。

#6

小 念 头
徐尚田



1. 小念头是咏春拳基础拳法,包涵着三大特色:

- 不必用力

- 拥有最坚强而又最省力的招式结构

- 引导发挥人体的意念力量


2. 小念头的练习方法,须分为三个阶段:

- 首先必须将全身肌肉置于松弛状态,提起精神令脊骨正直。提肛是要点之一,能令全身结构连为一体。

- 以轻松神态来练习,待所有招式熟练之后,则不必再分神来要求招式是否正确,只需以意念来推动每一招式,不可用肌肉力量为动力,务求达到每一招式均在意念驱使下完成。

- 完成了上述两个练习阶段后,便到了如何练出小念头精要的阶段,亦即何解称之为『小念头』,其窍门在于引导发挥人体的意念力量,在搏击应用上发挥超力量的自动反应。


3. 小念头拳套的分析:

一. 招式的结构

- 利用圆形的滚动,作为承受力和输送力的基本构想。须知同一质量的物质,成为圆形后,比成为其他任何形状的承受力更强,输送力更大,卸力也更多,而推动运行所用的力量则最小。小念头的重心手法「摊」、「膀」、「伏」,就是圆形滚动理论最明显的招式,运用起来,将对方的桥手置于内圆或外圆。例如,由摊手转膀手,是将对方桥手由内圆转为外圆;相反,由膀手转为摊手,是将对方桥手由外圆转为内圆;伏手是利用外圆与对方桥手接触。

- 以直线作为进攻的用力基础。口诀云「二点之间,直线最短」,就是应用直线原理,以此运用速度和冲击力。须知凡搏击均以快速和强大力量为主要条件,最短距离是缩短时间,直接最能增加冲击力量,二点配合,便能发挥速度,及达到重拳出击的效果。

-「二字拑羊马」的暗藏技巧:二字拑羊马可发挥凝聚的冲击力。因这种马步的站立形态,能将整体力量集中冲向中线甚至一点,令每一招式均汇聚了整体力量;两膝微屈而富有弹性,又可将对方桥手的冲击力转移到双足承担,减轻双手的承受力,双手的活动能力因而大大增加。

#7

小 念 头 (第二部)
徐尚田


二. 意念的推动

小念头,顾名思义,是以意念为主,因此,小念头的招式练习至正确而熟练的阶段,就不必对镜自照,观看自己的招式是否正确,以免影响精神集中。只须用意念来推动每一招式,经过长久的练习,便能达到不必用力而以意念推动招式境界,便能得到随心所欲的意念力量。


三. 念力的灌输

学习小念头经过了模仿期和意念推动期之后,就应着重将念力灌输到身体四肢上。「念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从另一方面的解释,是集中精神的力量,类同气功与内功。练习者达到能驱使「念力」的境界时,均能感觉到「念力」的存在。「念力」所到之处,力量在无形中增强,令每一招式都充满坚强而富有弹性,在迎敌接触时发挥吸收和反弹的作用,也会自动发出最适当的招式,不论防守或进攻均达到最佳效果。


四. 中线的理论

- 中线,是任何物体的中心,也是物体重心的垂直线,承受整件物体的重量。当物体移动时,若接触该物体移动方向的重心点,便承受了整件物体重量的冲击。物体的中心点或重心点何在,则是根据物体的形状来判断。

- 小念头的基本招式动作,乃根据人体的重心点配合中线理论而构想出来。如摊手与伏手,从自己中心点直线向正前方推进,就是利用自己的重心点向前平行推进,这样便能凝聚整体力量出击;膀手由下而上,就是自己体重斜线向上移动的重心点;耕手与下切掌,就是体重斜线向下前方移动的重心点。如能掌握重心理论之运用方法,对手便承受整体力量的攻击。小念头着重的中线理论,其实是搏击时发挥整体力量的方法。

以上所述,只是小念头的基本理论,并不包含小念头的奥妙技巧。练习小念头到了掌握重心点及中线理论,才能达到不必用力而产生强大的承受力和输送力的境界。这种境界如非亲身体会,是很难从想像中得到了解的。因此,研习小念头,应不断重复练习,日积月累,才会渐渐感觉到小念头威力的存在,从而达到真正认识小念头的境界。

小念头的奇妙技巧,如果以文字的叙述来表达,容易被认为是纸上谈兵,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才会深信不疑。幸好现在有了录像协助示范,有助武术爱好者加深对小念头的认识。

黐   手
徐尚田


黐手,是学习咏春拳术练习搏击课程必经阶段,目的在于训练运用招式技巧及培养巧妙的反应,从而养成为自然反应的惯性动作。

要达到优越的惯性自然反应境界,当然须要严谨地、按部就班地打好基础。练习黐手,须分为单黐手、辘手、攻防、及自由发挥几个阶段,按次序的练习。

有部份人士认为,咏春黐手是在桥手与桥手接触后才获得知觉,才有反应,才能反击,因此,只要不与使用咏春拳法人士桥手接触,黐手的作用便无从发挥。这其实是对咏春认识不深所产生的误解。

黐手并不一定需要与对方桥手接触才能发挥感觉与反应。黐手的作用有多方面,各方面互相配合才能产生最佳的搏击效果。

黐手的练习步骤,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 单黐手
2. 辘手,亦称盘手
3. 攻防练习,亦称双黐手
4. 放松而不须用力之运力技巧
5. 培养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的自然反应
6. 感受和领略朝形、追形和对正子午线的奥妙技巧

1. 单黐手

是学习咏春黐手的第一步,练习摊、膀、伏手法的攻防技术。一般初学者都觉得运用摊手、膀手时十分吃力,因要承受对方桥手压下之力,用伏手才觉得在用力方面占有优势。然而,若练习摊手及膀手时能明白掌握运用圆形滚动的技巧,不但不容易疲劳,更可以令用伏手者感到极大的威胁;相反,如用伏手者能发挥应有技巧,又能令使用摊手、膀手者难以承受。这是矛盾问题,其实是善用者胜。

2. 辘手

双方以摊、膀、伏手法构成圆形旋转,达到卸力、逼力效果,包括寻求化解对手压逼力的方法,感受令对手腰马浮动的技巧,培养肩膊关节在承受重力压逼时仍能保持完全松弛状态。因为,肩关节越松弛,滑动力越强,才能达到快速旋转、达到产生牵引力及冲击力的最佳效果。

黐   手   (第二部)
徐尚田


3. 攻防练习

在辘手过程中,可随意运用攻防招式,分为:(a)小念头、(b)寻桥、(c)标指三个阶段练习:

(a) 小念头阶段
双方进行定位的攻防练习,互相运用摊手、膀手、伏手手法,感应对方攻势,作出适当的防守和反击,如摊打、窒打、拍打、按打、一伏二……等手法。

(b) 寻桥阶段
在应用寻桥手法时,首先应了解寻桥拳套的作用,练习寻桥的主要目的,在于将体重的动力贯于手臂上。因此,所使用的手法虽然与小念头的手法大致相同,但是运用每一招式,不论进攻与防守,均贯以体重的动力,如进退、旋转等,以加强手法的力量。

(c) 标指阶段
标指是一套有极大杀伤力的拳套,因为标指手法能将体重劲力急速汇聚于攻击点上,就算是双方桥手接触也可能受伤。友谊性质的黐手,为免有受伤机会,很少运用标指手法,应以口述示范作为练习。

至于木人桩法,即是三个阶段融合运用,以木人桩作为练习对手工具。



4. 毋须用力的运力技巧

由于双黐手练习时,对方的用力方向经常改变,自己亦应改变用力方向,肩与膝等各关节放松,利用朝形、追形、旋转、进退等方法,对准对手中线,感受如何应用各种技巧才能令对手腰马浮动,将所感受的最有效方法储入脑意识中,成为潜意识的反射作用,便能发挥最佳的自然反应。



5. 培养使用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的自然反应

要真正做到来留去送、甩手直冲这句咏春拳法口诀并不容易。假如从视觉上察觉对方桥手来则留、去则送,其实并没有真正做到来留去送、甩手直冲,因为凭眼见后才作出反应是十分缓慢的,十之八九难达到目的。因此,要培养不以视觉而用潜意识的反射作用,成为自然反应,方能体现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的原意。



6. 感受和领略朝形、追形和对正子午线的奥妙技巧

朝形、追形、对正子午线的作用,已在前面讲解过,掌握得好之后,应着意感受和领略其实用价值和个中技巧。此时自能对黐手的作用了解更深,也会认识到黐手真正的价值。

"黐手" 与 "朝形、追形、子午线"
徐尚田


黐手是练习咏春拳搏击技巧的主要课程。历代相传,练习黐手时的要点为:朝形、追形及对正子午线。

其实,不论是人类或任何一种动物,在单对单搏斗时,均自然地面对面,相等于采用朝形、追形及对正子午线的备战形态。这是本能架式,按理不必视为要点地历代相传。这是否另有含义,值得研究和讨论。

咏春拳之着重朝形、追形及对正子午线,并不是单从字面解释的面对面、及对正对方中线 (子午线) 那样简单,其实暗藏着意识技巧,以求发挥自动防守和有效的反击招式,并加快反应的速度,成为发挥搏击潜能的有效方法。朝形、追形及对正子午线,再配合意念的推动和念力的灌输,就产生奥妙神奇的搏击技巧。

要了解这种搏击技巧,首先要理解咏春拳法的中线理论。

首先分析「小念头」的站立姿态:双足指向中线,已令足尖、膝关节朝向中线,这是双足朝形的基本形态;手法中之摊、膀、伏,也是朝向中线。手、足形态相配合,将整个人整体形成立体三角形朝向中线,而三角形之前角尖朝向对方中线,配合身体向前推进,便是整体重量的凝聚点。以此形状与对手接触,便产生了打尖、逼破、排挤能力,也就是经常说及占了内门,逼破了对手的防卫,使对手中门大开,落于不利之形态。

再看朝形、追形和对正子午线的关系,其实是同一道理。

1. 朝形:── 以正面向正对方。
2. 追形:── 遇到对方向左或向右方移动时,自己也随着对方移动的位置朝向对方中线,因此而称作追形。
3. 子午线:── 指人体的中线。(子午线用意广泛,风水学上常用,在地理上南北回归线也有称为子午线。) 子午就是中线的统称。

如能掌握朝形、追形、对正子午线的技巧,大概可做到以下几种反应:

1. 汇聚整体力量
2. 四肢具备如箭在弦的备战状态
3. 潜藏吸收外来压力的本能和反弹能力
4. 有自动反击和自动防守的能力

上述四项反应,包涵着奥妙的隐藏力量,也是很难以笔墨来形容和解释,因此必须在讲座上亲自示范,令听讲者能亲自感受。



希望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能看得开怀、"乐"得轻松。
献花 x1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06-30 21:16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285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