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087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Yeh23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鲜花 x113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心绞痛 中医疗法
【苏聪明】

随着医学发展,西医在治疗心绞痛上虽已居于主导地位,然而,注重整体治疗、辨证施治的中医疗法,在治疗心绞痛方面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心绞痛主要是冠状动脉狭窄,气血循环不畅,导致心血管阻塞及心肌坏死,中医学属胸痹,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胸骨后或心前区绞痛,疼痛上达左肩、臂及颈部,伴有胸闷、头晕、烦躁、心悸、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晕厥等现象。

中医认为,心绞痛的原因是心脾肾亏损、过食膏梁厚味、七情内伤、劳累、扰思过度及寒邪侵袭等多种因素,引起心血瘀阻,血液循环不足所致。中医诊断心绞痛大致分为四类:

「心脉痹阻」型:它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中最常见的证型,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淤血停滞、心络阻塞」所致。常因紧张生气、遭受强大压力或过度劳动后出现胸闷、心绞痛症状,尤其容易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采行气活血,逐瘀通络中药。

「痰浊瘀阻」型:往往发生在体型过于肥胖患者,大吃大喝后会发生心绞痛,且常并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现象,跑几步就气喘如牛,经常有颈部紧,手足末端麻木感,日后发生心梗塞,中风的机率比一般人高,可用「燥湿豁痰」中药。

「寒凝心脉」型:通常出现在容易畏寒、手足冰冷体质,患者多在冬天寒流来袭或半夜发生心绞痛,中医认为是「阳气不足,阴气过盛」的表现,可用温阳散寒中药。

「气阴两虚」型:多属气虚阴血不足导致,遇劳累病情加重,常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急性病发生后的恢复期及伴有高血压症状者,在中医辨证均属此一颣型,治疗采补气滋养阴血。

中医临床观察,若心脏供血出问题,就如同水管里没有水,或水量不足,即使更换水管或水龙头都无补于事,需从益气活血方向着手,才能达到治本的效果。

中医的补心益气法,可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活血化瘀法可溶解冠状动脉血栓,降低血液黏稠度,让「心气足,心血通」,心绞痛的症状就会好转。

中医临床上,施以补气通血的方剂「通脉饮」为主剂,来打通阻塞或部分淤阻血管,若用药得宜,中医是可以有效改善,防止手术后心血管再度阻塞。但是,当心肌梗塞急性发作时,寻求西医治疗较能避免危险;出院后的心绞痛预防或心肌梗塞复原调养,选择中医疗法较可发挥逐瘀通络,补气养血的特长。

病患除了耐心服药调养,切忌情绪过度激动,避免受寒、少食多餐、少吃高脂肪食物,保持适当运动,才能远离心肌梗塞的威胁。(作者为台湾医药交流协会理事长、执业中医师)

【2006/07/18 民生报】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6/7/18/N...408999.shtml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数位联合 | Posted:2006-07-31 16:01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022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