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947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Yeh23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鮮花 x11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風濕熱 小心要人命
【陳勇利/醫學博士】

「碧利斯颱風侵台,應多注意風雨造成的災害!」其實,人體也常因為風雨、濕度高造成所謂的風濕關節疼痛,不過,現代醫學所定義的風濕症(Rheumatic diseases)可是包括一百多種疾病,除了關節炎之外,也包含侵犯心臟的風濕熱(Rheumatic fever)。

風濕熱與天氣的風濕或濕熱並無直接關係,該病是由A群B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組織免疫反應,通常是在鏈球菌扁桃腺發炎後的一到五個星期開始出現風濕熱的症狀。這些症狀包括關節炎、發熱、皮膚發炎及心臟炎,其中由於侵犯心臟的風濕性心臟病往往會有致命的危險,格外引人重視。

「風濕」以傳統中醫的角度認為:「風」是指外因,「濕」則指病損部分的腫脹與變形,所以風濕熱屬於中醫的痺症領域,其中風濕性心臟病屬於「心痺」範圍。

中醫醫書《內經》曾有一段生動的描述:「心痺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其中的脈不通應該是由於心臟主動脈瓣狹窄所致,心下鼓、上氣而喘則可能是由於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所造成的。

中醫治療除了掌握「溫心陽」(改善心肌細胞缺氧情形)的原則外,更重視「通血脈」(改善心臟輸出總量)與「調和陰陽」(減緩免疫反應造成的心臟瓣膜損壞)。

夏天多雨,颱風多,如果有關節痠痛、喉嚨疼痛、發燒,可別以為只是風濕關節疼痛或者感冒而已,應及早請醫師診斷,排除風濕熱的可能,才能安「心」!(作者亦為台中市臻品中醫院長,兼具中、西醫資格)

【2006/07/13 聯合報】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6/7/13/N...402294.shtml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6-08-02 18:3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022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