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773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傳基居士 手機 葫蘆墩家族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頭銜:                         
版主
級別: 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傳基居士-命理問答
推文 x244 鮮花 x14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1
[修行][分享] 「苦諦」的真義
「苦諦」的真義

2004年元旦MSN導師開示



學生問:請示老師,最近美國911事件以及這次伊朗地震,還有這幾年來癌症的得病率跟死亡率一直攀升,類似這樣的天災人禍,讓世人感到身心有極大的苦迫。我們該如何學習把這些世間苦難放在心上,讓苦難成為修行的動力呢?也恭請老師為我們開示三寶的真正意義。



導師答:世間的苦難不在遙遠的地方,世間的苦難在我們眼前,在我們那顆靜不下來的心,那顆容不下一粒砂的心。我們的眼裡容得下一粒砂嗎?苦難無所不在!不只是伊朗地震,不只是921水災、911事件;天災人禍每天都發生在人類身上,只是我們跟大部分的動物一樣,都練就了一身趨樂避苦的功夫,甚至已經進化成一種本能了;我們可以看到獵人狩獵斑馬時,當斑馬看到同類的死亡,反應是很酷的;難道斑馬對同類的死亡沒有感覺嗎?不,它們是接受這樣的事實了。當老虎在追殺整群的羚羊,有羚羊被吃了,牠們也只是默默的接受。在動物界中靈長類算是對同類的死亡比較有難過的情緒反應,比較沒有接受生命痛苦的本能,必須靠腦部的運轉來合理化世間的苦難;基本上動物對周遭環境的苦難反應都是相當冷靜的,這是種動物本能的防衛機轉。心理學上所謂防衛機轉就是趨樂避苦,只有如此,動物才有辦法繼續生存下去,不過卻也因為這樣而失去了對苦難領受的敏感度,而這樣的敏感度正是智慧開啟的鎖鑰啊!



佛教的法寶第一個是苦諦,講的就是世間的苦難處處!有很多人對佛教講的苦諦有諸多疑惑,認為佛教只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卻不談地震的苦、雛妓的苦、販賣人口等社會現象的苦。從外在的苦難觀點來看,會感覺佛教講的苦都是屬於個人內在的苦;其實外在的苦難沒有什麼,那是所有動物都會遇到的,真正的苦是內在的,所謂的生苦、老苦,都是跟世間的苦難息息相關的,很少人能看到這一點。只要我們願意去注意、去反芻每天所遇到的觸境,就可以感受到在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中,苦難就這樣迴向出去了,苦難真的是遍處啊!



世間充滿了欲望跟見解的對立,人類的抓取不都是這些嗎?這些爭奪就是四聖諦中「集諦」所謂的愛取有;大緣經說:「我們因為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所以很想從這些受當中走出來;我們在尋求、想要獲得,因為獲得而確認,確認我們所獲得的東西是受用的,確認後欲貪卻隨之而生,熱炙的火因為這樣而進一步黏著、貪取、佔有、慳吝,進而守護、防衛,欲爭、見爭,乃至杖棍相見;吵嚷、爭論、控訴、挑撥是非,妄語等等惡不善法,外呼內應,互為表裡,無所不至。」這才是世間真正的苦難啊!其餘的都只是苦難的結果。地震、911不可怕,因為那都是結果,可怕的是我們所造的因。傳統佛教有句話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大緣經就是在探討因,只知道果是沒有幫助的,即使從果去分析原因也常徒勞無功,因為從事相中的結果去分析,還是無法找到十二緣起的因由,十二緣起的原因是屬於我們內在的,從果中找因只是在分析外在的現象,是搔不到癢處的。
 

        『緣受而熱衷願望,緣熱衷願望而尋求,緣尋求而獲得,緣獲得而(確認決意)受用,緣決意受用而生欲貪(熱火),緣欲貪(熱火)而黏著(取),緣黏著而佔有,緣佔有而慳吝,緣慳吝而守護防衛,緣守護防衛而(生)仗棍執劍,砥突、吵嚷、諍論、指摘控訴、挑撥是非、妄語等惡不善法,外呼內應、互為表裡、無所不至。 宋儒常言「尋孔顏樂處」(此樂是深造自得之樂,無時而不樂)』



        大緣經這段文字就是在講由受而愛取的過程,這是修行的關鍵;有很多修行人修受念住,只想從受下手。法不只是如此而已,它牽涉到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守護?身口意的展現為何?如何配合根本作意?如何把無常、苦、無我放在心上?如何把出離心、菩提心放在心上?能真正的依遠離、看透世間的糾結、看透世間苦難的源頭;真正的見苦,見到苦的源頭,見到苦滅,見到苦滅之道,這才是法。這樣的法寶,需要我們反覆的放在心上咀嚼,才能了解它真的是寶。佛教稱它為法寶,意思是非常寶貴,而我們卻習以為常,不知珍惜,其實法至為寶貴啊!



        有了法寶,才有法寶的實踐者—僧寶。沒有法寶,法只是紙上談兵,只是純理論,因為我們無法確認這樣的法是否能實現?如果我們不相信法寶,就不相信世間有人實踐出佛寶跟僧寶,沒有深深的相信佛、法、僧,就不會有深深的嚮往,會認為佛只是個歷史人物,會認為怎麼修行都是個人的事情,不會把它當成是對治世間苦難的良藥;會認為宗教只是個人的內在修為,跟世間苦難、國家大事無關。



我們的社會都在打迷糊仗,沒有看到社會的根本問題在哪裡;社會的真正問題在於不相信真理、不相信法寶;法寶不一定專屬於佛教,所有的宗教真理都是法寶,我們願意用佛教的法寶來檢驗一切的真理,也相信一切的真理都涵容四諦在裡面。少了苦、集、滅、道,所有的真理就失去內容了。四諦雖然是佛教的名詞,不過其內容卻涵蓋所有的真理,遍佈一切宗教。



        這樣的法寶,在我們睡前、或很疲累的時候把它放在心上,它會發揮很大的作用力;在我們不耐煩的時候,讓法寶住進心中,會讓我們看到清涼的甘露。我們必須不斷的反覆咀嚼法寶,而不能只是輕描淡寫的瀏覽,否則是無法體驗法寶的。我們越去體會,就越能感受到法的可貴,如果沒有體會,就無法領受到法的精髓滋養,也不會對法產生深深的嚮往。



相信才能嚮往,嚮往了才能夠更深深的相信,我們的心量也就越來越大了,這就變成了一種良性循環,它讓我們內心更有空間,對世間的苦難越來越敏感,我們才不需要用第三次世界大戰、用核子戰爭來喚醒自己對苦難的危機意識。



        人類五千年的歷史中,苦難是隨時隨地都在發生的。我們認為苦難是理所當然的,就會變成一種冷漠的接受心態,無法讓苦難變成智慧的滋養,無法讓苦難打開我們的心量。



對苦難不敏感,相對的對喜樂也就不敏感。苦有多深,樂就有多深,這是很微妙的;當我們對苦的體會極深時,就好像經歷了世界各地古往今來的苦難。當走過了苦難,才有可能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喜樂,才可能看到喜樂到處都是啊!苦難可以帶給我們很多的靈感,它讓我們心思變得很敏銳,心量變得很大,讓我們很能夠欣賞周遭,很能夠享受生命。如果我們一直逃避痛苦,一直追求快樂,事實上追求到的快樂很膚淺,內心很空虛。即使飽讀經書,也只是種表層的知識。只要離開對苦難的體會,所有的快樂都是有限的,一旦自己靜了下來,就會看到內心有很多不安,想要找個知心朋友也非常困難,因為我們的心跟如來的心有好大的距離啊!碰到這樣的狀況,我們經常會想逃避而失去與佛同心的機會,失去認識生命的機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能在原地打轉,不斷的在問:「生命的意義何在?我要這樣過一生嗎?」



修行就是一直把三寶放在心上,一直去體會法、體會如來的心,體會走在法上的人,體會走出苦難人,體會實踐八正道的人,不斷的去體會就會有深深的嚮往,就會界與界聚,同修梵行的喜樂就會越來越濃厚,迴向出來的就是對整個社會充滿信心。



台灣社會最大的苦難就是沒有信心,不論是職場中的同事、家庭中的兄弟姊妹、選區中的選民,我們對他們有多少信心?這絕對不限於台灣社會而已,富足如美國也一樣;不管在科技、藝術、電影方面,幾乎我們想得到的,除了一些日本、韓國比較特有的產業外,美國幾乎是世界第一流的。可是這樣一個世界一流的國家,苦難仍然到處都是啊!



所謂苦難,簡單的說就是對三寶沒有信心、對人性沒有信心。人性深處最具體的實踐就是三寶,我們也可以不要用三寶這個名詞,但是一定要看到人性的真善美是可以具體實踐的,大家才會有信心,否則信心是空口無憑的,感覺像在說風涼話而已。信心沒有具體的實踐,午夜夢迴還是會動搖的。社會上有很多人問佛教徒到底相信的是什麼?相信三寶也就是相信人性的真善美。性惡只是人性的扭曲。我們常說人性就是夾雜著貪、嗔、痴,可是卻常看不到貪嗔痴就是痛苦的根源。佛教對五蓋的比喻是:「貪好像負債一樣,負債怎麼可能快樂呢?嗔就是生病了,痴是指迷路,昏沉就是在黑牢裡,掉舉就是奴隸,都不可能讓人快樂。」好好的體會五蓋,就會看到我們只有離五蓋才能生喜樂,那是基本的禪定喜樂;這樣的定,前提是戒:依戒生定,依定生慧,依慧得解脫,依解脫得解脫知見。



三寶就是在實踐所謂的道成肉身、五分法身。道跟色身結合,就是法身。實踐法身,讓自己對自己有信心,才有可能對人性有信心、對整個社會有信心,才會真正的嚮往世間的喜樂。



學生問:對法我們常相信了,也嚮往了,可是又常覺得自己做不到,這時候的懊惱與自責,是來自於信心太薄弱嗎?請老師開示。



導師答:對啊!還是要回到善解、善導、善護念,用佛陀的心、如來的心再去體會。讓心回來,不要一直往外攀緣。我們失望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就想直接進入到善導,一直想改變別人,改變社會,就會遇到很多挫折,也無法把挫折看待成是種磨練和學習。好像考試考得不好就自責一樣,為什麼要看得那麼嚴重呢?為什麼不能只當成是個練習、是個不算成績的模擬考試呢?



學生問:如果無法達到自己的期望,造成內心有對話,請示老師,自己該如何在法上再加把勁重新出發,把挫折當成是種學習呢?



導師答:就是要靜下來,否則是無法體會法的。因為心一急,身體就緊了,就沒辦法做到放鬆的體驗。放鬆才能重新看到路。心一急路就不見了,所謂的無明就是沒有路;就像去年同修開車送老師去岡山演講,也是因為對路不熟,心一慌就出車禍了;從高雄到岡山都那麼困難了,更何況生命有那麼多的岔路啊!開錯路是件小事,可是同修卻因為擔心耽誤老師的演講而自責;自責的時候還是要放鬆,如果不能原諒自己,就邀請佛菩薩住進心裡,無所求的請佛菩薩原諒自己,讓自己完全的信,完全的交出去。



學生問:觸境時,身心較緊,就容易失念,是否就會看不到自己的自責呢?



導師答:不一定會有自責,不過就是會不流動、不接受。為什麼會不接受?就是因為有個「我」在跟境界對立。不管是自責或排斥,其實就是不接受。



學生問:剛才老師開示的對人沒有信心,是否就是對自己沒有信心?因為看不到自己深處的佛性,所以也看不到對方的佛性!



導師答:你相信自己有看到嗎?有隨時隨地都做到信嗎?關鍵都是一剎那間,一個失念,就會像車禍一樣,就撞上去啦!不想死的話,就要隨時隨地看到信啊!



學生問:老師剛剛談到苦有多少,樂就有多少,也談到苦難是因為對三寶沒有信心,離五蓋就會生喜樂。如果五蓋是苦難,那我們如何在面對苦難時對三寶有信心呢?



導師答:就是要把三寶放在心上,一直有顆嚮往的心。常常去體會法,一直的去反芻、去咀嚼,常去體驗如何在觸境時把法用上,不需要把注意力一直放在非法的部分,那會讓自己很不開心。法像個門徑,它有個出口,不要一直去撞牆。真的找不到路,平常就多聞思;法只能一點一滴的實現。除此之外,其他的方法都會覺得不夠理性。



學生問:所以要常去體會苦,才能生起絕對的相信嗎?



導師答:絕對的相信是來自於我們的體會,它需要實踐。除了對法熟悉,更要把它用在生活上;光是要做到放鬆就不容易了,這是大家都很清楚的事,可是有幾個人做到了?有幾個人隨時隨地都很放鬆呢?



學生問:願意接受苦難,表示對三寶有信心?



導師答:就是交出去了;交出去就是相信因緣,勇敢的面對因緣。



學生問:在修行上自己雖然很想突破,可是卻一直做不好,總覺得修行很困難,現在跟老師懺悔。



導師答:就是要信。上路就好了,沒有做到沒關係。佛教講:「初果須陀桓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信。」所謂的四不壞境,就是講不退轉的這種信,深深的信,就會得不退轉,不會墮惡鬼道、地獄道、畜生道,這是種非常篤定的金剛不壞的信;就像我們不能把喝醉酒的人當成是正常人,他就是醉了,那不是真正的他;有人發狂了,那不是他;對法不夠信的你,那也不是你啊!



學生問:老師說離苦生喜樂,五蓋就是苦難。如果我們把五蓋當成是眾生的苦難就是離五蓋了?



導師答:五蓋不是你的、我的,五蓋就在虛空中,因為抓取才有五蓋。它就像空氣中的細菌,如果我們免疫系統不好,無法跟它和平共處,五蓋就會喧賓奪主。在傳統民間宗教的語言叫做著魔,就是得病了。細菌不是你,也不是你要的;相對的,五蓋不是我們要的,可是就會著五蓋的道。譬如今天有人喝醉酒,我們如何面對?如果只說那是他自己想喝才會醉,這樣的爭論是沒有意義的,重要的是我們能從中學習到什麼?



學生問:請示老師,如何將修行跟社會上某些有理念的社會運動相結合?



導師答:要去感覺自己做社會運動是否有跟修行結合的需要?要看到社會運動跟佛教醒覺運動間的關係;從事社會運動的人很少體會到這種關連性,除非本身是很虔誠的基督徒或佛教徒,才會覺得那是一樣的。如果自己已經是某種程度的宗教徒,再去從事社會運動,就會深深的感受到其間的關係很密切。真正的宗教行者,不論他做什麼事,一定會將信念灌注到所做的事上。問題不在社會運動,而在自己是不是宗教的行者。聽說有位大學教授,是個天主教徒,也精研老莊思想,得了一種病叫漸凍人。身為一位天主教徒,如何去面對這樣的打擊呢?以一個四、五十歲的年齡,在事業上應該算是個高峰期,而在台灣八百名這樣的患者,很多人都是被它擊敗的。

   

      今天擊敗我們的不是病痛。只要我們沒有信心,隨時可能被任何事打倒;只要失去信,就是倒了!身為一個天主教徒,對天主的信,必須是非常篤定的,不論遭遇任何狀況,都可以讓生命散發出光輝。信非常重要,否則都只是把注意力放在預防和擔心上,整天恐懼著老、病、死,每天用避苦的態度在面對自己跟週遭人的疾病,那都是找不到出路的。



學生問:基督徒有句話:「因著恩典而信心十足,因著恩典找到勇氣」,請示老師,這裡所謂的恩典就是我們聽聞了法,受用了法嗎?恩典也是指上帝的權能、上帝的愛?



導師答:恩典就是上帝的真愛,上帝的愛就是上帝的權能。當生活平順時,我們不太需要它,而面臨生命中的苦難,卻會讓我們更接近它。



學生問:自己佈達後又常在觸境中有漏,然後就有卡住或不流動的狀況,請示老師,要如何面對這樣的境?



導師答:去檢討這樣的觸境,就等於可以多一個練習的機會。佈達就是設定好目標;就像預定去一個地方,可是沒有按照計畫行事,就去檢討裡面的原因。你的問題在於路走錯了,要多做檢討的練習,就會對路徑更熟悉;不需要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沒做到佈達上,重點是自己可以更認識這條路,更接近自己的佈達了。譬如第一次跑馬拉松,距離終點五千公尺就放棄了,第二次雖然也沒有達到目標,可是距離終點只剩一千公尺,那就是進步了。要常常檢討自己是否越來越認識這條路,如果很認真的在走,就會體會到自己對它越來越熟悉了。



學生問:請示老師,宗教行者如何面對自己的不治之症?



導師答:宗教行者是視死如歸的,任何的苦難都能讓他更接近心中的最愛;苦難越深,對肉體的抓取就越少;為什麼要抓取一個不能給予我們快樂的東西呢?放掉對肉體的執著,就是信!我們每天如何面對自己?如何面對每個人、每件事?如果沒辦法好好的面對這些,還談什麼如何面對不治之症?真理一定是俯拾即是的,離開自己所觸的境界,就不是真理了。



親教師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迴向文:感恩佛陀,感恩兩千五百年來的聖弟子,感恩今晚的法談,願此法談功德,供養如來,迴向法界、虛空界,願,

深深的願: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同證無上菩提。

From: http://www.dharmalineage.org/D...%E8%AB%A6.htm



傳道隨天意
基業因緣起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滿衣
http://cjjs....tw/ ;http://傳基....tw/
請點此進入=傳基居士廣結善緣部落格
傳基星相擇日舘 。
⊙ 地址:新北市林口區竹林路552號。⊙ 服務電話: 02-26033157
⊙ 服務時間:AM9:00至PM5:00 ⊙請先預約⊙
⊙ 服務項目:命理諮詢,八字流年,紫微斗數,合婚擇日,公司取名,個人命名,風水地理,陽宅鑑定,五術傳授。
E-Mail: chou.joujee@msa.hinet.net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HINET | Posted:2007-07-24 10:34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158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