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4505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dobletap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武術][分享] 習武之投師訪友經歷
習武之投師訪友經歷

文中的觀點是以今日對於武術較成熟的認知,
去回顧那段青春時光在追尋自我與真正能夠實戰的武術所經歷的種種人事物。


0啟蒙:高一下學期目睹校園暴力的震撼教育。

1高一暑假至跆拳道館學習一個多月,高二開學後因課業壓力即中斷學習。
(當時讀的國光高中,連個武術性社團也沒有,偏偏我又對球類沒興趣,還真痛苦。)


2大一開學後至跆拳社及國術社練習。

跆拳社的師資不佳(從沒看過教練換道服下場指導),只練了一個學期多。

國術社的師資也好不到哪去,只會拼命塞一堆走樣的套路,老師本身並無實戰能力,
這個老師的錯誤示範,其實發生在很多學習傳統武術的人身上,
套路學了一堆, 卻缺乏科學化的散手訓練,
習武者與套路之間終究是你是你,它是它。
真正遇到實戰,還是只能靠本能亂打。
但是社團氣氛還不錯,也有很令我尊敬的學長(因為他的功夫不是在社團啟蒙的),
所以一直撐到大二下學期歷練完社長職務才離開社團。

在國術社的最大收穫,反而不是在武術上,而是遇到一些學長在其他方面對我的助益。
同時社團存放有大量的武術雜誌「力與美」月刊,
月刊中有不少武術名家例如 劉雲樵、孫紹棠 等的文章,
對人生經驗的起迪有很大的幫助,這些從雜誌上影印下來的文章,至今能妥善保存著。
後來服役時我還特地買了一本劉雲樵的文集,十分珍惜他老人家的傳遞的人生智慧。
而月刊中一篇螳螂拳文章中提到的「投師訪友」、「賢師莫若訪友妙」,
也促使我離開社團,
開始向外尋求能傳授真正能實戰的傳統武術老師,以及一連串與人試手切磋的旅程。


3大一暑假利用去成功嶺前的一個多月,在自家附近的合氣道武館,短暫的接觸合氣道,
如果把在服役時及退伍後算在內,總計與向高雄市三位知名的合氣道教練學習過,
合氣道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是缺乏對於拳腳攻擊的反應訓練,合氣道武者在面對具備
打擊技的對手時,能否穿越對方的打擊攻勢而施展其合氣道摔技或關節技,不無疑問。
4大二升大三暑假至功夫龍與金立言學八極拳。
金立言的功夫,……..不與置評…,只學了一個多月。


5大二升大三暑假至中正紀念堂與徐紀老師開始學長拳與八極拳
徐紀老師當時則是剛從美國回來,(我現在其實滿同情徐紀老師的當時處境…..)
當時和我一起練武的同學不乏台大、政大的高材生,大家都是慕名而來,
徐紀老師戲稱我們這批學生是「黃埔一期」。
我在徐紀老師那裡學了一年多,
問題還是一樣,徐紀老師當時從不進行實戰方面的教導與訓練,
在大三下學期因考研究所的時間壓力與得不到實戰訓練的雙重因素下,我還是離開了。

這段時間的收穫較屬於練武時的精神層次訓練,也就是向內收攝,自我觀照的能力。
這段時間也認識幾位在漫畫「拳兒」中出現的前輩,
在幾次武壇辦的大規模武術觀摩中,其實可以感受出凝聚老一輩師傅與前輩們的,
主要是傳統師門中濃濃的師生情感與師兄弟情誼以及前輩們對與文化傳承的使命感。

當時的我,即使是期中考、期末考,仍然每天保持練習,
事後想想,以大一到大三每天至少兩個小時的練習量,
如果我練的是跆拳道、柔道、角力、拳擊、散打,或其它任何一種非國術的武術,
也不會落到練了三年卻毫無真正的實戰能力的下場。
我想這點是所有傳習傳統武術者必需誠實思考的問題,
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對師門的情感不該淹蓋對武術實戰本質的追求,
除非你原本就只是想活動活動筋骨而已,(怪了,那去跑步不是更有效率嗎?)
亦或是有人只想在傳承譜系上能留個虛名就好了,(這種人心術不正,不與置評….)
那傳統中國武術在實戰能力上呈現越來越爛的現象也不叫人意外了。


6大二升大三暑假拜訪具有跆拳道七段與傳承潘文斗系統摔角的石家明教練,
石教練出身情治系統,常奉派出國至友邦訓練軍隊格鬥戰技,
據石教練說,教跆拳是因為比教國術能賺到錢,
但是若在道館示範其所傳習之摔角技術,相信跆拳選手是沒膽再任意起腳攻擊的。

其實在社團早期的演講錄音帶中即聽過高明清老師說過,跆拳道剛到台灣民間開館時,
被踢館踢的很慘,因為一直被踢館的國術武者摔的東倒西歪。
但是看看多年後的今天,
傳統武術在訓練、武館經營、乃至檢定制度上,恐怕還有些地方遠不如跆拳道吧。
雖然走向競技化的跆拳道與實戰漸行漸遠,但是在訓練方法上的日新月異仍值得借鏡。
7大三升大四暑假至陳清河的長洪武術協會的武館短暫學習,
陳清河老師的擒拿術功力沒話說,一個小纏絲就讓我無法掙脫抵抗,在地上求饒。
在課堂中也會多少穿插的教些實戰觀念,
但是當時因為要考研究所,也就沒有在多學習,
而且又從彈腿開始學起也讓我很倒胃口,因為包括社團、徐紀、我已學了三次彈腿。


8大三上學期至功夫龍上周寶富開的實戰班,因為當時補習時間衝突,
沒能上到徐紀在功夫龍開的實戰班,(挖勒XX,不教自己的學生實戰,跑去功夫龍教)
後來周寶富大概覺得這個班有賺頭,就自己開,因為徐紀好像只開了那一次。
周寶富這個人…….不與置評,總之最後這個班我只去了兩次。

以我現在選擇老師的標準,
除非老師本身有實際的擂台比賽戰績或是公開的比武戰績(友誼性的試手不算),
或是老師有訓練出能打擂台的選手,否則別跟我談實戰,
這是在被騙與失望多次後所累積出來的經驗法則。

不要跟我說街頭實戰不像是擂台比賽,真正實戰是沒有規則的那種屁話,
專打人體要害那種三流打法,我用不著花時間與金錢跟老師學,
更何況那種打法很容易吃上官司(刑法上的防衛過當)且有損陰德,
如果你在有規則限制的擂台比賽都打不贏,少在那裡給學生洗腦自己有多強多能打。
更何況很多老師根本就沒膽上擂台接受考驗或是根本沒能力進行真正的打鬥。
如果有看過陳克夫與吳公儀的比武紀錄片(youtube找的到),就知道傳統武術的問題。


9大四下學期考完預官後的畢業前夕,本著驗證所學傳統武術實用性的心態,
去當時在中山北路的流民拳武館學搏擊,在第二次上課即主動要求與資深的師兄對打,
所幸那天有穿護具,不然那次應該會被打的腦震盪,
對打結果其實我自己並不意外,應為心裡早有數自己過去練的東西跟實戰能力無關,
但總想要知道自己的實戰能力到哪種程度,
雖然一路被師兄的刺拳K的一直倒地(別懷疑,一招左刺拳就把我吃的死死),
但是令我自己意外的是,在頭部一直遭受重擊而頭暈得想嘔吐的情況下,
我卻能一直重新爬起來再戰,這種死狂的韌性其實已經跟練武前的我不一樣了。
很諷刺,過去三年學的一堆國術,我一招也用不出來,連最基本的面部防禦都不會。
當天我唯一重擊師兄的一次,竟是當天才學到的轉身鞭拳,
這也就是我強調的,
傳統武術的套路,若未經科學化的散手訓練,其實對實戰能力毫無助益。
這是我從實戰中換來的親身體會。
10在流民拳武館的搏擊經驗,讓我回去思考了一些問題,
最後我決定去學拳擊、跆拳、柔道,
甚至從此跟傳統武術說掰掰。
因為其實流民拳武館雖然是打著客家拳法的名號,
但其搏擊訓練方式,其實就是目前廣為人知的散打搏擊,
只是在當時散打搏擊在國內還未像今日普及與廣為人知。
於是打電話去拳擊協會問有無拳擊的訓練場地可練習,
很巧的是,接電話的就是我後來的拳擊教練,柯文明教練,
而當時他正好要在北體辦一個推廣班,我只能說有些事情好像冥冥之中已有安排。

在流民拳武館練習時,一個材料系的呂映庭同學因好奇跟我一起去練習,
他後來持恆的練到出國留學,還在台灣武林雜誌上幫流民拳拍了一些示範照片。

去北體練拳擊時,一個資訊系的林尚志同學(跟母校老董事長同名),
也因好奇跟我一起去練,後來我沒讀研究所先去當兵,
他持續練到研究所還有去打第一屆的全國運動會。

未完待續.....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固網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07-08-31 15:4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13472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