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506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達人村惟祿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創作大師獎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1 鮮花 x61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1
[晴天][快樂] [轉貼]罪惡的奴隸貿易及其對非洲的影響
1807年3月25日,英國議會通過《廢除奴隸貿易法案》,禁止英國船只從非洲往美洲運送奴隸。加納埃爾米納奴隸堡在15世紀曾是一個奴隸交易點,它見證了西方殖民者實行奴隸貿易、殘酷壓榨非洲人民的罪惡。

對歐洲人來說,幾個世紀以來,非洲最有價值的資源就是奴隸,而這些奴隸無需進入內地在沿海港口便可獲得。 奴隸貿易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許多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一貿易始於 1442 年,當時,航海家亨利王子的兩位船長將 12 個非洲奴隸帶到里斯本。 奴隸制這時在非洲已是一個固定而又普遍存在的製度。 戰俘被迫成為奴隸,債務人或犯有嚴重罪行的人也淪為奴隸。 但是,這些奴隸通常被當作家庭中的一分子;他們享有明確規定的權利,他們的身份也不一定世襲。

但在歐洲奴隸制卻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製度,並有著完全不同的歷史。 它從一開始就主要是經濟性質的,所以,古典時代,奴隸們被迫在礦井裡一直勞動到死。 當歐洲人開始大規模投入非洲的奴隸貿易對,種族主義又加強了這種非人格性。

出於潛意識的掩飾,他們漸漸地開始鄙視黑人,認為他們是天生低劣的野蠻人,因而命中註定要為他們的白人主子效勞。 潛意識的掩飾還體現在歐洲人用了教為奴隸貿易所作的辯護中。 他們認為,奴役確保了非洲異教徒不僅向文明而且向真正信仰的轉變。

葡萄牙人將成千上萬的非洲奴隸用船運回本國,奴隸數目非常之大,異族通婚又相當自由,致使葡萄牙某些地方的種族成分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但這只是奴隸貿易重大階段的一個小小序幕;該階段始於 151O 年,當時向新大陸運送了第一船非洲奴隸。 這次冒險非常成功,因為南北美洲,尤其是甘蔗種植園,迫切需要勞力。 奴隸市場幾乎不受限制,其它幾個國家也捲入了這一奴隸貿易,以便分享厚利。 控制奴隸貿易 16 世紀時是葡萄牙, 17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中是荷蘭, 18 世紀時則是英國。 大約 40 個歐洲要塞分佈在西非沿岸;它們用來防禦敵對的貿易國,用來關押等著運過大西洋的奴隸。

奴隸販子最典型的航線是三角形的。

第一段航程是滿載貨物的船隻從本國港口駛向非洲;這些貨物有:鹽、布匹、火器、五金、念珠和朗姆酒等。

然後將這些貨物換成由非洲當地人從內地運到沿海地區的奴隸。 再把這些不幸的受害者裝進條件惡劣的船艙,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運過大西洋,目的地新大陸。 這些奴隸不是當即被全部出售就是被圈起來零售。

最後一段航程是船隻滿載種植園的產品如糖、糖漿、煙草、稻米等返回本國。

由於貿易風的盛行,「中央航路」的航行通常是速度快、時間短。 然而,在這一航行中,奴隸的平均死亡率從 10% 至 55% 不等,它取決於旅程的長短、流行病的出現次數和奴隸待遇的好環。 奴隸的待遇幾乎都一樣:難以忍受的擁擠、令人窒息的炎熱和少得可憐的食物。 飲食標準為每 24 小時供一次玉米和水。 如果奴隸絕食,就會遭到鞭打;若鞭打不奏效,就用通紅的烙鐵強迫他們進食。 由於奴隸通常處在骯髒的環境中,因此,當流行病爆發時,為了防止疾病傳播,生病的奴隸便被拋進海裡淹死。 奴隸不願忍受痛苦而跳海的事情屢屢發生。 的確,這種事在當時非常普遍,因此,不得不在甲板的周圍裝上網,以防自殺。

在此之前,即從內陸到沿海的行進中,奴隸的死亡率還要高。 突擊隊為尋找強壯的青年男女而掠奪村莊、拆散家庭。 俘虜們被迫從早到晚在酷熱和大雨中趕路;他們穿過茂密的叢林或乾燥的平原,忍受著使人不得安寧的昆蟲叮咬的痛苦。 如果他們筋疲力盡,走路踉踉蹌蹌,就會遭到毒打,如果他們實在走不動,就會被一刀殺死或一棍子打死。 到達沿海地區的倖存者則像牛一樣一絲不掛地被趕進市場。 然後,他們又被烙上公司或買主的名字,趕進要塞,等待著運過大西洋去。

歐洲人對這些駭人聽聞的做法全然不顧,繼續買賣非洲人達四個世紀之久。 由於這樣做能獲得巨額利潤,即使在販奴過程中黑人死亡率高達 80% ,利潤仍高達 10 倍。 各大既得利益集團都堅決反對任何控製或廢除奴隸貿易的建議。 首先,所有的非洲酋長就反對,因為他們用一個強壯的奴隸可換得 20 到 30 英鎊。

非洲經紀人曾從這種貿易中獲得巨額利潤,他們也竭力反對所有廢除這種貿易的建設。 但不管廢除奴隸貿易的運動如何,非洲大地上確發生過反對歐洲人的暴動。

同樣,南北非洲的種植園主,尤其是 18 世紀在英國議會席位中擁有一個重要集團的巴巴多斯的種植園主,也支持奴隸貿易。 另外,歐洲諸既得利益集團,不論是販織者還是國內各種酒商和產品製造商,都擁護這種奴隸貿易。

奴隸貿易的擁護者除了用經濟上的論點外,還用軍事上的論點來支持他們的立場。 捲入這一貿易的許多船隻不僅養活了造船廠,而且為成千上萬的水手提供了工作。 因此,人們堅持認為任何帶頭廢除奴隸制的國家都將削弱自己,使之不能成為一個海軍強國。

儘管存在著這些難以應付的障礙,一小群改革者仍大力從事廢奴運動。 1787 年,他們在英國成立了廢除奴隸貿易協會。 工業革命的進步援助了這些廢奴主義者;它正在使奴隸製過時。 因為不斷進步的技術所需要的是海外市場而不是廉價勞動力的供應。 事實上,廢奴主義者爭辯說奴隸貿易已無效,因而堅決認為在非洲能發展起一種更加有利可圖的「合法」貿易。

1807 年通過的一項法令標誌著廢奴主獎者的首次成功;它規定英國船隻不得參與奴隸貿易,並禁止向英國殖民地運送奴隸。 1833 年,議會終於通過了一項在英國本上徹底廢除奴隸制並向蓄奴者提供 2000 萬英鎊賠償費的法令。 英國政府進而說服歐洲其它國家以它為榜樣,允許英國軍艦捕捉掛別國國旗的販奴船。 有一個時期,英國動用了海軍四分之一的力量,即 56 艘船隻、 9000 名水兵,在非洲、古巴和巴西沿海巡邏。 20 年中,這些巡邏船俘獲了 1000 名奴隸販子,並釋放了他們的奴隸。

直到新大陸各國逐漸廢除奴隸制時 —— 海地、美國和巴西分別於 1803 年、 1863 年和 1888 年廢除奴隸制,古巴大約也在 1888 年廢除奴隸制,此後還有一些別的國家相繼廢除奴隸制 —— 這種封鎖才有可能獲得徹底成功。

當非洲西海岸的奴隸貿易正被取締時,在中非和東非,阿拉伯人仍在繼續這一貿易。 遠在歐洲人出現之前,阿拉伯人就已開始從事這一貿易,而整個 19 世紀中,甚至在進入 2O 世紀以後,他們還在進行這一貿易。 被俘的奴隸或被迫穿過撒哈拉大沙漠抵達北非市場,或被帶到東非沿岸的港口,再由船運往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阿拉伯半島、土耳其、波斯乃至印度。 這一貿易比西非沿岸的貿易更難禁止。 儘管英國海軍在紅海和印度洋上巡邏,但這一貿易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 即使在今天,埃塞俄比亞的偏僻地區可能還存在著奴隸制;奴隸買賣也時有出現,尤其是在阿拉伯半島的一些國家中。

奴隸貿易給歐洲資本主義提供了巨額的資本原始積累,對美洲的開發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對非洲卻是一場深重的災難。 首先造成了非洲人口的驚人損失,有人認為雖然向美洲種植園提供的奴隸約為 1000 萬名,但非洲損失的人口據估計有 3500 萬到 4000 萬人,而間接的損失多達 1 億之多。 使非洲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比重,由 1500 年的 11% 下降到 1900 年的 6.8% 。 在販奴殖民者的唆使下,非洲各國或部落之間經常發生爭奪奴隸的戰爭,許多村莊被劫,城鎮衰落,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使非洲社會倒退了幾百年。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臺北市 | Posted:2007-12-22 18:31 |

首頁  發表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138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