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703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kc038641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1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小品] 如 何 開 運 法
(1)六字真言:己所欲,施於人
起心動念,常懷利人之心,常為別人設想,亦即心存善念,時時付出善意,則必結善果。
做事難,做人更難?偏偏事在人為,人和事才通。
做人,關心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做事,要求別人也要要求自己:己所欲,施於人。
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日日如斯,假以時日,必將轉運,且有所成。
 多行善法 福慧雙修
◎平時多用心 遠離貪嗔癡
“十善”是五戒的延伸,乃身、口、意三業所行的十種善業,與“十惡”是相對的,離十惡則成十善。
  十善包括:“身”三善法——以“護生”離“殺生”,以“佈施”離“偷盜”,以“戒淫”離“邪淫”; “口”四善法——以“誠實語”離“妄言”,以“柔軟語”離“惡口”,以“調和語”離“兩舌”,以“質直語”離“綺語”;“意”三善法——以“不淨觀”離“貪欲”,以慈悲觀”離“嗔恨”,以“因緣觀”離“愚癡”。
以不淨觀離貪欲
  社會上人與人之間不能和睦相處的原因,在於“明爭暗鬥”,民間如此,官場也是這樣,多數都在爭鬥中生存,這實在使人感到心痛。為什麼爭鬥呢?原因就是一個字“貪”。因為貪圖財色、名利、地位,所以你爭我奪,不得安寧。
  世間大部分都是為滿足“身軀”的享受而產生貪念——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用要用好的;為了這個汙臭不淨的身軀,不知造了多少惡業。
  為何說身軀不淨?水懺文中有段話:“九孔常流不淨物,”人身就是一層皮膚包著骨肉膿血。從九孔流出來的,都是屎尿痰涕。大家想想,人身有哪處是乾淨的?何必為了它與別人斤斤計較,造作惡業?身軀雖是不淨之物,但是人人心中都有一塊非常清淨的寶地,那就是“佛性”。此身能造惡,亦能修習善法,所以學佛者應該時常“觀身不淨”來摒除貪念,並且利用這個身軀積極地佈施行善,開啟心中的“佛性”。
  除了身外財物的佈施,這個身軀也能佈施。佛陀本生經中有割肉喂鷹的故事,佛在《無量義經》中也說:“頭目髓腦悉施人。”現在醫學非常進步,不僅可以在往生後捐贈器官或遺體,活著時就能捐血或捐髓,既能救人又不損害自己身心的健康。我們一直在呼籲器官捐贈、骨髓捐贈,以及遺體捐贈,因為這個身軀遲早會敗壞,何不在它有用的時候佈施出來幫助別人呢?
學佛要看淡名利、地位、修行是為了眾生,一切勞動都是為了眾生;心中常存此念,就不會產生貪欲。
  若執著於此不淨之身軀而作種種惡業,實在可悲可憐,唯有善業利用此知,積極行善, 精進修行,才能提升人格,增進道業,不枉來這人間走一回。

(2)世間一切現象皆由因緣和合而成,建於因緣,則隨著業力流轉六道之間:覺察因緣,則能放下執著,解脫煩惱纏縛;把握因緣——珍惜並善加運用修學法與救度眾生的因緣,就是福慧雙修的人間菩薩。許多人學佛只是為自己考慮,只在意自己能不能得度了脫生死,沒想到應該學習佛陀的慈悲與勇氣——發菩提心,修菩薩行,以救度娑婆世界苦難眾生為修行的目標。如果每位學佛的人只想自利而不願利他,如來家業就無法延續下去,苦難眾生就無法得度。唯有啟發心中的長情長愛,把握幫助眾生的因緣,才是徹底遠離愚癡,得到真正的智慧。遠離十惡,奉行十善,會很困難嗎?其實人人都可以做到,關鍵在於日常生活中必須“多用心”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行動,語言及思想,審慎思維是善還是惡?若有惡的成份,趕緊改過來,朝善的方向去做。只要能夠持續不斷努力,身、口、意,就會愈來愈清淨。一個真肯用心的人,才能深切體會佛陀的教法,並且以堅強的決心與毅力身體力行,逐漸“超凡入聖”;而不肯用心的人,日子過得迷迷茫茫,造了什麼業,自己都不曉得,這樣的人生不是很可悲嗎

(3)以慈悲觀離嗔念
  佛陀說:“當知嗔心甚放猛火。”人時常因為嗔怒而亂了行為,一發脾氣就六親不認,損人又害已,如果希望自己不論遇到什麼狀況都不會動怒,時時予人親切和藹的感覺,則必須有非常柔和的心念,而柔和的心念源自於“悲”。
  一天,佛陀的弟于舍利弗和羅睺羅出去托缽,受到一群無賴戲弄,有人把泥沙放進舍利弗的缽內,有人打羅睺羅一拳,血從面頰流了出來。但他倆都不會理會那些無賴的欺侮,逕自走了,舍利弗告訴羅睺羅:“你不要生氣,我們要憐憫眾生,起慈忍心,這是佛陀教我們的,這是我們修行的逆增上緣。”
  羅睺羅流著淚回答說:“我沒有生氣,也沒有埋怨,我很感謝佛陀教導我們慈悲心念與忍耐的功夫。佛陀一生為了眾生辛勤地教化,而眾生卻仍如此頑劣,心中充滿憎恨,逞強欺弱。社會的動亂與天下的災禍,就是起因于眾生缺少慈忍心。我是因為悲憫他,才流淚啊!”
  學佛者若像他倆一樣,用慈悲心看日常生活中的人、事,自然能夠擁有非常柔和、清明的心念,即使面對逆境亦能忍耐,不現怒容,不出惡言,並且憐憫那些作惡業的人,而不生怒之心。
  若社會上人人以慈悲心與忍辱的行為相互對待,哪還會有動亂與災禍?必然是人人幸福、處處吉祥啊!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省 CZ88.NET | Posted:2004-10-19 19:43 |
Ivon 會員卡 葫蘆墩家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個人商品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驗證會員
級別: 榮譽會員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38 鮮花 x1423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我覺得有時候有些人只會求別人
但是自己做得怎麼樣
都沒有說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政府網際 | Posted:2006-05-26 14:2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9032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