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911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稍酒仙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2 鮮花 x2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版主評分版主評分版主評分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陰宅] 廖均卿點明十三陵傳奇
廖均卿點明十三陵傳奇
 
  明十三陵分佈圖
    

    在北京市昌平區北部的天壽山腳下,有一處規模宏大的明代皇帝陵建築群,人們稱之為「明十三陵」。因為古人在卜選陵地時,採用的是傳統的風水理論,因此每座陵園都處在山環水抱、聚氣藏風的優美環境中。

    十三陵埋葬著自永樂皇帝朱棣到崇禎皇帝朱由檢的明朝十三位皇帝。其中,第一座陵是長陵,埋葬的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永樂皇帝朱棣和他的皇后徐氏。長陵在十三陵中營建得最早,位置的選擇也最為考究。
  長陵鳥瞰圖
    永樂皇帝朱棣,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他早年封燕王,鎮守北平,就是現在的北京。朱元璋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去世,因為皇太子朱標死得早,所以皇太孫朱允炆繼承了皇位。建文四年(1402),朱棣通過武力手段,把侄子趕下臺,在南京稱帝。

    朱棣稱帝后,第二年改元永樂。所以,人們稱他為永樂皇帝。永樂五年(1407)七月,皇后徐氏病故了。徐氏是明朝開國功臣魏國公徐達的女兒,是朱棣唯一的中宮皇后,所以,朱棣下旨讓禮部尚書趙羾卜選陵地。

    為皇后選陵地不是一件簡單事兒,一定要選到上好的「風水吉地。」因為,將來永樂皇帝駕崩要和皇后合葬。在古代,不論是皇家還是士庶百姓都特別迷信風水。趙羾冥思苦想了幾天,查閱了很多古代有關風水方面的書,終於找到了線索。原來,唐朝的時候有一位非常著名的風水術士,名叫楊筠松。他在朝廷當過司天監的官,所以對風水術非常精通。當時正趕上黃巢之亂,楊筠松就與另外一名叫蔔則巍的司天監官員,把宮中的風水書偷出來,跑到了江西贛州府一帶。他們兩個人都在贛州一帶教授徒弟,給人看風水,並且還有風水著作流傳下來。例如,楊筠松有《疑龍經》、《撼龍經》等,而蔔則巍則有《雪心賦》等著作。由於看得准,很多人因此變貧為富,楊筠松還因此有「楊救貧」之稱。

    在他們的徒弟中,有兩個人很有名。一個曾文辿,一個是廖三傳。廖三傳的孫子廖瑀習學祖業,也非常有名。曾廖兩家都居住在贛州府興國縣三僚村。他們也世世代代給人看風水。但是,古書記載不同,也有的書記載廖瑀是楊筠松的徒弟。

    不管怎麼說,趙羾覺得楊筠松、曾文辿和廖瑀三人「精通地理、有仙道之機」,又都是江西人,如果他們的後代還在操持祖業,一定能為皇后選到上好的風水吉地。為此,他建議永樂皇帝下旨查訪居住在江西的楊、曾、廖三家後人。

    朝廷很快行文到江西的各府、州、縣,並且找到了廖氏的後人——廖均卿,還找到了曾氏的後人——曾文政。與此同時,朝廷還找到一些精通風水術的人,例如,知縣王侃、給事中馬文素、僧人吳永等。他們都被地方推薦參與長陵的卜吉。

    在眾多的風水術士當中,廖均卿在卜吉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他在永樂五年(1407)十二月二十一日奉命到北京蔔選陵地,由於路途遙遠,到了第二年的正月二十四日才到達北京。他先後查看了門頭溝的燕台驛、海澱區的玉泉山等地,覺得都不太好,便返回了南京。

    永樂六年(1408)三月二十六日,廖均卿第二次奉旨到北京選地。五月一日,到達北京。遍覽京郊各地之後,六月一日來到了京北昌平縣的黃土山,也就是現在長陵所在的天壽山。十日那天,他登上黃土山的山頂,四處察看,覺得這裏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

    為了向永樂皇帝清楚地彙報黃土山吉地的情況,廖均卿按照地形的實際情況繪製了黃土山的風水形勢圖。圖上標注了陵寢營建的位置,以及哪里的山是青龍,哪里的山是白虎,哪里的山是玄武,哪里的山是朱雀,水是怎麼走的,水口在哪里等等。

    廖均卿的山圖整整繪製了兩天。十二日那天,他又帶上跟從他的人登上黃土山後面的山脈,風水術中稱之為「後龍」。他想再看一看後龍是從哪個方向來的,最後脈絡的終結點又在哪里。一切都看清楚了,七月十二日那天,返回了南京。

    八月一日上朝,廖均卿把自己繪製好的黃土山圖獻給永樂皇帝,還附上一道《朝獻山圖表章》,用文字對山圖的吉壤特徵進行了解釋。說這裏的地形符合天上的星宿佈局,又符合八卦陰陽五行生剋原理。陵寢建在這裏,明朝會萬古長存,代代出聖明君主。

    廖均卿建議永樂皇帝親自到黃土山吉地看一看。永樂皇帝聽了,不禁龍顏大喜,下令賜給廖均卿酒喝,又賞給廖均卿三百吊錢、一套夏天穿的衣服,以及三石白米、五缸酒、五十斤魚、五十斤肉。廖均卿是個鄉下人,皇帝賞給他那麼多東西,自然是受寵若驚。所以,初七那天,他又要去北京察看。可是,他們坐上船以後,正要北行,卻遇上了大風,船走不了,廖均卿只好回到南京。

    永樂七年(1409)正月,廖均卿再次來到北京。從十三日到十五日一邊三天,他都在黃土山察看地形。當時,天正下著大雪,雪深風寒。但是,十七日那天,看近六旬的廖均卿還是不顧風急路滑,冒雪去黃土山再次察看。第二天,天晴了,又去察看一番。

    四月初四,永樂皇帝根據廖均卿的建議,聖駕親臨昌平黃土山吉地視察。廖均卿及風水術士們都隨駕而行。但為了選到最佳的風水吉地,君臣一行又先後到京西的潭柘寺、香山等地去察看,然後才去黃土山。

    閏四月初二,永樂皇帝再次察看黃土山吉地,廖均卿等人仍隨行。據說,有不少人都建議在潭柘寺那裏建陵。但兩次察看後,永樂皇帝心裏有了底,覺得黃土山是一塊非常好的風水吉地。因此,他決定就在這裏為徐皇后和自己營建陵園。

    初三一早,永樂皇帝起駕回京。廖均卿等人則繼續為皇家尋找其他備用的風水吉地。他們去了很多地方,有茶湖嶺、洪羅山、百葉山、陳宮山、雁口、龍岡、湯泉、禪峰寺、文家莊、辛家莊、石門驛等等。

    廖均卿每到一地,認為那裏風水好,都用類似詩文的語體進行描述,這在風水術中被稱為「鉗記」。例如,他去懷柔洪羅山之後,就寫了《洪羅山鉗》,說那裏是「秀峰貴人插天外,福人葬著位三公」,也是風水吉地。

    廖均卿等人回京後,永樂皇帝在五月初五那天當殿吩咐:「廖均卿等臣,遍遊山川,勞苦風霜,各封賞官職。」又傳旨:「本月初八日吉辰,登黃土山立向點穴。明日各獻穴法。」風水術士們各自琢磨陵園應該立什麼方向,陵園地宮安放棺槨的位置(穴)應該確定在哪里。

 
定陵鳥瞰圖
    第二天,王侃等風水術士們紛紛把自己的想法寫成奏本,呈送給永樂皇帝,只有廖均卿沒有呈上奏本。他想出個風頭,大家都退朝了,才上奏永樂皇帝說:「臣看黃土山形,就像一個銅鑼一樣。銅鑼敲在中間聲音才響亮,地下宮殿也應該定在銅鑼形地的中央才好。」

    永樂皇帝贊同廖均卿的說法。所在,初八子時(夜裏11點至1點之間),把大臣們召集在一起,對大家說:「王侃等人說的不對,還是廖均卿所說的響中穴法有道理。我們就按廖均卿說的點穴吧。」說罷,君臣一行前往黃土山。到了黃土山,因為是按照廖均卿的說法去點穴,所以,辰時(早晨7點至9點之間)的時候,先由廖均聊在黃土山擺下祭壇,祭祀五方龍神和楊筠松老仙師。點穴的吉辰定在了巳時末(上午11點)。時辰到的時候,永樂皇帝賜給廖均卿一把重十四兩的金劍和一把重二十兩的銀鋤,讓他去點穴。廖均卿因為早已看好了位置,所以很快點定了陵穴。緊接著,永樂皇帝下旨封黃土山為天壽山,下令由武安侯鄭亨祭告興工,派遣武義伯王通督率軍民工匠營建陵園。陵園的規劃設計等項事宜也都開始作了安排。

    不料,後來陵寢營建工程岀了一件大事兒。有人向永樂皇帝報告,在開挖地下宮殿時地下湧岀了泉水,泉水流了好長時間,都不見停止。還說廖均卿欺騙了朝廷,是他把地脈挖傷了,才導致這種情況的岀現。

    陵寢開穴,挖岀泉水,這在古代的風水術中是「凶」兆。所以,廖均卿只好冒死上秦進行辯解。他說:「黃土山的穴裏岀現泉水,正說明這是真龍所聚之處。臣所點的穴,位置沒有錯誤。只要聖駕親臨,聖主帝星一到,泉水就會止住。」

    永樂皇帝將信將疑,說:「既然如此,就讓姓李的那個人挑選良辰吉日,安排鑾駕去黃土山一趟。」姓李的官員是專門幹這事的,他查了查曆書,上奏說,二月十八日這天是個吉日。永樂皇帝決定那天去黃土山看個究竟。

    二月十八日這天,廖均卿等人隨聖駕來到天壽山。大家一看,泉水還在流著,而且比原來還要大,就像開鍋的水一樣往外冒著。永樂皇帝大怒,對廖均卿說:「均卿,你說帝皇到時,泉水即止,如何愈大?」

    廖均卿趕忙跪下回答:「請陛下容臣對山大喝幾聲,臣再用風水羅盤往地下一照,水自然會止住。」永樂皇帝說:「且聽你這一回,如果止不住水,你將命在懸繩。」意思是說,如果泉水還在流,廖均卿就會被殺頭。

    於是,廖均卿對山大聲喝道:「天上各路神仙,祖師爺楊筠松、曾文辿、廖瑀仙師,均卿奉命為永樂聖主蔔選千載之皇陵,現金井之中湧泉不止。萬里河山都應該歸屬聖主,今聖駕來臨,泉水該止。如違背,就是違反天意了。」接著,把羅盤往金井中一照,水果然止住。

    廖均卿又上奏將金井再下挖三尺。永樂皇帝問其原因,他說:「下面還有石盆一個、石鯉魚一對。」結果,下挖三尺後,果然挖了岀來。永樂皇帝驚喜異常,對大家說:「均卿非凡間子,誠有仙風道骨。喝山皆應,呼水即止,真朕之奇遇也。」

    廖均卿選好黃土山吉地之後,只是被封個欽天監署博士之類的官。現在,永樂皇帝則實授他為欽天監五官靈台郎(博士品級)。後來,在修建長陵地下宮殿時,根據廖均卿的建議,把石盆放在了金井的下面。但是,廖均卿不想做官,他以年邁和上有老母,下有五子沒有婚配為由,請求恩准回家。永樂皇帝執意挽留,又許以賞賜金銀、升授官職等諸多好處,廖均卿仍不為所動。永樂皇帝只好同意送他回家。

    為了表示懷念之情,永樂皇帝特意送給廖均卿一把扇子。上面寫有永樂皇帝寫的詩:「江西一老叟,腹內藏星斗。斷下金石鯉,果中神仙口。賜官官不要,賜金金不受。賜爾一清風,任卿天下走。」臨走之前,永樂皇帝又送他一首詩:「憶昔當年楊救貧,此仙之後有誰人?出去尋龍一身雨,回來跨鶴兩袖雲。地理圖中觀地理,天文機中會天文。一杯餞別順天府,同昌山河樂太平。」永樂皇帝贈完詩,又對他說:「卿榮旋歸家,可架造一敕書閣。匾:誥敕褒榮。」

    廖均卿與大臣們一一辭行。翰林學士解縉送給廖均卿一副匾額、對聯。匾額是:「卜史世家。」對聯是:「春至一門沾曉色,朝回兩袖帶天香。」還送給廖均卿一首詩。詩裏有這樣的句子:「楊廖廖楊奕世流芳,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可是,廖均卿剛剛到達北京東南面的通州,就又被永樂皇帝派人追回來了。回到京城。永樂皇帝對他說:「均卿離聯數日,心甚不快。宣卿回京,同享敘話。」下令賜給廖均卿四品職銜,供養在欽天監衙門內。每隔兩三天,永樂皇帝就宣他進宮說話、下棋。

    永樂十一年(1413)四月,廖均卿應邀到密雲縣看衙門的風水得了病。回來後,正巧永樂皇帝宣他進宮,他只好作本上奏說自己正在「呻吟病床」。永樂皇帝馬上下旨:「廖均卿在患,著太醫院服藥。」太醫院的診治無效,廖均卿於五月二日去世。臨終之前,廖均卿對跟在身邊的第五子廖信厚說:「我天數將盡,不能醫治。我死之後,皇上一定派人將我的棺槨送回老家。就把我葬在村邊山嶺背後的虎形地吧,日後丁財稍可,我在冥中也安心了。」

    得知廖均卿病逝的消息,永樂皇帝非常悲傷。他說:「正想均卿,如何即逝矣。」傳旨讓畫像官給廖均卿畫遺像。因為畫得不像,先後有四人初殺。最後,一位姓蔣的畫得宛如生人。永樂皇帝一見,不覺淚下,下詔將其中一幅送回廖家。廖均卿在永樂十一年一月十三日子時安葬。所葬位置就是興國縣一僚付旁山嶺背後的虎形墓地,那裏至今還保存有廖均卿墓的石碑,碑上有明永樂年間大學士金幼孜的題字,只是沒墓塚保存。據傳,是廖家人怕人盜墓,所以沒有堆培墓塚。

    參與長陵卜吉的另一位三僚村風水術士曾文政,原來的官是欽天監陰陽訓術,永樂十一年五月,因為複論長陵卜吉有功進為欽天監漏刻博士。他的家鄉三僚村,按風水說法,原來缺少左砂,因此初代不興盛。所以,他特意規劃修築了一個魚袋形的左砂,以應「魚袋砂生登朝佑」之說。

    此外,還有一些人在永樂十一年複論長陵卜吉有功而升授了官職。王侃由知縣升為州同知;馬文素由給事中升為太常寺博士;劉玉淵由陰陽人升為漏刻博士;僧人吳永原授五官靈台郎,改授僧錄司右闡教。

    還有的古書記載,山東甯陽人王賢,曾紅夢到一位奇人,對他說:「讀我的書,你可以做大官,穿上紅袍;不讀我的書,只能當小官,穿綠袍。」後來,在道上他拾到一本書,就是看風水的書。他認真地讀,於是精通了風水術。後來蔔選長陵,地方推薦了他,他因此參與了長陵卜吉。據傳,他見陵前有個小土丘,就對永樂皇帝說:「這個土丘應該去掉。否則,後代皇帝不是正宮(指皇后)所生。」說也奇怪,自英宗朱祁鎮開始,果然都不是皇后親生的。這一說法,大概是後人的附會。

    長陵的營建,耗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數以萬計的軍民匠役,參加勞作,國家投入的財力達800多萬兩白銀。修建大殿所用的楠木,采自四川、湖廣一帶的深山老林,石料則來自京西房山的大石窩。

    長陵的陵寢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非凡。陵宮建築有明樓、寶城、祾恩殿、祾恩門、陵門、配殿、神廚、神庫、宰牲亭、神帛爐、欞星門、石五供等等,占地面積達12萬平方米。前面還幽深曲折的神道。布列有石牌坊、大紅門、神功聖德碑亭、石像門、龍鳳門等建築。然而,長陵的建築藝術成就,卻不僅僅是因為自身有雕樑畫棟和樓錯落的空間構成之美,更是因為風水術士們把陵園周圍的自然景觀納入陵園的規劃,使自然景觀與人文建築渾然一體,達到了天衣無縫的和諧完美程度,這才是明陵建築藝術的精華所在。

    正是因為風水術巧妙地將人文建築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明十三陵在建築美學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因此,得到了建築美學界的普遍認同。英國著名科技史專家李約瑟曾經驚歎明十三陵的藝術成就,稱讚它是「最偉大的傑作。」

    英國的城市規劃家愛德蒙·培根在評價十三陵的建築藝術時也說:「建築上最宏偉的關於‘動’的例子,就是北京明代皇帝的陵墓。」他還說:「它們的氣勢是多麼的壯麗,整個山谷之內的體積都用來紀念死去的君王。」

    由於明十三陵具有珍貴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人類的寶貴財富。200374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7界會議討論通過,將明十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擴展項目,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本期個案到此為止,下期筆者為大家報導一個較有風水價值及學問的明十三陵——定陵。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
財富:500 (by 五術先生) | 理由: 感謝發表好的文章與照片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11-21 17:5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4269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