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262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自性自度
自性自度
在《六祖壇經》中,惠能大師一再強調,學道的人要自己度自己,不能完全依靠別人,所謂“迷時師度,悟時自度”。
一個學生讀書求學,如果完全依靠老師,自己不用心,絕不會有太大的長進。
所以,學佛修行,三分靠老師,七分要靠自己,要“自性自度”,能夠覺悟自己的自性,才能自度,這才是究竟之道。


有一位瑞岩禪師,他每天早上起來,總要先叫自己:“主人公!主人公!”然後自己回答:“有!有!
”然後說:“你要醒一醒!你不要給人欺瞞!”自己又再答:“我要醒一醒!我不給人欺瞞!”所以,
有一首詩偈⋯⋯說:“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始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
”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本性,心外求法,那裡能求到自己的根本呢?

白雲守端禪在楊岐方會禪師處參禪,久久不能開悟,楊岐禪師很是掛念,想方便開導。有一天,
楊岐方會禪師問守端禪師:“餵!你過去拜師父學道,你的師父是誰?”

“我的師父是柴陵鬱禪師。”

“柴陵鬱和尚是開悟的禪師,你知道他怎麼樣開悟的嗎?”

“我的老師有一次過橋的時候,跌了一跤,就覺悟了。”

“跌一跤,怎麼覺悟呢?你怎麼證明他覺悟的呢?”

“他跌了一跤以後,說了一首偈語:'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封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楊岐禪師聽了之後,便發出呵呵的怪笑聲走了。守端禪師卻因方會老師的一笑,輾轉反側,整夜失眠。
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到法堂請示方會禪師:
“老師!為甚麼您一聽我說柴陵鬱禪師的詩偈便發笑不已?我有說錯了甚麼嗎?”

楊岐禪師道:“你這個傢伙!真沒出息!你看我們寺院前面的廣場上,經常有走江湖的在那裡變把戲,
弄個猴子在那裡跳來跳去的,他們賣力表演,無非是為了博得觀眾哈哈一笑。你這麼沒有用,
我跟你一笑,你竟然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可見得你比玩猴把戲的人都不如,你還能參禪悟道嗎?”

白雲守端禪師一聽,若有所悟地愣在那裡。老師又說:“不必想,不必分別,懂就懂了,悟就悟了。”

於是老成守道的白雲守端禪師,經過老師這樣的方便權巧,一笑也能把他笑開悟了。

夢窗禪師因為在夢中夢見自己踢中了磚瓦,因此開悟了。他也有一首詩說:“多年絕地滅晴天,
聽得重重礙影物,一一眼中踢磚瓦,等閒踢中虛空物。”

此外,佛光禪師聽到打板的聲音,他開悟了。中峰明本禪師看到清泉流水潺潺流動,他也開悟了。
玄沙師備禪師走路,經過一個山溝,一個不小心,踢中了一個石塊,打到了自己的腳背,“喔!
好痛啊!”他這一痛,痛得開悟了。所以,過去很多的禪師,聽到打板的聲音,開悟了;飯碗跌破地上,
開悟了;一聽鐘聲,開悟了;一聽鼓聲,開悟了。但是,
今天我們不要說聽到鐘聲、鼓聲、板聲,我們不能開悟,就是打雷,我們也不能開悟。
過去有一位天然禪師,他就是聽到打雷開悟的。

有位香嚴智閒禪師,在溈山禪師處參學,久久不開悟。溈山禪師一見智閒禪師就說:

“聽說你在先師百丈處,聞一知十,聞十知百,聰明伶俐,很了不起。不過,我現在有一個問題問你:
未出娘胎前,甚麼是你的本分事?請試說一句看看,我為你印證。”

智閒禪師茫然不知應對,沉思了一會兒才說:“請禪師替我解說!”

溈山禪師道:“我說,那是我的見解;對你,又有什麼益處呢?”

香嚴智閒於是回到僧堂,把所有語錄經卷搬出來,左翻右翻,竟然沒有一句合乎應對的話。
歎息道:“說食不能當飽,畫餅豈可充飢?”因此便把所有典籍付之一炬,發誓說:“這輩子不研究義學了,
從今以後好好做個粥飯僧,免得浪費心神!”

香嚴禪師於是辭別溈山禪師,到南陽慧忠國師昔日住過的地方禁足潛修。有一天,在除草的時候,
無意中拋擲一塊瓦礫,擊中竹子,發出清脆的一聲,“叩!”因而豁然大悟!所以,他就說了一首偈語: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道,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踪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悟道的偈語一說,傳到溈山禪師那裡,溈山禪師還不放心,就派另外的一個弟子仰山禪師,
來考試智閒禪師。他說:“我聽說師弟你悟道了,不過有時候光從字面上去知解是不算的,
你如何從心地法門體悟自性,請道一句。”

智閒禪師就說:“過去窮,我還有立錐之地;現在窮,連立錐之地都沒有了。”

仰山禪師把這個話回去禀告溈山禪師,溈山禪師一聽,說:“啊!他是真的悟道了!”

禪,是一個機緣,是累積多少年的修行,到了那麼一刻,眾緣具備才能開悟。

南宋的時候,有一位張九成,聽到蛙聲一叫,開悟了。於是寫下一首詩偈:“春天月夜一聲蛙,
撞破乾坤共一家,正恁麼時誰會得?嶺頭腳痛有玄沙。”

聽到蛙叫,可以開悟;看到花開,可以開悟;看到花落,也能開悟。
六祖惠能大師聽到《金剛經》的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下大徹大悟,
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崇奉佛教,嘗以居士而嗣黃龍祖心之法的宋代詩人黃山谷,有一次參訪晦堂祖心禪師,聞到花香,開悟了。
晦堂禪師就問他:“你有聞到香味嗎?”

“好香喔!”

禪師說:“我何嘗隱瞞你甚麼嗎?”

意思是說:“你看,這麼好的禪、道,不都給你了嗎?”其實,這不是晦堂禪師給黃山谷的,
是黃山谷自己的機緣成熟了,因此他悟道了。

唐朝招賢會通禪師嘗跟隨鳥窠禪師學道,一學就是十六年。十六年來,鳥窠禪師沒有跟他講過一句佛法,
也沒有說過一個道理。會通侍者終於忍耐不住,就向鳥窠禪師告假,要到他方參學。鳥窠禪師一看,
這個徒弟跟隨我十六年,忽然要走了,就問:“你要到那裡去啊?”

侍者說:“我要到諸方去參學。”

鳥窠道林禪師就說了:“佛法何必到別去學呢?我這裡也有一些啊!”說完之後,
立刻從身上拈起一根布毛,他說:“你看,這不就是佛法嗎?”

會通侍者當下廓然大悟。所以,後來人們就叫他布毛侍者。

布毛侍者因一根布毛而覺悟,我們現在別說一根布毛不能覺悟,就是拿一件毛毯給你看,
你也不見得能覺悟。布毛侍者他是經過十六年的功夫,到了那麼一刻,才悟道的。
又如佛陀在十二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成正覺,開悟成道。
我們現在即使天天看天上的星星、月亮,甚至天天看太陽,也不能開悟。因為佛陀是經過多少的苦行、
多少的修持,慢慢的累積,到了那麼一刻,因緣成熟,一下就悟道了。

近代的太虛大師,他曾在普陀山閉關,某夜,聞前寺開大靜鐘聲而進入禪定,直到隔天清晨聽到鐘聲才出定,
但他以為還是昨天晚上的開大靜。太虛大師經過了這次悟道的體驗,從此真是“深入經藏,智能如海”。

所謂“見性成佛”,這是每個人的自家事,靠別人幫忙是不可能得道的,唯有自己負責,自我努力,才是最好的保證。
心外求法了不可得,本性風光,人人本具,反求內心,自能當下證得。
http://fo.sina.com.cn/zt/li...index.shtml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2-05 00:4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71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