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138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佛教的世界觀:宏觀與微觀

圖 1.



佛教的世界觀:宏觀與微觀

索達吉堪布:
或許有人心存疑惑:“佛教的這些真理,到底能不能經得起真理考驗?佛陀的思想會不會遲早被淘汰掉呢?”

這一點,你大可不必擔心。2500多年以來,世界上湧現過無數的科學家,
他們連佛教的一個理論也沒能推翻過。因此,不管是宏觀、微觀哪個層面,
佛教的真理始終都顛撲不破,站得住腳。

從宏觀世界而言,佛教對整個世界的成住壞空有著詳細的描述。
尤其是《時輪金剛》、《俱舍論》所揭示的道理,在天文學中也得到了一一印證。
而且,佛教中早已發現的一些簡單原理,科學人士絞盡腦汁長期研究之後,才推得出來。
就拿天文曆算來說,藏傳佛教中有非常簡單的公式,兩三個人在黑板上寫寫算算,
就能把一整年的日曆算出來,包括出現幾次日食、月食,時間具體是幾月幾日幾點幾分,
全部都標得清清楚楚,不需要藉助任何天文儀器。這種《時輪金剛》的曆算方法,
並不是這幾年才有的,而是很早以前就推廣於藏地,對天文地理有非常明確的分析。

還有從微觀世界看,佛陀根據不同眾生的根基,也開示了深淺不同程度的教言:

一、有部:認為外在的一切萬法不存在,而是由無分微塵組成。他們抉擇到最後時,
必須要承許無分微塵存在,認為它是組成粗大物質的基礎,就像物理學中的原子、夸克一樣。

而觀察心識時,認為粗大的心識皆由最微小的無分剎那組成。這種無分剎那不可分割,且實有存在。

二、經部:對微觀世界的認識,基本上與有部一致。也認為粗大的物質或心識並不獨立存在,
而是由許多無分微塵或無分剎那組成,這兩種極微都是實有。

三、唯識宗:對組成心識的無分剎那並未破斥,但對組成外境的無分微塵進行了否定。
認為外在的物質世界並不存在,實際上都是內心的現象。

四、中觀自續派或中觀應成派:不僅外境不存在,而且自明自知的內心,本體也是一無所有。
也就是說,不管外境還是內心,統統抉擇為空性。不過,一切萬法雖然是空性,
但空性中卻可以產生一切,正如月稱論師在《入中論》中所言:“如是一切法雖空,從空性中亦得生。
”這就是中觀宗的最高理論。可見,這個世界的真相十分奇妙
,聖天論師在《中觀四百論》中也說:“世間諸所有,無不皆稀有。”

而人類隨著科學發展,逐漸對此也有了一些認識。比如,愛因斯坦說過:“空間、時間和物質,
是人類認識的錯覺。”法國著名哲學家、物理學家笛卡爾,也曾深有感觸地說:“我怎麼知道我不是在做夢?
我又憑什麼將夢境和現實區分開呢?世間上包羅萬象、形形色色的東西,雖然一個也不成立,
但卻能在眼前無欺顯現。因此,完全可能有一個魔鬼,一直在欺騙我,讓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是真的、
什麼時候是假的。”他們所得出來的結論,在空性問題上往前邁了一大步,比經典物理學的觀念更接近於真相。

以前經典物理學推廣於世時,人們最初以為物質的最小單位是分子,後來又相繼發現了原子、
原子核、質子、中子……直到科學家蓋爾曼發現了夸克,並以此獲得196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人們才知道還有更小的微粒存在。大家都覺得他發現了特別微妙的真理,
卻不知佛陀早在眾多經典中對此就有過描述。

我有時候跟國內外的物理學家、數學家等知識分子交流時,常會深深感覺到,
不管是講哪一個領域的知識,實際上在佛教中都能找得到,這些知識並不太新鮮。
我有時候在書店看到一些暢銷書,比如《當下的力量》、《秘密》,翻開以後,
發現這些所表達的都不離大乘佛教的教義。當然,也可能是我對世間比較孤陋寡聞,
但至今為止,我所接觸的包羅萬象的各種知識,確實都可以攝集在佛教的理念中。

有些科學家發現一些現象震驚世界,大家就覺得不可思議。例如前幾年暢銷的《時間簡史》,
是英國劍橋大學霍金博士寫的,當時可謂轟動一時,成為關於量子物理學與相對論最暢銷的書。
霍金博士告訴我們:人類的肉眼只能看到三維的物質世界,但實際上宇宙還存在著多維空間,
維數甚至可擴展至十一維。這就說明還有許多肉眼根本看不到的事物存在,
我們如今的所見極其有限。這個道理,與《華嚴經》中提到的“芥子納須彌,
一念遍三千”、“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其實不謀而合。

此外,16世紀顯微鏡被發明出來時,人們驚奇地發現,水中竟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細菌,
對此深感稀有。卻不知釋迦牟尼佛早在《阿含經》中,就告訴過弟子:一缽水中,
有八萬四千蟲。由於這些蟲不是肉眼的對境,故即使我們喝了水,也不算是故意殺生。

諸如此類的許多佛教道理,希望大家去仔細研究。
在研究的過程中,相信你會進一步認識到佛教的甚深與廣大。

假如你想參閱一些佛教經論,那佛教的甚深之處,龍猛菩薩、月稱菩薩進行了解釋,
後由寂天論師等作了更詳細的闡述;而佛教的廣大之處,則由世親論師、無著菩薩等進行了宣說。
印度的這兩大傳承,後來完整地傳到藏地,並弘揚至今。
現在包括西方的很多知識分子,對此深廣法門也有特別強烈的希求心。

有時我遇到國外的一些老師和大學生,他們不管是安住的境界還是所學的理論,
都非常高深,我在他們面前顯得特別不好意思。在座的各位也同樣是知識分子,
所以不管你學佛還是不學佛,都應以公正的態度、客觀的智慧,來觀察佛教到底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2-21 11:3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705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