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287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何谓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何谓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如本法师*
见思惑是凡夫之惑,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
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
戒禁取见等五不正见;思惑是思想上迷惑错误,⋯⋯
如贪瞋痴慢疑等五烦恼。
声闻(梵语sravaka)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行人若断了此二惑,
即能证得阿罗汉果,出离三界。 

尘沙惑是菩萨的惑,菩萨化度众生,如果不通达如尘如沙的无量法门,
则不能完成教化众生的事业,故名尘沙惑。
无明惑亦称根本无明,能障蔽中道实相之理,断尽即成佛。
此三惑中,见思惑为粗,尘沙惑属于中等,无明惑为细,其性质各不相同

如本法师*

唐朝白居易学禅,写了一首诗: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言下忘言一时了,
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那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经文:『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白话解释:善男子啊!所谓无明者,不是实在有一个自体,就像做梦的人,正在做梦的时候,
所见一切不是没有,等到觉醒了,完全没有任何事物可获得,就像虚空里的花影,消灭在虚空里,
不可以说一定有个真实的消灭处所,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原本就没有实在产生的处所呀!
所以一切凡夫众生,在没有生灭的清净自性中,妄见有生灭,由于这个原故,所以名叫做轮回流转生死。

古德云:「多情自苦空遗恨,好梦由来最易醒。」梦无了时,梦是无明,梦是颠倒,梦是幻境,是堕落之因。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其实我们的生命是无生的,是生而无生。什么是生灭呢?譬如我现在在演说佛法,
诸位在聆听抄写,动一下,显现出一个现象来,经过一刹那,又消灭了,一生一灭,一来一往,
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乃至心里所想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生灭法。
假使我们被这些生灭现象所转所骗,当下就是凡夫。假使我们能在生生灭灭之中,体证有个不生不灭的自性,
生而不生,不生而生,灭而不灭,动而不动,无形无相,就当下可证成无生法忍,登菩萨果地的境界,
就可以不须要断除生灭,立刻出三界,证菩提。

古德云:「多情自苦空遗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梦无了时,梦是无明,梦是颠倒,梦是幻境,是堕落之因。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0-02 09:07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无明与根本无明

无明梵语 avidyā,为烦恼之别称。不如实知见之意;即闇昧事物,
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状态。亦即不达、不解、不了,
而以愚痴为其自相。泛指无智、愚昧,特指不解佛教道理之世俗认识。
为十二因缘之一。又作无明支。
俱舍宗、唯识宗立无明为心所(心之作用)之一,即称作痴(moha)。  

明梵语 vidyā,音译作费陀、苾驮,即灼照透视,意指破除愚痴之闇昧,
而悟达真理之神圣智慧。用在人的智慧讲是无明。无明梵语 avidyā,
为烦恼之别称。不如实知见之意;即闇昧事物,
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状态。亦即不达、不解、不了,
而以愚痴为其自相。所以无明泛指无智、愚昧,特指不解佛教道理之世俗认识,
即称作痴(moha)。

根本无明 梵语 mūlāvidyā,又作根本不觉、无始无明、元品无明。
相对于「枝末无明」。即诸烦恼之根本,不觉迷妄之心。于真如之海中,
起动最初之一念者,即此根本烦恼。
《胜鬘经一乘章》云:「世尊!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
世尊!此四住地力,一切上烦恼依种,此无明住地,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世尊!如是无明住地力,于有爱数四住地,无明住地其力最大,
譬如恶魔波旬于他化自在天,色力寿命眷属众具自在殊胜;
如是无明住地力,于有爱数四住地,其力最胜。恒沙等数上烦恼依,
亦令四种烦恼久住。阿罗汉、辟支佛智所不能断,唯如来菩提智之所能断。」

五住地惑五种住地之惑。又作五住地烦恼。即见、思、无明之烦恼有见一处住地、
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无明住地等五种区别,称为五住地惑。
出于胜鬘经。此五种惑为一切烦恼之所依所住,又能生烦恼,故称住地。
大乘义章卷五本释之:
(1)见一处住地,即身见等三界之见惑,入见道时,并断于一处。
(2)欲爱住地,即欲界烦恼中,除见、无明,
而着于外之五欲(色、声、香、味、触)之烦恼。
(3)色爱住地,即色界之烦恼中,除见、无明,
舍外之五欲而着于一己色身之烦恼。
(4)有爱住地,即无色界之烦恼中,除见、无明,舍离色贪而爱着己身之烦恼。
(5)无明住地,即三界一切之无明。
无明为痴闇之心,其体无慧明,是为一切烦恼之根本。

五住地惑中,唯识家主张前四种住地惑为烦恼障之种子,
后一种为所知障之种子。天台宗则以见一处住地为见惑,
第二、三、四为三界之思惑,总称为界内见思之惑,二乘人断之而出三界。
第五之无明住地即界外之惑,就此立四十二品之别,
经四十二位断尽之,离二种生死,得证大涅槃。
http://www.dharmazen.org/X1Chinese/D45D...n001/D03-0022.htm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0-02 09:10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1629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