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500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金剛心論

圖 1. 金剛心總持論 (亦名:金剛果論)   
金剛心總持論 (亦名:金剛果論)



上如下本大法師 佛學講座講義--金剛心論
演講金剛心論因緣有五種:
一.本論提倡金剛經的大意,使令人人自見本性的寶典,故說本論。
二.本論是一部見性法門的論典,屬於了義出世的論部,故說本論。
三.本論具足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兼顧,事理圓通無礙,故說本論。
四.本論是直說正法,權教與實教融通,從凡夫地登佛地的論典,故說本論。
五.佛法以心為宗,本論廣說一心具足十法界,十法界不離一心的見地,故說本論。
本論作者不詳:
很多論典作者不表,將一切榮譽,回歸世尊,表現出說法及著作,無住相的美德。
翻譯者簡介:後趙天竺僧佛圖澄譯。
後趙:晉朝時五胡十六國之一,石勒所建(西元三一九年至三五一年,共三十二年)凡八主,傳三十二年,為前燕所滅。
佛圖澄:天竺人,或稱龜茲人,八歲出家,俗姓帛,具有神通力,咒術、預言等靈異能力。西晉懷帝,永嘉四年,至洛陽,年已七十九,時值永嘉亂起,大師不忍生靈塗炭,策杖入石勒軍中,為說佛法,並現神通變化,石勒將軍大為信服,稍歛其燄,並允淮漢人出家為僧,石勒將軍命終後,石虎繼位,信仰佛法倍增,奉大師為大和尚,凡事必先咨詢而後行,大師三十八年間,建設寺院九百所,受業弟子達一萬人,追隨者常有數百人,其中堪受代表晉朝之高僧者,有道安法師,竺法首法師,竺法汰法師,竺法雅法師,僧朗法師,法和法師,法常法師,安令首尼等。永和四年十二月八日,示寂於鄴宮寺,世壽一一七歲。
金剛心論亦稱金剛心總持論。
金剛心:比喻信心堅固不動,猶如金剛之堅硬,不被任何物質所破壞,比喻菩薩之大心堅固不動,稱為金剛心。
【開示初機論第一】
金剛心論云: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靈鷲山中,清淨臺上,與諸菩薩、聲聞、天龍八部圍繞,聽佛說法,時有無量初發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各作是念:佛說大法我意不通,願佛方便淺處開示,令我等輩,悟佛知見,皆得道果
,若欲請問不得近前。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知諸四眾心之所念,即作方便從座而起,前白佛言:世尊大慈,願設方便,開示初機,直指眾生見性成佛,乃為末世初進佛門求道眾生,得正知見,不遭邪惑,不假多功,皆得道果,佛言:善哉!善哉!
法會六種成就:一.信成就。二.聞成就。三.時成就。四.說法主成就。五.處成就。六.眾成就。
開悟聖僧云:悟生死性,生死是涅槃;迷涅槃性,涅槃是生死。
【金剛心論第二】
金剛心論第二:佛法以心為宗,四聖六凡不離一心。
金剛心論云:文殊師利有大方便,請問如來開示三根,及於末世初入門者,修行正路,從汝所問,當為汝說,時諸大眾默然而聽。佛告文殊師利菩薩:有陀羅尼,名金剛心,能令眾生一見一聞便得道果。善男子!云何名金剛心?此心人人本有,個個不無,是諸眾生自知自覺本等之心,何以故?一切善惡皆出自心,自心修善令身安樂,自心造惡令身受苦;心是身主,身是心用,所以者何?佛由心成,道由心學,德由心積,功由心修,褔由心作,禍由心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獄,心能作佛,心能作眾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是天人,心惡是羅剎,心是一切罪褔種子,若有人悟自心,把得定,作得主,不造諸惡,常修諸善,依佛行持,立佛行願,佛說是人,不久成佛。
開悟聖僧云:過去諸佛證此一心,菩薩證悟此一心,佛弟子欲得證悟,亦當證悟此一心。
開悟袓師云:諸佛證悟,悟此一心;眾生迷妄,迷此一心;三藏經論,五乘教法,無非方便,導入漸悟,透此一心。
金剛心論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者,不明自心,名未成佛。若人明自心,達自性,依佛修行,決定成佛,勝如讀誦金剛經三十萬遍,功德無比,何以故?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自心流出,無窮無盡,不壞不雜,故名金剛心。悟此心者,名悟佛心,是故佛與眾生,心性一般,只因修與不修,信與不信,所以有成佛者,有眾生也。
四十二章經云: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繫道,亦不結業,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為道。
開悟聖僧云:一切造善惡,皆從心想生;是故真出家,皆明心為本。
開悟聖僧云:獅子吼者!決定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若知自心佛性具足,則性外豈有法而可求耶!
【金剛經論第三】
金剛心論云: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云何名金剛經?世尊曰:金剛喻自性,經者喻自心。若人明自心,見自性,是人自己身中有經,六根門頭,常放光明,照天照地,具足恒沙功德,出生四果,四向、十聖、三賢,乃至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切功德皆從自心地修成,不從外得,何以故?若是明心見性之人,常聞自己心佛,時時說法,時時度眾生,時時現神通,時時作佛事,得此理者,名持金剛經,名得金剛不壞身也。
向聲聞四果之義
四向:須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羅漢向。向是正向其果位邁進的意思。
十聖:菩薩十地果位。
小乘三賢:五停心觀、別相念處、總相念處。
大乘三賢:十住、十行、十迴向諸位菩薩,但斷見思惑,尚有塵沙惑、無明惑未斷,未入十地聖位,所以只稱為三賢,或稱地前菩薩。
能使五種過失停止於心的觀法
五停心觀:
一.多貪眾生不淨觀。
二.多瞋眾生慈悲觀。
三.多癡眾生因緣觀。
四.多障眾生念佛觀。
五.多散眾生數息觀。
別相念處:小乘行人修四念處觀時,將其各別分開來作觀,叫做別相念處。
總相念處:小乘行人修四念處時,每作一觀,即併作其餘三觀,如觀身不淨時,併觀此身是苦,無常、無我是也。
如來三十二相:
一.足安平相。 十二.毛孔青色相 二十三.齒白齊密相。
二.足千輻輪相。 十三.身毛上靡相 二十四.四牙白淨相。
三.手指纖長相。 十四.身金光相。 二十五.頰車如獅子相。  
四.手足柔軟相。 十五.常光一丈相 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
五.手足縵網相。 十六.皮膚細滑相 二十七.廣長舌相。    
六.足跟圓滿相。 十七.七處平滿相。 二十八.梵音相。 
七.足趺高好相。 十八.兩腋滿相。 二十九.眼色紺青相。   
八.瑞如鹿王相。 十九.身如獅子相。 三十.睫如牛王相。
九.手長過膝相。 二十.身端正相。  三十一.眉間白毫相。   
十.馬陰藏相。  二十一.肩圓滿相。 三十二.頂成肉髻相。
十一.身縱廣相。 二十二.口四十齒相。
【四句偈論第四】
金剛心論云:文殊師利菩薩問佛:金剛經中佛常讚歎受持四句偈等,為人演說,所得褔德,勝將七寶堆滿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虛空布施之褔,又勝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乃至百千萬劫以來,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之褔,未審云何是四句偈,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本來不生,本來不滅,只因迷悟而致升沉,何以故?眾生長迷不覺,所以永劫墮落,諸佛常覺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氣,九孔常流種種不淨,四大假合,終須敗壞,有知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當死一般,借此幻身,學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復觀自心,非生非滅最聖最靈,遇境似有,境滅還無,令悟真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轉,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
開悟聖僧云:因境顯心,因心現境;心不染境,名之空心;心若染境,名之凡心。空心凡心,不一不異,染淨有別。
金剛心論云:復觀自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了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復觀如來所說經法,皆是方便,引導法門,如水洗塵,似病與藥,令證心空法了,病退藥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此四句義,乃是超凡入聖,進道門路,三世如來從此成佛。
十方菩薩,依此進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意依義修行,便證預流須陀洹果。悟二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一來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不來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義修行,便證無諍阿羅漢果。此四句偈,大開諸佛道門,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能令聞者,悟佛知見,成佛無疑,是故得褔勝前七寶身命布施,所得褔德,百千億分,不及其一。
空身─人空─初果須陀洹。
空心─心空─二果斯陀含。
空性─性空─三果阿那含。
空法─法空─四果阿羅漢。
聲聞四果:初果須陀洹:華譯為入流,意即是初入聖人之流,命終人天七番往來。二果斯陀含:華譯為一來,意思即是修到此果位,死後生到天上當一世天人,再生到此世界一次,便不再來欲界受生死了。
三果阿那含:華譯為無還,意思即是修到此果位,不再生於欲界。四果阿羅漢:華譯為無生,意思即是修到此果位,解脫生死,不受後生,為聲聞乘的最高果位。
【十種功德論第五】
金剛心論云:佛告文殊師利:前佛後佛一體,皆在各人自己,明心見性,修而成之,然則佛性人人本有,不投佛修,終不成佛,何以故?為無佛功,有求佛者:一.用齋戒,為佛基址。二.投明師,指示功程。 三.識心性,了了分明。四.用作褔,助初發根苗。五.用結緣,增自善本。六.明因果,不妄主為。七.破邪魔,遠離外道。八.用通理,不著有為。 九.用精進,習佛行德。十.用通達,法法精明。
若人具此十種功德,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參求明師論第六】
金剛心論云:復次文殊師利,吾滅度後,末法年中,多有鈍根劣智眾生,心迷意醉,智暗情昏,雖有齋戒,並無智慧,愚心高傲,邪見自專,不肯下心,參求明師,正真訣法。一向執著,認妄為真,或有執著經書文字,或有執著誦持名數;或有學得一言一句,便為究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修少善根,生大果望,是人愚迷,不會佛意,自誑自瞞,雖是善因,難逃惡果,何以故?種子不真,所以不結菩提正果,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四生論第七】
金剛心論云:文殊師利問佛:云何四生,造何等業,受形稟命,種種不同?世尊曰:一切眾生,無始劫來,種種顛倒,念念不善,深迷自性,久戀塵緣,從貪瞋癡,行殺盜淫,造諸罪業,無量無邊,輪迴相遇,受形非一,略說四生,顛倒業本:一者卵生,世人先世,貪心機謀,計較為活,故墮卵生,魚鳥之類,貪高為鳥;見人高飛,謀深為魚,逢人潛沉。二者胎生,是人先世,貪戀淫欲,故墮胎生,人與畜類,本分貪淫,為人豎立,橫心貪欲,作畜橫行。三者濕生,是人先世,貪食酒肉,打鬧作樂,故墮濕生,爛蛆廁蟲,蠛蠓之類。四者化生,是人先世,心多變異,念念改常,面是背非,故作故犯,故墮化生,蛻殼飛行,蛾蟲之類。佛告文殊師利:六道四生,為人最貴,惟人最靈,佛將人中修成,業從人中造就,人能修褔,決生天上;人能造惡,必墮地獄,有德有神,有道成聖人,五總路頭,褔罪不由,近定臨命終時,隨業受報,人道不修,餘道不及,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造作何業,感生何道,自作自受,平等平等!
佛經云:佛法以人道為主,旁度五道。
【五眼論第八】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以何知見,名為五眼?世尊曰:肉眼者,光見、暗不見;見前、不見後是也。天眼者,前後內外,山巖石壁,真見無礙是也。慧眼者,能見文字義理淺深,前生後生後世,善惡因果,如掌明也。法眼者,能見三世佛法則,種種方便,量根施道,不失其時也。佛眼者,圓明普照,無始劫前,無終劫後,一切因果,如對目,毫髮不失是也。此五眼者,乃從一切諸善功德,褔感而生,惟佛能全,餘人不及,眼須分五,照空一心,見性修行,人人有分。
人道─肉眼。
天眼─天人。
慧眼─聲聞、緣覺。
法眼─菩薩。
佛眼─佛。
佛具足五眼。
【清淨佛身論第九】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問佛:云何是清淨佛身?世尊曰:自性清淨。是諸眾生本性,但見肉身,不見法身;諸佛悟後,常見法身,本來清淨,不生不滅,無壞無成,在凡夫地,名曰心性;在聖賢地,名曰聖性;在乾坤地,名曰天性;在菩薩地,名曰佛性;在諸佛上,名曰清淨法身。若不修行,終不能悟本來面目也。若人求悟,不求師證,認妄為真,日久必成邪魔外道,成妖作怪,惑亂眾生,生遭王難,死墮惡道,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性無兩樣:在凡夫稱凡夫性,在畜生稱畜生性,在佛稱佛性,在魔稱魔性。
開悟聖僧云:真如法身,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體不動,具足無漏。
【無餘涅槃論第十】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無餘涅槃?佛言:寂然不動心是也,三世諸佛,共一路頭,回到不動心中,齊受無樂之樂,更無有樂,過於此樂,故名無餘涅槃。
開悟聖僧云: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無住;無住心體,靈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賅攝內外,能深能廣,非有非空,不生不滅,無終無始,求之而不得,棄之而不離。
【證果論第十一】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以何工夫修證,能超凡夫,入聖道果?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向佛道,便捨恩愛,截斷塵緣,堅持齋戒,精修十善,清淨三業,遠離六塵,力投明師,學問正法,依師開示,不雜用心流轉,只依佛法修行,有此功者,得須陀洹果。復有善人,習佛威儀,清淨戒律,一心坐靜,攝心不散,身口意業,皆悉調伏,於世間心,動少靜多,有此功者,得斯陀含果。復有眾生,三業不萌,六塵不生,靜久功深,心性恒一,於世間心,寂然不動,得心自在,有此功者,得阿那含果。復有眾生,以自在心,習成定力,定性現前,悟明自性,本來空寂,心境兩忘,澄心不動,有此功者,得阿羅漢果。此四果人,功超六欲,凡夫天上,得入聖賢,寂滅場中,同佛出世,助佛宣化,淨佛國土,自度度人,報佛恩德,直至菩提,永無顛倒,故名四果,得道聖人。復次文殊師利,是四果人,有真信心,依師教誨,不二用心,威德精嚴,威儀俱足,於世財色,恩愛名利,一斷永斷,一了永了,從始至終,守道如一,雖則不能大通大達,心性堅固,清淨解脫,與佛無異,故得超凡入聖位也。
開悟聖僧云:大丈夫奇男子具足三笑:一笑破裂名利關,二笑頓入真如性,三笑真如本體起妙用,恒沙群生同入大覺海。
佛經云: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外外尋,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識佛,曉了識心;離心非佛,離佛非心,心佛不二。
【有無四相論第十二】
金剛心論云: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何等之人,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世尊曰:凡夫之人,認自四大色身是我,貪生怕死,名有我相。心存憎愛,意不均平,名有人相。念念常隨,世心流轉,不求解脫,名有眾生相。心識不忘,業種常萌,不悟無生真空實性,常隨心境,意識流動,名有壽者相。菩薩之人,知身是幻,悟世無常,不惜身命,何況資財!但學大乘佛之教法,名無我相。等觀眾生,皆如赤子,不擇冤親,平等濟度,名無人相。於世間心,一了永了,更不相續,名無眾生相。明悟自已,無生無實,不隨心境,意識流動,但依方便,願力行持,名無壽者相。有此四相,即名凡夫,無此四相,是名菩薩。
【五根五佛論第十三】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五根五佛,同種善根?世尊曰:若是清淨齋戒,明心見性之人,投師口訣,得正見者,眼是佛見,耳是佛聞,鼻是佛嗅,口是佛說,心是佛知,五根常顯,五佛神通,同種善根,成佛種智。若人把得定,作得主,依佛修行,佛說是人,立地成佛。
袓師:六根同是作用,為何諸佛解脫!為何凡夫不能解脫!關鍵在於諸佛明心見性,自性不被五欲六塵所染,是故心地清淨解脫;凡夫迷妄自性,心地愚癡黑暗,隨業逐流,染污自性,故有生死束縛。
大般若經云:諸佛出世,皆說本性空義,化導有情;要聞佛說本性空義,乃入聖道,得聖道果;離本性空,無別方便。
【六波羅密論第十四】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云何修證,得六波羅密?佛言:若有眾生,能捨酒肉不食,能捨財物不貪,能捨恩愛不戀,能捨諸惡不作,能捨人我不爭,名得第一布施波羅密。復有眾生,能持佛戒,能習佛儀,能降六賊,能斷邪非,名得第二持戒波羅密。復有眾生,能受人虧,能忍人罵,非來正對,逆來順受,都無怨恨,返加度脫,名得第三忍辱波羅密。復有眾生,能學如來十二部經,受持讀誦,書寫講說,未通務通,未證務證,名得第四精進波羅密。復有眾生,能斷誅殺,能止妄念,能除昏散,能習襌定,定力如山,魔擾不亂,名得第五襌定波羅密。復有眾生,能破無明,能空諸相,能通理法,能決是非,言言的當,字字無差,名得第六般若波羅密。若人能具六波羅密者,名出生死,名到彼岸,名超三界,名登十地,成佛之數也。』
佛遺教經云:「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瞋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當知瞋心,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瞋恚。」
忍辱五種功德:
一.人天愛戴。二.人見人喜。三.相好光明。四.證入無生法忍。五.同登佛道。
【大善知識論第十五】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云何行持,名善知識?佛言:善知識者,心性柔和,戒行精專,心無貪妒,物無愛戀,心行平等,意無憎愛,有大方便,自度度人,量根施道,具大總持,好心與人,不求果報,行門清淨,無諸過失,說法論議,皆合經意,具足此行,名善知識,復有智慧出眾,福德超群,無所不善,無法不識,為人天眼目,作佛法棟樑,掌佛袓權衡,作佛門領袖,開正道門,塞邪魔路,紹隆佛種,續慧聯芳,以心印心,流傳不絕,大機大用,大願大力,此名真正大善知識。』
善知識具足七種因緣:
一.引人出世解脫。二.良師益友。三.是出三界聖者。四.精通三藏聖典。五.具足無量權實教法。六.悲智雙運。七.菩提心之實踐者。
【得生天堂論第十六】
金剛心論云:『文殊師利問佛:修何褔業,得生天堂?世尊曰:若有眾生,信佛因果,受三歸依,持五戒十善,事二親,截斷邪淫,常行正道,齋僧供佛,修塔造庵,轉誦大乘,莊嚴佛相,護善遮惡,作大福田,是人捨壽,必生上界三十三天,受諸天福,五欲妙樂,思衣衣來,想食食至,皆是自然化成,不用人力所辦,天上一日,人間百年,各具五種神通,快樂逍遙自在。』
供養羅漢聖僧:一百劫人天上,最後人間修道,證羅漢。山上方七日,人間數十年。
【邪師外道論第十七】
金剛心論云:復次文殊師利,世間多有邪師外道,不知善惡因果,不達輪迴報應,一向狂心信邪,倒見尊命神鬼,行鬼教法,誑惑世人,廣殺豬羊牛馬,禽獸畜生身命,自貪食肉,妄稱祭天祭地,祭神祭鬼,求福求壽,保家保身,托鬼為由,干人財食,又有書鬼符牘,傳授世人,妄稱功力,度人生天,要人財物,活自邪命;若殺命、救得命,王侯常在世;若符牘,能度人,邪師得上天,世上迷人,信此邪見,大家相連,同入地獄,一失人身,萬劫難復,何以故?求福莫過齋戒布施,求壽莫過不殺放生,求慧莫過廣學多聞,求安莫過省禁是非,是故欲求正道,莫信邪師,欲出輪迴,莫犯因果,罪福報應,如影隨形,邪正道殊,苦樂各異。
楞嚴經云:因地不真,果召迂曲。
殺生是因,墮三惡道是果。
【外道六師論第十八】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外道六師?世尊曰:如來滅後,多有波旬入我法中,住我寺院,剃頭被褐,稱佛弟子,相共檀越,飲食酒肉,食污漫淨地,第一外道。復有牽妻帶子,住佛伽藍,偏學瑜珈教相,自稱遺法弟子,飲酒食肉,與人修齋,不僧不俗,第二外道。復有邪人,上無師傅,下無師證,被鬼迷制,邪悟聰明,不加修功,自言成道,外托佛教,內行邪法,亂惑世人,同入邪路,滅佛知種,第三外道。復有外見,偏學有為,行符咒水,驅鬼遣神,惑亂世人,增長惡見,滅佛正見,第四外道。復有道依休咎,學問吉凶,占卜鑒形,先兆禍福,惑亂世人,滅佛正眼,第五外道。復有粧模作相,空腹高心,未證言證,未悟言悟,一言半句,便為究竟,不食油鹽茶果醬醋,執持邪戒,惑亂無智,不用看經念佛,不用作福參襌,不用出家受戒,不用投禮別師,偏指色身,與佛無二,誑惑無智,同入黑暗,斷善根苗,滅智慧種,執著癡頑,第六外道。此等六師波旬外道,於後末法,入我法中,壞佛伽藍,毀佛正法,滅佛教相,佛敕大乘願力菩薩,隨方應現,或為人王帝王,或為宰官長者,具大威德,各作一方佛之檀越,摧滅邪道,護守正法,無令外魔得其方便。依佛說者是佛弟子,隨順邪者,即是波旬,相同毀謗大法,入阿鼻如箭,一失人身,無有出期。
菩薩戒經云:如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非餘外蟲,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天魔外道能破。
古德云: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報應二種:一.近報。二.遠報。
【根性遲鈍論第十九】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根性遲鈍,福德力微,雖信佛修,心不開悟,工夫不了,云何得度?佛言:根性雖鈍,但有堅固真實信心,不退齋戒,時時發願懺悔,夙殃障消,願滿慧性現前,便得開悟,見性成佛也。
開悟聖僧云:佛在世時我沉淪,今得人身佛滅度;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
【毀善信邪論第二十】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若有眾生,見佛不禮,聞法不信,逢僧不敬,毀謗善人,破人齋戒,不信因果,輕慢賢聖,欲信邪鬼,步步造業,不修寸善,此等眾生,具足邪見,生前不信三寶教化,死後決墮三塗,受大苦惱,求出無期,千佛出世,不能救度。
佛經云:謗師,毀師、嫉師、憎師、法中大魔、地獄種子。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云:自有過失,和尚阿闍黎教誡呵責,正是師長們以慈悲心,行方便事,成就自己的道心戒行,當低頭受教,作感恩想,不得還逆語,看待師長,當如看待活佛一般,輸誠致敬,因本師釋迦牟尼佛早已般涅槃,而師能代佛宣化,生我慧命,成就戒身,故當恭敬。
【受持五戒論第二十一】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一切罪業,何業最重?佛言:一切罪中,殺生食肉,其業最重,何以故?一刀還一刀,一命償一命,千萬生中,相噉無休,是故菩薩欲出輪迴,先學慈悲,不食不殺。二犯偷盜,破人富貴,本小息大,千萬生中,酬他宿債,何以故?若物屬他,不與自取,一文一粒,皆用填還,是故菩薩,欲求富貴,財物如意,先學布施,何況偷瞞。三犯淫欲,恩愛相纏,千萬生中,不得解脫,何以故?生死根本,淫為種子,是故菩薩,欲出生死,先斷愛欲,四犯妄語,口業相誣,千萬生中,是非相攻,何以故?冤家相報,世世相吞,是故菩薩,欲求入道,先學誠實。五犯飲酒,昏迷本性,千萬生中,智暗心昏,何以故?酒力迷心,世世暗鈍,身體臭穢,悶亂顛倒,是故菩薩,欲求定心,聰明智慧,當斷酒業,此五種孽,最大最重,若人全持,直成聖道,若人不持,永墮沉淪,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感情是世間法,苦多樂少,是變化無常,是造業的,是非永恒不變的,是黑暗,是痛苦的根源,是輪迴根本,是墮落之因。感情當下淨化,當下是出塵羅漢。
【受餓鬼報論第二十二】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造何等業,受餓鬼報?世尊曰:一切眾生,慳財物,貪戀衣食,偷瞞公眾,私己受用。有人乞化,不濟一文,返加瞋罵,只圖自己飽暖,不惜他人餓凍,壽終決墮餓鬼道中,長饑欷歔,咽細如針,吞食不下,肚大如鼓,頭大如山,倘逢飲食,自然化作鎔銅熱鐵,餓得口吐猛火,鼻出青煙,祼形黑瘦,業滿力消。
慳貪為因,墮餓鬼為果。
【墮畜牲報論第二十三】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造何等業,墮畜牲中?世尊曰:一切眾生貪酒食肉,宰殺禽獸,鋪設筵席,取歡作樂,果報為牲,酬前命債,又有借人財物,未足酬還,或有偷騙他人,奪人受用,果報為畜,還人錢財,直至業盡,方出輪迴。
貪酒食肉,宰殺禽獸為因,墮畜牲為果。
借人財物,偷騙他人,奪人受用為因,墮畜牲為果。
偷騙他人財物果報,有四種: 一.得貧窮,衣不蔽形,食不充口。二.自財常為王臣,惡賊之所劫奪,不得安樂。三.常被他人倒財。四.家屬、朋友皆是討債之果報。
【一體三寶論第二十四】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一體三寶?佛言:性是佛寶,如如不動是也;心是法寶,明決公正是也;身是僧寶,清淨齋戒是也。
五種三寶:
一.化相三寶。 二.住持三寶。 三.自性三寶。 四.小乘三寶。 五.大乘三寶。
歸依四種意義:
一.斷惡行善義。  二.迴轉義。  三.去邪歸正義。  四.破魔顯佛義。
成佛之道云:積聚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要當離,有生無不死,歸依處處求,求之偏十方,究竟歸依處,三寶最吉祥。
佛經云:三寶出現世間,利樂眾生,無有休息,功德寶山,巍巍無比,福德甚深,猶如大海,智慧無礙,等於虛空,一切眾生,由煩惱業障,沉淪苦海,生死無窮;三寶出世,作大船師,能截斷愛河,超生覺悟彼岸,是故三寶恩難報也。
佛經云:僧寶在則法寶在,法寶在則佛寶在;僧寶不住世,法寶則消亡,法寶若消亡,佛寶亦消亡。
【三種淨戒論第二十五】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又問佛:如何是三淨戒?佛言:第一惡心去盡,第二善心滿學,第三度盡眾生,是名菩薩三種淨戒。
菩薩為何發菩提心度眾生?一.觀看眾生苦。二.觀看聖教衰。
【長得男子論第二十六】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又問:修何福業,長得男子?世尊曰:恭敬三寶,孝養二親,常行十善,受持五戒,心行公道,志慕賢良,修此善根,常得男子,三劫不修,便墮女身,五百年中,為人一次,或有轉身換身,忘卻前因,遇惡因緣,同造不善,便失人身,萬劫難轉。
佛經云:得人身如爪上塵,失人身如大地土。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佛言: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根完具難;六根既具,生中國難;既生中國,值佛世難;既值佛世,遇道者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
【男子七寶論第二十七】
金剛心論云:復次文殊師利,男身具七寶,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寶?
一.有志氣之寶,到處遊行無畏。
二.有主為之寶,行事善掌權衡。
三.有成家之寶,善能生財立業。
四.有安生之寶,善能輔君養親。
五.有聖智之寶,善能決斷是非。
六.有安邦之寶,舉理上下皆從。
七.有定性之寶,善能親賢襲聖,是名男子七寶。
【女人五漏論第二十八】
金剛心論云:女身何名五漏?
一漏不能為身主。二漏不能為家主。三漏不能為人主。四漏不能為物主。五漏不能為聖主。是名女人五漏之體。
【到老修行論第二十九】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少年造業,到老修行,得成佛否?佛言: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若人回心發願修行,捨非從是,改惡向善,長齋戒酒,參投明師,得正見者,不拘老少,皆成佛道。
無常經云: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
古德云:人生七十古來稀,先除年少後除老,中間光景不多時,又有炎涼與煩惱。
淨土詩文云: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八苦實堪悲!世出世間思惟遍,不念彌陀更念誰?
【破齋犯戒論第三十】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一生齋戒,種諸善根,老來顛倒,破齋犯戒,得何福報?世尊曰:此等眾生,雖有善根,無大願力,無正知見,遠離明師,漏失前功,六賊返轉,劫自功德,心生顛倒,不成佛道,其中或有食肉,必落神道,上品鬼王,中品夜叉,下品羅剎,受人祭拜,福盡氣消,隨業輪迴,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其中或有單犯飲酒,必落鬼道,上品有財鬼,中品風月鬼,下品消散,福盡氣滅,隨業輪迴,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其中或有單犯淫欲,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福盡氣消,隨業輪迴,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其中或有單犯妄語,未得謂得,未證謂證,空腹高心,必成妖類,上品魑魅,中品魍魎,下品倚草附木,妖氣散盡,隨業輪迴,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其中或有多瞋怒者,雖有福德,必落修羅惡道,上品阿修羅王,中品阿修羅眾,下品阿修羅女,常好鬥爭,受勞不息,福氣消盡,隨業輪迴,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楞嚴經云: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塵不可出,縱有多智襌定現前,亦落邪魔外道。
華嚴經云:婬人婦女者,邪淫之罪,能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三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得絕嗣報。三者得不如意眷屬。
說誠實語得七種功德:
一.天龍八部護持。二.得好印象。三.眾人敬仰。四.具足威信。五.得大辯才。六.舌燦蓮花。七.常與聖賢共居。
阿修羅六種果報:
一.男醜女貌。二.男好鬥爭勝。三.女易生疑心。四.傷致法身慧命。五.易結惡緣。六.有天之福無天之德。
金剛心論云:所以者何?食肉修行,欲圖成道?如認冤家,當己子想,欲求相親,無有是處。飲酒修行,欲圖成道,如飲毒藥,欲求長生,無有是處。偷盜修行,欲圖成道,如灌漏卮,欲求平滿,無有是處。淫欲修行,欲圖成道,如蒸沙石,欲求成飯,無有是處。不斷妄言,以虛言實,欲圖成道,如彼凡夫,自稱國王,欲求富貴,無有是處。心多瞋怒,性好爭勝,缺平等慈,而圖成道,如渡漏船,欲過大海,終須沉溺。是人自墮,非佛不渡,若欲成就菩提妙果,當持如來清淨齋戒,寧捨身命,終不毀犯,佛許此人,立地成佛。佛告文殊師利:佛從發心齋戒清淨得,佛從久久不退真實得,佛從廣發大願,願出世間得;佛從平等,不擇冤親得;佛從下心,參求明師求;佛從慈悲,忍辱得;佛從精進,解脫得;佛從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學能學得,乃至佛從一切種,一切智得。
受持五戒六種功德:
一.諸佛歡喜。二.保住人身。三.得無漏清淨。四.遠離恐怖。五.心安理得。六.戒法圓滿,同登佛道。
【薦拔亡親論第三十一】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云何凡人在生不能齋戒,修諸佛慧,死後有孝順男女,請僧轉誦大乘,修設水陸,無遮大齋,資度亡者,未審亡者,實得度否?佛言:凡人在生,自無善功,死後子孫,修功報薦,十分功德,只得其三,何以故?修功作福,無過財力,是故生人,出己財力,眾同分中,得福勝前,過於亡者,其中或飲酒食肉,不淨人等,誦經修薦,善神不降,聖賢不赴,反累亡魂,加增罪業,若有真正孝順男女,父母亡歿,七七之內,三年之中,合家齋戒,出清淨財,命有德者,誦讀大乘,修設水陸,無淂大齋,燒香散花,舖設莊嚴,如法供養,一心虔誠,代為亡者,釋罪請福,如此拔薦,亡者生天,生人有福,存亡兩泰,人喜神歡,方為人子,孝順者也。
在生活跳跳要修行,布施、做功德;在生不修行,死後請出家人超度,是無可奈何補救方法。
慧海襌師云:眾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如果佛能度眾生,那麼過去諸佛無量無邊,一尊佛度一位眾生,早應度盡,為何至今尚未度盡,要明白,眾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
唐朝慧海襌師云:汝自家寶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假外求,我從此一時休去,自家財寶隨身受用,可謂快活,無一法可取,無一法可捨,
不見一法生滅相,不見一法來去相,偏十方界,無一微塵許不是自家財寶,自心一體三寶常自現前。
地藏經云: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子,善女人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
【明師口訣論第三十二】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明師口訣?佛言:如來滅後,諸菩薩,傳佛心印,續佛慧命,各化一方,開示未悟有緣眾生,正因正果,正見正修,降伏外魔,破除邪見,修正功行,始終清淨,非根不度,非器不傳,若有清信,善男信女,智慧高明,力求道者,數數親近,久久供養,下心參求,體性相和,方得以心印心,以道傳道,心心相印,祖祖聯芳,流傳不絕,是名天機口訣,有緣遇者,根無大小,皆成佛道。
開悟聖僧云:諸佛相傳,傳此一心,祖祖相傳,亦傳此一心,此一心是十方諸佛所依所證也。
開悟聖僧云:十方諸佛,一切眾生,全在當人一念心中而成,當知方便雖有多門,歸元無二,即歸真如,此一心是也。
開悟聖僧云:聖人之道,萬法從心生,萬法從心滅,皆由汝心,善惡也只由汝心,地獄天堂也只由汝心,只今相應與佛合智,即是佛也,更無相誑,直下奉信無疑。
開悟聖僧云:捨本外求遠家鄉,狂心歇處見娘面;菩提涅槃非外求,迴光返照法王現。
【輕師慢法論第三十三】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或有男女,親師聞法,帶信不信,以歸不歸,身雖禮拜,心多疑悔,自心不悟,反言責師,不肯開度,此等男女,如何度脫?世尊曰:此等薄褔少慧眾生,不悟無為,取相執著邪見,自慢障礙本心,不得正見,何以故?重師者,便重其法。輕師者,便輕其法。重師者,法便行。輕師者,法不行。輕師慢法,是增上慢人,雖然與師同行,如隔千由旬外,身命終時,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輕師慢法得五種果報:
一.聖賢難逢。二.與正法不相應。三.必墮三塗。四.自障聖道。五.惡名遍佈。
心地觀經云:一切菩薩修聖道,四種法要當知:第一親近善友、第二聽聞正法、第三如理思惟、第四如法修證。
十方一切大聖主,修是四法證菩提。
華嚴經云:菩薩因地修行,應發願生生世世親近善知識,善知識者,具足大智慧,能引導人出世解脫故。
【七寶布施論第三十四】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一身七寶布施?佛言:不貪布施,所謂眼不貪色相奇物,是色寶布施。耳不貪好聲音樂,是聲寶布施。鼻不貪好上妙香,是香寶布施。舌不貪好上美味,是味寶布施。身不貪好妙衣服,是觸寶布施。意不貪名利恩愛,是法寶布施。性不貪世間欲樂,是佛寶布施。若人能悟自身中七寶布施,所得福德,勝如世間金銀琉璃,珍珠、瑪瑙、珊瑚、琥珀,七寶布施之福,百千萬分,不及其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
開悟祖師云:佛性在六根門頭出出入入,不染五欲六塵世界,自性如如不動,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是名出三界,證菩提,佛、世尊是也。
大般若經云:離有為法,無為法不可得;離無為法,有為法不可得,有為界無為界,如是二界,非相應非不相應,有色無色一相,所謂無相。
物質七寶布施是有漏生滅,有為染法─人天小果。一身七寶布施是無漏無生滅,無為無染法,無相布施─自性功德,出世菩提果位。
【王舍城論第三十五】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王舍城?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淨齋戒喻城墻,六根喻六部宰輔,六塵喻六賊強梁,六識喻六門出入,五欲喻五道穿坑;見聞覺知,喻住國四相,同佐性王。一體家邦,性王一出,坐於心舍,常共六臣四相,同理國政。若性王有道,不順私情,有功則賞,有過則罰,體天行道,死者無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墻堅固,六門警慎,六賊不起,在內六臣清政,四相體公,不敢作弊,內外如一,性王大平。若性王無道,讒納佞,背公向私,賞罰不平,上下相乖,在內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門不關,六賊亂起,攻破戒墻,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盡法無,身心落泊,便受沉淪。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內外一如,上下無失,君臣道合,心性圓明,體用一致,性王君民,同樂太平,故名王舍城也。
國王仁政,大公無私,上下一如。國王暴政,背公向私,朝野上下亂起。
比喻心性持戒受齋,不染六塵,自在解脫。若心性破戒犯齋,染著六塵,輪迴生死。
開悟聖僧云:自覺則離染著,還本來之淨;去無明惑,證本具之真;從一切法本不生處,了徹真空本體自家面目。
【自己佛法論第三十六】
金剛心論云:文殊師利問佛:云何是自己佛法?世尊曰:悟明自己本來真性,即自佛也。於世間法,及出世間法,通達無礙,即自己法也。心要理養,佛要法扶,是故財食養身命,道理養慧命,悟道兼通,即成佛道。
開悟袓師云:剎那頓見真如本體,不被順逆之境所惑動,自性如如,圓滿具足,名之為佛;世出世間諸法,已通達絕學,名之為自性法寶具足是也。
【千手千眼論第三十七】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觀世音菩薩,如何具千手千眼?世尊曰:眼表見性,手表妙用。若人徹悟明心見性,亦同千佛,見性一般,故名千眼。同放光明,又體自性,發生妙用,亦同千佛,妙用無二,故名千手,同作用也。方成體用兩顯,圓通教主,觀世音菩薩。
狹義單指觀世音千手千眼。廣義十方諸佛。
悲華經云:觀世音因地修行時,曾為轉輪聖王第一太子,寶藏佛出現於世,於寶藏佛前發大菩提心,立大誓願:若世界中苦惱眾生,為求解救痛苦,
稱念我名號,我天眼所見,天耳所聞,不能救脫其苦者,我誓不成佛。寶藏佛見他所發拔苦與樂之大願,希有難得,故為取名觀世音。
【三毒論第三十八】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如何是三毒?世尊曰:愚癡邪見是一毒。貪心不足是二毒。瞋怒嫉妒是三毒。此三毒是三惡道之種子,若人具足,決墮三途,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阿含經云:貪瞋癡永盡,是名阿羅漢。
古德云:退一步想海闊天空;忍受一時天下太平。
【四大論第三十九】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四大論?世尊曰:地有堅性,水有通性,火有燄性,風有動性。在人身上,四大和合,方成一體,所有皮肉筋骨,膠成一身,名地大。津涎尿血,滋潤一身,名水大。暖氣均融,溫和一身,名火大。動轉施為,運用一身,名風大。四大調和,一身安樂;四大不和,便生病苦,故曰四大。
【孝順論第四十】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孝順?世尊曰:孝者慈也,順者不逆正理也。有孝慈者不傷生而自活,不取私而背公,尊重三寶,敬順二親,不醉不亂,無愛無憎,勸令合家,同修福慧,內和外睦,上恭下敬,現在父母,心安體樂,過去父母,離苦昇天,是名世間孝順男女,若是日殺三牲,奉親祀袓,皆與父母,加增罪業,是大不孝,生前同造,死後同墮,父母冤親,相牽相連,成群作隊,同入輪迴,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孝順有四種:一.物質孝順。二.精神孝順。三.物質與精神孝順。四.出世間孝順。
【方便論第四十一】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方便?世尊曰:方便二字,略說有十五種,第一方便,不養不殺。第二方便,不食酒肉。第三方便,不造酒漿。第四方便,不相侵害。第五方便,莫錯指路。第六方便,不可燒山。第七方便,莫怨天地。第八方便,急難相救。第九方便,莫慢神明。第十方便,莫出濁言。第十一方便,積仁布德。第十二方便,勤儉知足。第十三方便,敬老憐貧。第十四方便,修因種果。第十五方便,冤親平等。相濟度也。若人行得十五方便,便得十五種清淨福報,常生人天,受諸快樂。
成佛是學佛最終目標,修行須無量權巧方便。
佛經云: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
法華經云: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
【好心論第四十二】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好心?佛言:好心二字,無人行得,若是好心,利益他人,不求他報;結事他人,不求果報,供養他人,不求福報,濟利他人,不求恩報,及至下心,滿人心願,難捨能捨,難忍能忍,難行能行,難救能救,不擇冤親,平等濟度,真實能行,非但口說。愚人口說好心,心無慈善;賢人常行好心,口不自言,但念利濟他人,不求自己名望,是名好心;若是捨寸而求尺,種少而望多者,是不好心也。
好心定義:利他、助他、度化、不求報是好心。
不好心定義:利他、助他、度化、有求報是不好心。人天小果。
三輪體空,無住相布施,功德無盡如虛空。
布施八種功德: 一.廣結善緣。二.成就福德。三.增長慈悲心。四.諸佛讚歎。五.常得貴人。六.親近善知識。七.日增菩提善法。八.同證佛道。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智愚迷悟論第四十三】
金剛心論云:文殊菩薩問佛:如何是智?如何是愚?如何是迷?如何是悟?願佛慈悲,廣為我說,佛言:智者知也,智者知有佛道可修,知有聖教可學,知有明師可求,知有福可作,知有罪可懺,乃至知有世出世間輪迴因果;如天有日,如暗有燈,能知能見,善惡報應,一知見後,便能捨惡從善,改邪就正,非理不說,非事不為,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念念中正,步步真實,積德成名,流傳後世,是名智人。愚者暗也,愚人心暗,不識高低,不知有天堂地獄,不信有罪福輪迴,一向貪花戀酒,殺生害命,而供口腹,一生中殺害百千萬億眾生身,借下百千萬億性命債,輪迴相遇,遞相食噉,無有了期,何以故?一切牛馬豬羊畜生之類,皆是累世冤親,善惡眷屬,墮入輪迴,改頭換面,來作畜生,愚人殺食,即殺自己眷屬身,即食自己眷屬肉,此遭彼殺,彼遭此殺,輪迴路上,親疏不知,相殺相食,無有休息,一失人身,萬劫難復。迷戀顛倒無數,但念目前受用,不顧身後招殃,迷真逐妄,背覺合塵,縱遇聖賢,不能救度,長沉苦海,永失真性,一入輪迴,萬劫不復。
菩薩戒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
菩薩戒經云:若佛子,故食肉,一切眾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若故食者,犯輕垢罪。
六袓壇經云: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
金剛心論云:悟者覺也,悟人覺知自己是佛,慕道修行,三業無虧,六根清淨,有方有便,無我無人,自度度人,同成佛道,雖住世間,世法不染,坐塵勞內,轉大法*,化娑婆界,為極樂邦,變地獄為天堂,指迷途見佛性,作諸佛事,度脫有情,不捨慈悲,誓相救拔。若有眾生,得供養者,所得福德,如供養三世諸佛功德,等正無二,何以故?自覺覺人,名為正覺,說法利生,妙用神通,與佛無二,能開眾生佛之知見,能指眾生悟佛知見,能引眾生,入佛知見,能究眾生成佛知見,所以者何?大悟之人,得名菩薩,得秘密真正口訣,若有男女得見得聞,信他法化,皆是正因,皆是正果。是故少年修行,得其正法,即成佛道;二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三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四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五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六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七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八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男子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女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富貴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貧賤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帝王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宰官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乃至人與非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有男女等,得見真明師,修行得正法,無一不成佛。
開悟聖僧云:佛法者無特權;佛法者無赦免;佛法者無權威。佛法者是解脫法;佛法者是菩提法;佛法者是成佛之法,是平等之法。
開悟聖僧云:佛法是實相勝義諦,空有不二之法,處處顯示諸法空無自性,若人與諸法畢竟空相應,世間忽然少一人,法王出世更無差。
開悟聖僧云:佛法平等一味,修行無分男女智愚,乃至富貴貧賤,若入我門者,證悟吾道者,凡夫變聖人,娑婆變極樂,是故佛法名之為成佛平等之法。
【佛道證果論第四十四】
金剛心論云:於是文殊白佛言:世尊!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何不修,不得成佛?世尊曰:非是不得成佛,只是業債廣多,何以故?一切眾生迷頑顛倒,從無始以來,不種善根,只造惡業,冤冤相繫,業業相纏,你不放他,他不放你,結成業網,彌滿世界,是故出入三途,往來六道,相逢相遇,相害相吞,遞相報應,無有了期,假如債滿,生人道中,又無善根,不逢正法,假若得逢,諸根暗鈍,重重魔障,不能進功,所行不成佛道正果。』
開悟聖僧云:幸虧業是無形無相,若是有形有相,堆積如須彌山;是故願力道心應堅強,猶如衝天之志,勿懈怠,尚未出三界,終無有休息,是名精進道人是也。
開悟袓師云:三界內是眾生造業的場所,也是修行的道場,但是造業因緣遠勝修行因緣,勝過百千萬億倍,造惡業無奇不有,直接間接,有形無形造業,業力使然,身不由己,所造之罪業,廣如虛空,深如大海,無始無終,是名為凡夫。
【不持五戒論第四十五】
金剛心論云:佛告文殊師利:不持殺生食肉戒,斷絕慈悲種子;不持不與不取戒,斷絕富貴種子;不持邪非淫欲戒,斷絕清淨種子;不持妄言綺語戒,斷絕誠實種子,不持醉酒昏迷戒,斷絕聰明智慧種子;是故五戒不持,人天絕路;五戒堅持,三惡道絕。善惡由人,自造自受,所以者何!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多修多得,少修少得,回修回得,不修不得;你若修得功,別人分不得;你若造得罪,別人替不得,是故欲免地獄,當除惡心,欲免餓鬼,先斷慳貪;欲免畜生,莫吃他肉;欲得人身,先學孝慈;欲生天上,當持五戒;欲成佛道,先用明心,心明則因果不昧,見性則成佛無疑。文殊菩薩歎言:善哉善哉!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正法難遇,知識難逢,人身難得今已得逢,頭頭具足,種種現前,若不發心,佛也難救。爾時會中,初發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無量天龍八部,皆悟自己本來佛性,一切功德,不出自心,成就慧身不壞,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菩薩戒經云:「若佛子自慳、教人慳、慳因、慳緣、慳法、慳業,而菩薩見一切貧窮人來乞者,隨前人所須,一切給與,而菩薩以惡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錢、一針、一草,有求法者,不為說一句一偈,一微塵許法,而反更罵辱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慳貪得六種果報:
一.得愚癡果報。二.人不喜近。三.人緣狹隘。四.命終墮餓鬼果報。五.生生常得不如意。六.與菩提背道而行。
演講金剛心論五種感想,也就是五種的感言:
一.金剛心論是一部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兼顧的論典。
二.金剛心論處處顯示明心見性的重要性,見性名聖人,迷性名凡夫。
三.金剛心論總共有四十五論,每一論的意義與角度不相同,但無非導歸正知正見,破迷啟悟,轉凡入聖。
四.若是人人受持金剛心論的正法,欲證菩提成就佛道,有日可期。
五.金剛心論直指心性關鍵所在,把持如來心法扼要,佛由心成,道由心學,德由心積,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禍由心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獄,心能作佛,心能作眾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
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D669BC020F06E8C3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5-03-11 17:48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3-11 16:1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050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