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313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人格要完整、人生觀要健全、心理要健康、
【人格要完整、人生觀要健全、心理要健康、
人際關係要能和諧、人性不能扭曲】
人格要完整-人格就是品性的問題,
不能老是虛偽、掩飾自己、隱瞞自己、自我欺騙。
人生觀要健全-不能是偏激的激烈份子,⋯⋯
太消極、太剛烈、太悲觀、過度的樂觀都不行,
這些都是家教要培養出來的。
心理要健康-心理不健康,有精神病的,都不能修行。
人際關係要能和諧-要跟人家溝通、協調,群體要和諧。
人性不能扭曲-有些我們自己都看不到,
有很多人很會裝腔作勢、隱藏、掩飾,
不管對不對,總是弄一個假相給人家看,
這都是嚴重的人格性缺憾,
因為這個面具帶久了,也忘了這是不當的,那就是盲點。
----------------節錄《普光世紀.華嚴行法篇》
http://huayenworld.net/public/preview.p...1&sub=71&ssub=112


維基百科/五大性格特質
(英語: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又稱大五性格模型或五因素模型
(The Five Factor Model,簡稱FFM),
是現代心理學中描述最高級組織層次的
五個方面的人格特質。
這五大人格特質構成了人的主要性格。
概述
在眾多的人格評量中,
因為使用的因素分析方法不同等原因,
所以不同研究者得到的人格特質數目不相同,
但總體上可以分為五大性格特質,即:
「經驗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
「外向性(Extraversion)」
「親和性(Agreeableness)」
「情緒不穩定性(Neuroticism)」
從個人性格發展角度上來說,「五大性格」
趨於穩定在參加工作大約一至四年期間。
同時研究數據還發現,即使經歷重大人生事件,
成人的性格特質也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穩定性是特質的突出特點。相較於狀態(states)
和情緒(moods),特質不隨環境變化而改變。
學習風格
就像個性一樣,
每個人的學習風格也會影響五大性格特質。
科學家提出了四類學習風格,
分別是綜合分析(synthesis analysis)、
條理研究(methodical study)、
注重事實(fact retention)
和精細處理(elaborative processing)。
這些學習風格的主要功能如下:
學習風格 功能
綜合分析 處理和分類信息
條理研究 有條理地完成學習任務
注重事實 注重實際結果,而不是內在邏輯
精細處理 以現有知識聯繫和運用新的想法
研究表明,盡責性和親和性能夠促進四類學習風格,
而情緒不穩定性則會抑制這四類學習風格,另外,
外向性和經驗開放性只會促進精細處理這一種學習風格。
五大性格特質與學業成就[編輯]
性格在影響學術成就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308名大學生完成了五個因素庫存流程調查,
並提供他們的平均積點。
調查顯示其中的兩個特徵,盡責性和親和性,
與所有的學習風格(綜合分析、條理研究、
注重事實和精細處理)有成正相關關係,
而情緒不穩定性與所有的學習風格呈逆相關。
此外,外向性和開放性與精細處理的學習風格成正比。
五大性格特質一起解釋了GPA的14%的方差,
表明性格特質對學業成績作出巨大貢獻。
此外,反思性學習風格(綜合分析和仔細的處理)
能夠調解開放性和GPA之間的關係。
這些結果表明,如果學生可以把學術興趣
和對信息處理的深思熟慮相結合,
對於知識的好學可以對學業成績
具有顯著的增強作用。
參考資料
1.^ Komarraju, M., Karau, S. J., Schmeck, R. R., & Avdic, A. (2011).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learning styl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1(4), 472-477.
doi:10.1016/j.paid.2011.04.019
2.^ Komarraju, M., Karau, S. J., Schmeck, R. R., & Avdic, A. (2011).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learning styl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September 2011), 51 (4), pg. 472-477

五人格”。這五種人格特質是:
情緒穩定性:焦慮、敵對、壓抑、自我意識、衝動、脆弱
外向性:熱情、社交、果斷、活躍、冒險、樂觀
開放性:想象、審美、情感豐富、求異、智能
隨和性:信任、直率、利他、依從、謙虛、移情
謹慎性:勝任、條理、盡職、成就、自律、謹慎
人格特質理論
(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Personality Trait Theory)
人格特質理論概述
人格特質理論(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起源於40年代的美國。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高爾頓·威拉德·奧爾波特和雷蒙德·卡特爾(Raymond Bernard Cattell)。
特質理論認為,特質(trait)是決定個體行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組成元素,
也是測評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單位。
在現代人格心理學中,人格特質理論將特質定義為個體所具有的神經特性,
具有支配個人行為的能力,使得個人在變化的環境中給予一致的反應。
但是特質理論最早卻源於研究人格個別差異的類型理論。
類型理論往往根據一個人的某一特征或者特質來描述人格。
例如,如果某人迷戀權位則說他是權力型的人,
如果某人看問題總是能夠考慮到好的一面則認為他是樂觀的人。
古羅馬醫生蓋倫(Galen)提出的四種氣質類型就屬於最早的類型理論。
他根據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的“體液說”提出了四種氣質類型,
即多血質(具有過多的血液,充滿活力和動力)、膽汁質(具有過多的黃膽汁,容易激怒)、
抑鬱質(具有過多的黑膽汁,通常表現為憂郁和悲哀)、黏液質(具有過多的黏液,使人遲緩或者懶惰)。
體型說也是類型理論的一種。體型說中較有影響的觀點有克瑞奇默(E. Kretschmer)的三分法,
他將人分為肥胖型、瘦長型和健壯型,並企圖分別以幾種典型的性格歸屬具有某一種體型的人
(如肥胖型與情緒不穩定相聯繫等)。體型說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謝爾頓(W. H. Sheldon)
則將體型分為內胚型、中胚型和外胚型,並分別以不同的性格進行歸屬
(如快樂、喜好社交的屬於內胚型;好動、侵犯屬於中胚型;思維退縮屬於外胚型等)。
體型與氣質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相關,但是,將人的氣質類型歸結於體型,是不科學的。
與體液說和體型說不同的是建立在心理特質基礎上的理論,稱為心理類型理論,
是由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 G. Jung)首創的。他將人格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兩大類。
前者在性格上喜沉靜,易羞怯;後者則好活動,喜社交。此理論曾一度引起人們廣泛的興趣,
導致了許許多多的心理學研究。但是這種二分法不足以說明一般的人格問題,
絕大多數人處於兩極之間,因此不能採取以少數特質來解釋人的全部行為。
有的心理學家進一步指出,類型理論是因為它將人分在各個類別中,
然後用某個符號來標記他們。這種標記不僅過分強調了行為的內在起因,
而且也可能導致他們傾向於成為他們被標記的那種人。一個被稱為“內向”的人可能會被他的朋友所冷落
,使他變得更加孤立;同樣,一個“外向”的人也可能會變得更加喜歡社交,因為其他人認為他應該如此。
所以心理類型理論也存在著理論上的缺陷。
第一個特質理論的提出者是美國心理學家高爾頓·威拉德·奧爾波特(G. W. Allport)。
他和同事對描述人格特征的17 953個形容詞進行了研究並逐漸減少到數目較小的一些特質名稱上,
並將特質定義為:具有使許多刺激在機能上等值,
併發動等值形式的(意義恆定的)適應和表現行為的神經心理結構。
因此,對高爾頓·威拉德·奧爾波特而言,人的人格是包括各種特質的動力組織,
這些特質決定了個體適應的獨特性。高爾頓·威拉德·奧爾波特還將人格結構中的特質
分為個人特質和共同特質,個人特質又可以進一步分為樞紐特質、核心特質和次要特質。
心理學家雷蒙德·卡特爾(R. B. Cattell)接受了高爾頓·威拉德·奧爾波特關於人格特質的概念,
併在此基礎上對特質概念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
他運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把人格特質區分為錶面特質和根源特質。
表面特質是由一些互相聯繫的特性形成的;根源特質是相對穩定和持久的特性,
通過因素分析可以發現根源特質是一些單一的因素,是人格的基本成分。卡特爾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工作,
提出了人格的十六種根源特質。根據這十六種根源特質,他編製了十六種人格因素測驗(16PF)。
除了卡特爾以外,還有許多心理學家對人格特質進行了研究。
這些研究均採用因素分析的方法來發現各種人格特質,繼而確定人格的維度。
現代的人格特質理論
一、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論
高爾頓·威拉德·奧爾波特(Gordon Allport,1897-1967)的人格特質論(trait theory),系以個案研究法,
從很多人的書信、日記、自傳中,分析出各種具有代表性的人格特質。他認為特質是人格的基礎,
但他反對弗洛伊德虛幻式的人格結構看法。
他認為人格特質是每個人以其生理為基礎的一些持久不變的性格特征。他將人的特質分為以下三大類:
1. 首要特質
所謂首要特質(cardinal trait),是一個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質。小說或戲劇的中心人物,
往往被作者以誇張的筆法,特別突顯其首要特質。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2. 中心特質
所謂中心特質(central trait),是構成個體獨特性的幾個重要特質,
在每個人身上大約有5-10個中心特質。如林黛玉的清高、聰明、孤僻、抑鬱、敏感等,都屬於中心特質。
3. 次要特質
所謂次要特質(secondary trait),是個體不太重要的特質,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境下才表現出來。
如有些人雖然喜歡高談闊論,但在陌生人面前則沉默寡言。
二、卡特爾的人格特質論
雷蒙德·卡特爾對人格特質理論的主要貢獻在於提出了根源特質。
1949年,卡特爾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16種相互獨立的根源特質,
並編製了《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16PF)。這16種人格特質是:
樂群性、聰慧性、情緒穩定性、恃強性、興奮性、有恆性、敢為性、敏感性、
懷疑性、幻想性、世故性、憂慮性、激進性、獨立性、自律性、緊張性。
卡特爾認為在每個人身上都具備這16種特質,只是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現有程度上的差異。
三、現代五因素特質理論
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格研究者們在人格描述模式上達成了比較一致的共識,
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式,被稱為“大五人格”。這五種人格特質是:
情緒穩定性:焦慮、敵對、壓抑、自我意識、衝動、脆弱
外向性:熱情、社交、果斷、活躍、冒險、樂觀
開放性:想象、審美、情感豐富、求異、智能
隨和性:信任、直率、利他、依從、謙虛、移情
謹慎性:勝任、條理、盡職、成就、自律、謹慎
四、艾森克的人格三因素模型
艾森克(Eysenck,1947,1967)依據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 (three factor model)。
這三個因素是:
①外傾性 (extraversion),它表現為內、外傾的差 異;
②神經質(neuroticism),它表現為情緒穩定性的差異;
③精神質 (psychoticism),它表現為孤獨、冷酷、敵視、怪異等偏於負面的人格特征,
艾森克依據這一模型編製了艾森克人格問卷 (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簡稱EPQ,1986) 。
http://wiki.mbalib.com/zh-tw/%E4%BA%BA%E6%A0...8%E7%90%86%E8%AE%BA


1. 首要特質 所謂首要特質(cardinal trait),
是一個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質。
小說或戲劇的中心人物,往往被作者以誇張的筆法,
特別突顯其首要特質。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2. 中心特質
所謂中心特質(central trait),
是構成個體獨特性的幾個重要特質,
在每個人身上大約有5-10個中心特質。
如林黛玉的清高、聰明、孤僻、抑鬱、敏感等,
都屬於中心特質。
3. 次要特質
所謂次要特質(secondary trait),
是個體不太重要的特質,
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境下才表現出來。
如有些人雖然喜歡高談闊論,但在陌生人面前則沉默寡言。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8-17 21:2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330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