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856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唯識學在佛法中的定位 (破妄顯真,大小乘的橋樑)
——凈界法師
唯識學在整個大乘佛法當中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課程,
它跟我們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樣的,
佛法概要是整個修學的次第,
那麼唯識學主要是針對我們凡夫的內心的一種活動狀態,
做一個比較深入的探討。我們在講唯識之前,
我們先把唯識學在整個佛法當中的一個定位,
它的一個重要性,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蕅益大師把佛法的修學的目的以四個字來做一個總結,
就是我們修學佛法只有四個字叫做破妄顯真。
不管你修什麼法門,
你的目的只有一個,破除虛妄開顯真實!
什麼是虛妄呢?簡單的講就是我們的生死輪回。
為什麼生死輪回是虛妄呢?因為它無所得,
我們每一次的生命,不管你多麼的努力,
不管你有多大的成就,你最後的結果只有一個,
那就是無所得。就好像你做夢,
即便你在夢中你是一個轉輪聖王,
但是你這第一個夢結束以後到另外一個夢的時候,
你不可能把第一個夢的東西帶到第二個夢去,不可能!
你所有的夢境只能在一個夢裡受用,
所以我們生生世世在裡面輪回,
其實我們也曾經努力做過很多事情,
但是為什麼我們到現在還是無所得呢?
道理很簡單,因為輪回是虛妄的,它的本質是虛妄的,
你就不可能創造一個永恆的東西出來,
所有的東西都是生滅的。所以假設我們不擺脫輪回,
我們就永遠是一個乞丐,永遠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乞丐,
所以消除輪回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破除虛妄,這第一個。
第二個從積極的角度呢,開顯真實,
我們應該要成就諸佛的波羅蜜,種種的功德莊嚴,
讓我們來生能夠生生世世的受用種種的依報正報的莊嚴,
所以整個佛法的修學分成兩塊:破除虛妄,開顯真實!
那麼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之下呢,佛陀的教法有三個重點:
第一個是小乘佛法。小乘佛法它的思想是業感緣起,
它認為所有的輪回是由業力創造出來的,
所以你看小乘佛法的目的,
他所有的持戒修定修無常無我的觀慧啊,
都是在斷有漏的業力,就斷這個輪回。
但是業感緣起它有缺點,因為它從業力來解釋人生,
它會陷入一種對立,因為善業它就不是罪業,
因為有漏業它就不是無漏業,
所以業感緣起所創造的人生觀是一個對立的。
所以當小乘的佛法把輪回消失了以後呢,
它也不可能創造真實了,他進入了偏空涅槃,
所以小乘佛法它只能夠破除虛妄,不能夠開顯真實,
這個是它不足的地方,所以佛陀講完小乘以後接著講大乘。
那麼大乘佛法它不用業力來解釋人生,它從內心,從心,
一切唯心造!因為心態它不是對立的,
因為它也可以起善念,也可以起惡念,
所以它是一個平衡中道的思想,相對於業感緣起,
這個內心的緣起比較圓滿。但是從內心的緣起當中,
大乘佛法又分成兩塊:
一個是圓頓的法門;一個是次第的法門。
如果你看了經典是很高端的,比方說《楞嚴經》,
比方說《華嚴經》,比方說《法華經》,
這個經典它的一個生命的立足點都是從清淨心出發,
真如緣起,你要能夠直下承當你一念心性本來清淨,
你才有資格去修《法華經》,修《華嚴經》,
去從空出假,去修六波羅蜜,去莊嚴你一念心性的。
所以圓頓法門它的好處呢,
就是它在成就那種真實的功德這一塊是非常直接了當,
但是它破除虛妄相對不足,
如果你去讀《法華經》《華嚴經》,
佛陀很少提到斷輪回這一塊,他認為說你應該準備好了,
因為你到了法華會上,他假設你已經安住真如了,
所以圓頓止觀它的優點是很快讓一個人能夠成就,
隨順諸佛的功德莊嚴,但它的缺點呢,
對斷除輪回這一塊,破妄這一塊相對薄弱,
所以大乘的圓頓法門它偏重在開顯真實,
只有唯識學它是跨越了破除虛妄,
它也兼帶了開顯真實,因為為什麼?
因為它的一切唯心造,它那個心從阿賴耶識出發,
染淨的和合體,它沒有像圓頓止觀這麼理想化,
以清淨心做基礎,它是很務實的從凡夫的心做出發,
以阿賴耶識。那麼阿賴耶識呢它就是說你一個人,
你可能變成一個好人,你也可能變成一個壞人,
所以它很務實的從凡夫的心來開顯你的菩提道,
所以唯識學它的一個阿賴耶識的緣起,
它能夠往下兼帶了小乘的業感緣起,它能夠破除虛妄,
往上它也可以通達大乘的圓頓止觀,
正念真如,開顯真實,
所以唯識學它可以說是整個
大小乘教法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橋樑,
你把唯識學學好了,所有的佛法你就容易融會貫通,
它往下通達業感緣起,往上通達真如緣起,
那麼作為它呢就是一個阿賴耶緣起,
所以唯識學在大乘這一塊,
它扮演一個重要的橋樑的角色,
所以我們的確有需要花一點時間來跟大家談一談,
我們如何從一個凡夫的心,而轉變成一種聖人的心。
好,那麼這是我們開這個唯識學課程的主要目的。

按這裡檢視影片,登入論壇可以直接觀看?list=PLC_YxsixE_ChIIqqgNzxy5RSd1flygowe

http://www.masterchingche.or...er_main.php

http://www.masterchingche.org/zh-...act=view&id=84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6-09-14 00:19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9-14 00:10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若論佛法,一切現成,當相即道,見處即真.
但用亡情,何勞壞相?講得真是好!
只要你肯放下那一分執著,
又何需要去除掉外面的假相呢? 六祖的意思講的,
其實不離這個,如來藏性,本自具足。
六祖云:六塵不惡,還同正覺。但能離一切妄計之相,
即一切諸法,無非全體法界。
如唯識云:若離遍計執,當體即是圓成實。
如果你對緣起法迷了,遍計就是到處執著,無一法不執著。
如果了悟當體即空,當體就是圓成實,就不離本處了。
這句話意思:若論佛法,一切現成,當相即道,見處即真,
不離本處,即得菩提,就是這個道理。
(慧律法師楞嚴經第五套[破妄顯真(十番顯見)])


妄識無體 真心有體
楞嚴經(第五十七講)真心般若智慧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楞嚴經(57)
第五十七講: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研究(36)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楞嚴經義貫》294頁,第九節、
真心有體。這個真心有體特別的重要,
前面講:妄識無處;妄識非心;妄識無體,
前面就是講:無處、無體、非心;
現在講:真心有體,它這個含義是什麼?
它的重點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的真如
自性是存在的。有體就是:它確實存在的,
只是它沒有形相,般若智慧是存在的,它是有體性的,的的確確是存在的。
所以,真心有體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的如來藏性是的確存在的,
般若智慧是有體性,的確存在的,
只是因為它沒有形相;但是,用的時候清清楚楚,
但是,要找的話找不出來,不在相,不離相。
不是相,也不可以遠離相,即相離相,這個就是真心有體。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9-14 00:11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9-14 00:13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圖 2.

圖 3.



“迷悟之體都是一個,
一切有情的相續心中,並無有二”,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9-14 00:14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淨界法師: 所有的理觀一定要事修配合的

【所謂發願盡於未來,化度一切眾生,使無有餘,

皆令究竟無餘涅槃,以隨順法性無斷絕故。 法性廣大,

遍一切眾生,平等無二,不念彼此,究竟寂滅故。 】

我們在修安住力跟調伏力的過程,應該不會很順利,

因為無始劫的業力會反彈,煩惱也會反彈,

所以這個時候菩薩怎麼辦呢?

要發願。 盡於未來, 時間無盡;在空間上呢,

化度一切眾生,使令眾生消滅一切的痛苦,

得到究竟無餘的涅槃,以隨順法性無斷絕故,

法性本來就是不時空無盡的。

因為法性的廣大,能夠普遍加被一切眾生,

內心是平等不二​​的,沒有我相、人相的對立,

那麼能夠成就究竟的大般涅槃的常樂我淨。

我們這次的課程偏重在安住力跟調伏力,

偏重在《正見篇》。

我們下堂課的《發心篇》就是如何堅持,

這個力量如何一次一次地通過逆境的考驗,

能夠相續下去,那就是菩薩要有願力了。

菩薩不是靠色身修行,靠願力!

色身是有限的,靠你的心力在修行。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發願,

才使令我們能夠從現在到臨命終,能夠一路走來、

始終不退,

這個到了下一次我們再來跟大家討論願力的問題。

不過這個地方要值得注意,

《楞嚴經》它的修行是有理觀跟事修的。

理觀就是空假中三觀:

空觀,安住;假觀,調伏;中觀,平衡。

第二個是持楞嚴咒心,它的事修就是持咒、破障。

如果諸位要知道怎麼持咒,可以跟淨土梵音,

我有把相關的資料給淨土梵音,你們可以跟他請。

我們在末法時代 ,在修行過程當中,

我們過去生有很多的冤親債主,

他並不是很高興你修行,因為你要解脫生死,

所以他會用各種方式來障礙你,

所以我們要善加保護自己。

我們一個修行人不要去傷害別人,

但是你要懂得怎麼保護你自己——就是持咒。

這個方法,我們今天就不在這邊教授,

因為這個持咒有很多很多的話要說。

如果我講得不完美,可能會斷章取義。

它是有一套的講解,要怎麼樣持咒、

為什麼要這樣持咒、這個過程要注意什麼事項,

我都有交代清清楚楚,

如果你有意思要持楞嚴咒心的話,

可以跟淨土梵音來請。 那你要是習慣持大悲咒,也很好。

總而言之,所有的理觀一定要事修配合的。

你心念的增上,但是也有一些相關的保護,這才圓滿。

所以,理觀跟事修要配合。

好,我們今天就跟大家討論到這個地方。

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9-14 00:15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真如」的本質是:「清淨本然,周徧法界」
阿賴耶識,所要表顯的是一種雜染的心識,告訴我們:
我們這一念心,你動一個念頭、開口就錯--動念即乖!
當我們把它會歸到「現前一念心性」時,那是可以融通的。
大乘佛法的思想,基本上我們分成兩個宗派:
「性宗」與「相宗」。淨界法師*
一、性宗:
代表的經論是《楞嚴經》、《起信論》。
「性宗」的思想是講「一切法因緣生」,
是「真如受熏」的因緣。
「真如」的本質是:「清淨本然,周徧法界」
它是廣大無邊真如的一個明了性。
這個明了性是清淨本然,離一切相的。
但是,它不是像「頑空」,如木石一樣,它能夠「受熏」,
當我們身口意的造作,是一種善法的時候,
「真如」它就變現一種莊嚴可樂的果報;
當我們身口意的造作,是一個惡法的時候,
「真如」就會變現一種卑賤痛苦的果報;換句話說,
這種清淨本然的真如,它受著我們染、淨諸法的熏習,
變現十法界的差別。
「真如受熏」的重點在強調「差即無差」。表面上,
我們看到十法界的依正,呈現種種不同的差別:
佛菩薩所成的功德莊嚴、三惡道苦惱卑賤的果報。
但是我們不要忘掉,每一個有情眾生,他的內心深處,
這種「真如」的本性,是無差別的;
這種『如』的境界,是無差別的。
「真如受熏」所強調的就是我們心性,
這種無差別的「清淨本性」。
二、大乘的另一個宗派是「相宗」:
就是《解深密經》、《成唯識論》。
「相宗」的緣起論,他認為有情眾生的根本是「阿賴耶」,
「阿賴耶」就是「藏」,它有含藏我們無始業力的作用。
「阿賴耶識」本身是不造業的,那它做什麼呢?
它就是「受熏」,你前七識儘管造業,不管造善、造惡,
它都把你的業力保存下來,
等到一切因緣成熟的時候,就變現三惡道的果報,
或者是變現人天的果報--「阿賴耶識受熏」。
「阿賴耶識」它本身不是清淨本然,
「阿賴耶識」本身就是雜染性,因為「阿賴耶識」
一天到晚跟第七識的「我愛、我見、我慢、我癡」相應,
阿賴耶識本身是雜染性。
所以說《唯識》的宗派,它所強調的是:「無差成差」,
強調每一個有情身心世界的差別,
因為「你的阿賴耶識」跟「我的阿賴耶識」不一樣,
你「今天的阿賴耶識」跟「昨天的阿賴耶識」也不一樣。
為什麼呢?因為「阿賴耶識」本身會「受熏」,
你今天又多拜了一部『八十八佛』,
多誦了一部『楞嚴咒』,多聽了一段經文的開示,
你福德智慧的資糧,「今天的阿賴耶識」強過
「昨天的阿賴耶識」,「今天阿賴耶識」善的力量更強,
所以「阿賴耶識」所要表顯的是一種「差別相」。
這樣,我們怎麼去會通呢?
所以說「性、相」二宗,我們不能從「名相上」會通,
名相上是不能會通的,
「阿賴耶識」不可能跟「真如」畫等號的,不可能!
因為這兩個生命最初的起點就不一樣,
這兩個教義的起點不一樣,
一個是從「真如」出發,一個是從「阿賴耶識」出發,
怎麼會通呢?
但是,當我們把這些名相,全部撥開的時候,
心靜下來,「把心帶回家!」,把一切的觀念,
會歸到現前一念心性:欸,這件事情是可以「會通」的。
我們這「一念心性」,就像智者大師說的「性具」,
我們一念心性當中,有雜染性,也有清淨性。
如果,我們平常能夠靜下來觀察一念心性,
會發覺:我們這一念性所表顯出來的,有清淨的功能,也有雜染的功能。
一、「性宗」:
所要表顯的,是我們本性「清淨」這一部分,
譬如:淨土宗、密宗所修的本尊相應法,
我跟「阿彌陀佛」本尊相應、跟「文殊菩薩」本尊相應;
你憑什麼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呢?
憑的就是「性宗」所強調的「差即無差」: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當我們都會歸到原點的時候,
阿彌陀佛的心,是「如」;我的心,也是「如」,
一如無二如,當然感應道交。
阿彌陀佛雖萬德莊嚴,是我心中的佛;
我雖業障深重,是阿彌陀佛心內的眾生,
既然心心不二,自然感應道交。
所以說:「性宗」的教法,在安立的時候,基本上,
它是肯定我們的『佛性』,
它引導我們對「現前一念心性」
這種「清淨本性」的承擔與肯定。
二、「相宗」:
阿賴耶識,所要表顯的是一種雜染的心識,告訴我們:
我們這一念心,你動一個念頭、開口就錯--動念即乖!
你動一個念頭,你就應該打香板,
你絕對不能相信你的念頭,「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阿賴耶識受熏」它認為:你每一個念頭,
都是從「阿賴耶藏識」大海所流露出來的,
你所有的念頭,都應該用「深般若」去觀照它、
去淨化它;所有的念頭,你都不要去相信它!
對於我們的念頭,它所採取的態度是否定式。
「中觀、唯識」在修行上,
沒有「上師相應法」這樣的傳承,因為這個教法,
沒有解釋感應道交的事情,它偏重於「從假入空」,
用「空觀」的「深般若」來洗滌我們這種念念相續的情執。
「唯識」的宗派,它所安立的教法,
就是以一種否定的方式,來調伏我們心中的情執。
但事實上,我們一念心性當中,天台宗智者大師,
他大智慧的境界,就把「性、相」二宗統一起來:
我們現前一念心性具足染、淨的心識,
有雜染性、有清淨性,我們對於雜染性,應該是調伏;
對於清淨性,應該承當。所以「性、相」這二個教派,
當我們把它會歸到「現前一念心性」時,那是可以融通的。
當然這兩個教派,在施設方便上,各有各的偏重點,
但是當我們會歸到「觀心」觀察這一念心性的時候,
兩者都不離開我們現前一念心性。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9-14 00:16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圖 2.

圖 3.



在纏出纏 佛學,
又作在纏真如出纏真如。
即如來藏自性清淨心隱藏在煩惱纏縛之中,稱為在纏;
而超出纏縛,顯現法身,則稱出纏。
勝鬘經法身章
【在纏出纏】
又作在纏真如出纏真如。
即如來藏自性清淨心隱藏在煩惱纏縛之中,稱為在纏;
而超出纏縛,顯現法身,則稱出纏。
亦即心迷(煩惱)之眾生,為迷苦之境界所束縛,
猶如係於生死之牢獄,故稱為在纏;
反之,離開煩惱之束縛而至覺悟之境界,則稱為出纏。
又如來藏為煩惱所隱覆,稱為在纏真如、有垢真如;
而拂除煩惱所顯現之法身,則稱出纏真如、無垢真如。
[勝鬘經法身章、勝鬘寶窟卷下、
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三、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中末]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6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9-14 00:1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8242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