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074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空花水月

圖 1.



圓覺經
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
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
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實無花。病者妄執。由妄執故。
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花生處。
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
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
了無所得。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
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
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
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
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
知虛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
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何以故。
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
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
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
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 一切諸如來
 從於本因地 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花
 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
 平等不動轉 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眾幻滅無處
 成道亦無得 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 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眾生 修此免邪見


空花水月 聖嚴法師*
問:虛雲大師說:

「空花佛事,時時要做;水月道場,處處要建。」
空花和水月都是空幻的、不實際的。從字面看來,
做佛事和建道場有如空花水月,做了等於沒有做,
修了等於沒有修,虛雲大師卻要時時做、處處建,
這是什麼道理呢?
答:這兩句話是積極而非消極的。
很多人誤解佛教所講的「空」是虛幻,
「虛雲」這兩個字就讓人感覺虛無縹緲,不著邊際。
其實他有如虛空的雲,需要雨滋潤的地方他就去,
需要雲遮蔽的地方他也去。 
所謂「佛事」就是做佛救度眾生的事,
「道場」就是修行成佛之道的場合和處所。
「空花」在一般狀況下是不存在的,空中那會有花呢?
除非是下述兩個例外:第一,說法的人非常有修行,
感動天人來散花,這是神蹟。第二種情況是捏目生花,
眼睛被捏或被壓之後會看到一片金花;或者眼睛長翳,
患了飛蚊症,看到空中有黑影在飛舞。
所以,「空花」不是事實,「水月」也一樣。
水中並沒有月亮,而是空中的月反映在水中,
使水中看起來有月亮。
眾生汲汲營營,忙著在水中撈月──撈名利的月、
撈權勢的月、撈虛榮的月、撈種種的不實在。
結果身陷五欲,葬身其中。
可是話說回來,虛雲和尚這句話有積極的、 
正面的作用。「道場」雖是空的,「佛事」雖是假的,
但跟追求五欲完全不同,他是從五欲的反面出發。
做「佛事」就是用佛法來幫助人,不論有形無形,
不論是語言、文字或物質,其目的是提昇人的品質、
心智、道德和內在的智慧,並且增長福報,
使眾生離苦得樂、出離煩惱。
佛教所指的「道場」很具體,即是寺院和塔廟。
虛雲老和尚隨緣度眾生,處處度眾生,
凡遇到破敗沒落的道場他都會幫忙重建,
一生之中修復了十幾處已成廢墟的古道場。
對他而言,「空花佛事時時做,水月道場處處建」
是出家人的本分,目的就是為了利益眾生,淨化人間。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歐洲 | Posted:2019-04-17 21:50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圓瑛大師*
佛告文殊及諸大眾:十方如來,及大菩薩,
於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並所想相,
如虛空華,本無所有。
此佛酬答文殊之代問,故呼其名而告之,併及在會大眾。文中正顯真心,絕諸對待,惟是一真,以明無是非之故,若有是非,則非惟真。十方如來,已證極果之佛,併及大菩薩,有此大字一字,非但二乘絕分,即權教菩薩,亦所不能,顯是佛及圓頓菩薩境界。自住三摩地中者:即是以自覺聖智,常住於首楞嚴大定也。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此三摩地,即同前佛告阿難,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之三摩提相同。地、提,不過梵音清濁之異耳。又此定非同權小,有出有入之定,是以曰自住,即自住本地風光,不假修為造作也。
見與見緣四句,了妄無體。佛及大菩薩,住此定中,內脫身心,外遺世界。根、塵、識三,不能為礙。見與見緣,並所想相者:見,即能緣見分,見緣即所緣六塵相分。並者及也,想即六識妄想,相即六根身相。此三六十八界,一切諸法,凡、外內執身心為實我,外執萬法為實法,具足我法二執;權、小法執堅固,仍執實有身心世界。 佛及圓頓菩薩,了知遍計六識本空,依他根塵如幻,喻如病目所見之空華,從緣無性,本無所有,非作故無,本性無故。非待病癒花滅纔無,即正當病眼見空華時,華本無有,此即當體即空也。
又空華,病眼觀之,非有似有,此喻凡、外、權小,見十八界;淨眼觀之,了不可得,此喻佛及圓頓菩薩,見一真法界。 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又一解:見攝六識,見、聞、嗅、嘗、覺、知,見緣該六塵見等所緣之觀境,想相指六根,想屬心,相屬色,心、色和合,以成根身。前云:色雜妄想,想相為身,故指六根。 《正脈》云:「此科全是諸聖圓觀大定,行人切須究心,若能常住此境,念念不昧,成佛何疑?」 按這裡檢視影片,登入論壇可以直接觀看.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19-04-17 21:5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6975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