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4912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mn1212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
版主
級別: 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西洋占星
推文 x51 鮮花 x42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計算吸音板大小及位置
首先考慮「第一時間反射音」的時間。我們人耳大概可以分辨10ms(1ms=1/1000秒)左右的差異(精確定義為35ms以內,稱為「居前效應」precedence effect 或 Haas effect,兩個喇叭同時發出一模一樣的聲音達到人耳相距時間不超過35ms,會讓人判斷(誤判)音源來自兩喇叭中間),如果要音源定位良好,應該讓「第一時間反射音」超過「直接音」10ms以上,也就是百分之一秒,不過如果「第一時間反射音」到達時間在「直接音」後面百分之一秒以內,我們會受到這些反射音的干擾,使直接音受到反射音影響,音源就會變得模糊不清:



首先,直接音路徑距離丈量所得為長度ab,所以我們要找出「直接音後面10ms內之第一時間反射音」的路徑,聲音在一般室溫以每秒340-350m的速度進行,聲音在10ms間走了約3.5m。我們找兩個人拉著一條(3.5m+直接音路徑ab)長的繩子,一端在喇叭的位置,一端在聆聽位置,現在第三個人找出這繩子長度以內中間任何一點可以觸碰到側牆之處,這樣我們會找到很多反射點(應該是入射角=出射角),它們的共同點就是比直接音路徑多出3.5m或更少長度的路徑,也就是「會影響音源定位的第一時間反射音」的路徑,這些入射角等於出射角則牆路徑最大距離為(3.5m+直接音路徑之長度)。見下圖A+B=X+Y=3.5m + ab。



在側牆處放置一個吸音板,大小就是超過包容剛才的「直接音後面10ms內之第一時間反射音」之許多反射點為準,最間單的方法是將一個裝滿書本的書架放置好,原理是利用收藏得不需太整齊的書本造成兼具吸音及擴散的工具,如此一來物盡其用,以最經濟的方法獲得最基本該有的聆聽室水準。至於地上的反射點我們不用太在意,因為地上不好處理,但是天花板的反射點我們最少可以利用裝潢加以吸音,最容易者便是利用輕鋼架,以礦纖板作為吸音材料,加上吸頂燈,更何避免一般燈具影射到電視螢光幕上引起不必要的反光效果。為了讓上圖簡潔一點,故意忽略掉後牆的反射音路徑,如果有需要,後牆的影響也要好好處理一翻。



至於餘音處理,我們可以利用各式各樣的擴散裝置,例如RPG...等等在聆聽位置後段側牆及後壁,不過一般來說,除非您巳經發燒体溫太高了,不用也不會影響太大,但是如果後牆距離聆聽位置實在太近的話...就不得不加擴散裝置,最少可以放置CD架、書架之類的東西讓後段餘音反射獲得擴散。我想自己動動手造一些浮雕掛在後牆,可以省錢又好看(不過要找個藝術家來造,找自己的小孩造可以嗎?我說可以,因為太藝術了。您呢?)。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放一些高大的古董架,裡面放些古董之類的東西,例如模型,玩具,少量藏書,疏落地佈置一下,讓聲音不要直入直出硬硬的按照入射角反射,一樣可以得到類似專業如RPG等擴散裝置的效果,不過如果您是一個一等一的發燒友,為求好聲,再花錢不也不在乎的話,我最少要勸您一句:『擴散板要放置在聆聽位置後段,吸音板要放在聆聽位置前段』,不要把RPG一大片佈置在聆聽位置前段(即喇叭後面)讓賓客嘩然奇觀,到了這種境況,是要<看音響>還是<聽音響>呢?真是本末倒置,給大家 「娛樂」,貽笑大方。大家去音響店逛一逛,看到許多許多「專業人員」對店內佈置甚為滿意,或者音響/室內裝潢雜誌裡介紹的許多「好看的個案」設計,讀完本文後,應該心裡有一把秤了吧?如果店家只是為了讓您看到他們有售賣擴散板,祇是為了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我想我們平凡人音響迷不會隨便笑出來,畢竟大家都要吃飯,不過您花一大把銀子把擴散板買回家,還是要靠自己擺設,千萬不要因為把擴散板放置在身後「不夠好看」又把它們移到眼前,不然我寫那麼多都變成白費功夫了。



這張圖是Yngwie Malmsteen (2001年6月30日過38歲生日,地點台北市,與高雄市立交響樂團合湊演出Concerto Suite for Electric Guitar and Orchestra in Eb minor)於1997年Facing The Animal唱片中的組員合照,大家小心看看,可以注意錄音室背景有一排擴散板,出自RPG公司的第二代產品FRG Omniffusor,強調二唯空間擴散功能,對比於台灣常見的第一代RPG的一唯空間擴散板(模仿品),大家不難發現目前室內音響處理材料可以選擇者聊聊可數,大家花一大把銀子購買器材,但花在室內音響處理方面卻還在小學階段。順便一提,Yngwie Malmsteen自從1984年起第一張專輯Rising Force開始,就一直以重金屬電結他及管弦樂合湊,非常出色,可惜跟許多許多藝人一樣,愈後期愈無新意,我對這張1997年的作品Facing The Animal不甚欣賞。圖中最左邊站著的就是巳故鼓王Cozy Powell (1998年飛車失事見閻王,50歲還像高中生一樣,唉!不知其父母作可感想?)。

 

...不過對於聆聽位置的選擇,有另一派人認為應該靠後牆而不是在房間中間,基本上是說因為從後牆反射回來的聲音距離太短了,所以反為分不出來有明顯差別(少於百分一秒),這我也勉強同意,只不過...只適合二聲道音響,而且也有壞處,就是聆聽位置在壓力帶(pressure zone),某特定的低頻會加重,因此會失真,如今5.1,6.1,7.1(DVD-Audio 最少要5.1)及新出爐的SACD和DVD-Audio的後聲道擺位,都明顯需要讓聆聽者包圍在音場中間,所以大家還是順應潮流吧。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廣東省 | Posted:2005-03-01 10:4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161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