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070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cesh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7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 三國 紙上談兵自取其敗 失街亭 賞析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一個智慧超群的常勝英雄,但他不是神,他也有遭受挫折的時候,「失街亭」(第95回)就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慘重的一次失敗。

  關於歷史上的街亭之失,《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曾有記載:「(建興)六年(228年)春,……亮身率諸軍攻祁山,……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三國志˙魏書˙張郃傳》亦有較為具體的記載。羅貫中抓住了事件的關鍵,在「謖違亮節度」上巧作文章,而對人物關係作了調整:把魏軍主帥寫成是司馬懿,張郃則被安排為「先鋒」,這樣既符合張郃勇而寡謀的性格基調(他後來正是恃勇輕進而被亂箭射死的),而且使「失街亭」這一情節成為諸葛亮與司馬懿這兩大軍事家鬥智的前奏,在《三國演義》的整個情節鏈條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小說第95回一開頭,寫司馬懿奔襲孟達成功後,奉魏主曹睿之命,率領二十萬大軍抵禦蜀軍。他綜觀全局,決定避開祁山蜀軍主力,直取控扼漢中咽喉的街亭,其如意算盤是:「(諸葛)亮若知吾斷其街亭要路,絕其糧道,則隴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連夜奔回漢中去也。彼若回動,吾提兵於小路擊之,可得全勝﹔若不歸時,吾卻將諸處小路,盡皆壘斷,俱以兵守之。一月無糧,蜀兵皆餓死,亮必被吾擒矣。」這一招,極富韜略,十分兇狠。而當諸葛亮得知司馬懿領兵出關時,也立即判定:「今司馬懿出關,必取街亭,斷吾咽喉之路。」真是英雄所見略同。這樣,小小的街亭一下子就成了蜀、魏兩軍爭奪的焦點,成了讀者關注的中心。

  街亭的得失如此重要,守將的選擇便成了關鍵問題。當諸葛亮詢問「誰敢引兵去守街亭」時,參軍馬謖自告奮勇,應聲而出。這時,作者特意安排了諸葛亮與馬謖的一番對話。首先 ,諸葛亮強調街亭直接關係到北伐成敗和蜀軍安危,「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並指出街亭「守之極難」。而馬謖卻滿不在乎,說什麼:「某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豈一街亭不能守耶?」其次,諸葛亮鄭重提醒馬謖:「司馬懿非等閒之輩,更有先鋒張郃,乃魏之名將,恐汝不能敵之。」馬謖卻不把強敵放在眼裏,聲稱:「休道司馬懿、張郃,便是曹睿親來,有何懼哉!」再次,諸葛亮以「軍中無戲言」來告誡馬謖,馬謖卻仍然頭腦發脹,以 「願立軍令狀」來擔保必勝。這番話,既表現了諸葛亮處事審慎、思慮周詳的性格,又突出了馬謖驕傲自大、輕敵疏狂的形象。

  由於馬謖過去曾出過一些好主意,贏得了諸葛亮的器重,這次又自信必勝,諸葛亮便把鎮守街亭的重任交給了他,並撥「平生謹慎」的王平相助,又諄諄叮囑了三點:其一,「下寨必當要道之處,使賊兵急切不能偷過」。這是守衛街亭的基本部署。其二,「安營既畢,便畫四至八道地理形狀圖本來我看」。這是防止部署錯誤的保險措施。其三,「凡事商議停當而行,不可輕易」。這是要求王平盡到輔佐匡救之責。這三點如果都能做到,守住街亭應該是做得到的。

  馬謖、王平領兵去後,諸葛亮猶恐有失,又命高翔屯兵列柳城以為救援,命魏延駐紮街亭之後以為策應。這層層設防、前呼後應的佈置,便是諸葛亮有關街亭之戰的全部「節度」,進一步表現了他謹慎周密的性格。

  可嘆的是,驕矜自用的馬謖卻完全違背了諸葛亮的「節度」。他一到街亭便譏笑諸葛亮「 多心」,認為魏軍不會來。接著,他又撇開諸葛亮「下寨必當要道之處」的指示,硬要紮營於山上。王平再三勸告,指出魏軍若包圍蜀寨,斷絕汲水之道,蜀軍將不戰自亂,他卻固執己見,甚至用「丞相諸事尚問於我」這類大話壓人。王平苦諫無效,只好分走五千兵到山西下寨。馬謖如此自行其是,目空一切,這就決定了他丟失街亭、兵敗被斬的結局。

  接著,作者筆鋒一轉,再寫魏軍的行動。司馬懿率大軍到達街亭附近後,聞報街亭有蜀軍把守,先是驚嘆諸葛亮得機在先:「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繼而聽說馬謖屯兵於山上,頓時「大喜曰:『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由「嘆」到「喜」,從反面印證了諸葛亮部署之正確,馬謖「違亮節度」之錯誤,再一次預示街亭必定失守。

  當街亭之戰正式打響後,情節發展驟然加快。司馬懿嚴密佈置,分三步而行:第一步,將蜀寨團團包圍,斷其汲水道路。蜀軍衝擊不動,只好縮回寨中,因無水無食,不戰自亂,紛紛下山投降。第二步,下令沿山放火,使得蜀兵愈亂,無法立足。第三步,待馬謖率領殘兵奔逃時,不作正面阻擊,而在背後掩殺。就這樣,在短短的一天中,魏軍以逸待勞,穩操勝券﹔而馬謖則被動挨打,一敗塗地。以後,儘管王平、魏延、高翔奮力拚殺,幾番爭奪,使情節一波三折,幾起幾落,但畢竟只是高潮之後的餘波,無法挽回馬謖鑄成的大錯,街亭終於失守了!

  街亭之失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正如毛宗崗在第95回回評中所說的:「街亭失而幾使孔明無退足之處矣。……於是南安不得不棄,安定不得不捐,天水不得不委,箕谷之兵不得不撒 ,西城之餉不得不收。遂使向之擒夏侯、斬崔諒、殺楊陵、取上邽、襲冀縣、罵王朗、破曹真者,其功都付之烏有。悲夫!」總之,它使諸葛亮首次北伐的成果毀於一旦,整個形勢發生逆轉,蜀軍除了撤退之外,已別無他途。

  「失街亭」這一篇章,著重突出了馬謖夸夸其談、自以為是的藝術形象。儘管他飽讀兵書 ,把兵法條文背得滾瓜爛熟,什麼「憑高視下,勢如破竹」,什麼「置之死地而後生」,似乎頭頭是道﹔然而,和戰國時期葬送趙國四十幾萬大軍的趙括一樣,他只是精於紙上談兵,實際上對兵法體系並未融會貫通,不會因地制宜,因時變化,只會死搬教條,事到臨頭,束手無策。這是他遭到慘敗的根本原因。毛宗崗對此也有比較恰當的評論:「馬謖之所以敗者 ,因熟記兵法之成語於胸中,不過曰『置之死地而後生』耳,不過曰『憑高視下,勢如破竹』耳。孰知坐論則是,起行則非﹔讀書雖多,致用則誤,豈不重可嘆哉!故善用人者不以言 ,善用兵者不在書。」(同上)其次,馬謖剛愎自用,狂妄自大,既不執行諸葛亮的指示,又不聽從王平的勸告,怎不自取其敗?

  不過,應該看到,馬謖也並非純粹的庸才。當諸葛亮南征時,他提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方針,深得諸葛亮的贊許﹔諸葛亮出兵北伐之前,他又獻反間計,使魏主曹睿差一點殺了司馬懿。這說明他確有一些謀略。但是,好參謀並不等於好將帥,出謀獻策之才與臨機決斷之才並非一碼事。馬謖缺乏自知之明,輕率請戰,而又違背諸葛亮的部署,結果昨是今非,身首異處,實在可悲。而以諸葛亮之明,竟也一時見不及此,付之以重任,也令人惋惜。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之後,上表請求自貶三等,自然是嚴以律己的表現,但也是事出有因的。後人讀到這一篇章,怎能不深長思之!

  在這一篇章中,諸葛亮的小心謹慎、部署周密,司馬懿的老謀深算、陰狠沈著都得到了鮮明的表現。儘管街亭之戰表現為司馬懿打敗馬謖,實際上已是司馬懿與諸葛亮鬥智的先聲。這兩位精通韜略的主帥,都可謂知己知彼:司馬懿之謀,諸葛亮每每洞若觀火﹔諸葛亮之計,司馬懿也大都能夠猜中,真是旗鼓相當,勢均力敵。作者既不迴避蜀軍「失街亭」這一歷史事實,又通過馬謖的行動和司馬懿的言辭,巧妙地暗示讀者:街亭之失,完全是馬謖「違亮節度」的結果﹔司馬懿雖然獲勝,但實屬僥倖,其計已在諸葛亮意料之中。這樣,就為隨之而來的「空城計」作了很好的鋪墊。

(本文選自《三國漫談》一書)


[ 此文章被SWAT3901在2005-03-05 11:33重新編輯 ]



四個臭皮匠,還是臭皮匠,照樣贏不了諸葛亮
(我爸告訴我的,意思是事情還是要交給懂的人做)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03 12:4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4727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