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783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醫學]拔罐法
1 拔罐法的概念 拔罐法,是指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使罐的气壓低于大气壓,并使其吸著于病痛部、經穴處的體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通過罐內負壓、溫熱等作用產生治療效果。

2 拔罐的特點 拔罐后,引起局部組織充血或皮下輕度的瘀血,使机體气血活動旺盛,經絡通暢。因而本法具有行气止痛,消腫散結,祛風散寒,清熱拔毒等作用,廣泛地用于內、外、婦、儿、皮膚五官等各科病症。拔罐法無痛無創,使用安全,便于推廣應用。


罐的种類

火罐因材料及使用方法的不同而各有所异,常用的竹罐、陶罐、玻璃罐、塑料抽气罐、多功能罐等,古代"角法"所用的獸角罐和近代的金屬罐已被淘汰。

 竹罐 用直徑3~5cm堅固無損的細毛竹,截成長約6~10cm長的竹筒,一端留節作底,另一端做罐口。經鋸段、去皮、取圓、銼底、作細、見光、磨口、煮管、取膜等工藝,制成管壁厚度約為2~3mm,中間呈腰鼓型的竹罐。它的优點是取材容易、制作簡便、輕巧价廉、不易摔碎,缺點是容易燥裂、漏气、吸著力不大。

 陶罐 由陶土燒制而成,罐的兩端較小,中間略向外展,形同腰鼓,口徑的大小不一,口徑小的略短,口徑大的則較長。特點是吸力大,但較重,且落地易碎。

 玻璃罐 采用耐熱質硬的透明玻璃制成,形狀如笆斗,肚大口小,口邊微厚而略向外翻分大、中、小三种型號。优點是質地透明,使用時可以窺見罐內皮膚的瘀血、出血等情況,便于掌握拔罐治療的程度。缺點也是容易破碎。

 抽气罐 是將罐与抽气器連結為一體。其上半部為圓柱形的抽气唧筒,下半部呈腰鼓型的罐體,穴位吸附力可隨意調節,便于臨床應用,又不易破損。 也可用小藥瓶磨去底部代替。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6 21:57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拔罐法的操作

1 火罐法 是利用燃燒時消耗罐中部分氧气,并借火焰的熱力使罐內的气體膨。脹而排除罐內部分空气,使罐內气壓低于外面大气壓(統稱負壓),借以將罐吸著于施術部位的皮膚上。火罐法其吸拔力的大小与罐具的大小和深度、罐內燃火的溫度和方式、扣罐的時机与速度及空气在扣罐時再進入罐內的多少等因素有關。如罐具深而且大,在火力旺時扣罐,罐內熱度高、扣罐動作快,下扣時空气再進入罐內少,則罐的吸拔力大;反之則小,可根据臨床治療需要靈活掌握,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 閃火法 用鑷子或止血鉗等挾住乙醇棉球,或用紙卷成筒條狀,點燃后在火罐內壁中段繞1~2圈,或稍作短暫停留后,迅速退出并及時將罐扣在施術部位上,即可吸住。此法比較安全,不受體位限制,是較常用的拔罐方法,須注意操作時不要燒罐口,以免灼傷皮膚。

 投火法 將紙折成寬筒條狀,點燃后,投入罐內,然后迅速將罐扣在施術部位。此法适用于側面拔,需注意將紙投入罐內時,未燃的一端應向下。若燃燒后罐內剩余紙筒條的長度大于罐口直徑稍多時,此法即便是用于仰臥位拔罐,也不致灼傷皮膚。

 貼棉法 用直徑約為2cm左右的棉花片,厚薄适中,浸少量75%~95%的乙醇,貼在罐內壁的中段,以火柴點燃,扣在施術部位上,即可吸住。此法多用于側面拔,需防乙醇過多、滴下燙傷皮膚。

2 水罐法 一般是先用5~10枚完好無損的竹罐,放在鍋內,加水煮沸,用鑷子將罐口朝下夾出,迅速用涼毛巾緊捫罐口,立即將罐扣在應拔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膚上。放入适量的祛風活血藥物,如羌活、獨活、當歸、紅花、麻黃、艾葉、川椒、木瓜、川烏、草烏等,即稱藥罐,多用于治療風寒濕痹等症。

3 抽气法 先將備好的抽气罐緊扣在需拔罐的部位上,用抽气筒將罐內的空气抽出,使之產生所需負壓,即能吸住,此法适用于任何部位拔罐。

4 拔罐法的運用舉例

閃罐法 适應于肌肉比較松弛,吸拔不緊或留罐有困難處,以及局部皮膚麻木或功能減退的虛証患者。其操作方法是:將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為度。需注意閃罐大多采用火罐法,且所用的罐不宜過大。

留罐法 又稱坐罐法,拔罐后將罐留置一定時間,一般留置5~15min。罐大吸拔力強的應适當減少留罐時間,夏季及肌膚薄處,留罐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起泡損傷皮膚。

走罐法 又名推罐法、飛罐法,一般用于面積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等處。須選口徑較大的罐,罐口要求平滑較厚實,最好選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潤滑油脂或在走罐所經皮膚上涂以潤滑油脂,將罐吸拔好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傾料,即推動方向的后邊著力,前邊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動,這樣在皮膚表面上下或左右或循經,來回推拉移動數次,至皮膚潮紅為度。

 藥罐法 常用的藥罐法有兩种。 煮藥罐 將配制好的藥物裝入布袋內,扎緊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當濃度,再把竹罐放入藥液內煮15min。使用時,按水罐法吸拔在治療部位上,多用于風濕痛等病症。常用藥物處方為麻黃、艾葉、羌活、防風、秦艽、木瓜、川椒、生烏頭、曼陀羅花、劉寄奴、乳香、沒藥各10克。

貯藥罐 在抽气罐內事先盛貯适量的藥液,常用的有辣椒水、兩面針酊、生姜汁,或根据病情配制的藥液等,然后按抽气罐的操作法拔罐,如使用無底青霉素藥瓶一類的抽气罐,可用注射器將藥液在拔好罐后注入罐內。也可在玻璃火罐內盛貯适量藥液,然后按火罐法吸拔在皮膚上。此法常用于風濕痛、哮喘、咳嗽、感冒、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癬等。

 針罐法 先在選定的穴位上施行針刺,待達到一定的刺激量后或按病情需要施以補瀉手法后,將針留在原處,再以針刺處為中心,拔上火罐。如再与藥罐結合,稱為"針藥罐",多用于風濕病等。

 刺血(刺絡)拔罐法 先用三棱針或陶瓷片、粗毫針、小眉刀、皮膚針、滾刺筒等,按病變部位的大小和出血量要求或按刺血法要求,刺破小血管,然后拔以火罐,以此可加強刺血法的療效。此法應用較廣泛,多用于各种急慢性軟組織損傷、神經性皮炎、痤瘡、皮膚瘙痒症、丹毒、哮喘、坐骨神經痛。施用本法需注意,不可在大血管上行刺血拔罐法,以免造成出血過多。

5 起罐法 起罐亦稱脫罐。用一手拿住火罐,另一手將火罐口邊緣的皮膚輕輕按下,或將火罐特制的進气閥拉起,待空气緩緩進入罐內后,罐即落下。切不可硬拔,以免損傷皮膚。若起罐太快,易造成空气快速進入罐內,則負壓驟減,易使患者產生疼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6 21:58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拔罐時注意事項

 拔罐時要選擇适當體位和肌肉丰滿的部位。若體位不當、移動、骨胳凸凹不平,毛發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 拔罐時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而選擇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

 用火罐時應注意勿灼傷或燙傷皮膚。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水泡時,小的勿須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將水放出,涂以龍膽紫藥水,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

 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熱抽搐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 部位,亦不宜拔罐。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6 21:58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拔罐法的作用机理

1. 負壓作用 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人體在火罐負壓吸拔的時候,皮膚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從而加強局部組織的气體交換。通過檢查,也觀察到:負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和毛細血管破裂,少量血液進入組織間隙,從而產生瘀血,紅細胞受到破坏,血紅蛋白釋出,出現自家溶血現象。在机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 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2. 溫熱作用 拔罐法對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藥罐最明顯。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促進以局部為主的血液循環,改善充血狀態,加強新陳代謝,使體內的廢物、毒素加速排出,改變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增強白細胞和网狀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局部耐受性和机體的抵抗力,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從而達到促使疾病好轉的目的

3. 調節作用 拔罐法的調節作用是建立在負壓或溫熱作用的基礎之上的,首先是對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由于自家溶血等給予机體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經系統末梢感受器,經向心傳導,達到大腦皮層;加之拔罐法對局部皮膚的溫熱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從而發生反射性興奮,借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与抑制過程,使之趨于平衡,并加強大腦皮層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功能,使患部皮膚相應的組織代謝旺盛,吞噬作用增強,促使机體恢复功能,陰陽失衡得以調整,使疾病逐漸痊愈。

  其次是調節微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微循環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血液与組織間物質的交換,其功能的調節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義。且還能使淋巴循環加強,淋巴細胞的吞噬能力活躍。此外,由于拔罐后自家溶血現象,隨即產生一种類組織胺的物質,隨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器官,增強其功能活力,這有助于机體功能的恢复。

4. 不同罐法不同作用 在火罐共性的基礎上,不同的拔罐法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如走罐具有与按摩療法、保健刮痧療法相似的效應,可以改善皮膚的呼吸和營養,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對關節、肌腱可增強彈性和活動性,促進周圍血液循環;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增強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耐力,防止肌萎縮;并可加深呼吸,增強胃腸蠕動,興奮支配腹內器官的神經,增進胃腸等臟器的分泌功能;可加速靜脈血管中血液回流,降低大循環阻力,減輕心臟負擔,調整肌肉与內臟血液流量及貯備的分布情況。緩慢而輕的手法對神經系統具有鎮靜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對神經系統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

  循經走罐還能改善各經功能,有利于經絡整體功能的調整。再如藥罐法,在罐內負壓和溫熱作用下,局部毛孔、汗腺開放,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藥物可更多地被直接吸收,根据用藥不同,發揮的藥效各异。如對于皮膚病,其藥罐法的局部治療作用就更為明顯。水罐法以溫經散寒為主;刺絡拔罐法以逐瘀化滯、解閉通結為主;針罐結合則因選用的針法不同,可產生多种效應。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6 21:5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41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