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144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joery520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小儿服用中药面面观
究竟中药比较好?还是西药好?相信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

尤其是刚为人父母者,面对刚出生的小宝宝,除了喜悦之外,最先应该关心的就是小baby的健康问题。 身体健康是一辈子的财富,应该从小打下基础,日后一生受用不尽。一般人的观念是疾病治疗靠西药,保健养身服中药;其实有些慢性病靠中药治疗,可能效果更好,副作用也较低,对宝宝仍在发展的小身体而言,自然最好。若小宝宝怕苦或排斥药物,中药与食物结合作成药膳,兼顾疗效与美味,更容易让宝宝接受与吸收,头好壮壮长得快。

家中的小宝贝在刚出生的6个月内,由于身上仍带有妈咪的抗体,通常比较不容易生病。但有些小宝宝天生体质较弱,再加上后天因素使然(如都会区空气品质糟、未喝母乳故抗体不足等),半岁以内就罹患感冒或过敏性疾病的小宝宝,已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许多妈咪们不放心让小宝宝太早开始吃西药,因此药性温和的中药便成了许多人的新选择。

从中药到药膳
虽然中药医学不断受到西方医学的挑战与质疑,但老祖宗的智慧与经验传承,已经捍卫了中华子孙几千年,乃是不争的事实。且自古以来的「药食同源」之说 ,让中药不但有滋补、调养及保健等功能,亦可与食材结合作成美味料理,即是俗称的「药膳」。
中药有许多种类,以等级来分,有上品、中品、下品之分;以种类来分,有植物类、动物类及矿物类;若以剂型来分,最常见的有饮片(即已经泡制过中药药材)汤剂、丸剂、散剂(有一般药粉或浓缩科学药粉)、茶包剂、膏药等。

破解中药迷思
一般人可能认为中药只能用来补身,其实中药也具有疗效。尤其是治疗某些慢性病,效果优于西药;且中药药性温和,副作用低,长期服用比较不伤身体。但并非任何一种中药都可以吃,某些体质或年龄,就是不能吃某些中药,小儿、孕妇或老人都有一些特别的禁忌要注意。有些人习惯自己去中药行抓药,若只是用于药膳或食补,基本上是无害的;但若是选购有疗效的中药,一定要先请教合格中医师,或是去政府立案的中医诊所开药比较保险。
中药大多药性温和,但有些中药是有剧毒的(如砒霜、生川乌等30多种),一旦使用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用药不可不慎。 看西医后,当然还是可以吃中药的,只要请教过医师,时间隔开,基本上是安全的,有时还有加乘效果。

中药的优缺点
不论是西药或中药,都非百利而无一害,有优点自然有缺点。中药最大的优点就是既可治病又可养身,还可作成美味药膳。
由于剂量可针对各人体质(虚、实、寒、热)作调整,是根本性的治疗。中药药性温和,副作用低,不但能缓解西医的副作用,有时还能强化西药的功效。 缺点则在于剂型上不似西药般的多样化,我国碍于法令,中药不能制成针剂或点滴(中国已经有生产)也减少了应用范围。
有些药味苦,剂量又较多时,小宝宝或幼龄儿童会产生抗拒,增加喂食的麻烦。再者现代人多忙碌,要长期服用耗工耗时的炖药,有耐心者不多。

小宝贝服用中药Q&A
Q: 宝宝多大左右可开始服用中药?
A:其实刚出生的小宝宝就可以服用中药粉了,将药粉对温水稀释,放进奶瓶喂食即可。中医师建议在饭前喂食,宝宝较易因为饥饿感而努力吸收,同时因为空腹较不会有呕吐的情形发生。
Q:药粉、炖药或药膳哪一种对宝宝较好?
A:通常刚出生时,若有过敏性体质或夜啼(日夜颠倒)、胀气、溢奶等毛病,便可用中药治疗(药粉对温水喂食),6个月大以后,吸收能力较好可以吃副食品时,才建议以炖药或药膳补身。

Q:宝宝不肯吃中药怎办?
Q:那些疾病适合以中药治疗?
Q:那些疾病不适合以中药治疗?
Q:中药可与西药并用吗? 医师特别小叮咛

* 最好先给合格中医师检查,透过把脉、触诊及观舌等程序,正确判断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不要轻信偏方,擅自去药材行抓药或吃些来路不明的药,爱他反而害了他。

* 不宜与奶粉一起冲泡,一来牛奶中某些成分可能破坏药性,二来可能让宝宝以后抗拒喝牛奶。
* 调养性质的中药宜在饭前空腹时喂食,若具清热解毒功效且属苦寒性质者,则应在饭后喂食。
* 若与西药一起服用,时间上一定要错开;且需注意是否有重复性质的成分(如麻黄素中西药皆可用),以免宝宝负荷不了。

* 若有呕吐现象,应等症状缓和后,采分次喂食;若情况严重时,可用止呕圣药~姜片轻刮宝宝舌头,或滴1、2低姜汁在宝宝舌头上。

* 一般来说,夏日宜用凉补,冬天则宜温补或热补。 但要视小宝宝的体质而定:阳虚者,即使在炎夏也需温补(可添加一两项寒性药材);燥热体质者,即使在寒冬也须以凉补降火。

* 药膳精华虽已经大多在汤汁里了,但宝宝若已长牙且咀嚼能力不错,也可将食材(如肉类)捣碎让宝宝吃。 冬天并可吃少量的姜母鸭或麻油鸡,但味道不宜过重,米酒也不可放太多。

* 许多人会让宝宝服用八宝粉或惊风散等中药,其中八宝粉具安神、镇惊作用,但某些未经卫生署核准的八宝粉中含有朱砂,而朱砂的主要成份是汞,属有毒重金属,某些不肖药商在制程中,未将此重金属的成分抽离,宝宝若长期服用,日后可能造成发育迟缓或痴呆等后遗症,因此服用时不可不慎。

西医说法
部分西医认为中药医学单凭老祖宗的经验传承,缺乏科学根据,因此对中医始终抱持着怀疑、不信任的态度。但也有些西医抱持较为客观的态度,如学中医出身,后来却在西医的小儿医学领域有所发挥的陈永绮医师,便认为中西医各有其优点,也各有其死角,应各取其利而避其害。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1-10 06:24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786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