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662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joery520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3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道] 常念無常
學佛精進的人常會念及生命的短幻,因為我們從不知道未來將如何, 或何時我們會過去。禪觀死亡的種種及它何時將到來,會讓我們學習 並瞭解生命的無常,進而生起出離心,並減少對塵俗的一切執著。 就像我們計劃由這個地區搬到另外一個地區一樣,聰明的人心裏會先 有個譜,嫻熟的在心裏計劃,事先把瑣碎的事處理好。這樣,新房子 準備妥當,就只等搬入:人一旦到達,馬上就能全心安頓下來,不必 再去操心剛搬離的舊房子。

同樣的,瞭解生命的短暫和無常,可以讓我們投入更多的精神去修行 ,這是一件比耽於物質享樂更有意義的工作,因為財富一件都帶不走 的大限,隨時會到!那時我們連自己的一縷頭髮都帶不走。 現在朋友會很樂意幫助我們,但自己不修不行,將來即使朋友會幫忙 或任何財富,都使不上一點力了。我們是佛法的修行者,這種因緣是 稀有難得的,因為很多有名有錢的人,不見得就擁有像我們這樣的學 佛機緣。

三寶人天寶.佛法從恭敬來

由於我們的生命有限,因此,應把佛法和精神導師視為非常、非常珍 貴的。

精神導師和弟子之間的關係,是永遠無法述說清楚的。過去的諸佛菩 薩,開始時也是以凡夫之身接近佛法的,他們經過了正確的指導,完 全吸收法教之後,才證悟成佛,他們獲得了永不變異的偏知能力及永 恆的喜樂。此等發心及利他的能力,唯有在與上師維持純淨的關係後 才能產生。

以虔誠和真心來敬待上師是最基本的,因為他引導我們, 使我們對修行和體悟有了正確的認知。修行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圓滿,不可能在一兩天內,或幾年內就有結果的。

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當下無心,便是本法

心性可以就以下三點來加以說明:
我們的覺受、我們對這些覺受的想法或看法、以現象的本體(法性) 。覺受、心靈的投射及現象,這也是心的組成要素。沒有心,就沒有 感受,也不會知道外界發生了什麼。

我們之能看到各種東西的形狀, 甚至夢魘,都是有這顆心;若沒有心,一切便都沒有形體了。盲眼的 人看不見,對他來說,根本就沒有顏色的存在。當我們的眼識起作用 時,才能感受到顏色的存在,我們以這種識來分別,並為不同的顏色 貼上不同的標籤。以究竟的實相來說,顏色與我們的心,或我們為顏 色所按上的名稱,與我們的心之間並無不同,是一體的。

同樣地,聲音並非與聽到它的這個心是獨立分開的兩個個體,耳識所 反應心和聲是一體的。同樣的道理,五根(眼耳鼻舌身)的特質也是 由五識才具體顯現出來的色、聲、香、味、觸。在究竟的實相上,感 覺與經由它所名的東西,事實上是一體不分的,但我們未能接受這個 概念,才把自己所感覺及被感覺的,歸類為兩種不同的東西。

萬法乃心之投射
假設我們能體認到沒有心,便無法感受到任何東西的存在,便會瞭解 一切現象,都是依於心而運作的。被感覺的標或物(包括人)本身並 非獨立存在的,也沒有恆常不變的,被貼上的標示與名字,也只不過 是我們想出來支持自己的想法或覺受的一個參考點,譬如:好壞、悲喜、長短,冷熱等的標籤都是由心所造,其本身並無一絲具體的真實 性。由於一切都是心運作的結果,因此,萬法(現象)並非事物本身 ,而是即心即是,及心對它的反應。

體認萬法只不過是心靈的投射,會讓我們產生更大的出離心,因為並 沒有道理,要對一個表面上看似「如此」,其實並非「如此」的情況 產生執著。

更進一步的說,我們可以實際看入自己的心並檢視它。它 之無法捉摸,就像我們知道有一個能知的東西,但卻無法指出它在那 裏,或給它一個名稱說明它的特性。

我們的神識無法為它找出一個固 定的形狀或顏色,因為心性本身就是虛幻不實的。那個能指認、可以 反應投射,並替種種事物貼上標籤或名稱的東西本身,並不是一個固 定的實體。這個漸進的方法──檢視覺受者與被覺受物之間的關係, 可以幫助我們了悟萬法與生命虛幻不實的特性。這樣我們才能朝揭開 一切事物的本質,也就是朝空性的里程走去。

空性並非一種真空或虛無的狀態。證悟的瑜伽士與我們看到同樣一件 東西,但他們接受了一切皆幻且不實和易變的特性,他們瞭解了心的 覺受和投射並不會傷害自身和造成問題。

而我們卻錯把自己的心理投 射當成是真實的,相信這些就是支撐我們的東西全是真的。而矇住了 自己所感受到認為是真的東西,並對它起了攀執,這就使我們陷入了 自己心靈的投射中去了。

如能超越知性上的理解,進入任運無飾的空性體驗,便能了悟自心即 是法身,它的化現偏滿虛空。當行者的心融入法身之後,他雖然和以 前一樣的生活,但他能了悟萬法之無常。他知道心是虛幻不實、不是 任何物質所組成的。

大樂之心如實觀世間
我們用來透視萬法、感受而不執著的心稱為「大樂之心」。這個時候 ,雖然我們不去作意分別,或把注意專注在任何固定的事上,但所看 到的一切,卻是十分了然分明的出現在意識中,不相互錯亂,這就是 「明性」。

倘若我們看得夠清楚,就能毫不費力地把心維持在一種喜 悅的狀態中,這在我們的傳承裡就稱為「大手印證悟的生起」。當此 明覺初現時,心的本身會顯示出它是無生、非有的實體。

迷悟在一念間
倘若我們繼續執持一個固定不變的實體,把萬法認為是,與我們分開 的另外存在的一個個體,這樣就會給自己造成迷惑。因此,無可避免 地,我們會渴望某些事,而拒絕其他的,這就是一種迷惑。悟者與凡 夫之間的區別,不在於所見的東西,因為悟者與凡夫看的,雖是同樣 的東西,卻因所見的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結果。

從一個證悟之心的 觀點來看,一切都是佛性、都是空性、都是虛幻不實的。了悟了這一 點,放開、捨離就是覺醒。我們這些陷於迷惑的人,就是死握著一個 分別與對立的觀念,才把自己侷限起來。

例如:當大人看到天空出現彩虹時,他們知道那是因緣的組和,也瞭 解它是虛幻不實的;但小孩第一次看到彩虹時,便想抓住它,佔為己 有。

這就是悟者與凡夫之間的差別。已悟的眾生看到任何事,他們瞭 解那都是心理的一種投射,對它既不討厭,也不生歡喜;凡夫卻認為 他們所看到的,都是真實的、是永恆的,任自己的感受泛濫,好的就 忍不住想佔有它,不好的就想拒絕,無明就是這樣堆積起來的。最高的體驗,即是了悟實相並非永恆不變的。

執夢為真凡夫境 借假修真悟者境
夢也是如此。悟者的夢與我們的夢一樣,但我們陷在自己習氣的框框 裡,有些夢使我們感到害怕,有些則讓我們高興。不過,對瑜伽行者 來說,夢的體驗是不同的。

他能夠認出是夢境,認出夢並沒有一個具 體不變的特性, 也知道這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能體驗到一種自在 、流動的開放和寬闊,不會生恐懼或激動。因此,他們可以抓住夢, 跟它玩幾手,隨便要怎麼做就怎麼做,不像我們。

生活就像一場夢。循著同樣的習氣,每天醒來就像夢醒一樣,一切事 情看起來都那麼完整又真實,有些讓我們喜,有些讓我們愛。不過, 悟者已放開一切,認為萬法都是虛幻不實,因此沒人會受到傷害,也 沒有什麼事會引人狂喜,更沒有什麼原因會讓人生懼。

中陰的體驗也是一樣的。通常在中陰階段時,我們無法看得很清楚, 因為我們的習氣積弊已深,心靈的投射似乎是如此的具體存在。彷彿 玩一個分別對立的遊戲,包括自己與他人的矛盾和衝突,這種遊戲就 像我們跟中陰的經驗過意不去,使事情讓我們畏懼和迷惘。

但對一個 已徹見萬法空性的悟者而言,甚至在中陰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的情況 下,他們仍享有空間、開放及自在。

了悟空性湧慈悲
空性的體驗是開悟的精髓,也是利益一切眾生的發心──菩提心的根 本。心智清明與不清明的分別,在於是否了悟一切皆幻,也就是萬法 之空性的本質。

心性清明的人,對不清明的人所承受的痛苦,會感到 同情,他會這樣想:「我希望他會變得更好。」這樣菩提心也跟著增 長。同樣的,悟者看仍未認知空性的人,緊抓著一些死念頭不放,知 道這樣將會帶來痛苦,就希望能盡自己所能去協助對方。了悟空性的 人,知道空性的體驗所帶給他們的意義,也知道它同樣對別人意義很 重要。

只要了悟了空性就能利益他人,因為海闊天空之感無時不在。我們不 再侷限只做這麼一點或那麼一點,因為一切都是無可限量的,而能力 與發心是無限大的。

當真實的本性沒有了堅實的障礙物時,空性的體 驗便變得非常純淨無瑕。如果沒有一丁點初步的空性體驗,要談真正 的慈悲是不可能的!我們只會在自己所鍾愛的人有麻煩時,才會真正 地去關心他,這只是一種佔有的慈悲,因為它是有限制和有分別的, 這並不是菩薩的慈悲。

菩薩所生出來的菩提心,是平等的去對待一切 眾生,只有以這種無分別的發心,才能真正的去利益他人。由於已超 越了一個固定的實體,克服了一切阻礙,因此,善巧的觸角便能無處 不到,不論何種狀況或什麼人,我們都有能力去幫忙。

慈悲透過實踐

學習慈悲是很重要的,但必須真正地去實修,才能瞭解法教的奧妙, 並將它融入生活中。我們不是在談幾個月或幾年的修行,而是不斷地 、持續地修行,直到獲得大了悟為止。這點很重要,因為空性的體悟 愈大,一切便愈能自然開展。

了悟了空性之後,修行就變得容易多了。如同天空多雲時,會遮蔽了 陽光,當雲層移開時,陽光便又出現了。同樣的,拋開「我執」愈多 ,在環境中創造的空間也愈大。有人相信證入空性的人都是超凡絕俗 的,這並非全是真實;因為有了空性的體悟,我們反而更能親近、尊 敬他人,並能熱心的去幫助他人。希望每一位都能開悟的心在增長, 讓我們感覺更接近眾生。空性的體驗越深刻,對一切眾生的關愛也越 大。

大瑜伽行者卓越不凡的特質,是超出我們的信念之外的。在西藏有一 位偉大的瑜伽行者,有一天他正在修一種大法,一位強盜手拿刀子, 爬到他背後,趁瑜伽行者正在搖手鼓和其他法器時,一刀割掉了他的 頭,頭顱滾到地上。瑜伽行者毫不在乎地,把他的頭撿起來,裝回去 ,並且繼續修法。強盜一語不發的瞪著他,直到瑜伽行者把法修完, 他才說:「噢!我真想殺你,很想幹掉你!」瑜伽行者答:「我死會 讓你稱快嗎﹖如果是,我馬上就死在這裏;而我唯一的願望是將來有 一天,我能砍掉你那個「我執」的頸子。」說完他馬上倒地而死,這 就是一個完全放下的例子。

那位瑜伽行者的一舉一動,毫不造作,自然而發,臨死前還替自己和 強盜之間的將來結了一個緣。在後來的一世中,強盜成了他的弟子, 藉著這個因緣,及強盜自己的祈求,他引導那位強盜走向了解脫之路 。

大部份的人,都曾在夢中有過不自覺的舉動。舉例來說,當我們夢到 火,要等到跳進去了,才瞭解到這只是一個夢,我們並未被燒傷;或 一隻大野獸正衝向我們,結果什麼也沒發生。悟者就像夢一樣,被攻 擊的事就像做一場夢。同樣的,你夢到發現一件稀世之寶時,你的第 一個直覺是:哇!我得到了一件珠寶!但繼之一想,就知道那只是自 己的夢境罷了,你拿在手中把玩一下,就把它放掉,精進用功的修行 者都能像前面的夢一樣。

學習認知空性是很重要的,這樣我們才能瞭解,一切感受、覺受都是 與自心相對之後,被取名貼上標籤的東西的本體,萬法的本性(或在 實相上,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虛幻不實的。我們無法在沒有到達 一個或一點,就能說出心要往這個方向走,或心在這裏、或它從那邊 來。就這一點而論,我們也無法說出它有什麼特定的顏色或形體。瞭 解了這點,我們便能除掉自己的迷惑,證悟佛果。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1-12 01:5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559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