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5721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litchi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 鲜花 x8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纸模分享] 三叶虫

图 1.

图 2.



三叶虫身体具矿化的外壳,有两条纵沟,将身体分成三叶。身体可分为头部(cephalon)、胸部(thorax)、尾部(Pygidium)。现已绝迹,但化石种类很多。

头部有几对附肢:一对触角及五对附肢,在口两旁,故推测头部系由五个体节而成。 胸、尾又分节,每一节往左右分别生出一对节肢。
胸部的体节数依种类不定,节与节间关节可向腹面弯曲,附肢有关节。
尾部的体节越来越小,亦有附肢,可能不能弯曲,叫尾板。

海生时底栖,亦有少数具长尾刺者可游泳或漂浮。
  
有关三叶虫的内部之构造知之甚少,因为只有一些器官及肌肉痕迹可以指示它们的相关位置,却不知确切的功能,不过把它列为较高级的无脊椎动物应该没有问题。 复眼的具备,可阐明自有单细胞生物以来演化上所历经的钜幅进展。(原来整个生物只由一个细胞组成,现在单是一只眼睛就由好多细胞组成。)

下寒武纪时,三叶虫首度出现,就有球接子(Ag-nostus)、始币虫(Eodiscus)、短鞍虫(Paedeumias)等突变的种类,显示三叶虫起源应在寒武纪。

三叶虫分类里,有助于蜕长的面线相当重要,前述球接子与始币虫无面线;短鞍虫则有,位于侧缘,属原叶虫类,为前叶及后叶虫的祖先,至更进一布演化成内叶虫时,却又回复为如原叶虫的面线生于侧缘。
始虫类生存时域甚短,至中寒武纪即不见踪迹,始币虫亡于上寒武纪开始,头尾不分的球接子则至下奥陶纪末了方灭绝。整个古生代有孔虫以后叶虫称霸最久,前叶虫与内叶虫也曾经兴旺一时,至晚泥盆纪而衰。

三叶虫群集的组成份子分析,有助于建立古生代之古地理,在地质年代中的分期意义也相当显着,下、中、上寒武纪,即分别以「小油节虫」(Olenellus)(始叶虫目)、「兜头虫」(Paradoxides)(后叶虫目)、「油节虫」(Olenus)(后叶虫目)为时域化石来划分。

三叶虫作为指示化石的重要性,在寒武纪后锐减,但并非不重要。如奥陶纪的「三核虫」(Trinu-cleusl)、泥盆纪的「扁豆虫」(Phacops),仍都是一时风云动物。

三叶虫的演化趋向难以追踪,一般言之,可能表现在节头形状的变化,胸节数的增减,尾节之融合与刺之发育上。
这些可能趋向,加上面线的演进,眼之形状与大小的变迁,也许与三叶虫生活模式和环境的顺应有关。

三叶虫也和许多其他动物一样,在二叠纪末了集体消失,只能从化石来研究了。

按我下载纸模1
按我下载纸模2
按我下载纸模3
按我下载纸模4
按我下载组合说明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02-21 07:1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269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