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990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禅修的智慧
第三世蒋贡康慈仁波切:

无论我们是在轮回或涅盘中,均赖我们自己的心境而定。

见地、禅修与实践中;研读见地,能令我们生起闻慧﹔禅修的练习,能令我们开展智慧,而藉由行动实践,我们将禅修的智慧付诸实现。这三者之中,以行动最为重要。轮回并非是一个我们所体验到,这个万事万物都痛苦与不适的世界有别之处,而涅盘也不是一处一切吉祥、适意的地方。我们是否是在轮回或在涅盘中,全凭我人心的境界而定。当我们无法认识正确的自心本性时,那就是轮回。当我们体验到心的纯净本性而离于迷惑时,那就是涅盘。轮回与涅盘都是心境的境界,而非两处不同的地方。

在佛陀的教法中,现象世界系依于心:物质与非物质全都是心,并因此而反应了我们的态度或心境。在现象世界中,痛苦的体验并非来自诸法或现象;他们不会抓住我们或令我们迷惑。它是藉由期盼、希翼与怀疑、执着、嫌恶,而由我们的心创造了轮回﹔它不是概念或价值的,而是我们重复做它的方式。

例如,我们说,我们所居住的环境使我们生活困难,好象这困境是被世界强迫围绕我们一样。我们可能会说有高楼和众多汽车的纽约,是个难住的地方,然而这些并不会令它成为更轮回的地方。我们只是简单地找些东西来责备罢了。如果我们想想问题是在我们之外,并且我们必须除去他们,我们便被困在轮回之中。这种对内在或外在的相当执着,就是创造了轮回的东西。

当密勒日巴在山洞里禅修,专注于一块石头的细缝上时,他心中生起了一种魔鬼可能会从裂缝中出现的焦虑,这焦虑经常地生起,他持续地去抓住这个想法,有一天当密勒日巴正在唱着他的证悟道歌时,一个石头魔出现了。在那一刹那,魔鬼答道:你的心令我出现,使我没有自由不这样做,因为你的心唤我前来,现在我便在此。这是一个心境或知觉力的特质创造轮回之例。

我们心的习气模式不自主地出现,并且是如此的强大,以致于我们无力超越它们。有了这些迷惑的投射,我们便给自己找麻烦,我们迷惑的观念使我们周遭的世界,对我们造成迷乱与痛苦。为了要使我们自己从这些习惯模式ˋ中解脱,我们首先要驯服自心并开展安定的心灵。这正是禅定所以如此重要之所在。

禅修是令成习惯或建立一种好的习气。就像现在的我们,我们所体验的污染与恶习并非一次就全部生起。而是自无始以来我们就以建立、加强、增大这些习气于阿赖耶识中。但他们可以藉由习于禅定修习中的善业习气而粉碎之。这将允许我们去体现到我们心的本性、我们的佛性,那恒为清净者。

止的修习将开展出安祥、稳定且一心专注之心。观的禅定是止的的稳健修习结果。观一词意指洞见更多→比平常更多。而取代出于迷惑所见之事物的是,我们洞见了事物的真实面。藉由一种安祥之心的体验。我们就具有一个更安定、坚固的前景。

让我们以灯为喻。灯的目的在于给于光明,如果灯不断地闪烁不定,它将更难以清楚地看见东西;这种动摇将无法使火焰表达它给予光明的能力。为了要给予光明,火烛必须要被保护,因此它才能够将光明全部的表露出。同样的,要想体验到真正的无分别慧,与一切现象的真实本质,我们便需要一颗宁静且专一的心。而止的修习是一切禅修的根本。

同时,我们千万不要轻视舍弃身、语、意不健康模式,这些修法将有积聚福德的成果。至于四加行,那当然更是基本的。让我在此劝请每个人都一起做四加行与止的禅定。

取材自纽约屋士达中心「DENSAL」杂志。
中译:黄英杰大德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07-06 17:05 |
goood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鲜花 x2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灯将灭时还复明

如何及时省悟? 决心与毅力好重要啊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台湾固网 | Posted:2006-07-07 00:51 |
yann00628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鲜花 x34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看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只在我们心中一念............


~是不是来朵 支持鼓励~谢谢^^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07-15 11:41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青原禅师将修证的历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悟前,此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因为凡夫的执着,执着外面虚妄的境界为实有,所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第二阶段是透过参禅、参话头的方法,找到一个入处,此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因为参到了话头,可以从八识田的种子来返照自心,从自性真空当中,知道从前所认识的自己、所认识的世界都是幻假,因而否定自己、否定世界,这个身心世界的大否定,就是所谓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第三阶段是从开悟的一瞬间起,悟到现前这念心就是本具的佛性,所以说「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一切诸法不离当下这念心,安住在当下这念心,这就是一个歇处。

  古德曾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寻来全不费工夫。」当下这念心就是,不必向外寻求。《华严经》讲:「不起凡夫染污心,即是无上菩提道」。可是,不是悟到这念心之后就了了,还要时时刻刻保任这念无住心,这就进入修道位的阶段了。悟到这念心是属于见道位,修道就是依照所见到的道理来修行,修行有了功夫,最后就能找到一个歇处,就是「一念万年、万年一念」的境界。

  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先生以三首诗,来表现青原禅师修证的三个阶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是藉卢山为譬喻,来表显第一阶段凡夫的境界。因为被我执、我所蒙蔽,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所以始终看不到事情的真相、看不见自己本具的心性;如同世界各个宗教,都标榜自己是真理的道路,事实上都是各执其所;唯有佛陀是站在最客观的立场来看待事物,所以才能清楚明白事物的真相。

  第二首诗「卢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卢山烟雨浙江潮。」这是描述修行悟道的心路历程,最后「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悟道以后还要修道,如果以为凡夫心就是佛心,而不继续修道,生死还是生死,烦恼还是烦恼,众生还是众生,永远不能成佛。所以悟后起修更是重要,要能保养圣胎。

  第三首诗描述修行有了真功夫的境界:「溪声尽是广长舌,大地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明日何曾举示人。」修证得道之后就有大智慧、大定力,乃至于大神通。可是,这念心无量无边的功德妙用是不可思、不可议的,是不可说、不可说,所以「明日何曾举示人」;当下这一念心不生不灭、不去不来,真正得到受用的还是自己。

http://www.ctworld.org.tw/tur...999_1029.htm
中台世界

http://www.bloghk.com/...id=290969
见山仍是山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07-15 23:39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41395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