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6317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swlong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鲜花 x1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明代时的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的交往约有一千七、八百年的历史。本文主要以日本史学家木宫泰彦着的《日中文化交流史》为参考资料,重点谈及明代时中日两国的关系。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初,就派使臣到日本、安南、占城、高丽四国「通知四夷君长」。当时日本在九州的征西将军宫怀良亲王见明国的国书中有:「尔四夷君长酋帅等,遐尔未闻,故兹诏示。」等傲慢词语,便拒绝接待。洪武二年,倭寇的骚扰日益猖獗骚,他们从山东南下,劫掠明、台、温等州,终于到达了福州。太祖为了根除倭患,曾数次派使臣赴日,但到了九州即被挡回。直至洪武四年,明使赵佚说明了自己非元朝使臣后,才得到宫怀良亲王的以礼相待。这次出使日本,明朝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派通译杨载,并送还了捕获的日本海盗、僧侣等十五人。宫怀良亲王大致了解了明朝的情况,随即派僧人出使明朝。在明代,中日两国的交往就这样开始了。但交往只限于明朝和日本西府之间,也仅限于礼节性的。而且这种交往曾一度因燕王朱棣举兵进逼金陵,迫使惠帝出走,自即帝位而中断。明代时,中日交往密切起来,并建立具有实际意义的关系是在日本的足利幕府时代。足利义满致明成祖朱棣的国书开篇是这样的:「日本国王臣源表:臣闻太阳升天,无幽不烛;时雨占地,无物不滋......」。
据木宫泰彦考证,这封国书出于圭密的手笔。圭密是个僧人,他的诗集《蕉坚稿》的跋文,是深受成祖信任的僧人道衍撰写的。圭密衷心崇拜明朝,因而才草拟出了这样的国书。木宫泰彦斥之谓:「足利义满竟不顾此,紊乱君臣之分,侮辱日本国体,真是荒谬绝伦了」。至于足利义满「竟不顾此」,真实的史由绝非只因圭密「衷心崇拜明朝」这样简单。不过日本足利幕府时代向明朝俯首称臣却是不争
的史实。
圭密一行出使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成祖的国书中有:「用锡金印,世守尔服」的语言,并缔结了《永乐条约》(即《勘合贸易条约》)。明朝赐给了日本永乐年号的本字勘合一百道及日字勘合底簿一扇。规定十年一贡,人限二百,船限二艘,不得携带武器,违者以盗寇论处。「
「用锡金印」一词值得注意。1404年足利义满时,明朝赐给日本国王金印,据〈荫凉轩日录〉(日)宽正六年六月十四日条中有如下一段记载:「遣明表上,盖有金印。因诵读之。别幅未列,当可盖金印也。金印作龟形......龟形金印光辉照人,斤量尤重,两手难以提捧,真国宝也」。


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中日之间缔结了贸易条约(《永乐条约》)。明朝为了区别日本的贸易船和倭寇船,中日之间约定了勘合和它的底簿,日贸易船开往中国都要携带勘合,以进贡为名,进行贸易。
有明一代,从1404年至1547年,中日勘合贸易大致可分为两期:第一期是根据足利义满与明朝缔结的《永乐条约》至足利义持公元1419年中断与明交往为止,凡十五年,日本派遣勘合船六次,明使到日本七次。中日间的勘合贸易本来是日本要用进贡的名义博得贸易的利益。而明朝方面以允许贸易为交换条件,要求日本主动禁止海盗。日本为了博得明朝的欢心,按照明朝的要求讨伐海盗。每次都把捕获的海盗头子送交明朝。对于到日本的明使,招待也很隆重。明朝方面也尽心迎合日本,凡有日使到达,必派招聘使送还。而明使回国时,日本也派使者送行。所以彼此使节,几乎年年不绝。尽管在《永乐条约》中规定十年一贡,但由于双方睦邻友好的关系,无视了条约的规定。
第二期是公元1432年,足利义教恢复了中日通好,派使使明,缔结了《宣德条约》至公元1547年足利义晴最后派遣明使为止,凡一百一十五年,日本派遣贸易船十一次,明使到日本一次。在次期间,日方只以获取贸易利益为满足,因而无视《宣德条约》,希望尽可能增加进贡的次数,人员和船只。也不像以前那样讨伐倭寇,把匪首解送明朝。按日本史学家木宫泰彦的话说:「多少保存了日本的体面」。
明朝和前期相比也倾向于消极,只派遣过一次使者。因为顾虑如果拒绝对日交往,倭寇的侵扰会越发猖獗起来,只好勉强应付。因此每当日本使节到达明朝时
,便会被要求严守《宣德条约》。
在中日勘合贸易中,第一期的勘合船共为三十七艘,其中虽有大名和寺社船只,但明朝方面一慨看成是日本国王足利将军派遣的。而第二期时,幕府船极少,十一次总船只五十艘中,幕府船只有七艘,其余大都是大名和寺社船。
公元1404年,明使赵居任等到达日本的京都。这年的七月底,赵居任等回国。足利义满派日僧梵亮等送行,这就是第一次勘合贸易船。梵亮等于十一月到达北京,祝贺册立太子。当他们回国时,成祖派使者送行。这次使者,于次年到达日本,五月进京。明使所带的国书中,照例称义满为「日本国王源道义」,赞许义满对马、壹歧等海岛的海寇的禁止,并说应规戒人民,使之务农乐业。
送梵亮等回日本的明使一行人员,似乎是在这年八月启程回国的。因为义满曾在八月三日为了观看明朝船只而来到兵库。明使回国时,义满又派了使者,这便是第二次勘合贸易船。这次日使者在十一月到达北京,献出对马、壹歧的倭寇头子二十人。因此,成祖大悦,优待使者,派鸿胪寺少卿潘阳、中官王进等,以九章冕服等赐给义满,并把所献的倭寇头子二十人发还日本,让日本自行处理。日本使者返程到达宁波时,把这些头目用甑蒸死了。据《筹海围编》载:当时的铜甑尚存,炉灶的遗址在芦头堰。
1406年日本使者回国,成祖又派侍郎俞士杰送行。这行人在五月十九日到达九州。后于六月八日,又有六七艘船拢岸,可见这次规模是相当庞大的。不久,明使进入京都,于六月十一日在北山殿举行接见仪式。这次明朝国书中举出义满曾梦见太祖的故事,赞扬义满在梦寐之中还不忘对明朝的恭谨,并对义满发兵平定对马、壹歧的海盗,捕获他们的头目解送明朝表示嘉许。这次还封日本的苏阿山为寿安镇国之山,据说成祖还自制碑文,建在山上。
十月二十日,义满身着明朝官服与明使一同游览常在光院,欣赏红叶。当时日本南朝对足利义满受日本国王称号一事,提出责难:「日本虽小国,皇统相继,独立而为天下皇帝。人皇百会,代为夷国,不受王号。而今源道义代为武臣如斯,似彰日本耻辱于异朝乎。」
足利义满对此置若罔闻,但这种批判却深深地影响了足利义持。
公元1408年五月,足利义满死后,幕府遣使者圭密向明朝讣告,足利义持榇承袭大将军位。成祖于十二月二十一日作成赠给义持的国书和祭文,派遣周全渝出使日本。足利义持已有与明朝断绝国交的意思,不愿见明使,但考虑到是吊唁先君的使者,只好免为其难接见了。
义持于次年的七月五日在北山殿接见了明使,仪式和前代相同。但在明使回国时,却由圭密转告了断交之意。
义持对明朝绝交,自然就不再讨伐海盗了。因此,当义满在世时曾一度销声匿迹的海盗又猖獗起来,滋扰东南沿海。
公元1417年,成祖趁着松门、金乡、平阳等地,把捕获的倭寇数十人解到北京的机会,派刑部员外郎吕渊为使,将其送还日本,藉以表示仁德,且致书晓谕义持。但义持拒绝接见明使,不准他们进京。嗯,
公元1419年六月二十日,吕渊又一次出使日本,进入博多,暂时逗留太宰府中,但是足利义持仍然不准他们进京,并派元戎西堂告谕。


自从公元1419年,足利义持拒绝明使以后,中日之间的交通断绝了十几年,直到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义教任将军时,日本才又派使者到达北京。这是因为明宣宗以四方外国都来朝贡,惟有日本久绝交通为憾。琉球王将此情告诉了日本,而日本也贪图中日贸易的利益,决定派遣天龙寺僧龙室道渊为正使,勘合船由幕府、大名、寺社等五艘船组成。于八月十九日从兵库出发,义教亲自到兵库送行。这次日本国书的署名仍然是「日本国王源道义」,并用明朝宣德年号。
宣宗看到义教使者大喜,尤其因为正使道渊原是宁波人,三十岁到日本,从博多圣福寺的宏书记出家,曾历住长门的安国寺和圣福寺。宣宗大为嘉许,特授给僧录司右觉仪之职,并颁发敕谕,令道渊回日本后主持天龙寺。道渊等回国时,宣宗以内官雷春,鸿胪寺少卿潘锡等一同携带国书出使日本,并送本字勘合一百道及日字勘合底簿一扇。明使一行人数多达五、六百人,分乘五艘船,加上日船共为十艘,舳舻相连,于公元1334年五月到达兵库,六月一日进入京都,住在六条法花堂。五日,在室町殿举行接见仪式。这次的仪式比起义满时代略为简约,,公卿二人迎至总门,接受明使国书时,焚香三拜跪坐。义教亲自迎至四足门,接受明朝国书时焚香两拜。到八月,明使从京都出发,起程回国。,这时义教又以恕中中誓为正使,派遣船只六艘同行,这便是第二次勘合船。直到足利义晴公元1547年以策彦周良为正使,派遣最后一次勘合船。关于这些勘合船的情况,日本柏原昌氏已有详尽的研究。木宫泰彦在所着的《中日交通史》中也列有一览表,在此不作赘述。
日本遣明勘合船的目的是为了贸易,但名义始终是进贡船。所以,明朝政府对待遣明使一行不同于普通商人,礼仪极为隆重、恳切。据《允澎入唐记》载,遣明船到达普陀山,在莲华洋停泊后,便有彩船百余艘,环绕使船前来欢迎,赠给酒、水、食物等。进抵沈家门后,又有官员们乘画船五十余艘吹角打鼓欢迎,接着就有巡检司派来的官船作向导,经由定海进入宁波,这几乎已成贯例。
中日勘合贸易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进贡方物;二是附来货物。柏原昌引用《大明会典 给赐日本国》中的一段话:「正贡例不给价,正副使自进,并官收买,附来货物,俱给价。不堪者,令自贸易」。
木宫泰彦认为:「这里虽说『正贡例不给价』,实际上正贡也给价,除领赐物外还另外以钱钞给价。不过,我认为这里所说的『正贡例不给价』是说所贡物中的正贡,既以给了领赐物,就不再用钱钞给价了」。
足利将军进献明帝方物,总之不外是想获取明朝皇帝赠给的领赐物。这也就是利用外交上礼节进行的一种官方贸易。如《满济准后日记》永享六年六月五日条记载明朝的赠物说,装在六十个中国式大箱子里,堆积如山。不但如此,日本幕府并不满足于照例的领赐物,还希望得到特赐物,这种交涉往往获得成功。
在第二期中日勘合贸易中,第四次遣明使时,足利义政企图在领赐物以外,还要取得特赐物铜钱和书籍,公然令瑞溪周凤在附件上作了如下记载:「书籍、铜钱仰之上国,其来久矣。今求二物,伏希奏达,以满所欲。书目见于左方。永乐年间多给铜钱,近无此举,故公库索然,何以利民,钦侍周急」。
这里所说的「永乐年间多给铜钱」,是指足利义满时,领赐物中有铜钱一事。明朝答应了这项要求,但正使天与清归国途中遭到大内氏的袭击,铜钱全部被夺去。所以在第五次遣明使时,义政又申述公库索然。明朝在领赐物以外,另给铜钱五万文。
「附来货物」是主要的贸易商品,名义上的附搭品,数量上却占了日本货物的大部分,主要是硫磺、粗炼铜、苏木、倭刀、枪支以及少量工艺品。

「中央之大国」,四方使臣来贡,是中国皇帝们的虚荣。明朝皇帝的这种矫情,从不曾使用强盛的军事力量去支持国家的对外交往,而是采用了出卖外贸利益为诱饵,以赢得中央大国的虚誉。日本足利幕府时代,很巧妙地利用了这点,获得了贸易以外的巨大利益。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08-01 11:2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06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