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774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传基居士 手机 葫芦墩家族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头衔: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传基居士-命理问答
推文 x244 鲜花 x143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1
[修行][分享] 「苦谛」的真义
「苦谛」的真义

2004年元旦MSN导师开示



学生问:请示老师,最近美国911事件以及这次伊朗地震,还有这几年来癌症的得病率跟死亡率一直攀升,类似这样的天灾人祸,让世人感到身心有极大的苦迫。我们该如何学习把这些世间苦难放在心上,让苦难成为修行的动力呢?也恭请老师为我们开示三宝的真正意义。



导师答:世间的苦难不在遥远的地方,世间的苦难在我们眼前,在我们那颗静不下来的心,那颗容不下一粒砂的心。我们的眼里容得下一粒砂吗?苦难无所不在!不只是伊朗地震,不只是921水灾、911事件;天灾人祸每天都发生在人类身上,只是我们跟大部分的动物一样,都练就了一身趋乐避苦的功夫,甚至已经进化成一种本能了;我们可以看到猎人狩猎斑马时,当斑马看到同类的死亡,反应是很酷的;难道斑马对同类的死亡没有感觉吗?不,它们是接受这样的事实了。当老虎在追杀整群的羚羊,有羚羊被吃了,它们也只是默默的接受。在动物界中灵长类算是对同类的死亡比较有难过的情绪反应,比较没有接受生命痛苦的本能,必须靠脑部的运转来合理化世间的苦难;基本上动物对周遭环境的苦难反应都是相当冷静的,这是种动物本能的防卫机转。心理学上所谓防卫机转就是趋乐避苦,只有如此,动物才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不过却也因为这样而失去了对苦难领受的敏感度,而这样的敏感度正是智慧开启的锁钥啊!



佛教的法宝第一个是苦谛,讲的就是世间的苦难处处!有很多人对佛教讲的苦谛有诸多疑惑,认为佛教只讲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却不谈地震的苦、雏妓的苦、贩卖人口等社会现象的苦。从外在的苦难观点来看,会感觉佛教讲的苦都是属于个人内在的苦;其实外在的苦难没有什么,那是所有动物都会遇到的,真正的苦是内在的,所谓的生苦、老苦,都是跟世间的苦难息息相关的,很少人能看到这一点。只要我们愿意去注意、去反刍每天所遇到的触境,就可以感受到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中,苦难就这样回向出去了,苦难真的是遍处啊!



世间充满了欲望跟见解的对立,人类的抓取不都是这些吗?这些争夺就是四圣谛中「集谛」所谓的爱取有;大缘经说:「我们因为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所以很想从这些受当中走出来;我们在寻求、想要获得,因为获得而确认,确认我们所获得的东西是受用的,确认后欲贪却随之而生,热炙的火因为这样而进一步黏着、贪取、占有、悭吝,进而守护、防卫,欲争、见争,乃至杖棍相见;吵嚷、争论、控诉、挑拨是非,妄语等等恶不善法,外呼内应,互为表里,无所不至。」这才是世间真正的苦难啊!其余的都只是苦难的结果。地震、911不可怕,因为那都是结果,可怕的是我们所造的因。传统佛教有句话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大缘经就是在探讨因,只知道果是没有帮助的,即使从果去分析原因也常徒劳无功,因为从事相中的结果去分析,还是无法找到十二缘起的因由,十二缘起的原因是属于我们内在的,从果中找因只是在分析外在的现象,是搔不到痒处的。
 

        『缘受而热衷愿望,缘热衷愿望而寻求,缘寻求而获得,缘获得而(确认决意)受用,缘决意受用而生欲贪(热火),缘欲贪(热火)而黏着(取),缘黏着而占有,缘占有而悭吝,缘悭吝而守护防卫,缘守护防卫而(生)仗棍执剑,砥突、吵嚷、诤论、指摘控诉、挑拨是非、妄语等恶不善法,外呼内应、互为表里、无所不至。 宋儒常言「寻孔颜乐处」(此乐是深造自得之乐,无时而不乐)』



        大缘经这段文字就是在讲由受而爱取的过程,这是修行的关键;有很多修行人修受念住,只想从受下手。法不只是如此而已,它牵涉到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守护?身口意的展现为何?如何配合根本作意?如何把无常、苦、无我放在心上?如何把出离心、菩提心放在心上?能真正的依远离、看透世间的纠结、看透世间苦难的源头;真正的见苦,见到苦的源头,见到苦灭,见到苦灭之道,这才是法。这样的法宝,需要我们反覆的放在心上咀嚼,才能了解它真的是宝。佛教称它为法宝,意思是非常宝贵,而我们却习以为常,不知珍惜,其实法至为宝贵啊!



        有了法宝,才有法宝的实践者—僧宝。没有法宝,法只是纸上谈兵,只是纯理论,因为我们无法确认这样的法是否能实现?如果我们不相信法宝,就不相信世间有人实践出佛宝跟僧宝,没有深深的相信佛、法、僧,就不会有深深的向往,会认为佛只是个历史人物,会认为怎么修行都是个人的事情,不会把它当成是对治世间苦难的良药;会认为宗教只是个人的内在修为,跟世间苦难、国家大事无关。



我们的社会都在打迷糊仗,没有看到社会的根本问题在哪里;社会的真正问题在于不相信真理、不相信法宝;法宝不一定专属于佛教,所有的宗教真理都是法宝,我们愿意用佛教的法宝来检验一切的真理,也相信一切的真理都涵容四谛在里面。少了苦、集、灭、道,所有的真理就失去内容了。四谛虽然是佛教的名词,不过其内容却涵盖所有的真理,遍布一切宗教。



        这样的法宝,在我们睡前、或很疲累的时候把它放在心上,它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力;在我们不耐烦的时候,让法宝住进心中,会让我们看到清凉的甘露。我们必须不断的反覆咀嚼法宝,而不能只是轻描淡写的浏览,否则是无法体验法宝的。我们越去体会,就越能感受到法的可贵,如果没有体会,就无法领受到法的精髓滋养,也不会对法产生深深的向往。



相信才能向往,向往了才能够更深深的相信,我们的心量也就越来越大了,这就变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它让我们内心更有空间,对世间的苦难越来越敏感,我们才不需要用第三次世界大战、用核子战争来唤醒自己对苦难的危机意识。



        人类五千年的历史中,苦难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我们认为苦难是理所当然的,就会变成一种冷漠的接受心态,无法让苦难变成智慧的滋养,无法让苦难打开我们的心量。



对苦难不敏感,相对的对喜乐也就不敏感。苦有多深,乐就有多深,这是很微妙的;当我们对苦的体会极深时,就好像经历了世界各地古往今来的苦难。当走过了苦难,才有可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喜乐,才可能看到喜乐到处都是啊!苦难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的灵感,它让我们心思变得很敏锐,心量变得很大,让我们很能够欣赏周遭,很能够享受生命。如果我们一直逃避痛苦,一直追求快乐,事实上追求到的快乐很肤浅,内心很空虚。即使饱读经书,也只是种表层的知识。只要离开对苦难的体会,所有的快乐都是有限的,一旦自己静了下来,就会看到内心有很多不安,想要找个知心朋友也非常困难,因为我们的心跟如来的心有好大的距离啊!碰到这样的状况,我们经常会想逃避而失去与佛同心的机会,失去认识生命的机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能在原地打转,不断的在问:「生命的意义何在?我要这样过一生吗?」



修行就是一直把三宝放在心上,一直去体会法、体会如来的心,体会走在法上的人,体会走出苦难人,体会实践八正道的人,不断的去体会就会有深深的向往,就会界与界聚,同修梵行的喜乐就会越来越浓厚,回向出来的就是对整个社会充满信心。



台湾社会最大的苦难就是没有信心,不论是职场中的同事、家庭中的兄弟姊妹、选区中的选民,我们对他们有多少信心?这绝对不限于台湾社会而已,富足如美国也一样;不管在科技、艺术、电影方面,几乎我们想得到的,除了一些日本、韩国比较特有的产业外,美国几乎是世界第一流的。可是这样一个世界一流的国家,苦难仍然到处都是啊!



所谓苦难,简单的说就是对三宝没有信心、对人性没有信心。人性深处最具体的实践就是三宝,我们也可以不要用三宝这个名词,但是一定要看到人性的真善美是可以具体实践的,大家才会有信心,否则信心是空口无凭的,感觉像在说风凉话而已。信心没有具体的实践,午夜梦回还是会动摇的。社会上有很多人问佛教徒到底相信的是什么?相信三宝也就是相信人性的真善美。性恶只是人性的扭曲。我们常说人性就是夹杂着贪、嗔、痴,可是却常看不到贪嗔痴就是痛苦的根源。佛教对五盖的比喻是:「贪好像负债一样,负债怎么可能快乐呢?嗔就是生病了,痴是指迷路,昏沉就是在黑牢里,掉举就是奴隶,都不可能让人快乐。」好好的体会五盖,就会看到我们只有离五盖才能生喜乐,那是基本的禅定喜乐;这样的定,前提是戒:依戒生定,依定生慧,依慧得解脱,依解脱得解脱知见。



三宝就是在实践所谓的道成肉身、五分法身。道跟色身结合,就是法身。实践法身,让自己对自己有信心,才有可能对人性有信心、对整个社会有信心,才会真正的向往世间的喜乐。



学生问:对法我们常相信了,也向往了,可是又常觉得自己做不到,这时候的懊恼与自责,是来自于信心太薄弱吗?请老师开示。



导师答:对啊!还是要回到善解、善导、善护念,用佛陀的心、如来的心再去体会。让心回来,不要一直往外攀缘。我们失望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就想直接进入到善导,一直想改变别人,改变社会,就会遇到很多挫折,也无法把挫折看待成是种磨练和学习。好像考试考得不好就自责一样,为什么要看得那么严重呢?为什么不能只当成是个练习、是个不算成绩的模拟考试呢?



学生问:如果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造成内心有对话,请示老师,自己该如何在法上再加把劲重新出发,把挫折当成是种学习呢?



导师答:就是要静下来,否则是无法体会法的。因为心一急,身体就紧了,就没办法做到放松的体验。放松才能重新看到路。心一急路就不见了,所谓的无明就是没有路;就像去年同修开车送老师去冈山演讲,也是因为对路不熟,心一慌就出车祸了;从高雄到冈山都那么困难了,更何况生命有那么多的岔路啊!开错路是件小事,可是同修却因为担心耽误老师的演讲而自责;自责的时候还是要放松,如果不能原谅自己,就邀请佛菩萨住进心里,无所求的请佛菩萨原谅自己,让自己完全的信,完全的交出去。



学生问:触境时,身心较紧,就容易失念,是否就会看不到自己的自责呢?



导师答:不一定会有自责,不过就是会不流动、不接受。为什么会不接受?就是因为有个「我」在跟境界对立。不管是自责或排斥,其实就是不接受。



学生问:刚才老师开示的对人没有信心,是否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因为看不到自己深处的佛性,所以也看不到对方的佛性!



导师答:你相信自己有看到吗?有随时随地都做到信吗?关键都是一刹那间,一个失念,就会像车祸一样,就撞上去啦!不想死的话,就要随时随地看到信啊!



学生问:老师刚刚谈到苦有多少,乐就有多少,也谈到苦难是因为对三宝没有信心,离五盖就会生喜乐。如果五盖是苦难,那我们如何在面对苦难时对三宝有信心呢?



导师答:就是要把三宝放在心上,一直有颗向往的心。常常去体会法,一直的去反刍、去咀嚼,常去体验如何在触境时把法用上,不需要把注意力一直放在非法的部分,那会让自己很不开心。法像个门径,它有个出口,不要一直去撞墙。真的找不到路,平常就多闻思;法只能一点一滴的实现。除此之外,其他的方法都会觉得不够理性。



学生问:所以要常去体会苦,才能生起绝对的相信吗?



导师答:绝对的相信是来自于我们的体会,它需要实践。除了对法熟悉,更要把它用在生活上;光是要做到放松就不容易了,这是大家都很清楚的事,可是有几个人做到了?有几个人随时随地都很放松呢?



学生问:愿意接受苦难,表示对三宝有信心?



导师答:就是交出去了;交出去就是相信因缘,勇敢的面对因缘。



学生问:在修行上自己虽然很想突破,可是却一直做不好,总觉得修行很困难,现在跟老师忏悔。



导师答:就是要信。上路就好了,没有做到没关系。佛教讲:「初果须陀桓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信。」所谓的四不坏境,就是讲不退转的这种信,深深的信,就会得不退转,不会堕恶鬼道、地狱道、畜生道,这是种非常笃定的金刚不坏的信;就像我们不能把喝醉酒的人当成是正常人,他就是醉了,那不是真正的他;有人发狂了,那不是他;对法不够信的你,那也不是你啊!



学生问:老师说离苦生喜乐,五盖就是苦难。如果我们把五盖当成是众生的苦难就是离五盖了?



导师答:五盖不是你的、我的,五盖就在虚空中,因为抓取才有五盖。它就像空气中的细菌,如果我们免疫系统不好,无法跟它和平共处,五盖就会喧宾夺主。在传统民间宗教的语言叫做着魔,就是得病了。细菌不是你,也不是你要的;相对的,五盖不是我们要的,可是就会着五盖的道。譬如今天有人喝醉酒,我们如何面对?如果只说那是他自己想喝才会醉,这样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学习到什么?



学生问:请示老师,如何将修行跟社会上某些有理念的社会运动相结合?



导师答:要去感觉自己做社会运动是否有跟修行结合的需要?要看到社会运动跟佛教醒觉运动间的关系;从事社会运动的人很少体会到这种关连性,除非本身是很虔诚的基督徒或佛教徒,才会觉得那是一样的。如果自己已经是某种程度的宗教徒,再去从事社会运动,就会深深的感受到其间的关系很密切。真正的宗教行者,不论他做什么事,一定会将信念灌注到所做的事上。问题不在社会运动,而在自己是不是宗教的行者。听说有位大学教授,是个天主教徒,也精研老庄思想,得了一种病叫渐冻人。身为一位天主教徒,如何去面对这样的打击呢?以一个四、五十岁的年龄,在事业上应该算是个高峰期,而在台湾八百名这样的患者,很多人都是被它击败的。

   

      今天击败我们的不是病痛。只要我们没有信心,随时可能被任何事打倒;只要失去信,就是倒了!身为一个天主教徒,对天主的信,必须是非常笃定的,不论遭遇任何状况,都可以让生命散发出光辉。信非常重要,否则都只是把注意力放在预防和担心上,整天恐惧着老、病、死,每天用避苦的态度在面对自己跟周遭人的疾病,那都是找不到出路的。



学生问:基督徒有句话:「因着恩典而信心十足,因着恩典找到勇气」,请示老师,这里所谓的恩典就是我们听闻了法,受用了法吗?恩典也是指上帝的权能、上帝的爱?



导师答:恩典就是上帝的真爱,上帝的爱就是上帝的权能。当生活平顺时,我们不太需要它,而面临生命中的苦难,却会让我们更接近它。



学生问:自己布达后又常在触境中有漏,然后就有卡住或不流动的状况,请示老师,要如何面对这样的境?



导师答:去检讨这样的触境,就等于可以多一个练习的机会。布达就是设定好目标;就像预定去一个地方,可是没有按照计画行事,就去检讨里面的原因。你的问题在于路走错了,要多做检讨的练习,就会对路径更熟悉;不需要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没做到布达上,重点是自己可以更认识这条路,更接近自己的布达了。譬如第一次跑马拉松,距离终点五千公尺就放弃了,第二次虽然也没有达到目标,可是距离终点只剩一千公尺,那就是进步了。要常常检讨自己是否越来越认识这条路,如果很认真的在走,就会体会到自己对它越来越熟悉了。



学生问:请示老师,宗教行者如何面对自己的不治之症?



导师答:宗教行者是视死如归的,任何的苦难都能让他更接近心中的最爱;苦难越深,对肉体的抓取就越少;为什么要抓取一个不能给予我们快乐的东西呢?放掉对肉体的执着,就是信!我们每天如何面对自己?如何面对每个人、每件事?如果没办法好好的面对这些,还谈什么如何面对不治之症?真理一定是俯拾即是的,离开自己所触的境界,就不是真理了。



亲教师祝福大家新年快乐!!



回向文:感恩佛陀,感恩两千五百年来的圣弟子,感恩今晚的法谈,愿此法谈功德,供养如来,回向法界、虚空界,愿,

深深的愿: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同证无上菩提。

From: http://www.dharmalineage.org/D...%E8%AB%A6.htm



传道随天意
基业因缘起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
http://cjjs....tw/ ;http://传基....tw/
请点此进入=传基居士广结善缘部落格
传基星相择日馆 。
⊙ 地址:新北市林口区竹林路552号。⊙ 服务电话: 02-26033157
⊙ 服务时间:AM9:00至PM5:00 ⊙请先预约⊙
⊙ 服务项目:命理谘询,八字流年,紫微斗数,合婚择日,公司取名,个人命名,风水地理,阳宅鉴定,五术传授。
E-Mail: chou.joujee@msa.hinet.net
献花 x1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HINET | Posted:2007-07-24 10:34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733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