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072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dobletap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心得] 习武之投师访友经历
习武之投师访友经历

文中的观点是以今日对于武术较成熟的认知,
去回顾那段青春时光在追寻自我与真正能够实战的武术所经历的种种人事物。


0启蒙:高一下学期目睹校园暴力的震撼教育。

1高一暑假至跆拳道馆学习一个多月,高二开学后因课业压力即中断学习。
(当时读的国光高中,连个武术性社团也没有,偏偏我又对球类没兴趣,还真痛苦。)


2大一开学后至跆拳社及国术社练习。

跆拳社的师资不佳(从没看过教练换道服下场指导),只练了一个学期多。

国术社的师资也好不到哪去,只会拼命塞一堆走样的套路,老师本身并无实战能力,
这个老师的错误示范,其实发生在很多学习传统武术的人身上,
套路学了一堆, 却缺乏科学化的散手训练,
习武者与套路之间终究是你是你,它是它。
真正遇到实战,还是只能靠本能乱打。
但是社团气氛还不错,也有很令我尊敬的学长(因为他的功夫不是在社团启蒙的),
所以一直撑到大二下学期历练完社长职务才离开社团。

在国术社的最大收获,反而不是在武术上,而是遇到一些学长在其他方面对我的助益。
同时社团存放有大量的武术杂志「力与美」月刊,
月刊中有不少武术名家例如 刘云樵、孙绍棠 等的文章,
对人生经验的起迪有很大的帮助,这些从杂志上影印下来的文章,至今能妥善保存着。
后来服役时我还特地买了一本刘云樵的文集,十分珍惜他老人家的传递的人生智慧。
而月刊中一篇螳螂拳文章中提到的「投师访友」、「贤师莫若访友妙」,
也促使我离开社团,
开始向外寻求能传授真正能实战的传统武术老师,以及一连串与人试手切磋的旅程。


3大一暑假利用去成功岭前的一个多月,在自家附近的合气道武馆,短暂的接触合气道,
如果把在服役时及退伍后算在内,总计与向高雄市三位知名的合气道教练学习过,
合气道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是缺乏对于拳脚攻击的反应训练,合气道武者在面对具备
打击技的对手时,能否穿越对方的打击攻势而施展其合气道摔技或关节技,不无疑问。
4大二升大三暑假至功夫龙与金立言学八极拳。
金立言的功夫,……..不与置评…,只学了一个多月。


5大二升大三暑假至中正纪念堂与徐纪老师开始学长拳与八极拳
徐纪老师当时则是刚从美国回来,(我现在其实满同情徐纪老师的当时处境…..)
当时和我一起练武的同学不乏台大、政大的高材生,大家都是慕名而来,
徐纪老师戏称我们这批学生是「黄埔一期」。
我在徐纪老师那里学了一年多,
问题还是一样,徐纪老师当时从不进行实战方面的教导与训练,
在大三下学期因考研究所的时间压力与得不到实战训练的双重因素下,我还是离开了。

这段时间的收获较属于练武时的精神层次训练,也就是向内收摄,自我观照的能力。
这段时间也认识几位在漫画「拳儿」中出现的前辈,
在几次武坛办的大规模武术观摩中,其实可以感受出凝聚老一辈师傅与前辈们的,
主要是传统师门中浓浓的师生情感与师兄弟情谊以及前辈们对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当时的我,即使是期中考、期末考,仍然每天保持练习,
事后想想,以大一到大三每天至少两个小时的练习量,
如果我练的是跆拳道、柔道、角力、拳击、散打,或其它任何一种非国术的武术,
也不会落到练了三年却毫无真正的实战能力的下场。
我想这点是所有传习传统武术者必需诚实思考的问题,
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师门的情感不该淹盖对武术实战本质的追求,
除非你原本就只是想活动活动筋骨而已,(怪了,那去跑步不是更有效率吗?)
亦或是有人只想在传承谱系上能留个虚名就好了,(这种人心术不正,不与置评….)
那传统中国武术在实战能力上呈现越来越烂的现象也不叫人意外了。


6大二升大三暑假拜访具有跆拳道七段与传承潘文斗系统摔角的石家明教练,
石教练出身情治系统,常奉派出国至友邦训练军队格斗战技,
据石教练说,教跆拳是因为比教国术能赚到钱,
但是若在道馆示范其所传习之摔角技术,相信跆拳选手是没胆再任意起脚攻击的。

其实在社团早期的演讲录音带中即听过高明清老师说过,跆拳道刚到台湾民间开馆时,
被踢馆踢的很惨,因为一直被踢馆的国术武者摔的东倒西歪。
但是看看多年后的今天,
传统武术在训练、武馆经营、乃至检定制度上,恐怕还有些地方远不如跆拳道吧。
虽然走向竞技化的跆拳道与实战渐行渐远,但是在训练方法上的日新月异仍值得借镜。
7大三升大四暑假至陈清河的长洪武术协会的武馆短暂学习,
陈清河老师的擒拿术功力没话说,一个小缠丝就让我无法挣脱抵抗,在地上求饶。
在课堂中也会多少穿插的教些实战观念,
但是当时因为要考研究所,也就没有在多学习,
而且又从弹腿开始学起也让我很倒胃口,因为包括社团、徐纪、我已学了三次弹腿。


8大三上学期至功夫龙上周宝富开的实战班,因为当时补习时间冲突,
没能上到徐纪在功夫龙开的实战班,(挖勒XX,不教自己的学生实战,跑去功夫龙教)
后来周宝富大概觉得这个班有赚头,就自己开,因为徐纪好像只开了那一次。
周宝富这个人…….不与置评,总之最后这个班我只去了两次。

以我现在选择老师的标准,
除非老师本身有实际的擂台比赛战绩或是公开的比武战绩(友谊性的试手不算),
或是老师有训练出能打擂台的选手,否则别跟我谈实战,
这是在被骗与失望多次后所累积出来的经验法则。

不要跟我说街头实战不像是擂台比赛,真正实战是没有规则的那种屁话,
专打人体要害那种三流打法,我用不着花时间与金钱跟老师学,
更何况那种打法很容易吃上官司(刑法上的防卫过当)且有损阴德,
如果你在有规则限制的擂台比赛都打不赢,少在那里给学生洗脑自己有多强多能打。
更何况很多老师根本就没胆上擂台接受考验或是根本没能力进行真正的打斗。
如果有看过陈克夫与吴公仪的比武纪录片(youtube找的到),就知道传统武术的问题。


9大四下学期考完预官后的毕业前夕,本着验证所学传统武术实用性的心态,
去当时在中山北路的流民拳武馆学搏击,在第二次上课即主动要求与资深的师兄对打,
所幸那天有穿护具,不然那次应该会被打的脑震荡,
对打结果其实我自己并不意外,应为心里早有数自己过去练的东西跟实战能力无关,
但总想要知道自己的实战能力到哪种程度,
虽然一路被师兄的刺拳K的一直倒地(别怀疑,一招左刺拳就把我吃的死死),
但是令我自己意外的是,在头部一直遭受重击而头晕得想呕吐的情况下,
我却能一直重新爬起来再战,这种死狂的韧性其实已经跟练武前的我不一样了。
很讽刺,过去三年学的一堆国术,我一招也用不出来,连最基本的面部防御都不会。
当天我唯一重击师兄的一次,竟是当天才学到的转身鞭拳,
这也就是我强调的,
传统武术的套路,若未经科学化的散手训练,其实对实战能力毫无助益。
这是我从实战中换来的亲身体会。
10在流民拳武馆的搏击经验,让我回去思考了一些问题,
最后我决定去学拳击、跆拳、柔道,
甚至从此跟传统武术说掰掰。
因为其实流民拳武馆虽然是打着客家拳法的名号,
但其搏击训练方式,其实就是目前广为人知的散打搏击,
只是在当时散打搏击在国内还未像今日普及与广为人知。
于是打电话去拳击协会问有无拳击的训练场地可练习,
很巧的是,接电话的就是我后来的拳击教练,柯文明教练,
而当时他正好要在北体办一个推广班,我只能说有些事情好像冥冥之中就是已有安排。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固网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07-08-31 15:33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962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