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2144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dobletap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武术][分享] 习武之投师访友经历 完整版
习武之投师访友经历

文中的观点是以今日对于武术较成熟的认知,
去回顾那段青春时光在追寻自我与能够实战的传统国术所经历的种种人事物。


0启蒙:高一下学期目睹校园暴力的震撼教育。

1高一暑假至跆拳道馆学习一个多月,高二开学后因课业压力即中断学习。
(当时读的国光高中,连个武术性社团也没有,偏偏我又对球类没兴趣,还真痛苦。)


2大一开学后至跆拳社及国术社练习。

跆拳社的师资不佳(从没看过教练换道服下场指导),只练了一个学期多。

国术社的师资也好不到哪去,只会拼命塞一堆走样的套路,老师本身并无实战能力,
这个老师的错误示范,其实发生在很多学习传统武术的人身上,
套路学了一堆, 却缺乏科学化的散手训练,
习武者与套路之间终究是你是你,它是它。
真正遇到实战,还是只能靠本能乱打。
但是社团气氛还不错,也有很令我尊敬的学长(因为他的功夫不是在社团启蒙的),
所以一直撑到大二下学期历练完社长职务才离开社团。

在国术社的最大收获,反而不是在武术上,而是遇到一些学长在其他方面对我的助益。
同时社团存放有大量的武术杂志「力与美」月刊,
月刊中有不少武术名家例如 刘云樵、孙绍棠 等的文章,
对人生经验的起迪有很大的帮助,这些从杂志上影印下来的文章,至今能妥善保存着。
后来服役时我还特地买了一本刘云樵的文集,十分珍惜他老人家的传递的人生智慧。
而「力与美」月刊中一篇螳螂拳文章中提到的「投师访友」、「贤师莫若访友妙」,
也促使我离开社团,
开始向外寻求能传授实战的传统武术老师,以及一连串与人试手切磋的旅程。


3大一暑假利用去成功岭前的一个多月,在自家附近的合气道武馆,短暂的接触合气道,
如果把在服役时及退伍后算在内,总计与向高雄市三位知名的合气道教练学习过,
合气道的结构性问题是缺乏对于拳脚攻击的反应训练,合气道在面对打击技型对手时,能否穿越对方的打击攻势而施展其合气道摔技或关节技,不无疑问。


4大二升大三暑假至功夫龙与金立言学八极拳。
金立言的功夫,……..不与置评…,只学了一个多月。


5大二升大三暑假至中正纪念堂与徐纪老师开始学长拳与八极拳
徐纪老师当时则是刚从美国回来,(我现在其实满同情徐纪老师的当时处境…..)
当时和我一起练武的同学不乏台大、政大的高材生,大家都是慕名而来,
徐纪老师戏称我们这批学生是「黄埔一期」。
我在徐纪老师那里学了一年多,
问题还是一样,徐纪老师当时从不进行实战方面的教导与训练,
在大三下学期因考研究所的时间压力与得不到实战训练的双重因素下,我还是离开了。

这段时间的收获较属于练武时的精神层次训练,也就是向内收摄,自我观照的能力。
这段时间也认识几位在漫画「拳儿」中出现的前辈,
在几次武坛办的大规模武术观摩中,其实可以感受出凝聚老一辈师傅与前辈们的,
主要是传统师门中浓浓的师生情感与师兄弟情谊以及前辈们对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当时的我,即使是期中考、期末考,仍然每天保持练习,
事后想想,以大一到大三每天至少两个小时的练习量,
如果我练的是跆拳道、柔道、角力、拳击、散打,或其它任何一种非国术的武术,
也不会落到练了三年却毫无真正的实战能力的下场。
我想这点是所有传习传统武术者必需诚实思考的问题,
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师门的情感不该淹盖对武术实战本质的追求,
除非你原本就只是想活动活动筋骨而已,(怪了,那去跑步不是更有效率吗?)
亦或是有人只想在传承谱系上能留个虚名就好了,(这种人心术不正,不与置评….)
那传统中国武术在实战能力上呈现越来越烂的现象也不叫人意外了。


6大二升大三暑假拜访具有跆拳道七段与传承潘文斗系统摔角的石家明教练,
石教练出身情治系统,常奉派出国至友邦训练军队格斗战技,
据石教练说,在国内教跆拳是因为比教国术能赚到钱,
但是若在道馆示范其所传习之摔角技术,相信跆拳选手是没胆再任意起脚攻击的。

其实在社团早期的演讲录音带中即听过高明清老师说过,跆拳道刚到台湾民间开馆时,
被踢馆踢的很惨,因为一直被踢馆的国术武者摔的东倒西歪。
但是看看多年后的今天,
传统武术在训练、武馆经营、乃至检定制度上,恐怕还有些地方远不如跆拳道吧。
虽然走向竞技化的跆拳道与实战渐行渐远,但是在训练方法上的日新月异仍值得借镜。


7大三升大四暑假至陈清河的长洪武术协会的武馆短暂学习,
陈清河老师的擒拿术功力没话说,一个小缠丝就让我无法挣脱抵抗,在地上打滚。
在课堂中也会多少穿插的教些实战观念,
但是当时因为要考研究所,也就没有再多学习,
而且又从弹腿开始学起也让我很倒胃口,因为包括社团、徐纪、我已学了三次弹腿。


8大三上学期至功夫龙上周宝富开的实战班,因为当时补习时间冲突,
没能上到徐纪在功夫龙开的实战班,(挖勒XX,不教自己的学生实战,跑去功夫龙教)
后来周宝富大概觉得这个班有赚头,就自己开,因为徐纪好像只开了那一次。
周宝富这个人…….不与置评,总之最后这个班我只去了两次。

以我现在选择老师的标准,
除非老师本身有实际的擂台比赛战绩或是公开的比武战绩(友谊性的试手不算),
或是老师有训练出能打擂台的选手,否则别跟我谈实战,
这是在被骗与失望多次后所累积出来的经验法则。

不要跟我说街头实战不像是擂台比赛,真正实战是没有规则的那种屁话,
专打人体要害那种三流打法,我用不着花时间与金钱跟老师学,
更何况那种打法很容易吃上官司(刑法上的防卫过当)且有损阴德,
如果你在有规则限制的擂台比赛都打不赢,少在那里给学生洗脑自己有多强多能打。
更何况很多老师根本就没胆上擂台接受考验或是根本没能力进行真正的打斗。
如果有看过陈克夫与吴公仪的比武纪录片(youtube找的到),就知道传统武术的问题。


9大四下学期考完预官后的毕业前夕,本着验证所学传统武术实用性的心态,
去当时在中山北路的流民拳武馆学搏击,在第二次上课即主动要求与资深的师兄对打,
所幸那天有穿护具,不然那次应该会被打的脑震荡,
对打结果其实我自己并不意外,应为心里早有数自己过去练的东西跟实战能力无关,
但总想要知道自己的实战能力到哪种程度,
虽然一路被师兄的刺拳K的一直倒地(别怀疑,一招左刺拳就把我吃的死死),
但是令我自己意外的是,在头部一直遭受重击而头晕得想呕吐的情况下,
我却能一直重新爬起来再战,这种「死狂的韧性」已经跟练武之前怯懦的我不一样了。
很讽刺,过去三年学的一堆国术,我一招也用不出来,连最基本的面部防御都不会。
当天我唯一重击师兄的一次,竟是当天才学到的「转身鞭拳」,
这也就是我强调的,
传统武术的套路,若未经科学化的散手训练,其实对实战能力毫无助益。
这是我从实战中换来的亲身体会。


10在流民拳武馆的搏击经验,让我回去思考了一些问题,
最后我决定去学拳击、跆拳、柔道,
甚至从此跟传统武术说掰掰。
因为其实流民拳武馆虽然是打着客家拳法的名号,
但其搏击训练方式,其实就是目前广为人知的散打搏击,
只是在当时散打搏击在国内还未像今日普及与广为人知。
于是打电话去拳击协会问有无拳击的训练场地可练习,
很巧的是,接电话的就是我后来的拳击教练,柯文明教练,
而当时他正好要在北体办一个推广班,我只能说有些事情好像冥冥之中已有安排。
柯教练是位很好的教练,有耐心且会鼓励学生,即使多年后,我们仍有联系。

在流民拳武馆练习时,一个材料系的吕映庭同学因好奇跟我一起去练习,
他后来持恒的练到出国留学,还在台湾武林杂志上帮流民拳拍了一些示范照片。

去北体练拳击时,一个资讯系的林尚志同学(跟母校公司老董事长同名),
也因好奇跟我一起去练,他持续练到研究所还有去打第一届的全国运动会。


11在练拳击时,有位老外同学身上穿的运动服印的三个字很吸引我的注意,「反击道」,
「反击道」是马尚仁先生融合多种武术所创的制暴术,在国内主要是教保一总队,
他的民间的学生好像都是以老外为主,因为他的收费很贵,一个月7000台币,
后来辗转打听走访,认识一位跟随他多年的比利时籍学生,矾贺安先生,
在服役前夕的短暂时间跟他学了一些基本动作,随着入伍而中断。
矾先生目前在台北从事整复师的工作。


12考完预官等毕业的那段时间,去了在民权西路的中山跆拳道馆学习跆拳的足技,
李键裕教练跟柯教练一样都是很好的教练。退伍后仍偶有联系。


13服役前夕,也在国父纪念馆跟杨和曦先生请益过魔杖,
可惜还没机会正式向杨先生学习,就入伍去了。


14在步兵学校受训时,走访当时在高雄工专教授保定快跤的张光明老师,
可惜随着下部队的忙碌工作,一直未能向张老师学习,
再次相见是多年后在中山大学的拳跤社,因为高雄工专的摔跤社后来倒了。
但是时空因缘不具足,依旧未能向其学习,甚为可惜。


15下部队后,至高雄陈誉仁教练的训练站短暂学习,
当时中华路与五福路口的室内运动场还没拆,
陈教练比我年轻,教练本身是进过左训散打培训队的选手出身,
其下段扫腿非常犀利,之后在教练率其训练站的成员参加高雄市散打比赛时,
我还有去充当摄影师帮他们拍摄比赛实况,
教练的弟弟对上一位韩国选手,当时还有韩国的电视台来采访拍摄,
该名韩国选手的技术看的出来是训练有素,打得相当有技巧,
相较之下,当时教练的弟弟则几乎是用一百零一招的王八拳从头打到尾,
但是在拼战到第三回合时,该名韩国选手不知是体力不继,还是身体不适,
看得出已经无体力再战了,之后韩国选手不支倒地,还吐了一地的秽物……,
真是辛苦了当时清理现场的工作人员,
这也说明了为何在军队的体能战技中,体能上的要求会排在战技之前。


16下部队后,至高雄截拳道馆短暂学习,唉!不与置评…..


17在台南驻点时时,至 施政忠老师处短暂学习约三个月,施老师的点点滴滴,
如果是对于国内武术老师或是螳螂拳有相当认识的人,一定很清楚,我就不多说了,
但是无论如何,在施老师处还是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技法,
当初随着职位升迁调离台南时,觉得很遗憾不能在就近向施老师多学些东西,
但是过了几年对于实战的观念有清楚的认识后,
反而觉得以当时的施老师教学模式与我实际需求间的落差,其实三个月已经不算短了。
因为若是以满足时实战与防身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散手训练,而不是学一堆套路,
就算是螳螂拳中的整套两人对拆,套句李小龙说的,那只是在陆地上学游泳罢了,
虽然有「练、领、批、拆」的训练程序,
但事实上,若是单就实战的需求而言,练「拆」即可,
而「练、领、批」真的真的是在浪费时间。
当然那些中套路的毒太深的人或是需要靠教套路混饭吃的人是一定不认同的。


18至高雄盐埕区柔道馆短暂学习,但是当时道馆只剩小猫两三只,缺乏对练伙伴,
在一直练护身倒法练到无聊至极后,就没再去了。


19在小港服役时,至小港高中的拳击队练拳击,小港高中离我当时部队很近,
且是高雄市的拳击重点培训高中之一。


20至淡水受训时,利用外宿及休假时,至卢文锦老师处学习咏春,
但是只有短短两个月,说要学到什么,也不太可能,
但是当时认识一位很亲切的师兄,后来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徐子凌先生。
说起咏春,其实是有相当的亲切感的,因为我与师祖严咏春同姓,
而香港的梁挺教授所写的咏春相关着作,对我的启发也很大。
尤其是其提出的「条件反射」的观念。


21退伍前开始与杨逢时老师学习,
当时是在老师家门口等了两天快11个小时才堵到老师,哈哈!
从老师的耐心解答中,许多过去的困惑 都得到圆满的解答,
且杨老师本身年轻时就是国术擂台赛的常客,
亦常奉派出国指导侨胞或是友邦的军警单位。
但由于我退伍后的工作因素,在学习上就呈现停滞,
在杨老师那里比较可惜的是缺乏能对练的年轻师兄弟,
因为老师在高雄并未正式招生,
只是私下指导几位有兴趣的学生, 而又以中老年人居多,
因此难以进行对练或实战训练,因此学习的效果上有一定的受限,
在杨老师那里亦曾有幸看过传说中的密传中的密传:「八肘」。


22至中山大学拳跤社短暂练习,因为高雄工专的摔角社已经倒社了,
与中山企管所的黄政尧同学试手,三两下就被其「穿裆」(柔道术语为:肩车)买单,
此次试手让我警觉到如果我在拳脚攻击占不到上风,而且对方又学过摔法时,
那下场是很惨的,因为在室外的坚硬地面上,随便一摔都能叫人去到半条命。
当时张光明老师忙于博士班课业…..而我亦有工作因素,所以学习并未持续。


23至左营吕鸿华老师处切磋,吕老师本身是补习班的老板兼老师,指导左中的国术社,
吕老师学的东西相当多,与其切磋时被其柔道动作「内腿」给买单,
此次切磋亦再次暴露出我过去缺乏摔法训练的罩门。
而拿手的后旋踢亦不适用于有砂石的路面,因为我自己摔的狗吃屎…..


24与工作同事朱小龙短暂学习散打,朱教练本身是跆拳两段,也是个武痴,
现在好像在指导步兵学校体干班的格斗战技。


25利用转换工作的短暂空档至中正高工柔道队练习,
指导教练李政达老师相当令我敬佩,身为教练仍保持每天跑五千公尺及重量训练,
在中正高工有幸看到几位国手级选手,其中一位在当年毕业时即保送警察大学。


26在侯纬星教练的跆拳道馆练习,并取的跆拳道初段,
侯教练本身是个传奇人物,与中华民国四任元首皆有合照过,
前两位元首是在视察陆战队莒拳班时的合照,
后两位元首因为是侯教练指导的代表队在世界赛取得佳绩。
现正在左训中心指导2008北京奥运代表队。


27参访彭武炽的武馆,彭老师是八极拳名家刘云樵的弟子,
有众多的瑞士籍弟子,每年都有瑞士学生专程来台习武,
而老师也要过去瑞士指导几趟,
连K1中的碧眼武士 瑞士籍的 Andy都曾来台向老师学习太极拳。



结语:
在最有时间练武的黄金时期(大一到大三),未能有幸遇得明师,
等到大四毕业前开始抛弃对传统国术的执着时,
随着毕业,部队职位的频繁调动,退伍后工作上的种种因素,
亦似乎未曾有系统性的训练过,
但是在这过程中,我最大的受获是对于「先入不为主」的深深体验,
所有的事情在未经过实证之前,都应保持保留的态度。
传统社会中强调的许多价值观,都必须以理性来重新检视,
例如「尊师重道」这四个字就被太多不配为人师的家伙拿来当作护身符,
其他如前曾述,陈克夫与吴公仪的世纪经典笑话之战,
都暴露出传统国术传习者必需诚实省思的问题。

之前在网路上看到一段TFKC的比赛影片,内容是散打选手对上八极拳选手,
整个比赛过程一面倒,八极拳选手被一路海K的无招架之力,
缠抱倒地后未曾学过寝技的八极拳选手还是被一路海扁,
在这段影片中我看到自己从在流民拳道馆被痛殴到之后与柔道选手练习对摔的缩影,
我一点也不会觉得那位八极拳选手逊,
相反的我十分敬佩他有勇气站上擂台上验证自己的实力,一如我曾经走过的历程。
重要的是传统武术的传习者能否在比赛失利后诚实的面对问题,
而不是用逃避现实的一堆理由阻碍了自身与学生的进步,
看到尊敬的徐子陵大哥在雅虎武术家族的回信,
让我感到自己的体验不是孤独的,虽然他比我强上太多太多,
但是针对这方面的省思上,我们多少是有共通之处的。

早年香港有部电影「拳王」,吕颂贤、陈德兴 演的,
片中主角历经从家传的洪拳跳脱出来,转而练习搏击的心路历程,
这当中其实是有相当的无奈阿。

之前台南的螳螂门师兄来高雄找杨老师学东西,
课后的聊天之中师兄谈到的其在文化大学所学的日本柔术,
师兄与杨老师提到国术中似乎缺乏寝技的训练,
杨老师说国术中的地躺拳就是属于地板技术,
等老师下课走后,我与师兄私下又再讨论这问题,
我们两都心知肚明,
人家日本柔术或是巴西柔术的寝技是天天在道馆里练习与实证,
我们的地躺拳传到今天只剩下套路,
没看过有传统武术团体把地躺拳的技术动作纳入常态性的练习,更不要说对练了,
请注意,我说的是技术动作,不是指护身倒法那种基本功,
至于那种两人对练的地躺拳表演套路,再次套句李小龙的名言「在地上学游泳」,唉!
每当这种时候,国旗歌中「毋自暴自弃、毋故步自封」的歌声总会在耳边响起……..



献花 x1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固网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07-09-07 22:56 |
catluhouse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4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这位大哥经验真是丰富!

我也是想学武术但是却没恒心

想学但是环境和其他因素

还是放弃 但是还是谢谢你的文章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7-09-30 14:15 |
daviddr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学武贵在每天持之以恒正确的练习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中华 | Posted:2008-07-15 04:19 |
johnangie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学武不在多贵在精,且有的师父也许自己会打,也未必擅长『教』
但不能因为『教』的不好,迳认武术不好,或是自己学的未精,而认武术不好
以前有人以「半步崩拳打天下」就是最好的例证
能练的好最重要啦!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 楼] From:台湾中华 | Posted:2008-08-04 15:22 |
7788andrew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我看完全文,我还是不知道什么叫实战,要实战到什么程度才是楼主的实战.要一打十,一打百,还是一对一打倒对方不受伤?
我觉得要实战,不用读那么多书,加入帮派,抢地盘砍人的时候,再看看什么叫实战.
有规矩打胜,百次皆胜了,就叫会实战?
大刀队杀的日本关东军落花流水,一位仍在世的大刀队成员说过,杀人,他们只凭一股胆气.没胆,什么都不用说,哪那么多招式?不是吗?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 楼] From:台湾宽频通讯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2-10-05 14:19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402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