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753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beyond1024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 徐庶二三事
[转贴]


  读过《三国演义》,很难不对徐庶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徐庶和诸葛亮,一前一后,担任刘备的智囊,几乎可以这么说,「徐庶+诸葛亮+庞统+法正」=「刘备智囊团的F4」。

  这一切得感谢罗贯中。《三国志》里一两句话便交代完毕的徐庶,到了《三国演义》,出场机会增多,而且形象鲜明。


  徐庶一登场便已不凡,像伯乐一样相马,告诉刘备他的坐骑「的卢马」虽为千里马,但会克主,不可乘骑,并建议刘备先让给仇人骑,把噩运传给那个人后自己再骑。徐庶藉机考验刘备的心术,刘备不愿作这种「利己妨人」的事,徐庶才表明只是试探而已,其实没那意思。刘备见徐庶颇有机智,拜为军师。

  后来曹操派兵侵扰,徐庶展现更多的才略,不仅精通兵法部署,还能识破「八门金锁阵」,击败曹仁,逼得曹操不得不用计迫令徐庶离开刘备,召至曹营。于是在程昱的建议下,迎来徐庶的老母亲,骗得徐母字迹,伪告徐母书信,捏造她将遭曹操杀害一事,招引徐庶,投靠曹营。徐庶临别前推荐诸葛亮,《演义》三十六回「元直走马荐诸葛亮」,说的就这事。

  以徐母诱徐庶来归这段故事,根据正史一小段叙述改写,经过编排改造,精彩曲折。史实是说建安十三年曹操下荆州,刘备仓皇南走,半路上徐母为曹兵所俘,徐庶心念老母,对刘备说他方寸(心)大乱,不得不向刘备告辞。

  也就是说徐庶辞别刘备,是在刘备逃难时,诸葛亮也在逃难队伍当中,两人当了一阵子同事。和《三国演义》所写,徐庶向刘备口头推荐诸葛亮后,便离开刘备的情节不同。《三国演义》说徐庶先走,孔明才来,是不对的。徐庶向刘备推荐孔明,是更早的事,不是临走时才说的。

  尽管《三国演义》对徐庶的描绘颇多夸饰,但写到徐庶离开刘备,两人送别,这一段不知感动多少读者。刘备执手相送,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罢,泪如雨下,徐庶也涕泣告别。接下来是很感人的一幕:刘备凝泪相望,并且叫人把眼前树林砍伐干净,问他为什么?刘备说,因为这些树挡住他目送徐庶的视线啊。

  刘备在徐庶面前哭的是「你去了,叫我怎么办?」三顾茅庐遭诸葛亮婉拒时哭的是「你不来,叫我怎么办?」(「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对男人来讲,尤其具英雄形象的男人,眼泪攻势用起来颇见成效。英雄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处,男人这么一哭,怎不教人感动?徐庶就在刘备哭完后不久,掉转马头,推荐诸葛亮,是不是刘备的泪水激发徐庶的灵感,不得而知,而有这一个了不起的人才,徐庶为什么直到辞别,才说出来?又为什么走了一小段路后才折回来推荐?小说没写,读者得自行回味。


  《三国志》对徐庶的描绘非常有限。除了推荐诸葛亮及老母被擒,并无多少记述。当然也就看不出徐庶和诸葛亮齐名的称誉。

  从史书片言只字看来,徐庶甚至于和诸葛亮差了一截。

  裴松之注引《魏略》说,徐庶和诸葛亮是同学。有一次诸葛亮和要好的同学石韬、徐庶、孟建等人聊天时,问:「你们三个人未来当官,可以当到刺史、郡守。」三位同学反问诸葛亮:「你自己呢?」诸葛亮笑而不答。

  《魏略》并且说,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不像包括徐庶在内的几位同学「务于精熟」。

  从《魏略》记载,诸葛亮的志向显然高过徐庶很多,至少从诸葛亮语气之自负听来,诸葛亮是不把徐庶看在和自己同一层级的。

  但是这样说不代表诸葛亮看轻徐庶。《魏略》记载,曹丕掌权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诸葛亮听说后,感慨的说:「魏国这么人才济济吗?为什么他只能当这个官?」诸葛亮颇为这位老同学叫屈。


  徐庶到了曹营之后,做了些什么事,《三国志》俱无记载,我们只能藉裴注引《魏略》看到一点线索。

  《三国演义》把徐庶这个角色充分运用,增添不少戏剧效果。四十七回写庞统在曹操面前「巧授连环计」,骗曹操将船首尾用铁环连锁,为吴军日后火攻铺路。

  庞统骗得过曹操,却骗不过所有的人。庞统正待上船回江东,「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统曰:『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唬得庞统魂飞魄散。」

  庞统回头一看,原来是徐庶。庞统担心计谋被徐庶点破,徐庶保证不说,只因感念于刘备厚恩,尽管被曹操骗去,但立誓「终生不设一谋」。于是两人利益交换,徐庶为庞统保密,而庞统帮徐庶设想脱身之计。徐庶依庞统的计策,派人散布谣言,说凉州的韩遂、马腾谋反,徐庶再毛遂自荐,领兵去散关把守隘口。这就是《三国演义》引诗所说的:「凤雏一语教徐庶,正似游鱼脱钓钩」

  当然,庞统献连环计,又献计让徐庶脱身,都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情节。依正史记载,庞统和徐庶在赤壁之战的前后故事中,实际上都缺席,没他们的事。但透过罗贯中的生花妙笔,徐庶的智谋(庞统也是),以及徐庶身在曹营的无奈,都跃然纸上。


  《三国演义》虚构了好些徐庶的事迹,把他写得超凡入圣,对徐庶十分不错,但把虚构到人家的姓名,就太夸张了。

  《三国演义》说徐庶为了避难,改名单福。所以徐庶刚出场时,用的就是「单福」这名字。如三十五回回目「单福新野遇英主」。

  然而依据《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徐)庶先名福,本单家子。」

  「单家」,是「孤寒人家」的意思,有别于豪门大姓。(「孤寒」指「身世寒微」。)

  罗贯中把「本单家子」误解为「本来是单家的孩子」。

  「单家」一词,不仅出现在有关徐庶的叙述中。《三国志.王肃传》注引《魏略》:「薛夏,字宣声,天水人也。博学有才。天水旧有姜、阎、任、赵四姓,常推于郡中,而夏为<b>单家</b>,不为降屈。四姓欲共治之……。」

  和「单家」一词类似的,还有「单门」。「单门」是孤寒门第。《后汉书.赵壹传》:「故法禁屈挠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

  陈文德为诸葛亮作传,大量掺杂演义,混入正史,提到徐庶,写他本名单福,比《三国演义》改名单福的说法,错得更多。徐庶本名徐福,不姓单。

  据《魏略》记载,徐庶少时爱击剑,曾经替人报仇而杀人,后来被捕。问他姓名,不答,官府把他缚在车上游街,没有人敢相认,后来同伙把他救了出来。徐庶从此弃武从文,努力向学。可见徐庶允文允武,有勇有谋,是个人才,可惜事迹留下来的不多,若不是《三国演义》,大概没多人注意到他。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4-12-26 00:24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538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