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47535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   1   2  下頁 >>(共 2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hal8952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7 鮮花 x6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2
一錢究竟相當於多少克
一錢究竟相當於多少克

一斤等於十六兩 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從秦始皇制定統一度量衡。
關於秦朝制定斤兩的十六進位制,有個傳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負責制定度量衡標準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順利地制定了錢幣、長度等方面的標準,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於是向秦始皇請示。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標準,但並沒有確切的數目。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決定把“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劃數作為標準,於是定出了一斤等於十六兩。(天下公平共十六筆劃)
誰知這一標準在此後兩千多年一直被沿用。當時十六兩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信用,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

南宋楊輝有首“斤價化兩價”的歌訣:“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記……”意思就是一兩等於0.0625斤,二兩等於0.125斤……

而過去漫長時期內度量衡變動很多,查看《歷代度量衡簡表》,歷代一斤等於多少克。
秦代至西漢1斤相當於258.24克,
隋代初期668.19克,末期222.73克。
宋代的一斤,根據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銅則,自記重一百斤,實重64公斤,相當於每斤640克
明代以後一斤基本在595g。
目前台灣一斤是600g
大陸是一斤500g


大陸從1959年開始改一斤等於十兩=500g。(而文中,中藥計量仍襲舊制不變)

一斤=10兩
一兩=10錢
一錢=10分

一斤=500g
一兩=50g
一錢=5g
一分=0.5g

1979年,中藥計量單位也改用了美制,用克、毫克、升、毫升,不用“兩、錢、分”舊制。
一錢相當於多少克?(舊制十六兩為一斤,十錢為一兩)
500g(1斤)÷16兩÷10錢=3.125g(1錢)

目前一些中醫院校教材中是以3.125g為1錢,但實際上,這個換算方法也是有紕漏的。

古代量制歷經多次變革,明代以後才大體穩定,變化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
1929年~1959年推行計量改革,將舊制595g一斤改為500g一市斤。還特別指出,改制中,「均將中藥計量作為例外對待」,仍襲舊制不變。如此,錢換算為克的正確公式應為595÷16÷10,1錢約等於3.72克才對。


台灣目前仍是用一斤十六兩的市制。合西方度量衡的600g。

一斤=十六兩
一兩=十錢
一錢=十分

一斤= 600g
一兩=37.5g
一錢=3.75g



台灣過去移民是從福建、廣東來的,所用度量衡即是一斤十六兩。合西方度量衡的600g,到目前仍是沒變。台灣中醫師,目前開藥方,仍是以錢制來開方,一錢合3.75g。

個人是自學中醫,當學習方劑劑量時,最初也為漢朝傷寒論劑量、金元四大家劑量、明清二朝劑量,搞的頭痛不已。

後來弄清楚移民來時的市製,及明、清二朝書藉劑量無多大變化,自此,就以明、清二朝前賢書藉為架構,書裏劑量是多少,就以此為基底來增減開方劑量。

而過去漢朝、金元時期的劑量,畢竟是彼此不相同,到了明清時期的醫家其學習過程中,我想,前賢他們自然會將劑量轉換成他們時代的度量衡。

台灣人服用中藥的體質,早以習慣一錢=3.75g。而大陸是以一錢=3g來開方,自也符合大陸人的體質。也因此,每每看到近期醫家以10g、6g摸式來開方子,自然的,我就會以符合台灣人的體質來加量。

另外,過去醫家所用的藥材是天然野生的,其藥效自是比目前農家種的要好,少數除外。因此,是不是在劑量上要增量,或服用天數要加長。

另外,每個朝代的度量衡,自是符合當時人民的體質,今人適不適用,看看下面文章,自學的我,自然會重新思考。


以下,是李可老醫師在火神討論會裏提到的,「用古方就必須用古代劑量」。

原則上折算方法,就是漢代一兩,等於現在15.625克。如果少於此量,就不能治大病!關於古方,特別是傷寒論的劑量問題,過去大家都講,好多古人認為仲景方不傳之秘在於劑量。我在一生當中,有一次偶然的機會誤打誤撞,發現了這個秘密。我在60年代初期從甘肅回到山西,曾經治過7例心衰。心衰毫無疑問是少陰病主方四逆湯,但是用四逆湯這些人都沒有救過來。以後我就想傷寒論四逆湯原方是,炙甘草2兩,乾薑兩半,生附子一枚,生附子毒性超過制附子5倍以上,一枚大約大者30g,小者15-20g,一兩照3倍來計算,四逆湯用制附子,起碼3-5兩左右,就是古代劑量!但是從明朝李時珍開始,對古方作過一番研究,認為古今度量衡變化不太清楚,究竟應該怎麼辦,他最後來了個折中,說:古之一兩,今用一錢可也。也就是古方傷寒論只用到原方量的四分之一,這樣就等於把傷寒論閹割了。(40’)

我怎麼樣能發現呢,有一次,一個老太太,病得很厲害,她兒子和我是朋友。醫院下了病危通知,他就抬回家準備後事,然後就找我去看,我一看四肢冰冷,脈搏非常微弱,血壓測不到。當時開了方子,用了一兩半的附子,開了三劑藥!我說回去以後給他煮上吃,看情況,如果四肢冰冷全身冰冷,吃了藥後溫度回來,就可能就回來。結果第二天他又來找,說我媽情況很好,已經能夠坐起來,已經吃了很多東西,同時自己張羅著要下地幫媳婦做點家務活。我說不對,我昨天給你開了三劑藥。他當時,老太太病重的時候,手忙腳亂,又要準備後事準備老衣服,又要熬藥,所以三副藥熬在一塊(一笑)。一副一兩半,三副就是100多克,這就誤打誤撞,病人好得很快,據他兒媳告訴我,因為她急急忙忙,藥熬得過火了,剩下不多一點,加了水量不夠,過一會喂一匙,喂了四十多分鐘,老太太眼睛睜開,藥吃完了,老太太第二天就下炕了,所以藥量問題是個關鍵問題。用藥這麼大劑量會不會對病人造成傷害?這個大家過慮了,這個劑量,我是從60年代初期開始做的,

一直到81年7月,我們國家考古,發掘出東漢的度量衡器——權。當時發現有量液體的,量固體的,量粉末藥的方法,很全面。最後經過一些學者,特別是上海中醫藥大學柯雪帆教授,作了系統的總結。我當時就是誤打誤撞,發現這個奧秘後,我就逐漸的查找歷史上為什麼發生斷層。為什麼張仲景傷寒論的方子治不了病。查來查去,從李時珍開始就是現在的小方子,幾錢幾分,雖然可以治好些個病,但是治不了大病。在重危急症領域起不了多少作用。(用古方就必須用古代劑量。原則上折算方法,就是漢代一兩,等於現在15.625克。如果少於此量,就不能治大病!關於古方,特別是傷寒論的劑量問題,過去大家都講,好多古人認為仲景方不傳之秘在於劑量。我在一生當中,有一次偶然的機會誤打誤撞,發現了這個秘密。我在60年代初期從甘肅回到山西,曾經治過7例心衰。心衰毫無疑問是少陰病主方四逆湯,但是用四逆湯這些人都沒有救過來。以後我就想傷寒論四逆湯原方是,炙甘草2兩,幹薑兩半,生附子一枚,生附子毒性超過制附子5倍以上,一枚大約大者30g,小者15-20g,一兩照3倍來計算,四逆湯用制附子,起碼3-5兩左右,就是古代劑量!但是從明朝李時珍開始,對古方作過一番研究,認為古今度量衡變化不太清楚,究竟應該怎麼辦,他最後來了個折中,說:古之一兩,今用一錢可也。也就是古方傷寒論只用到原方量的四分之一,這樣就等於把傷寒論閹割了。(40’)



獻花 x2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沒有資料 | Posted:2008-01-21 15:50 |
jk727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48 鮮花 x30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終於知道了thanks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8-01-23 23:05 |
vandeepp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謝謝您1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8-07-16 14:19 |
k2828041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63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感謝大大囉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8-08-01 15:01 |
skid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除了劑量以外
少量頻服也是重點!!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8-11-04 13:44 |
horr12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回搭的真好,謝謝大大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6-20 04:53 |
arkang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長知識,真好!
不過此文應不是樓主自述(60年代?)
如為轉貼文煩請注意出處(尊重原創)
不過,還是感謝+獻花+推薦啦!


獻花 x0 回到頂端 [6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9-07-06 06:06 |
jokiki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哇~
厲害唷
真的很詳細
知識增添多多
多謝樓主提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7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7-10 08:51 |
long375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4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原來如此~~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8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7-18 17:26 |
airfox101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藥與病是相對平衡關系,有多少病用多少藥,藥用多了,即是毒,雖說考證上古代藥量份量偏重,但人命關天,藥喝下去,是很難回頭的,用藥宜謹慎,為何馬兜令會被列為禁藥?泡製或用量失誤,早上飲用,下午就要洗腎了,而且結果是不可逆的。且每個人體質並不相同,有人平時就飲食偏重,非重藥不足有感應,有人極易藥物過敏。其中差異很大,冒險用重藥,若有任何意外,責任誰來負,你可以讓病患喝藥先簽免責同意書嗎?藥可救人,也可害人,上工治末病,我個人認為平時大家推廣養生保養觀念,在這個層級,一般性簡單藥物,就可輕易使人恢復健康,醫者病家兩者都沒有過多的風險值,等到很嚴重了,風險值上昇,對醫者並不公平,現代的病家家人,出狀況了,不論醫者如何付出,皆是以成敗論英雄,治療效果不如預期,往往斷送了許多優秀的醫者,不是遠避他鄉就是吃上官司,這是醫者的宿命嗎?回到基本面吧,用藥不要行險,以最安全保守的劑量來處理吧。僅供參考。


獻花 x0 回到頂端 [9 樓] From:臺灣中華 | Posted:2009-07-20 10:38 |

<<   1   2  下頁 >>(共 2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0871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