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350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ylstaringl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特殊貢獻獎-2
頭銜:八宮旋斡天為體八宮旋斡天為體
版主
級別: 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孔明神數解籤, 手面相
推文 x2613 鮮花 x974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1
[修行][分享] 修行人誤區的毛病_之三
表情修行人誤區的毛病_之三
11、捨本逐末
12、男女眾共住,衍生諸多不便
13、外現善相,不說正法
14、佛法未落實在生活中
15、廣求知見

慧律法師開示

11、捨本逐末
佛與眾生,同一本性。學佛者不應將佛神格化,認為其無所不能。遇有難以理解之事,則推之不可思議,當知,經典偶以表法,近取譬喻,絕不可依文作解。以佛陀降生人間,右脅而生為例,此即表法。倘果如字面所言,則天下無人可成佛。蓋一切人類皆由母親產門而出,非從右脅而生。所謂右脅而生者,系表其為貴族階級,非是異象。是以,應將佛人格化,佛既由人所修而成,則吾人成佛有望。

佛在世時,即不許弟子存依靠心態。佛所能致力者,乃在啟發弟子內在覺性與智慧,而為成道之增上緣。因此,學者當厘清觀念:佛不能救眾生,眾生應當自救。倘佛能救,便可逕將弟子送往彼岸,何需諄諄說法,指示修行路徑?

或有疑曰:“果如所言,則彌陀接引西方,當作何解?”淨土法門確依他力而成,然淨業行人亦需老實念佛,放下妄執,始能與佛相應,方可往生蓮邦。眾等當依靠自心覺性,方為上策。慈悲、寬恕、忍辱、觀照為內在工夫,佛門欲追求之真理,乃在找到本來面目(亦即自性、法身)。佛教不離慈善,然慈善非等同正法,蓋慈善為外在工夫,若能通達空性,無所著而行慈善,則為菩薩行徑。佛為宗教家,解脫之聖者,而非慈善家。行十善為佛所嘉許,亦為修行之增上緣,但若著相行善,無法開啟內在覺性,仍是人天福報,終非究竟。給予眾生「法」的喜悅和濟度,便是最終極的慈善。

12、男女眾共住,衍生諸多不便
因男女僧眾共住,於半月誦戒、結夏安居做僧羯磨等,有許多不便,且男女眾看法多所不同,為利於修行,減少煩惱是非,建議擬剃度者,男眾選擇男眾道場,女眾安住女眾道場,可免困擾。

13、外現善相,不說正法
今日佛教之悲哀,即在某些知見不正者剃度為僧,其人雖現出家相,所說卻非正法。未具判別能力之眾生,則以其身著袈裟,誤聽誤信,觀念一錯,則全盤皆輸,影響至巨,焉可不慎?然而抉擇明師,仍須福慧因緣具足,是以,宜處處與人為善,不應障道.

14、佛法未落實在生活中
佛法之可貴,在其可體證運用於每個動點,乃實用之教理,而非空泛之玄學。倘僅信佛而未能將「法」落實於生活中,則法不入心,只堪稱與佛教結善緣,難以當生受益。修學佛法以「信、解、行、證」為次第,事相與理體應兼顧,所謂「說食不飽」,可見佛之教法重在身體力行。唯有在生滅苦惱的世間,體證佛法的精神,當下便是涅槃極樂之境。

君不見:「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如覓兔角。」世、出世法本來是一,並無二致。以出世法的空性、超越之心,實踐於世法之每一起心動念,當下即見本地風光。學佛非寄託於死後,往生乃當下大事。情緒之喜怒哀樂,便是念頭的六道輪回。因此,內在諸多分別、顛倒、執著,應當即刻處理,就是往生的最大保證。

佛法若徒具知解,不重實踐,則流於課堂之佛學研究,豈非枉服大乘法藥?學佛者之通病,即在修行與生活二分法。在佛前精進用功,一出佛堂則依然故我,習氣不改,如是修學數十載,仍不能放下種種知見與執著,未能如實觀照,善護其心。

當知,助念雖為助緣,然仍須具足善因緣,是以無異於賭博。與其渴盼臨終時,他人為我助念,何若於生前即了辦往生大事?又有學人雖深好佛理,然其用功與否,則視情緒起伏而擺蕩。心情愉悅則精進無比,反之則放逸怠惰,無法平穩持續,猶如煮水,火力時斷時續,難能成就。

亦有發心勇猛者,所定日課甚是繁重,未依個人日用閑忙酌量而行,遂致以拼趕定數為務,大違定課之本旨。其人為數量觀所囿,用功不輟卻重量不重質,倘能以平等心、無著心、慈悲心,放下凡夫知見與觀念,即是真精進。

以此心法,配合念佛、誦經,乃至一切用功,便得無上利益。或有人視念佛精進為功德,對服務大眾則不屑一顧,此系觀念錯誤,因學佛重在解脫,而非功課之多寡。以此分別心,在佛堂自私自利,必不能解脫,不若發心為大眾,此大公無私、肯犧牲、願吃虧的精神,反而解脫。所謂世間,即一「迷」字可描述,凡夫耽溺於五欲六塵,行者耽溺于自我知見,執而不悟,便生種種顛倒、妄想。修學佛法當把任何時地,皆當作用功處,則隨處皆是道場。

15、廣求知見
多數眾生熱中聽經聞法,卻落入廣求知見之病,將佛法當作知識研究,此乃學佛者一大悲哀。倘以研究世間學問之方式探求真理,不過徒增見聞覺知,不能息苦。佛法要旨即在離苦得樂,若內在煩惱不除,離道愈遠。

黃檗禪師曾教示,學道要訣即在——但莫於心上著一物。此話清楚明白,一針見血。可歎者,行人多樂於聞法,而不肯付諸實踐。如何檢驗自身工夫?只需自問:是否落入是非、恩怨、對立?倘能時時觀照本具之清淨心、無所住心,多迴光返照,少批判他人,則開悟大事,指日可期。欲度彼岸,需單刀直入,或乘船,或泅水,不可沿岸賓士。廣求知見者恰如沿岸而跑,雖求得眾多知解,卻不能單刀直入,從心性下手,欲達彼岸,無有是處。世間有生老病死諸多色身之苦,兼以受想行識之心苦,嗔恨、嫉妒、攻擊、佔有等無量執著,是以聽經聞法,乃欲令彼放下,今則以廣學多聞自矜自誇,傲視他人,非但未能令心解脫,反是重增系縛。奉勸諸學道人,當守護正念,莫做知解宗徒,但有分毫執著,業障便如影隨形。



地理之法實與命、氣數相符蓋地有。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03-29 23:5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809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